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由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起草并于特朗普私人庄园“海湖庄园”发布的策略性文件,被称作“海湖庄园协议”(Mar-a-Lago Accord)。这一名称虽具有象征意义,但其实该文件既非国际法律协议,也非各国协商达成的多边国际协议,而是一套由美国政府内部设计的,旨在应对美元霸权危机、美国经济结构失衡及全球贸易格局重塑的战略指导方案。它试图破解美国面临的“特里芬难题”现代版——如何在维持美元储备货币地位的同时,实现必要的美元贬值和经济结构调整,以缓解贸易逆差与财政负担。
一、协议缘起
美国面临多重压力:贸易逆差历史高位,财政债务不断膨胀,制造业空心化加剧,全球经济力量对比变化显著,特别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高科技崛起带来的竞争威胁。2024年11月,斯蒂芬·米兰在海湖庄园发布的《重构全球贸易体系使用指南》,聚焦通过贸易政策、货币战略、债务重组和安全政策组合拳,重塑美元与美国经济的全球领导地位。核心推动者包括特朗普团队核心经济顾问及财政部高层,代表着美国旧秩序中的鹰派力量。
二、文件性质与法律地位
“海湖庄园协议”实乃美国政府内部战略规划,属于政策宣示性质,无国际法律约束力,更无各国协商同意,故其“协议”之名多为媒体与学界界定,实为美国单方对外战略意图的集成。它体现的是美国如何利用手中金融、贸易及安全杠杆,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内部指导思路。
三、协议目标与解决的问题
该文件主要针对美国长期“两赤字”问题——财政赤字与贸易逆差,试图破解由美元储备货币地位产生的“特里芬难题”: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必须供给国际流动性,但过度外流会加重美国财政与经济负担。协议试图通过“战略性美元贬值”削弱美元过强造成的制造业竞争力丧失,同时通过贸易和金融手段缓解财政债务压力,维持美元霸权地位的长远稳定。
四、核心条款及评价
1. 战略性美元贬值
协议强调美元战术性贬值,增强出口利好,促进制造业回流,但美国独行其道单边汇率施压,引发全球资本市场震荡。与1985年广场协议不同,本协议未获多边支持,而是借助关税等政策硬推。
这一策略在理论上提升美国竞争力,但实操中触及诸多障碍:美元信心受损导致全球央行减持美元资产,美债收益率压力上升;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且美元依然被视为避风港,难以真正大幅贬值。
2. 债务重组与美债置换
美国计划推动将短期美债强制转为超长期、低息乃至零息债券,如百年债券,降低短期财政成本。这一做法忽视了海外投资者的利益,令主权基金等持有者警觉美元信用风险,有反抗心理,实施受阻。
在没有国际共识与合作的前提下,这种债务重组极难成功,反而可能催生流动性风险与信用质疑。
3. 关税施压与贸易压力
通过加征高额关税(美对中国约60%,其他贸易伙伴约20%),美国期望借此倒逼贸易政策及对美元战略配合。但关税效果有限,部分制造业确有向外转移趋势,但整体未促成大规模回流。关税更引发贸易伙伴的抵制和反制,增添国际摩擦和市场不稳定。美国也未能强迫贸易伙伴增加美债购买,反而加大全球贸易紧张态势。
4. 设立主权财富基金与数字资产运用
协议推动美国建立国家级主权财富基金,利用黄金储备、数字货币等战略资产进行宏观调控。美国积极推动稳定币立法,努力在数字货币领域抢占先机。
然而与诸多国家相比,美国主权财富基金体量和实际运作尚不成熟,且国际合作有限,效果仍待观察。
5. 安全换取经济筹码
美国利用其军事和安全保障优势,以北约、亚太军事部署为谈判筹码,要求盟友分担更多经济负担和贸易让步。这种“保护费”策略引发盟友不满,合作不稳。
美国对盟友普遍保持强硬、傲慢态度,虽获得一些表面让步,但距离协议所设定经济目标甚远。
五、综合评估与前瞻:海湖庄园协议的挑战、转型与战略反思
“海湖庄园协议”反映了美国在全球格局深刻变动背景下的复杂焦虑与战略尝试。协议试图通过贸易政策、金融杠杆与安全保障三管齐下,既维护美元霸权,又实现战略性美元贬值,以破解美元储备货币“特里芬难题”——如何在持续供给国际流动性的同时,缓解由此造成的财政和经济压力。然而,这一高度矛盾的目标注定执行艰难。
事实上,协议的多项措施面临强烈国际阻力。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增强货币政策的协调与自主性,美元霸权的相对地位逐渐削弱。美国单边主义的策略不仅加剧国际分裂,还导致全球市场波动加剧和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在此压力下,美国已开始向更灵活和妥协的姿态转变,实施所谓“宾夕法尼亚计划”,尝试软化强硬立场,通过有限妥协缓和与贸易伙伴及盟友的关系,努力在维持霸权的同时稳定国际秩序和战略利益。
作为多年追踪美元战略演化的观察者,我认为,“海湖庄园协议”深刻反映了美国当下经济与战略的两难局面。在全球化与科技创新日益多极化的时代背景下,美国试图通过单边、强硬的政策工具逆转全球力量对比。虽然短期内这些政策可能制造局部战略震荡,但长期看,依赖“保护费”式的霸权策略极难为继。
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和美国经济全球扩张的基石,其战略性调整理应伴随多边共识和国际合作。没有国际支持的单边美元贬值及贸易施压,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可能损害全球经济稳定,进而反噬美国自身利益。
未来,美国必须在维护全球经济体系稳定与推动自身结构改革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若继续依赖单边强硬策略,必将加剧贸易摩擦和货币市场动荡,挫伤美国的全球领导力和经济竞争力。
与此同时,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则需警惕该战略对多边贸易和国际金融秩序的冲击,积极推进产业升级与金融改革,加强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更加公平、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
总的来说,虽然“海湖庄园协议”展现了美国维护霸权的坚定意志及其应对全球格局变化的战略野心,但其激进措施遭遇现实阻力重重,未来仍充满变量。全球金融贸易格局正步入一个深刻转折期,这一进程值得持续关注与深度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