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抗美援朝战争能否等强大了再去

(2025-11-04 10:40:22) 下一个

抗美援朝战争能否等强大了再去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已经半个多世纪了,这是当时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战争。但是,这场战争是处于绝对劣势的一方,即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取得了胜利;处于绝对优势的一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被迫签订了停战协定。回顾这段历史,依然能够给今天的中国人民带来许多思考。

抗美援朝战争改变了世界对新中国的认识

翻开中华民族的近代史册,人们就可以看到自1840年以来的二百多年来,在1949年之前的旧中国先后遭遇过30多次西方列强的大规模入侵,几乎所有的西方帝国主义都侵略过旧中国。

1840年,英国派遣16艘军舰、4000人的英国兵,在旧中国东南沿海登陆,接连打败了十几万中国军队,就像进入无人之境。最后,一股2000多人的英军,从上海沿长江一直打到南京,迫使中国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并割让香港岛,使得英国米字旗在香港上空飘扬了157年。

紧接着,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旧中国军队更是屡战屡败,敌我最高伤亡比例为1:600。以至于英国人公开宣称:只要有一个团的兵力,就可以攻占中国的任何目标!这就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百年沉沦。

1950年6月,朝鲜半岛内战爆发,美国作了两个决定,一是派遣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目的就是一个:牵制中国,迫使中国首尾不能相顾。一是派遣军队立即侵入朝鲜半岛。

当时,作为世界上的头号强国,美军有着巨大的装备与技术优势。就当时的国力情况看,美国的GDP占世界的一半,而新中国连它的零头都不够;美军还纠集了英、法、澳等其他15个国家的军队组成所谓“联合国军”,人多势众、兵强马壮,并拥有绝对制空权、制海权和技术装备优势,志愿军可以说武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当时西方评论家甚至是美国政客都感到,无法想象中国军队如何与“联合国军”交手?

面对强势的美军,面对这些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中国政府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志愿军以非凡的勇气和战略战术打赢了战场战争。

自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先后发起5次战役,一举收复了朝鲜北部广大土地,此后又发起了多次进攻战役,沉重打击侵略者,迫使联合国军不得不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胜利,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战争结果的本身,它不仅结束了西方列强依仗武力在东方任意霸占一个国家的历史,而且改变了世界对新中国的认识,使新中国60多年来成功地避免了大规模侵略战争的风险,维护了国家的和平与稳定,谱写了固国强军的新篇章。

据说,周恩来总理一生,唯一喝醉酒的一次,是在欢迎归国志愿军代表团的宴会上。他说:我们今天所以如此高兴,这决不是偶然的。这是抗美援朝的精神鼓舞了我们!

抗美援朝战争过程中,美军的“六个没想到”:

美军的第一个没有想到,是不相信中国会出兵。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纠集 “联合国军”,迅速向北朝鲜纵深进犯。当时,敌我双方实力太悬殊。拥有绝对优势的美军,在朝鲜横冲直撞,根本就没有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而且当时美军兵锋已直抵鸭绿江边,美国认为中国即使想出兵,最佳时机也错过了,他们认为胜负已定,这种情况下,中国绝不可能出兵了,或者说不可能大规模出兵。美军甚至宣称 “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

然而,事实正相反。10月19日,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出国部队25万人,从安东、长甸河口、辑安三个口岸跨过鸭绿江,进入了朝鲜战场,但美军没有任何反应。直到10月25日,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重创美军和南朝鲜两个师时,美军仍然认为中国“只是象征性的出兵”。紧接着,志愿军又发起第二次战役,联合国军又被歼灭2.4万人,被打回三八线,这时美军才开始相信中国真的出兵参战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不仅出乎美军的意料,而且还敢与美军直接交手作战,首战即胜,首先就在战斗意志和勇气上胜敌一筹。一支处于劣势装备的军队敢于与强敌交手作战,必然是一支在战斗意志和牺牲精神上不可小看的军队。

美军的第二个没有想到,是没想到志愿军的战斗力有如此的坚忍不拔。

在这里,有几个大家熟悉的故事。

一是首歼美军骑一师第八团。

面对美军的强势,志愿军计划在战争的初期,以防御作战为主。没有想到美军依仗绝对的优势,不仅一路向北杀来,而且发展到孤军深入、以团或营为单位分头冒进,美军犯了兵家大忌。志愿军立即改变计划,发挥运动战的长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围歼。志愿军计划首战在云山围歼南朝鲜第一师,麦克阿瑟发现志愿军的计划,急调美军骑一师驰援。没有想到冲在前面的美军骑一师第八团自己一下就撞进了口袋,更没有想到与中国交锋的第一战就会遇到志愿军第三十九军。第三十九军是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是中国东北四野的主力。人们戏称“马头军”遇到了“东北虎”。首战,南朝鲜第一师美军骑一师遭到重创,被歼灭15000余人, 其中美军骑一师第八团大部被歼。这一仗,粉碎了联合国军“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

骑兵第一师是华盛顿开国时组建的精锐部队。一百多年来,骑一师功勋卓著,从无败绩,享有‘开国元勋师’、‘常胜师’的美誉。”为了保持历史荣誉,至今仍延用以往的番号,士兵的臂章上始终保留着一个马头符号,这是他们荣耀的象征。

首歼美军骑一师第八团,在美国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在世界也引起了热议。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女儿玛格丽特在《哈里·杜鲁门》一书中写道:“在朝鲜开始发生了惊人事件,第八骑兵团几乎溃不成军。”

美军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在回忆录中谈到云山战斗时,感慨地写到:“作为乔治·巴顿将军的部属,霍巴特·盖伊怀着沉重的心情,咽下了一杯苦酒。”

三十九军战史有一段记录: “云山战斗中,美军运尸体的8辆‘道奇’大汽车被我们截住,车上每层10具尸体,头脚颠倒放置,一共装了5层,共计50具,8车共400具,每具都穿一套全新的白线衣裤。以此来推算,美军在我师正面上伤亡即在1200至1600人以上,而这个数字只是按其收容的数字计算的。实际情况还有许多死伤者被遗弃在战场上。因此,实际伤亡人数将大大超过1400人。因美军伤亡主要是被我轻武器所致,故伤的比例较大。”

日本陆上自卫队干部学校编著的《作战理论入门》,将云山战例编入该书,不得不承认三十九军与美军初次交战,战术运用得当,对孤立的美军集中了绝对优势的兵力进行包围,并积极勇敢地实施了夜战、白刃战,取得了圆满的胜利。

二是松骨峰争夺战。

在第二次战役中,为切断美军逃跑的退路,志愿军第38军的两个师打阻击,使突围和北援之敌虽相隔不到一公里,却可望不可及。其中,第112师第335团第3连在抢占松骨峰一个高地后,连续打退敌人多次集团冲锋,最后只剩下6名轻伤的战士,仍顽强地坚守着阵地。打扫战场时,在几百具美军尸体中层叠着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战士,有的紧紧抓住敌人的机枪,有的手握手榴弹,弹体上沾满敌人的脑浆,有的牙齿和指甲嵌入到敌人的皮肉里,情景极为壮烈。战役结束后,彭德怀亲自起草嘉奖令,并特意加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万岁军”的美名由此传遍大江南北,“万岁军”更展现了一种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

三是志愿军英雄辈出。

志愿军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第3连连长杨根思,带领一个排坚守一个高地,连续打退了敌人的九次进攻,最后,仅剩下杨根思一个人,面对蜂拥而来的敌人,他毅然抱起一个炸药包,冲向敌群,同敌人同归于尽。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当部队进攻受到敌人机枪火力压制时,他毫不犹豫地扑到碉堡的射击口,以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在敌人的前沿潜伏时,被燃烧弹击中,为保证部队不被敌人发现,任凭烈火烧身而纹丝不动,忍受燃烧弹的燃烧,直到壮烈牺牲。

在近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涌现的英雄模范和功臣30多万人。他们惊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说明在战场上士气和斗志是第一位的,而志愿军胜过美军的正是这种牺牲精神和斗志。据说,美军还专门找当年侵华日军的将领了解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这些日本将领认为中国军队不堪一击。没有想到,一交手,美军才发现被误导了,才明白志愿军太厉害。一句话,就是志愿军视死如归、英勇善战又胜美军一筹。

第三个美军还有一个没想到就是志愿军的保障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曾成功切断日军的运输线,在朝鲜战争这场无前后方之分的现代化立体战争,美军依仗其空中优势,企图切断扼杀志愿军的后勤供应线。美军发动了“空中绞杀战”,“窒息战”,每天出动几千架次飞机狂轰滥炸, 1951年1月到1952年2月,在美军实施“绞杀战”最疯狂的一年多时间里,敌机轰炸量增加了7倍,志愿军物资运输量却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两倍以上。奇迹般地在朝鲜战场上建立起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就连美军朝鲜战场最高司令范佛里特也感叹“共产党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送到前线,创造了惊人奇迹。”

美军的第四个想不到,是没想到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会在战争的当年踏上一条不归路。

 沃克是二战名将,与巴顿将军一起,欧洲战场打得德军丢盔卸甲,也是美军历史上亡于战场的最高级将领之一。关于沃克身亡原因的说法很多,美军也忌讳,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他是在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的攻击中车毁人亡的。据说,身亡前,杜鲁门总统已向国会提议授予沃克四星上将军衔。可惜他还没有来得及从总统手中接受这四颗星的军衔。沃克的身亡是一个偶然因素,但它说明了一个必然性,这就是骄兵必败。

美军的第五个想不到,是没想到自美国独立战争以来第一次出现了成建制主动投降的美军整编连队。

 美军战史上自称有一个耻辱,就是朝鲜战争期间,一个美军的整编连在志愿军的政治瓦解下,集体投降。这支队伍就是美军第25步兵师第24团C连。24团是美军历史悠久的王牌部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该团就自称首先攻入北京。美军称,这是美国独立战争以来第一支向外国军队投降的美军整编连队。消息传出,举世震惊,美国防部立即宣布:解散步兵24团。一个整编连队的投降说明这支军队对这场战争的前途和意义已经失去了信心和热情,这就是败军的前奏。

美军的第六个想不到,是没想到在朝鲜战场签署了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条约。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上签字的陆军司令官。事后,这位美军司令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让人羡慕的荣誉,就是在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上签字。克拉克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条约上签字,这就说明志愿军在血与火的较量中,终于以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美军。

抗美援朝战争改变了全世界特别是美国对新中国的认识。这个认识,就是组织起来的中国人民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陈毅外长也说过:志愿军的胜利告诉人们,假如世界上有一个美国不好惹,那么,也有一个中国同样不好惹!

此外,我这里还摘录美国陆军官方战史的总结,也让我们有了更明确的结论:

美国陆军官方战史写到:“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展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沃尔特·G·赫姆斯:《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

正是基于朝鲜战场上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深刻认识,战后几十年来,美国始终对于中国的警告不敢再掉以轻心。在越南战争期间,中国政府曾警告美国,不得越过北纬17度线侵犯越南民主共和国。对此,美国总统约翰逊说,他相信中国说的话,始终不敢派美国地面部队越过北纬17度线。这就是组织起来的中国人民的力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澳洲大葱 回复 悄悄话 精典之作,必须为你点赞????
澳洲大葱 回复 悄悄话 精典之作,必须为你点赞????
澳洲大葱 回复 悄悄话 精典之作,必须为你点赞????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国民党宋庆龄是如何评价毛泽东





自从1976年毛泽东逝世以来,全世界各国政要和学者都对毛泽东的评价不断,特别是在近代特色中国走资派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流行的一些评价,如评价毛泽东为“巨人中的巨人”、“人类思想的一座灯塔”、“二十世纪各国最伟大的领导人物之一”、“我们时代的一位杰出人物”、“最伟大的中国人、世界性的伟大人物”等。

中国的国民党创建者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先生尊称毛泽东为“举世无双的领袖”。这是宋庆龄先生在毛泽东逝世不久,便以其享有的独特历史地位,最公正、最客观、最全面透彻的立场,用孙中山先生传承下来的贯通中西方的学识,在同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伟人即孙中山先生之生平事迹的对比中,宋庆龄先生将自己数十年来对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所她担任付主席时对毛泽东的近距离了解后,总结成“毛主席是举世无双的领袖”一文,发表在当时的《人民日报》上,对毛泽东一生作了最科学的评价。

作为近距离一起工作过的又最了解毛泽东的人,宋庆龄是最有资格和条件对毛泽东作出最正确的最科学的评价。因此,宋庆龄的这一评价是最值得信赖的。

学习宋庆龄的这个评价,宋庆龄尊称毛泽东为“举世无双的领袖”,从广度上看,是就全世界而言;从深度上看,是就世界历史而言。这就是说:毛泽东不仅在二十世纪的全世界,而且在全世界的整个历史长河中,都是对人类贡献最大的领袖。这就把上述那些客观评价都统统概括起来了,因而,宋庆龄先生对毛泽东的评价比那些政要学者名人的评价要更全面、深刻、准确、完整和精辟得多!

各国政要和学者对毛泽东的客观评价中,不少把毛泽东同世界历史上各民族最杰出的人物相比较,都显出其无与伦比的立言、立德和立功的才干和业绩。

如美国作家史沫特莱报道:“中国的其它领袖人物,每一个都可以同古今中外社会历史上的人物相提并论,但无人能够比得上毛泽东。”

美国中国问题专家R·特里尔论证:“毛的经历,足以使他成为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合为一体的中国革命的化身。”。“毛泽东对外部世界所知甚多。他不间断地读书。本世纪中没有其它一位世界领导人──甚至戴高乐都不例外──像毛泽东那样读那么多书,写过那么多东西。”

美国前国防部长助理菲利普·戴维逊论证:“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哪个领袖能像他这样在这么多不同类型的冲突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美国学者迈·哈特论证:“历史人物的排行中,毛泽东的威望高于华盛顿,因为毛给国家带来的变化,比华盛顿使国内发生的变化更为重要。毛排列的名次比拿破仑、亚历山大等人要高很多,因为他对世界将来的影响可能比这些人要大得多”。

美国军事作家约本·海默评论:“是谁能够把一个如此贫穷的国家在短短的时间里,迅速崛起于世界强国的行列?是毛泽东。他领导了他的人民,在贫困、饥饿和外部的压力下,取得了远远超越华盛顿的伟大成就”。

《华盛顿邮报》评价:“他不仅改变了中国,而且教导了人类,其数量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领袖”。

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论证:“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

终生实地蹲点考察中国农村的美国专家韩丁结论:“毛的一生,特别是他的晚年,因为正是在他的晚年,毛做出最有创造性贡献,他看得最远,对于人类和社会辨证的发展探索得最深。”...

将所有这些论证综合起来,评价毛为举世无双的领袖,确实能将所有这些比较研究的结果统统概括起来。这就从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中,以全面而系统的证据来证明,这一评价最科学,从而也最可靠,最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宋庆龄先生尊称毛泽东主席为“举世无双的领袖”,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客观、最公正的评价。

宋庆龄对毛泽东的敬仰是发自内心的,她曾说:“毛主席是一位目光远大,举世无双的领袖和导师,他是伟大的事业的引路人。”

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在《永恒的纪念》一文中写道:

宋庆龄一向敬佩毛主席。她在北京和上海住所的客厅里,一直悬挂着她亲自选择的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同志的像片。毛泽东同志的像片都是生活照,显得十分亲切……

时代对毛主席的呼唤,确实需要人们应用新方法来深化和升华毛主席研究。而对宋庆龄这个评价的体会还要展开,即把毛主席的历史地位,只放到才有五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中来考察还不够深刻,还要进一步放到人类进化史中来认识。

毛主席独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之蹊径,以史无前例的深度和广度对东西方文化“去其糟粕,吸取精华”,集东西方文化精华之大成,率先在哲学、军事科学、社会科学和文艺创作等领域攀登世界新高峰,为人类抵抗形形色色的反动腐朽思想的侵蚀,实现科技和文明的跨跃式发展,促进东西方文明的逐渐融合和多元文化的共同繁荣,开拓出东西方思维方式相结合进行自主创新的全新思维方式,并领导四分之一的人类在长期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对这种方式的思维导致认识和实践飞跃的无比威力,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进行了反复验证和改进,从而开启了东西方人类精神进化由分道扬镳向协同进化转变的新纪元。这是数百万年来人类精神进化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根本性大转折,启动并指导这样一次大转折的毛主席思想,在人类精神进化史上的地位之崇高,其起点里程碑意义之重大,令迄今人类思想史上的任何灯塔都无法与之相媲美。

毛主席不仅以其无与伦比的立言、立德、立功的才干和业绩,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直到最危险的时候都绝没有全部退化;而且以空前的理论和实践贡献,组织和集中全民族的力量, 扭转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近二千年来、特别是鸦片战争以降的退化趋势,将四分之一的人类从亡国灭种的厄运中挽救出来,并领导他们走上中华复兴之道。自古籍记载伏羲为中华文化之祖、炎黄为华夏种族之祖以来,近二千年的中国史和世界史已见证:毛主席是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之祖。

毛主席毕生全心全意地战斗在人类解放斗争的最前线,为占人类绝大多数的受压迫民族和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继“造反有理”之学,兴“造反成功”之道,并针对其“得而复失”的危险开创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为他们提供战无不胜的理论武器和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来反抗形形色色的反动势力为一小撮垄断寡头贪婪无厌地剥夺本属全人类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劳动成果,而迫使人类往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退化,所采取的种种倒行逆施,从而导致毛主席为人类导师之无可替代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毛主席何以能从一个普通农家子弟成长为举世无双的领袖?何以能比历史上业已视为神奇的这些伟人还能累建奇功?如按常规法只是将他同历史上的这些伟人相比较,就会难以思议而陷于天才论或神秘化的困境。正是为了从此困境中解脱出来,我们把研究毛主席的视野,由常规视野的历史时期扩展到整个人类的进化史、特别是人类精神进化史,从对人类精神进化的历史规律和逻辑顺序的考察中,来理解毛主席举世无双之领袖地位形成的历史和逻辑必然性。

目前国内外研究毛主席,对其成功的奥秘大都归结为:他“有丰富的古今中外历史知识和对社会的深刻了解,简直罕有其比;极高的领悟力,善于总结经验,集中群众智慧”;“他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的许多思想理论既源于他读过的书本,又高于他读过的书本”;“他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集大成者。在中国这样一个崇尚智慧的国度,他赖以征服其追随者的绝密武器,并不单单是人格魅力、人生志向,更重要的,或许是其常人难以企及的伟大智慧。孙膑、诸葛亮、刘伯温等人中龙凤是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有绝对地位的,但在他面前,他们的智慧显然境界不够,远未炉火纯青”。

毛主席之所以有极高的领悟力,之所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伟大智慧,一句话,之所以有这些独特优势,靠的不只是集中华智能之大成,而只能是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靠的是“把人类有史以来的优秀文化遗产都继承下来,加以发扬光大”,即他提出并终生实行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从人类实践与认识协同进化之历史和逻辑一致的顺序来看,当人类实践与认识进化的东西分野达到相当程度而需要东西结合来取得杂交优势以实现大飞跃的形势下,毛主席适应了人类进化的这一历史的和逻辑的需要,以超过常人的毅力和勤奋坚持在同工农群众的结合中不断的学习、调查和实践,把东西方人类有史以来的文化精华都继承下来,加以有机结合,达到了迄今东西方思维方式相结合的最高境界,才造就出他的这些独特优势。

近三百多年是人类实践和认识进化史上空前大跃进的时期。同世界上近三百多年来所有的这些大科学、大思想家对人类精神进化的贡献相比,显然,毛主席的贡献最大。

这是数百万年来人类精神进化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根本性大转折,启动并指导这样一次大转折的毛主席思想,在人类精神进化史上的地位之崇高,其起点里程碑意义之重大,令迄今人类思想史上的任何灯塔都无法与之相媲美。

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中华民族能否真正永远高举毛主席思想旗帜, 坚定不移地用毛主席思想武装我们人民的头脑,坚定不移地用毛主席式的思维方式来教养我们民族的世世代代, 让世世代代沿着他率先示范和开辟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道路前进, 坚定不移地学习、应用、研究和发展毛式思维方式。只有真地这样做,中华民族才会毛式人才辈出,来响应时代对毛主席的呼唤。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