无负清欢共夜阑

三弄清歌酬故旧,一壶浊酒慰风尘
个人资料
正文

【清欢偶记: '深知身在情长在' - 李商隐印象】

(2017-06-07 19:11:56) 下一个
【清欢偶记:"深知身在情长在" —李商隐印象】
By: John Q ~ 无负清欢
 
说起李商隐,一直很好奇:在人们的心目中,哪一首诗才算是他最脍炙人口的名篇? 是一见钟情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还是一往情深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是温情脉脉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亦或是感慨万千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在那个诗意的时代,他是晚唐最璀璨的明星。一任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王维阳关三唱,他用辞藻华丽,情致婉约,意象迷离,寄意遥深的诗篇,写下了自己独特的一章。在《唐诗三百首》这一广为流传的选本中,他的诗作入选的数量,也恰恰比肩于这盛唐的三大诗人,成为气象万千的盛唐后一道亮丽的风景。
 
如果说李白好道,杜甫近儒,王维向佛,而李商隐,则更像是浊世里的翩翩佳公子。他没有李白的飞扬激越,杜甫的沉郁顿挫,也不似王维的闲雅淡远。想象中,他青衫一袭,萧然玉立,缓步低吟。红楼隔雨,“怅卧新春白袷衣”;贾生垂泪,“欲回天地入扁舟”。感慨“神女生涯原是梦”,难解“碧海青天夜夜心”。
 
他年少笃学,才名闻达于名士权臣。师从令狐楚,得其亲传骈文; 见遇于王茂元,得配其女。才学于他,祸福相依。这两位最欣赏他的权臣,偏偏又属于政见对立的两党,与两者的关系,恰恰成为了他仕途的障碍。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便句便工”,仕途的坎坷,宦游的漂泊,有感于心,见诸于诗,反而成就了他众多动人的篇章。
 
李商隐的诗歌初学李贺,得其奇谲瑰丽;后深受杜甫影响,得其严整工丽,被王安石誉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惟义山一人而已” 。 他的诗歌成就相当全面,各种体裁都有广为传诵的名作,而七言绝句和律诗尤为出色。题材而言,也涵盖颇广,咏史咏物,感遇抒怀,清词丽句,满目琳琅。
 
他少年时文名早著,却是写古文 【注:散文】。在令狐楚的精心指点下,他成为了骈体文的不世高手。骈体文辞藻华丽,平仄协调,讲究对偶,多用典故,是当时朝廷典章常用的文体。骈体文形式典雅华丽,表现上委婉含蓄,后世虽讽其华而不实,但文辞工丽典雅,声韵整齐和谐,也的确是骈体文的特色。【注: 了解骈文的风格,可看“滕王阁序“】
 
李商隐入仕后,多次在秘书省任职,或许和他在这方面的特长有关。他感念令狐楚的师恩,在【谢书】中直言“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也不乏自负之情。后世对他骈体文方面的成就评价很高,认为足以代表唐代。所以,他虽然是一位大诗人,在文学上的成就,却不止于诗歌。
 
他在骈体文上所下的功夫和所取得的成就,应该直接影响和形成了他诗歌上的风格与成就。后人评价他的诗风,往往提及辞藻华丽,情思宛转;声调谐美,意象朦胧;妙于传情,长于用典。这些,都和骈文有相通之处。他的诗,虽偶有因用典而偏于晦涩的情况,但音词之美,荡气回肠,情致之深,动人心魄,使得他的诗句广为流传,怕是远远超出了他的文名。 
 
总觉得唐诗的成就,实在是得益于那个非凡的时代。国土的开拓,文化的融合,经济的繁荣,理论的发展,都使得才华横溢的诗人们可以恣意的用诗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极大丰富了其形式和内容,将其推向了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峰。
 
李商隐享年不到五十,经历了那个时代读书人的读书,中举,入仕,辞官的典型生涯。他没有王维的显达,也不及李杜的沧桑。科举虽不顺畅,也不算蹉跎;仕途虽有起伏,也未遭风险。他与原配感情甚笃 (“何当共剪西窗烛” 。。。) ,或许也与别人有一些感情纠葛。他富于才华,但不见飞扬跋扈;情感细腻,绝非落落寡欢。感觉里,他有些孤高,也饶有温情;不乏抱负,却不眷恋名利。对于境遇的不公,抱怨又不激愤;沉静而不沉闷,重情又不伤情。
 
唐诗里,总觉得最有魅力的是边塞诗。虽然颇有边塞诗人,但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杜甫“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即便是王维,也“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大概都有行侠从军梦。李商隐也有这样意气风发的诗作,特别是咏史感怀的题材。一如【少将】里“一朝携剑起,上马即如飞”;【读任彦升碑】中“任昉当年有美名,可怜才调最纵横”;【题汉祖庙】“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凛凛有生气。 
 
对自己的才华,他相当自负。【安平公诗(故赠尚书韩氏)】“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写少年文名已显。【城上】“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自比贾谊,可为赋论兵。【春游】“徙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漫成五章】“借问琴书终一世,何如旗盖仰三分”,也对自己颇有期许。 
 
在他的诗中,宋玉,贾谊,司马相如,曹植,江淹,这些名传千古的才士时常可见,“料得也应怜宋玉,一生惟事楚襄王”; “固惭非贾谊,惟恐后陈琳”,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注:此联极风流自赏】;“满宫学士皆颜色,江令当年只费才”; 固有引为同辈之意,怕也有同病相怜之情。
 
才名既盛,而仕途多舛,难免沉吟。是有“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如 “贾生才调更绝伦” ,却也未得机遇,”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心中的感叹,借喻于古人,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心灰之际,也会感慨穷途: “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 ,也会思归:“嗟予久抱临邛渴,便欲因君问钓矶"。甚至以怀玉而获罪的卞和自况,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虽然不满于宦海浮沉,他并未放弃希望,依然 以松自勉:“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他虽是词章之士,自有政见。【韩碑】评当朝得失, 得韩愈以文为诗的笔意。【隋宫】,【北齐】讽前朝帝王的骄奢淫逸,颇为入骨。【筹笔驿】感慨诸葛亮的一生,直有杜甫【蜀相】的神韵。而【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一诗,又足与白居易【放言七首】相抗衡。【注:白居易很喜欢李商隐,曾说要投胎做他的儿子,而李商隐也就把自己的大儿子叫白老,也是趣事】
 
他写情境,极为在行。【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的清秋况味,“月中霜里斗婵娟” 的高洁。【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以况寒士的困窘。“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的洁身自好,怡然处之。【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相思迢递隔重城。。。留得枯荷听雨声”的眷恋。【晚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的哲思。【北青萝】“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僧”的宁静淡远。“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的期许鼓激励,读来宛然在目,引人入胜。 
 
他的诗作,固然题材广泛,诸体皆有可观之作,而最体现他的才华,风格与特色的,却是他的无题诗。他以“无题”为题目和以句首二字为题的准无题诗有数十首之多,属于他诗作的一大类别,而且名句极多,广为流传。这类诗表达含蓄,意旨微茫,多用比兴,象征,加上他用典的嗜好,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后世诗人们效仿他的风格,开创了“西昆体”。而近代也因此誉他为朦胧诗的鼻祖。
 
后人对他无题诗的解读与考证,见仁见智,可谓众说纷纭。但言情也好,咏怀也罢,诗歌不过是诗人内心感受的载体,如果在欣赏瑰丽诗句的同时,有所共鸣,也就不负诗人创作的初衷了。这一点,陶渊明“喜读书,不求甚解”;庄子“得意忘言”颇为适用。恰如观赏画作,未必能精确描述体会画家所要传递的全部信息,但有所得所悟,便是不虚此行了。更何况李商隐的表述曲折,如果一定要做考据派,去找出对应的故事,怕是有缘木求鱼,买椟还珠之嫌了。
 
虽然总有人喜欢发掘他“无题”诗的微言大义,但总觉得把这些诗作情诗来读,最得其情致深婉,文辞雅丽之美。
 
“昨夜星辰昨夜风” ,写晚来欢宴,席间相戏, 款通心曲, 暗生情愫。 笔下一转, 又要宦海漂泊, 昨夜之乐, 今日之悲, 两相对比, 惆怅莫名。颌联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写初见生情,精妙传神,尽在不言中。“来是空言去绝踪”,写别后相思,辗转反侧。梦里贪欢,书中寄语。尾联“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山高水远,相会难期;怨艾之情,溢于言表。“凤尾香罗薄几重”中 ,“扇裁月魄羞难掩, 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 两联更写尽偶遇时的情意宛转,回思里的心绪缠绵,到尾联“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更大有诗经“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的情致。“重帷深下莫愁堂”中,“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的感伤,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的强为排遣,直至“相见时难别亦难”里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两情不渝,“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期盼。这些无题诗,宛若一篇篇的情史,缠绵悱恻,饶有让人不能自已之处,难怪千载传诵。 
 
在他的无题诗里,最能代表他的风格与才华,也是他最为传诵的诗篇,莫过于“锦瑟”了: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想要阐释,却总觉得词穷,便想找一幅印象派的画来作展示,可西洋的大师们的画,还是难以精妙的演绎东方的神韵。好在有学贯中西的赵无极大师的抽象画,似乎既可以看作“庄生晓梦迷蝴蝶”,也可以看作“蓝田日暖玉生烟”。便在此借花献佛,聊为一解。
如果说李白清新俊逸,杜甫沉雄阔大,王维淡雅闲适,各有出尘之处,那么李商隐,则是“深知身在情长在”,在红尘里,用他细腻工丽的诗笔,写下了那些深情的篇章,在世间代代流传,让无数的人,迷失在他构筑的蝶梦之中,似醉似醒,如幻如痴。。。
 
千百年后,纳兰性德这样写到:
残雪凝辉冷画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后记:2017年6月,应友人邀,写一篇有关古人的随笔。一直很喜爱李商隐,就借此机会写了下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