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我在父女博客上发表了归国感受《回国后,我怎么反而不习惯了》,后来被中国青年报话题版采用,接着海内外众多网站转载,今天更被新浪博客摆在了头条话题上激发网友讨论。
从博客上现有的1300多条评论看,多数网友是赞同或同情我的观点的,但也有一些反对、挖苦、谩骂的声音,有人甚至给我准备了“”、“卖国”、“美国反华势力的代表”之类的帽子。网上愤青的过激评论早在我预料之中,我根本没有必要去向他们表白自己多么“爱国”,因为我和太太、女儿如期回国服务,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
有人好言相劝:“你既然那么看不惯国内的某些事,为什么不继续留在美国,争取个绿卡?”我想告诉你,因为美国不是我的祖国,而且我知道,许多中国人在美国生活得也不入流。
既然一些中国人在国外呆得并不舒坦,为什么不立马回国当“主人”呢?尽管我全家选择了回国,但我理解那些暂时留在国外的同胞们--因为中国和发达国家在文明程度上还有很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社会秩序、社会公德等方面。许多“海龟”看中的并非国外的物资条件,而是文明的环境,人性化的教育。也就是说,我们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主要不在硬件,而在于软件上。
“既然你认同中国,回到了祖国,就应该习惯国内的行为方式,不要再说三道四”。就此,我倒想问一问:如果我看不惯亲人的某些行为,是不是可以直截了当地向他指出来?既然中国是我的家,中国人是我的同胞,我为什么不能在自家里说说家丑?
80年代初,当我还是个大学生的时候,我读过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龙应台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使我对中国的国民性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真正对我造成视觉冲击并引发深思,则是在走出国门之后。
记得2000年春,我第一次出境到俄罗斯远东地区。在靠近中国满洲里的一个俄方火车站的售票窗口,10多个中国人挤成一团,有两个白种人在一旁大声问:“谁是最后一个?”原来他们也想买票,却不知道该排在谁后面。
去年国庆假期,在美国费城独立钟前的草坪上,一批中国游客摆着各种Pose摄影留念,全然不顾脚下幼嫩的青草。当地人看了直摇头。当时在场的我拍下了国人在草地上陶醉的照片,发在了国内的主流报纸上。
中国人在海外丢人现眼的事,媒体时有曝光,甚至引起高层的关注。我们都知道,在国内不排队、踩草坪已经习以为常。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当国人把这种“正常”的习惯不自觉地带到国外时,为什么让所在国的人觉得不舒服呢?这到底是我们自身文明的缺失还是东西方文明的冲突?!
没有出国,不会有切身的比较;没有比较,就不知道我们和别人的差距。当我走过四大洲10多个国家,在美国旅居了一段时间之后,心理上的反差就越来越强烈。
这种痛心疾首的感觉,时不时地追问我:是什么使咱们中国人在世界舞台上显得如此丑陋呢?
是我们中国人没文化吗?显然不是,因为我们是文明古国,我们是礼仪之邦,我们曾经是东方文明的中心。可为什么过去拜我们为师的韩国,现在看上去似乎更像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我在韩国看到,人人彬彬有礼,地上干干净净。
是我们的经济还不够发达吗?且不和西方国家比,到同样是发展中的马来西亚去看看。在这个以马来民族为主体的伊斯兰国家,即便是3个人买东西,他们也是会排队的。我还到过一个几乎全是黑人的加勒比海岛国--巴哈马,当地社会秩序井然,人们礼貌待客。
再和自己的过去比一比。应该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不知比50年多前好了多少倍!可为什么老人们总是怀念那时候夜不闭户,人与人之间真情相助的社会风气呢?
是我们人口众多吗?中国人多,是基本国情。无限的人口和有限的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使得人人自危,哪怕失去机会,于是不得不争先恐后,哪还顾得上礼让?!但是,相对于中国的幅员辽阔,咱们的人口密度在世界上还不算最大。新加坡、香港,比中国大陆人口密度大得多,在这两个国际大都市的街头,同样是人头攒动,却看不到有人闯红灯,看不到有人随地吐痰。
是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不养人吗?那么到各国的唐人街去看看吧!我去过纽约、洛杉矶、旧金山、芝加哥、多伦多、蒙特利尔、哈瓦那等城市的唐人街,基本上都不如当地的社区干净。尤其是纽约的唐人街,更是脏乱差俱全,有的小商贩干脆就把水果、水产品等摆在路边叫卖,和国内的农贸市场没啥两样。
我常常问自己,也问身边的朋友:中国人到底怎么啦?!是我们丧失了信仰?还是我们的教育不到位?我苦苦思索,至今找不到令自己信服的答案。
如果你知道答案在哪儿,请告诉大家!
[回国后,我怎么不习惯了?]
作者:陈强
在美国学习生活了一年半,和家人一起回国。按说,在自己熟悉的文化氛围下,在曾经生活多年的故乡,应该如鱼得水。可事与愿违,好多过去习以为常的事,现在反而不习惯了。
开车出门,看到行人过斑马线,我按美国规矩停车等候,跟在后面的车却拼命按喇叭。有的车还迫不及待地从旁边绕过去,根本不把行人放在眼里。在美国,如果汽车和行人争道,那是违法行为,司机不仅吃罚单,严重的甚至可能要坐牢。
太太在美国考的驾照,总共才花了15美元。回国后,需转为中国驾照才能在国内驾车。公证、体检、办证等费用加起来,花了163元人民币,折合20美元以上。最莫名其妙的是“体检”,啥也没检查,只问了问身高,就把盖着合格印章的体检表交给她。太太戴着近视镜,体检表的视力栏上填的却是两个“5.0”。
上银行,从排号机上取号后一看,晕!排在我前面的居然有70多个人,只有3个窗口开放,起码得等上两个多小时。扭头到其他家银行,也是一大堆人。女儿学校开学,学校规定学费得上中国银行交。学校旁边就有一家,当天家长排队都排到了银行大门外,可银行和往常一样,只开了两个办理存款的窗口。银行明明知道学校开学,存款业务大增,为何不增加人手多开几个窗口呢?习惯了国外银行一对一的服务,现在却只能忍气吞声。
在国外错过了办二代身份证,现在赶紧补办。打电话到派出所询问需要准备什么材料,接电话的说“不知道,你最好自己去办证窗口问”。问办证窗口的电话,他说那里没有电话;又问他所长的电话,他说不知道。我说你怎么可能不知道领导的电话?回答得更绝:平时都是所长打电话找我,我没有给所长打过电话。
买了辆新车。提车时,车行的销售人员给我一张100元的汽油发票让我报销。第二天,当总里程数显示26公里时,油表上的黄灯亮了。打电话问销售人员,这位老兄不得不承认没给车里加那么多油。车行代办车险时,事先声明保险公司有个“500元免赔”的“霸王条款”。我要求保险公司经理出示文件依据,对方说这是本市保险业的统一规定,即便是公司内部员工买车,如果希望全赔的,也需要老总特批。通过关系找到了保险公司的老总,老总说,你个人的事我给你特办,行业的规矩是否合理你得找保险协会。
开着这辆挂私家车牌的新车到政府部门办事,在门口就被保安拦住,厉声问:“找谁?把证件拿出来!”而前两年,我开机关牌照的车多次进出这里,从来没有被拦下过。想想在美国时,我作为一个外国人,进市政府旁听会议,到法院旁听庭审,还从没有人要求我出示过证件,不免一声叹息。
最难过的可能是我闺女。第一天上英语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是26个字母写3遍。按女儿的英语水平,绝对不需做此功课,我们让她改写她在看英文小说时不懂的单词。第二天,她和英语老师说明原委,老师说:你在我班上,就得按我说的做,说不定你还跟不上呢?!
我太太的最直接感受是中国的物价正在和美国接轨。她回国后,第一次逛沃尔玛超市,觉得下不了手,居然空手而归。以麦当劳为例,美国最便宜的汉堡包是1美元,而国内最便宜的也要七八元人民币。我喜欢吃的某面包店的花生饼,两年前一包是4元,现在同样的包装售价是9元。
两周前,我和一些从农村闯荡到上海发财致富的老乡们在一起。他们开奔驰宝马却不系安全带,在高级场所的地毯上吐痰然后用鞋底抹来抹去,在迪吧给舞女每人300元小费却对在门口的乞讨者大声呵斥……
这些小事哪个人没遇到过,难道出了趟国就看什么都不顺眼了?!其实有时候,习惯会让人变得麻木不自知,得过且过甚至同流合污。我知道有些愤青是容不得你说中国人丑陋的一面,可从“反文化震撼”中反省我们的国民性,激起赶上文明国度的紧迫感,有什么不好呢?
每种文化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为何不能面对这些不足? 虽说文章中只是涉及到物质行为方面的问题,其实这反映了精神文明中的欠缺,缺乏人与人交往的一些个最基本的道德水准。他们并非不知道这些道德水准,只是没有公共道德心。家里垃圾是不能随便丢的,可在公共场所,只要自己干净,弄脏公共座椅无所谓。对自己家人朋友有事竭尽全力,可对顾客和路人缺乏一个人应具有的礼貌和同情心。没有一种将心比心的心态。从小没教育好,再加上贪婪腐败的社会风气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淡与缺乏爱心。。。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条干净的街道,试验者故意扔了一些垃圾在地上,没几天,这条街道就到处都是垃圾了,因为走上这条街道,人们看到地上很脏,就也随手扔垃圾了。相反,原本一条肮脏的街道,试验者把它打扫干净,几天后来看,那条街道依然很干净。当人们走到这样的街道上,人们会不自觉地维护这种整洁。这也就是为什么,人到了中国,就难免会变得争先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