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蒋介石对满洲国和井岗山的不同

(2025-09-09 06:56:05) 下一个

蒋介石对满洲国和井岗山的不同






在混乱的中华民国时代,除了全国各地有军阀割据之外,还有两个不被承认的小国家存在。一个是被日本侵略军占领的东北《满洲国》,另一个是被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工农红军解放了的《井岗山》地区,当时称《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1年11月7日-1937年9月22日)是中国共产党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国家政体。 先后辖有18省、4直辖县。 该政权主张推翻国民政府和中国国民党的统治,在全世界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彻底的民族自决。

作为自1927年蒋介石国民党执政的中华民国正统的170万左右的国军来说,是区别对待的。对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的东北《满洲国》采取不抵抗政策,任凭日军占领。而对《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发动了五次围剿战争。

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调集10万重兵,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直扑江西南部中央根据地。

从1931年2月起,蒋介石调集约20万重兵,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分四路向中央根据地的中共红一方面军大举进攻。

从1931年6月开始,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自任“围剿”总司令,依仗10倍于红军的兵力,企图把红军主力压迫到赣江东岸加以击破,然后分路“围剿”。

从1932年5月开始,蒋介石调整策略,先进攻鄂豫皖、湘鄂西根据地,准备得手之后再全力进攻中央根据地。1932年底,蒋介石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分左、中、右三路军,开始对中央根据地和红一方面军发动进攻。

从1933年秋开始,蒋介石调集70万军队对中央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中国工农红军败退逃亡去长征。

而对《满洲国》,不但不派一兵一卒,而且还将调走驻守在东北的张氏父子的军队去西北剿共。

而日本1879年吞并琉球,1895年吞并中国台湾,1905年通过日俄战争夺得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1910年彻底吞并朝鲜,一战又攫取了南洋群岛。

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已经扩张到了60万平方千米。而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又占领了富饶的中国东北,直接控制面积多达200万平方公里,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

日军疯狂掠夺占领区的资源,服务于侵略战争,美其名曰“以战养战”。这些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耕地、钢铁、煤炭、金银、铜矿、高岭土、稀土、木材(森林)、粮食甚至人口。

我们先说耕地资源。1936年,日本颁布了《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案》,准备要分四期向中国东北移民百万,这些移民被称为开拓团。

他们获得的土地,其实就是侵占中国农民的土地。而中国的农民,被迫迁至集团部落,美其名曰撤村并屯,又叫“人圈”。中国的老百姓如同牲畜一样,被强制生活在“圈”中。

从1934到1939年,全东北总计建成13451个“集团部落”。这种集团部落,其实就是集中营。迁往部落内的农民多数没有住房,有的露宿柴草堆旁,有的搭草为棚,有的就地挖个“地窨子”。

由于部落内不是住房简陋狭小、四处透风,就是无处容身、风吹雨淋,因此染病死亡者甚多。这里的人们饥寒交迫,瘟疫流行,又无医无药。

这里条件很差,但徭役很重。这里的农民,不仅要承担部落内各项设施的建设,参加各种劳役,还要承担地租、粮食、人头税、保甲费等税负。

再说森林资源。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开始经营中国东北南部,从鸭绿江流域开始,大肆砍伐中国东北的森林资源,并逐步推向长白山地区。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在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更是有组织、有计划、机械化地掠夺东北的森林资源,为此还修了1700公里的森林铁路,被称为拔大毛式儿的砍伐。

日本用这些木材供暖、架桥、修铁路、造线杆、造枪托、造火柴、烧木炭、造纸、造船(日本缺钢,能用木头的地方一定用木头)等等。

就这样,日本至少毁掉了东北五分之一的森林资源。辽河流域、鸭绿江流域、松花江上游的原始森林基本被砍秃了。

日本的疯狂掠夺,使东北的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重要作用。由于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水土就失去了保护。

举个栗子,我国的辽宁省,19世纪总共5次特大洪水,而从1907年到1971年64年间就发生了17次,给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没有了森林,土地存不住水,所以又导致了旱灾的频发。1932年到1949年,东北地区发生旱灾8 次,而且每次旱灾都持续时间久、波及范围广。

没有了森林,动物失去了家园,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了。自然界的食物链发生中断,老鼠失去了天敌,开始泛滥成灾,所以1949年前东北鼠疫持续爆发。

我们都知道山西是黄土高原,生态极为脆弱,但山西的森林资源却遭到了日军毁灭性地砍伐。据山西省林业部门估算,日本侵略期间,山西木材损失8.4亿立方米。

到日本投降时,山西森林已所剩无几,仅在偏远深山区域残留30余万公顷的残林,全省森林覆盖率低至2.4%,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日本还疯狂掠夺中国的煤炭等矿产资源。如果研究抗战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规律,只要是1945年已投产的中国煤矿附近,都有万人坑。

这跟日本一项叫作“以人换煤”的掠夺计划有关,比如山西大同煤矿万人坑,辽宁阜新煤矿万人坑,安徽淮南煤矿万人坑,吉林辽源煤矿万人坑,黑龙江鸡西以及鹤岗东山万人坑,河北井陉煤矿万人坑……

其中山西煤峪口的一个万人坑,就发现了六万具尸骨。这些尸骨有的头颅被击穿,有的四肢被砍掉,有的脊骨被扭折,有的被铁丝捆绑着,有的仿佛挣扎着向洞口爬去,有的张大嘴好像在呼救。

也就是说,当一名劳工失去或者部分失去劳动力的时候,他们会被活活地扔进万人坑。他们多久会失去或部分失去劳动力呢?一般来说,一个健壮的青年也只能扛三四个月。

日本在河北井陉煤矿的八年间,掠夺了800多万吨煤炭,而万人坑中共被丢弃了4.6万具尸骨。这意味着日本平均用一条中国命换170多吨中国煤。

假如一个劳工一天挖两吨煤,这意味着他们从下井那一天开始,平均寿命也只剩下了80多天,也就是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因为这里劳动强度极大,每天在监工鞭打下12~16个小时,吃的住的比牲口还差。日本侵略者完全不把中国人当人,甚至地位还不如牲口。

养过牲口的人都知道,主人可心疼牲口了,每天好草好料地喂着,生怕牲口伤了病了,甚至连一鞭子都不舍得抽,因为牲口是财产,是劳动力。

但在日本人眼里,中国人不如牲口,因为中国人伤了病了死了都没关系,会有源源不断的中国人补充进来,活着被赶入万人坑,可能还省得抬了。

更令人发指的是,大同万人坑中的劳工还有童工,他们这么小就在鞭子抽打下无休止地劳作,直到被虐打致死,人间地狱莫过于此。

煤矿周围都有万人坑,而万人坑却非煤矿独有。只要是被日本人占领的矿山、林场以及大型工程设施或军事要塞,其附近必然有万人坑。

1939年日本实施“大查哈阳”计划,强抓中国15万劳工修筑黄松沟蓄水工程,造成数万中国劳工死亡,而现在的太平湖水库就是当年的那个万人坑。

从1931年至1945年,日本仅在东北和华北,为了修筑工事和掠夺资源,就强征了3700万中国人充当劳工,而这些人中有上千万人被迫奴役和迫害致死。

对日本侵略者而言,把中国人累死已经算是“人道”的了,更惨绝人寰的是拿中国人的活体当“马路大”,什么活体解剖,活体注射病原体,活体人畜实验,冻伤烧伤枪伤实验……

说起这些,人们往往想起罪恶滔天的731部队,其实类似这样的部队还有很多,比如广州的100细菌部队,8604部队,1875部队,1855部队,1644部队,9420部队,第14防疫给水部……

比如这个1875部队,总部设在山东济南。 这支部队除了搞细菌战,还经常抓大人小孩以及被俘的八路军战士做活体解剖、活体感染病菌病毒等实验。

仅1943年日军在冀鲁豫边区制造的霍乱疫情,就导致了四十多万人死亡,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战惨案,给根据地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日本占领中国只是为了占领中国的土地,掠夺中国的资源,可没打算统治中国人,他们是要把中国人分批给彻底灭绝掉,就像美国灭掉印第安人一样,而且手段极为残忍。

中国人民面对的敌人是全世界最凶残、最泯灭人性的。所以中国人民的抗战最为艰苦卓绝,中国人民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也是最大的。

中国人民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亚洲战场的中流砥柱,归根结底是中国人民有自己的中流砥柱,那就是以毛主席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

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开始,毛泽东就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那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把这个思路应用到了抗日战争——到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

有人问,为什么不到敌前?道理很简单——国民党严格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活动区域。没沦陷之前算是国统区。在国统区,国民党防共产党比防日本人还上心。

全面抗战爆发之初,蒋介石划分了五大战区,陕北红军被改编成了八路军(后又改称第18集团军),作战范围被限制在晋察绥地区。

而在陕甘宁边区的外围,国民党内外修了五道封锁线,部署了50万重兵,进行了重重包围。国民党要是拿出这个态度对付日本人,抗日也不会这么艰苦。

陕甘宁边区原本就是贫瘠之地,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只有200万。在日寇和国民党的双重围攻下,边区面积减少至9万多平方千米,人口少了50万。

国民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严令国内各界人士将棉花、布匹、药品以及电讯器材等一系列物资输送边区。在这种情况下,八路军一方面向敌后发展,一方面发起大生产运动。

新四军也有类似的遭遇。有抬杠运动员提问,说新四军为什么不参加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这是因为1938年1月,新四军改编谈判才完成,此前国民党不给南方游击红军合法地位。

南京沦陷后,蒋介石慌了才做出了些许让步,以极为苛刻的条件允许南方红军改编为新四军。新四军归第三战区,作战范围限于(南)京沪杭,连打游击的根据地都要让出来。

可当新四军还没完成集结,原来的第三战区已经基本完全沦陷。就这,蒋介石内心还有自己的小九九,敦促新四军各部离开建设多年的根据地,向东挺进。

蒋介石甚至不让新四军在江南活动,也不允许在地方上招兵扩编。蒋介石曾经当面警告叶挺:如果扰乱地方便是破坏抗战,我是要剿的,你们绝不能在江南。

可这时原本第三战区的作战范围,已经几乎全部沦陷。自古以来,沦陷区作战都是极为艰难、极为危险的,随时可能陷入重围,随时可能弹尽粮绝。

但毛泽东毕竟是一位辩证大师,最善于从绝望中看到希望,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敌后作战大有作为。为什么呢?沦陷区虽然有日寇,但没有国民党;沦陷区虽然没有后方,但有群众。

就这样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逆行,与沦陷区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然后与日寇打成一片,硬生生在沦陷区中开辟了一块又一块的抗日根据地,这些根据地连片成区又把敌人分割包围在一个个据点之中。

人民军队有多猛?1938年4月新四军才完成集结,两个月后陈毅已经把司令部设在了南京城外,三个月后,叶飞率队攻入了上海,还炸了日本控制下的虹桥机场。

为了维护统一战线,党和人民军队放弃了深耕十年的老根据地,深入虎穴团结沦陷区到沦陷区作战,极大地牵制了日军保护了群众,最终硬生生拖垮了日本。

没有毛主席高瞻远瞩的敌后部署,中国抗战形势不容乐观。虽然不少国军将士在国难当头之际慷慨赴死,但架不住蒋介石集团的腐败无能,无法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根本无法应对凶残的敌人。

蒋介石虽然不断送非嫡系去填线,但效果很差,国军总是一溃千里,大片国土沦丧的同时,还导致了国军将士的巨大伤亡。国民党有多菜?1945年竟然还有豫湘桂大溃败,继续大面积丢城失地。

虽然看似还有三分之二的国土没有沦陷,但沦陷区基本都在胡焕庸线以东。胡焕庸线以东,集中了中国96%的人口。这些大好河山和人口如果被日本用于以战养战,战争前景不妙。

而共产党的敌后抗战,不仅狠狠打击了敌人保护了人民,还限制了日军从中国获取战争资源的能力,日本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用于扫荡、用于修路,用于构筑封锁线。

他们每次出门都提心吊胆,就算是换德国的坦克卡车也不灵。他们担心万一卡车坦克路上被炸了怎么办。

上一张沦陷图看似触目惊心,国土沦陷了37%,但放大一看沦陷区中还套着一块块红色的根据地。共产党又把人民群众从沦陷区中解救出来的。就算没有解救出来的,伪军汉奸也得收敛着点。

在领导抗战的同时,党也在根据地领导了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民主改革、经济发展、妇女解放、文化教育,革命思想深入人心,让中国人民在抗日斗争中浴火重生。

很可惜当时代表中国的是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国民党政府不仅在抗战中大跌眼镜,在抗战后表现也极为窝囊,放弃了琉球的宗祖国地位,放弃了日本驻军,也放弃了蒙古主权。

难怪有人说,中国明明是战胜国,却没有一点战胜国的样子。这一点在1945年9月3日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被国民党一级上将何应钦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于受降仪式,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这样一张图,中国代表昂首挺胸,接受了日本代表躬身低头递上来的投降书,中国人民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

然而这张图却是假的,是一幅美化过的艺术作品。真正的历史照片是这样的,何应钦这货根本没有表现出战胜国应有的气势,只看图一时还弄不清究竟谁向谁投降。

国民政府的表现配不上中国人民的伟大,以至于中国人民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牺牲和贡献被严重低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孙中山联苏联共扶助工农均田地






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联苏、联共、扶助工农》以及《耕者有其田》和早期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等理念赞同。

孙中山会厚着脸面全世界去乞讨求援助。而得到的援助很少。苏联斯大林的共产党给他援助,而西方国家不给他援助。那时候孙中山为了打倒袁世凯,孙中山跟日本人签了比廿一条还廿一条的条约。袁世凯跟日本人签廿一条,孙中山也是跟日本人说,他可以提供更好的条件。幸好孙中山没能成事,如果他成事就是卖国贼了。

在感情上,他也是利用身边的女人,元配, 卢慕贞, 日本籍妻子, 大月薰, 日本情人, 浅田春, 妾, 陈粹芬, 末任妻, 宋庆龄等女人对他来说算是什么呢?是真正的爱情,还是事业的工具?他可是几次抛弃自己家的人丫。有人指责他是孙大炮。

有人说他是开皮包公司的天才,什么都不是的时候敢以大总统的身份跟人打欠条,承诺成功后连本还息。这个世界没有白吃的午餐,没有丰厚的条件,人家凭着什么要给钱帮你?皮包公司与真实的公司并不一样。有着理想,不代表懂得经营。连蒋介石都为了打共产党而要投靠美国,在1946年跟美国签了卖国商约─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结果美国人在中国无法无天,引起民情愤怨。

人无完人,孙中山作为当时的医生完全可以享受人生,却为中国低层老百姓代言并以此奋斗终生,如今走资派时代的砖家叫兽中有吗?

孙中山为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虽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精神可贵,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联苏、联共、扶助工农》以及《耕者有其田》和早期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等理念赞同。而国民党推孙中山为国父是为国民党创始人。

孙中山懂得武装的重要,所以在苏共帮助下建立军校。在推翻清皇帝上懂得統战,但为此让大总统位是犯了大错。所以进行北伐战争。在接班人上也不如意。汪精卫背叛了。蒋介石也背叛了。何奈?理念不同,孙中山为扶助工农及耕者有其田。而蒋介石代表地主资本家阶级的利益。就如走资派邓小平们背叛了毛泽东一样,毛泽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而走资派是为地主资本家阶级服务的。毛泽东时代己经不存在地主资本家了,但走资派邓小平篡权一上台就制造出地主资本家来,“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如今的特色中国还是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吗?所以走资派特色党和蒋介石国民党都是代表地主资本家阶级的利益的。而孙中山虽然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就为《联苏、联共、扶助工农》以及《耕者有其田》和早期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值得称中华民族的英雄。而《反共华人》就因这一点而反对孙中山。

再回到中华民国初期,孙中山让位袁世凯,即时称帝,将孙中山排除在外,孙中山只能退回广洲。后袁世凯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后下台,引起军阀混战。此时有军阀请孙中山去北京共事。孙中山抱病入京。

一九二四年十月,正当直奉战争打得如火如荼之际,冯玉祥再次于北京发动了政变,华北平原的局势顿时风云变色,出现了段祺瑞、冯玉祥、张作霖的临时联合政府。临时联合政府邀请孙中山到北京共商国事,孙中山在汪精卫等人的随行下前往北京。

就在1925年一月一日抵京后,孙中山腹部绞痛,呕吐大作,紧急送入协和医院治疗,初步诊断结果为恶性肿瘤。一月二十日以后,孙病势加剧,已不能进饮食,医生眼看不是办法,只好动手术摘除肿瘤。将孙中山的腹璧切开后,眼前的情况让所有在场的人吃了一惊,只见整个肝脏表面、大网膜和大小肠面上长满了大小不等的黄白色结节,结节发硬,整个腹腔内脏器粘连在一起,已经无法进行手术。

医生从肝上取出小块组织做活检标本后,就将伤口缝合了。术后,医师随即对孙中山的肝组织活检标本进行了化验,得出的结论是:肝癌末期。

协和医院为了抢救孙中山,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放射性镭锭照射治疗,对孙中山进行治疗,可惜不论如何,孙中山的病情还是持续成长,肋骨下方的肿瘤也随着时间持续扩大,此时孙中山已经下不了床了。

孙中山终其一生视西医为正(他就是从香港的西医大学毕业的),始终讨厌中药,认为这东西简直跟偏方一样,不仅祸害百姓,还延误就医时间,不过讽刺的是,医生后来有试着用中药药材来做医治,初期还颇见成效。没想到孙中山得知自己服用的是中药后,竟然拒绝再服用!凡事不宜痴,如果见得成效,大可以改变观点,不必坚持己见呀....

一九二五年二月,孙中山病情加剧,吐出大量鲜血,染红了整片床单。眼见自己的身体已经撑不住了,孙速请汪精卫通电孙科、宋子文、孔祥熙等人北上赴京,商讨后事。

宋子文等人在北上探望时以为孙中山会提出立一个遗嘱,并且指定将来的接班人,可是北上前后,孙中山都没有立遗嘱的消息,于是汪精卫召集中央人物商定,先在探望孙中山前起草一个遗嘱,再根据孙中山的意思修改。汪精卫是众多北上官员当中文笔最佳的,被推举为撰写者。写好后便穿着一套黑西装前往医院。

《国父遗嘱》的首次发布:汪精卫走到了病房的门口前,尽量小声地稍稍开门,推至半处,看见了孙中山,此时他在病榻上闭着眼睛歇息,相比起昨日的探访,今日的孙中山脸型又显得更加凹陷不堪,体型也因癌细胞的扩散而显得更为臃肿。孙中山心中的接班人是汪精卫而非蒋介石。

1922年,英国著名历史学、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揭露英属报刊有意制造于孙不利的报道消息,他在《中国问题》中写道:“无疑,孙过去的经历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而广州政府是中国最好的政府,这也是无可怀疑的。但我们报端所载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却有意留给读者虚假的、不利于广州政府的印象。”并点名批评《泰晤士报》将孙的部队描绘成暴民,就起到了这样的效果。

1923年2月20日,孙赴香港大学发表演说,港大学生会主席何世俭致欢迎词云:“用任何言语介绍孙中山先生皆无必要,因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就是中国的同义字。孙中山先生的经历如用书本记载下来,无疑的将是最吸引人的事迹;如果爱好自由是伟大的考验,那么孙中山先生将与伟大共存。因此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位中国的伟人,一个真正的君子,和一个胸怀广阔的爱国者。”

1924年2月,苏联顾问鲍罗廷在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说:“孙反对剥夺地主,他打算在保持古老的土地关系的同时,借助于税收和赎买来消除土地占有和土地使用中的不公正现象。……国民党的民生主义被他们完全叫错了,它的实质就是通常的小资产阶级的改良。”又说:“到现在为止,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把民族主义革命者孙从小资产阶级的空谈家中拯救出来还很难说。有时我觉得,无论给这头老狼喂多少东西,他还是盯着‘自由民族’,他始终期待着以此来拯救中国。”

1925年4月12日,蔡元培在伦敦举行孙中山追悼会,致词说道:“我们信仰孙先生,敬爱孙先生,并不是因为孙先生的五官四肢有特别惊人的形式,无非因孙先生有卓越的识见、强毅的魄力、豁达的度量,可以使我们信仰与敬爱。”称赞孙为共和而革命,不再是帝王将相的重复。认为孙意志坚韧,抱定主义,奋斗不懈;待人宽容,即使从前反对他的人,一旦肯赞成他的主义,他就引为同志。并在会上比喻:“孙先生的体魄,我们就是有法保存,也无法候他活动了。然而,他的精神,还是活现在我们的精神上。”提醒大家应以其精神为标的,以实现其主义为最佳纪念。

1934年9月9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军人应确立革命的人生观》讲话,念及孙时说:“历史上凡是能够维持或发扬整个民族的人,他个人生命,也就格外放出光彩,照耀千秋永垂不朽。例如我们总理,是我们大家亲眼看到的。他自民国十三年去世到现在,已经十年,试问那一个人会忘记了他?到现在全国四万万同胞,还有那个人不尊信他的三民主义?这不就是他永久的生命的存在吗?而且在他死后的生命,反比生前生命更为伟大更光荣!当其在世时,不仅一般反对派敌人对他攻击毁谤,不遗馀力,就是全国民众,也有很多人不了解他。……现在他虽已去世十年,只是躯体不见了,而他的生命,却寄托在我们一般革命党员革命军人和一般的国民身上,一天比一天更能发扬光大!不但无人再敢轻蔑他,并且无不尊敬他信仰他,他的生命不但没有死亡,而他的生命的光辉,且永远照耀著整个民族生命的洪流,滚滚不停的日增其伟大。”

李大钊说:“中山先生的人格伟大,无论是他的朋友,他的信徒,他的仇敌,都没有不承认的。”

中共早期领导人赵世炎说:“孙先生是创造民国的元勋,这是三岁小孩和万恶军阀都是承认的。”

1945年3月31日,毛泽东〈对《论联合政府》的说明〉称:“对孙中山讲得是否太多了?不多。我们要善于引用他,这没有害处,只有好处。……他的遗嘱中‘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这两条是基本策略,他关于民主讲得最好,要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美国共产党现在把华盛顿、林肯都当作自己的旗帜,我们就有孙中山,而且有一段姻缘,曾经和他合作过。内战时期不讲他不能怪我们,因为那时我们被打倒在地上,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现在不同了。对党内一些人存在不尊重孙中山的情绪,应该说服。”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称:“在十年内战中不要孙中山,这也很难怪,因为我们的力量小得很。在抗战初期,我们的力量也还小,所以那时候我们要孙中山所发生的影响不大,因为人家还看不起我们。将来我们的力量越大,我们就越要孙中山,就越有好处,没有坏处。我们应该有清醒的头脑来举起孙中山这面旗帜。”

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民的先进分子,其中杰出者有如领导辛亥革命的伟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政府的压迫,领导广大的人民,进行了不断的斗争,百折不挠,再接再厉”。

1952年8月4日,毛泽东《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在全国政协一届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上讲话要点):“孙中山先生是个好人,但他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了?其原因:一、没有分土地;二、不晓得镇压反革命;三、反帝不尖锐。”

1956年11月12日,毛泽东为纪念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写《纪念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是一个谦虚的人。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的。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应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1926年3月10日,鲁迅在《国民新报》发表《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批评社会上“几个论客说些风凉话”,其中声称:“中山先生的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进向近于完全的革命的工作。直到临终之际,他说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那一件,全都是革命。无论后人如何吹求他,冷落他,他终于全都是革命。”,“只要这先前未曾有的中华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就是他的纪念。凡是自承为民国的国民,有谁不记得创造民国的战士,而且是第一人的?”

1927年3月,鲁迅发表《中山大学开学致语》,再一次强调:“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国民革命的结果,留下来的极大的纪念是中华民国。”

胡适称:“中山先生是一个实行家。凡是真实行家都有远见的计划,分开进行的程序,然后一步一步的做去。没有计划的政客,混了一天算一天;嘴里说:专尚实际,不务空谈,其实算不得实行家,只可说是胡混。中山先生一生所受的最大冤枉,就是人都说他是理想家,不是实行家。其实没有理想计划的人,决不能做真正实行家。我所以称中山先生做实行家,正因为他有胆子,敢定一种理想的建国方略。但是大多数的政客,都是胡混的,一听见十年二十年的计划,就蒙着耳朵逃走说,我们是不尚空谈的。中山先生一生就吃了这个亏,不是吃他的理想的亏,是吃大家把他的理想认作空谈的亏。他的革命方略,大半不曾实行,全是为了这个原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