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偶遇〖克难城〗

(2018-12-25 18:50:24) 下一个

估计看官们和我一样,听说过黄河壶口瀑布,没有听说过〖克难城〗。

因为不宣传,壶口附近的〖克难城〗,知道的人很少。以前也从未听说过,事前也没有任何计划,无意识中偶尔走进了〖克难城〗。

去黄河壶口,来到陕西岸边,大姐问我说,河对岸有一个当年抗战时阎锡山呆过的地方,很隐蔽,很有特色,要不要去看一看?驱车前往,很快走进这个偶遇的〖克难城〗,发现了其背后的故事。

〖克难城〗是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小山村,它位于山西吉县,距黄河壶口约十公里左右,很不起眼。但抗战时期,这里却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许多人不会想到,山西王阎锡山帅领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和山西地方要员驻扎在这里长达7年之久。也因此,它一度成为山西的经济、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被称为"首脑部"、"国共合作模范战区"。

〖克难城〗位于著名的壶口瀑布东岸垣头,西濒黄河,东西长约一公里,是个三面临沟河,一面通高原的葫芦状独立山梁,与延安隔河相望,地势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它处在鲜为人知的山凹里,从外围经过,很难看到和注意到它,入口是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小隧道。走过隧道,山凹顿时展现在眼前。从1938年至1945年,阎锡山领导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山西省政府、民族革命同志会等首脑机关便驻扎于此。

因为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全国划分为5个战区,任命阎锡山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晋绥战事。因国共合作,陕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下管辖3个师,列入第二战斗序列,朱德与卫立煌、胡宗南共同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官拜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阎锡山,统辖9个军、4个师(含八路军3个师)、4个旅的兵力。抗战时期,阎锡山指挥的第二战区所部同日军展开积极战斗,第二战区一度被誉为"模范战区"。

太原失守,临汾失陷后,阎锡山和他的部属西渡黄河进入陕西,司令部设在了陕西宜川的秋林镇。因秋林在春秋时属秦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曾在这里避难,后来成为五霸之一的晋文公。而阎锡山西渡黄河也是避难,选择这里是想借古人的阴神保佑他。在宜川秋林镇居住期间,他觉得自己是山西人,离开山西在舆论上对自己不利;加之部下一大批爱国官兵也吵着要返回山西,便决定到河东给自己选行营。〖克难城〗原名叫南村坡,本只有二、三户人家。由于其特殊决妙的地理位里,阎锡山选中此地,正式进驻。阎锡山为其改了地名,他认为"南村坡"音近"难存",因此改为〖克难坡〗,他的解释是,"克难是积极的克难,困难来了不仅不能躲避地忍受,而是应该能积极地想法化为顺利。〖克难坡〗就是要大家在克难中努力进步,在进步中克服困难,完成抗战复兴的革命大业。成为第二战区总部后,这里人员骤增,〖克难坡〗鼎盛时期曾有两万多人居住,地区也随之扩大约20平方公里,有"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之盛况,故而又改名为〖克难城〗。

阎锡山信奉中庸之道,自称"我是在三个鸡蛋上跳舞,踩破那一个都不行"。他所谓的三个鸡蛋是指侵略中国战领大半个山西的曰本人、蒋介石和共产党。这三种力量在他看来都是敌人,但是既无力消灭,又不能得罪。因此只能小心翼翼地周旋于三者之间,如踩在鸡蛋上,如走钢丝,如履薄冰。

【以下的详细介绍摘抄自克难城博物馆讲解】

克难城是由西向东并列和从北到南倾斜的五条沟粱组成,各梁沟有一块小平地,阎锡山为了实现他提出的"新能存在,旧必灭亡"理论,把克难城的五条沟粱分别命名为西新沟、一新沟、二新沟、三新沟、四新沟、五新沟。整个城堡结构和布局是以内外两道城垣构成,一二新沟是城的核心;三、四、五新沟和西新沟为外城。城周围设有六道关卡,有庙儿岭问事处、马粪滩问事处、麻库掌问事处,还有东、西门问事处等。每个问事处除设有警卫部队外,还有一个值班室,进入城堡须经值班室请示得到认可后才能进入。除这六道关卡外,周围深渊峭壁均在各个制高点的碉堡控制之下,想要通行是不可能的。

一新沟在克难城的中间,沟口建有实干堂,也就是会议室。还有洪炉台、忠烈祠、招待所、克难小学、克难室、检讨室、进步室、批评室、真理室、望河亭等,阎公馆也设在这里,窑洞坐西向东,一共7孔,阎锡山的两个公子及孙女、二太太徐兰森、五堂妹阎慧卿与丈夫梁延武都住在这里。

如今走进忠烈祠,依旧触动心灵,两旁石柱上"千秋庙貌光华胄,九曲涛声壮国魂。百战鼙鼓思壮士,三河袍泽仰英灵"道出每个活着的人对逝去先烈的敬仰和牵挂之情。大厅中央,供放着抗日忠烈郝梦龄上将、唐淮源上将、姜玉贞中将、刘家麒中将、刘眉生少将、陈文杞少将等17位将士灵位。

烘炉台,从1941年夏季便开始举办暑期进步训练班,名曰"烘炉训练",也就是像冶炼钢铁一样对干部进行整体"铸炼",为此阎锡山曾专门在烘炉台题写绝句:"一角山城万里心,朝宗九曲孟门深,俯仰天地无终极,愿把烘炉铸古今。"到1945年7月,共轮训干部2万余人。

二新沟在一新沟东面,建有乐干堂,驻有合作社、保安委员会、交际处、工程处等"八大处",还有一个深度40米的"万能洞",从这个外表看上去与普通窑洞无异的洞口进去,内部两侧排列着若干个窑洞,曾是"随部食堂"的大饭厅。

三新沟内驻有同志会干部委员会、随部医院等;四新沟驻有运输社和工程人员;五新沟是集体墓地;西新沟驻有军法处、交通处、《阵中日报》社、发电厂等。

1942年,阎锡山曾将停课五年的山西大学迁移到克难坡,校址设在四新沟内。上课的5个多月里,阎锡山以校长的身份每周为师生讲话一次,内容多为抗日救国、孔孟之道及其倡导的"物劳学说"。

克难城还有比较神奇的一处,便是烘炉台南崖下的一股泉水,供养了克难城军队、干部、学生、眷属等2万多人饮用。

克难城,就这样成了联合抗日特殊基地,这里不仅是阎锡山的公馆,也是"中共晋西特别组"、八路军办事处的工作之地,更是朱德、刘少奇、杨尚昆、贺龙、王世英等工作过的地方之一。这一时期,共产党与阎锡山团结合作,共同实践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38年至1944年,先后展开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战役、百团大战、人祖山狙击战等共计10600余次战斗,歼敌41万人。特别是平型关战役,八路军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参战总兵力105个团,晋绥军占到22个团,是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联合抗日战,先后进行了1800多次战斗,迫使日军全部撤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第二战区司令部在克难城的显赫战绩,吸引了无数中外人士的高度关注。1944年5月26日,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慕名来到这里,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问。当时送到长官部的中外记者名单有:苏、美、英等国塔斯社、美联社、合众社、路透社和《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纽约时报》、《伦敦泰晤士报》、《多伦多明星周报》、《天文教信号》杂志、《美国时代》杂志的记者:蒲罗钦科、斯坦因、爱泼斯坦、福尔曼、武道。还有夏南汉神甫。中国记者有:《中央日报》张文伯,中央社的陶启湘、魏景蒙、杨西昆,《扫荡报》谢爽秋,《大公报》孔昭恺,《新民报》赵超构,《时事新报》赵柄烺,《商务日报》金东平等。阎锡山对记者们的到来极为重视,做了充分的研究和精心安排,回答了记者们提出的20多个较为重大的问题。中外记者团的进步记者们回到重庆后,对共产党、八路军英勇抗日和大生产运动进行了客观而公正的报道,这对当时中外人士正确了解、认识八路军、第二战区和国民党的真实情况起了积极的作用。

就在这次采访之后,美国记者福尔曼回国后写下了著名的《西行漫记》,记录了一个真实。

除了战争,阎锡山在克难城的七年时间里,自然也会发生一连串有趣、有意义的故事,比如他的衣食住行,他与毛驴,他与五妹子,他与禁烟、天足、剪发,他与模范儿童,他与同学,他的种种执法趣事,都深深地留在克难城这片土地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