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属谁?要看谁有能力控制。
台湾的近代史,就是一个被殖民史,被外国武力控制下的殖民地。从来没有“独立“过。扯什么“台湾独立“?先是日本的殖民地。之后就是美国的殖民地。从蒋介石逃亡至台湾至今,中间因毛泽东与尼克松的公告,美军离开过台湾一段时间外,至今都是有美军在台湾的。就拿台湾国民党某些大佬口口声声的“中华民国“来讲,在大陆时的“中华民国“就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上海的“英租界“,“法租界“等,到如今的台湾年轻人去上海拍自媒体小视频时,还特别强调和高调宣场“这里是“英租界“,那边是“法租界“。这幢大楼是民国时期某外国设计师设计建造的,而走资派特色党执政后又重修好成为文物保存下来了。对于被殖民来说,走资派特色党和台湾的国民党是有共同言语的,就是喜欢。
而台湾属谁?走资派特色党和台湾的国民党都很在意:美国怎么说,或是逼迫世界上各国表态,承认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有用吗?让世界上各国表态,承认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己经四十多年了,走资派特色党和台湾的国民党“两岸一家亲“,也“亲“了几十年了,统一了吗?不但没有统一,反而“亲“出了一个台湾的民进党。可以说是一个从无到现如今执政了几十年的台湾的民进党。仅仅几年后陈水扁当选。而走资派特色党的习政权还在做梦,梦中台湾走来回到习的怀抱?!
台湾属谁?要看谁有能力控制。此时此刻台湾属台湾的民进党。
台湾的国民党要想控制台湾,就要用台湾人的选票争取。亦可以搞文式政变或武力政变,将台湾的民进党政权推翻,改由台湾的国民党来执政。这就是台湾这块土地和人物财富的归属。
大陆走资派特色党要想控制台湾,就要用武力推翻台湾的民进党政权又或是台湾国民党在台湾执政时的政权,改由大陆走资派特色党在台湾的执政权之后,再能让台湾这块土地和人物财富的归属就是属于大陆走资派特色党的习近平的政权了。只有此法,别无他法。
扯什么“自古就是“,“神圣领土不可分割“,“法统”,“一边一国”,“不统、不独、不武”,“一中各表”,“九二共识“,“两岸一家亲“,“人类命运共同体“,“海峡两岸互不隶属”,又是什么《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日和约》等等都是屁话一文不值的。
回顾一下台湾的历史:
在17世纪,台湾中部曾有超越一般部落规模的大肚王国,而荷兰帝国及西班牙帝国则分别在台湾西南部及西北部殖民统治。
之后,荷兰人将西班牙人驱逐,并统治台湾西部的大部分地区。
1661年4月,郑成功率领两万五千大军及数百艘战舰围攻荷台首府热兰遮城,使荷兰在1662年2月1日签约投降,台湾进入明郑时期,汉人于此期间大量移民台湾。
1683年,明郑郑克塽在清军攻台时向清将领施琅投降,台湾进入清治时期。
1894年,大清与小日本帝国爆发甲午战争。隔年,双方在马关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予日本,台湾进入日治时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抗日战争结束,日本战败。日本签署的《降伏文书》中接受同盟国的《波茨坦宣言》,并于其中接受《开罗宣言》之要求:将台湾、澎湖、满洲归还予中华民国。
1945年9月2日,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元帅发布《一般命令第一号》,命令在中国(除满州)、台湾以及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的日军向代表同盟国的蒋中正投降,并命令日本及其控制之军事及民间政权协助同盟国占领日本及其控制地区。蒋中正委派陈仪将军接受在台日军的投降后,随即片面宣布台湾光复。美国和英国等同盟国则不同意中华民国片面宣布恢复对台湾的主权,并表示台湾主权之处理必须等到与日本签订和平条约时才能决定。日本也表示,接受了《波茨坦宣言》和《开罗宣言》的《降伏文书》只具有休战协定的性质,不具有处分领土的性质,一直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时,台湾才脱离日本,并表示日本在《旧金山和约》中只声明放弃台湾而未表明其归属,台湾的归属须在将来由同盟国决定。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国共内战中渡江,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失守,同年12月7日,中华民国政府撤离迁台。
而在甲午战争后,大清国钦差大臣李鸿章代表清廷割让台湾给大日本帝国。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的决定,在许多台湾住民中引起不满,时称“绅民奔走相告,聚哭于市”,希望清政府改变态度。
1895年5月25日,台湾人民宣布脱离大清国成立《台湾民主国》,推举原巡抚唐景崧为大总统、刘永福为大将军、李秉瑞为军务大臣。同时,台湾民主国制定“蓝地黄虎旗”为国旗、刻有“台湾民主国宝印”文字的国玺、并以“永清”为年号。发表《台湾民主国独立宣言》,向各国通告建国宗旨,希望能借此引发国际干涉,使台湾免于被日本统治。[92]台湾民主国于台北成立当天,下著细雨,当时已有雨伞和人力车,外头还放著鞭炮,许多富商也来参与总统就职大典。
1895年5月29日,日军在基隆附近的澳底登陆时并未受到强烈的抵抗,接著攻打瑞芳时有个小型的接触战。日军于6月3日攻占基隆时扼守狮球岭炮台的清军已撤走,因此很容易便推进到汐止(水返脚)扎营,准备进入台北城。此时的台北城已陷入无政府混乱状态,因为唐景崧等满清官员已于6月4日争先恐后仓皇逃回中国,留下来的清军纪律很差。传统的军人,就是穿著军服的强盗、穿了制服的土匪。这样的军队在主帅相继遁逃后就很容易变成乱民,这些清军军队丁溃散后四处劫掠、遍地积尸。治安败坏,台北人心惶惶,台北民众闭隘闸以守御自保。
所以当时在大稻埕的外国人就打电报到日本部队,要求日本军队赶快进入台北城;台北城内的有钱仕绅富商们也希望日军能及早进城维持社会秩序。虽然他们不知道日军是好是坏,但那时台北城的清军已成了人人畏惧的乱民强盗。留守士人绅商乃集议请日军进城,以保全居民生命财产,并先后派辜显荣与外籍人士代表等赴基隆见日本人并一路引领日军进台北城。日军于6月7日未发一弹即顺利进城。日军入城后即布告安民。17日,台湾总督桦山资纪举行“始政式”。日军在进台北城时没受到什么抵抗;渡过淡水河向南方推进不久,在三峡、在大溪都受到了真正的抵抗。
6月下旬,台湾民主国馀部在台南拥立大将军刘永福为第二任大总统。为筹措经费,刘永福曾发行纸币、邮票等。刘永福在台南所建的政权称之为“台南共和”或“第二共和”。此后三个月,台湾民主国和日军发生不少规模不小的血战,例如八卦山之役。但到了10月下旬,刘永福也弃守逃亡,日军占领台南,结束台湾民主国184天的历史。
之后进入《日治时期》,台湾民主国瓦解后,日本基本上已控制台湾西半部,但各地仍常有抗日事件。早期著名的抗日领袖有简大狮、柯铁虎、林少猫等。之后的重要抗日事件有1907年发生的北埔事件、1912年的林圯埔事件,1913年的东势角事件、苗栗事件、1915年余清芳领导的西来庵事件与1930年莫那·鲁道领导的雾社事件等。后期的抗日运动除西来庵事件外普遍规模较小,且在密谋阶段就被剿杀。因死伤惨烈,转变为社会政治运动。其中原住民族的抗日行动有以莫那鲁道为首的雾社事件。也有日军主动出击剿灭原住民的战争,如太鲁阁战争。
在《日治时期》,也就是被日本殖民时期,台湾在许多方面与日本逐渐接轨。接受日本人的统治和教育。
这就是台湾的所属。要想占有台湾,必须伸出拳头。如果不伸出拳头的话,就别放空炮。放空炮就等于放屁。空喊“和平统一“,“两岸一家亲“,还让别的国家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核心价值?“两岸同胞“?大陆红线或底线?都是如同放屁。有时还为了别的国家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还化不少钱买下这个狗屁都无用的别人的违心的一分不值的承诺。走资派官员都是无脑儿。
《中华民国宪法》?哪一个《中华民国宪法》?
是孙中山的《中华民国宪法》?还是袁大头的《中华民国宪法》?
是汪精卫的《中华民国宪法》?还是蒋介石的《中华民国宪法》?
蒋介石的中国国民党逃亡台湾之后,在台湾岛上立法算哪门子的蒋介石的《中华民国宪法》?蒋精国李登辉有什么《中华民国宪法》?其余都是台湾民进党执政。中间马英九执政时搞个什么《中华民国宪法》算哪门子的中华民国?如今是台湾民进党执政。
《内战》的概念是赞同的。这就是最好的理由。但习近平只做太平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式的。但也不奇怪,邓小平隔代指派的,只因是红二代。别的一无文又不会武,空喊着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复兴中华,和平统一等无厘头的虚无主义。梦能成事实?谁跟谁能命运共同体?复兴中华什么?和平统一行吗?“一家亲“,“优惠台商“等几十年了,行吗?还在做梦。所以就让台湾独立好了。統一了又能怎样?反正两岸都是地主资本家们当家作主。
在三国时,哪一个国叫《中国》?之后有唐朝,宋朝,汉朝,明朝,清朝,哪一个朝代称《中国》?即便叫《中国》,但这些《中国》也己成过去式。
在这块土地上,溯五千年,泱泱中华,何以《中国》?作为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许多人文故事作为历史传承可以作为一个《中国》以及生存的历朝历代的中国人来研究是对的。
清朝灭亡后,中华民国从1911年到1949年,也己成历史,成过去式。而中华民国期间,大多数时间是蒋介石国民党执政。当时就是蒋介石国民党政府说了算。要讲中华民国,怎么离得开蒋介石国民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到现在。(中间有毛泽东时代和走资派时代之分)。但都以中国共产党执政,怎么能不说中国共产党?
台湾现在的执政党是台湾民进党。讲台湾,不讲台湾民进党行吗?
再来说,“台湾属于中国“?这六个字是个谎言!谣言!
为什么说是《谎言!谣言!》?
首先,在胡锦涛执政之前的《中国》,一直向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毛泽东为止,台湾一直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控制之下。而且这都己成为过去式,己是历史的事实。
当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是习近平,而习近平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头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不管是不是真假共产党,起码名誉上都称中国共产党。)
就算《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于《中国》,那么,请问:台湾是在习近平政权控制之下吗?如果不在习近平政权控制之下,何理由说“台湾属于中国“?如果台湾是在习近平政权控制之下,当然台湾属于中国控制了,显然是属于中国的。
假设,一个老男人在街上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就说:这个女孩属于我的。谁信?除非这个老男人是土匪,去抢。
说些关于“台湾属于中国“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和《我们一定要反攻大陆》。这两个口号相信都听过。这就共有的“台湾属于中国“的各自信念。
《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是毛泽东提出的,但并没有实现,原因很多。但目的很清楚,想解放台湾的穷人脱离地主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不全是为统一。台湾在被日本殖民期间,共产党还主张台湾独立呢。作过反抗也没成功而己。
《我们一定要反攻大陆》是蒋介石国民党提出的,目的很清楚是想收复失地,不甘心在岛上而己。也没有实现。但两者都视“台湾属于中国“的而己。
而如今习近平政府为统一大业名垂历史,又梦想又不想出力就让台湾自投习的怀抱,有点痴人梦想而己。
中国国民党己亡台湾国民党在野。准确地说,孙中山的中国国民党己亡。汪精卫的中国国民党己亡。蒋介石的中国国民党在大陆执政的己亡。
这如同中国共产党一样,陈独秀的中国共产党己亡。王明的中国共产党己亡。毛泽东的中国共产党己亡。邓小平的特色党(名誉上还称中国共产党)己亡。江泽民胡锦涛属邓小平的特色党也己亡。今天中国大陆的执政是习近平。习近平政权名誉上还称中国共产党,实际走的路线是走资派特色党的,总之是习近平政权。习近平政权信仰的是“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掌权的大多是地主资本家,也如西方帝国一样对穷人搞些慈善而己。
大陆期间的中国国民党有:
孙中山的中国国民党。
蒋介石的中国国民党。
汪精卫的中国国民党。
在大陆期间,中国国民党己被中国共产党打败,逃亡到台湾。真正孙中山创立的中国国民党己亡。败退到台湾之后应改称台湾国民党。
台湾国民党在台湾的执政时间:
第一任是蒋介石的台湾国民党。1949年至1975年。
第二任是蒋介石的儿子蔣經國。1975年至1988年。
第三任是李登輝。1988年至2000年。
第三任是馬英九。2009年至2017年。
台湾国民党的其他时间都是台湾地区在野。
大陆期间的中国国民党被中国共产党灭了。而逃亡败退到台湾后的国民党被台湾民进党击败。如今恐以在野党的资格难保。到了被灭亡的地步,有几个大佬口不离“中华民国“,还要争当抗日战争是蒋介石领导的?抗日战争是蒋介石领导的吗?
不过蒋介石倒是摘到了抗日战争胜利果实大陆的三分之二的国土,而且都是沿海大城市等发达地区,但保住了吗?失去后倒是又摘到了台湾等岛屿,但如今又失去了,被台独的民进党执政。
台湾国民党沦为在野党后有何作为?马英九执政八年如何?输得更惨恐怕连在野党资格都没有。从败退台湾到二二八事件,从反攻大陆到沦为在野党。国民党保卫得了谁?国民党保卫得了哪片国土?不是亡国就是被殖民。不是亡党就是自私内斗。
中国国民党,由近代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创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其前身为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1919年改名为中国国民党,1927年完成形式上的全国政权统一,成为执政党。1949年10月,中国国民党执政22年后,在与中国共产党的较量中败北,逃亡退居去了台湾。
1924年,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主张“以俄为师”,《联苏,联共,扶助工农》仿照苏俄共产党的组织模式改组国民党,但却并未接纳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因为在他看来三民主义更适合中国国情。实质上,这是“中体俄用”—— 以三民主义为体,以俄共组织为用的治党策略。在孙中山死后,蒋介石《四一二大屠杀》之下的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的《联苏,联共,扶助工农》的治国理念,形式上效仿苏俄的政党体制,设立了集权的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政治委员会。同时,又按照西方分权学说,设立了五院(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制。事实证明,这种兼收并蓄的结果是消化不良,各学了“半套子”:既没有学到苏俄的党治,也未能实行西方式的资产阶级民主。
蒋介石统冶下的中国国民党却四分五裂,难以达成统一的政见,而党外的反对声不断。如此,党不像党,固难收党治之实效,党并不能控制政府,特别是省以下的地方政府。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指出:“苏俄是真正党治的国家,而中国是冒牌党治的国家”。“五院制”是孙中山的“共和理念”在国家政体上的具体实践。但在实际操作中,“五院制”并未做到五权分立,却成了国民党内部派系争斗的工具,也是蒋介石实现个人独裁的牺牲品。与孙中山的初衷背道而驰,国民政府的“五院制”统辖在一党专政之下,上演的是国民党式的“假民主真独裁”。
蒋介石统冶下的国民党组织松弛涣散,党组织在地区和党员成分上分布不均,基层组织空虚薄弱。为了大量吸收新党员,自1939年起,全国各地出现强迫军队官兵、各机关公务人员、青年学生集体加入国民党的现象。据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统计,截至1945年底,国民党在全国29省建立了正式的省党部,县市级党部扩张到1992个,区分部增至78681个,在某些地区也建立了区分部和党小组。1945年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吴铁城在《党务检讨报告》中指出,国民党组织的特征是:“上层臃肿,中层隔阂,下层虚弱。” 党员仍是“城市较多,乡村较少”。显然,组织规模的扩大既没有改变党员的成分结构,也未改变党组织的基础薄弱。到1945年,号称800万党员中,占60%的军队党员没有参加过实际的组织活动,而军队党组织之外的普通党部基本是公务人员多而农工少。
蒋介石统冶下的国民党对民众的动员因路线错误导致成效不彰。1924年改组时,孙中山就认识到,民众的力量一旦动员起来,其能量是无穷的,希望通过党的宣传教育,将党的主义和纲领灌输于民众,化民力为党力。北伐战争中,国民党在共产党人的协助下,广泛发动农工群众支援北伐,充分显示了现代政治动员的巨大威力,有力地推动和配合了北伐的进程。
但在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大屠杀》之下以后,国民党认为国共之间只能拼武力,不能拼党力,即国民党搞工农运动不是共产党的对手。为了与共产党彻底划清界线,国民党采取与共产党路线相反的“共取我弃”的方针,如共产党走“群众路线”,国民党则“不要民众”,将中央农民部、工人部、商人部、青年部、妇女部一度撤销,并禁止和防范民众运动。由此,党民关系由动员体制转变为控制体制。蒋介石执掌政权后,动员民众完全被统制民众所取代。在蒋介石的思想认识中,没有思想文化动员,只有武力强控。
在与中国共产党的竞争中,国民党在意识形态层面始终处于劣势,以意识形态宣导为基础的社会动员能力同样处于弱势。长期的劣势导致国民党在基层社会整合中逐渐走向反面,不断地把广大民众推向革命阵营,国民党政权最终不可避免地败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