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资派隐瞒毛泽东时代真实历史
转载:《该把毛泽东时代被隐瞒的真实历史,告诉孩子们了!》
新浪网 作者: 新老人
毛泽东时代的民生清贫,是很多人抓住不放,攻击毛泽东的"罩门"。当一些事物被反复谣传,自然会被人解读为那是不能直说的史实。
而扭曲了历史,往往就扭曲了未来。而扭曲历史的要害,正是要扭曲未来。 而要想追求未来,就必然要还原历史!
国民党统治的民国民生不凄惨?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毛泽东时代的民生与今天相比,或许有许多不尽人意,但判断历史是否进步,只能同过去相比,也必须同过去相比!因人们无法拿今天去比较明天,只能在比较昨天中显影,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民国各种饥荒。
旧中国饥荒不断,全国各地几乎年年都发生饿死人的水旱灾害。
其中,较大的几起是:1920-1921年的华北四省大饥荒,死1000多万;1928-1930年的北方八省大饥荒,夺走1300万条性命,5000万难民;1936-1937年的川甘大饥荒,逾千万人死亡;1939年的水灾大饥荒,1943年中原大饥荒、广东大饥荒,共有600多万人饿死;1946-1947年南方大饥荒,粤桂湘就饿死1750万人。旧中国的老百姓即使没被饿死,平均寿命也只有35岁。
旧中国除了灾荒,还有官吏腐败,兵匪肆虐,恶霸横行,灾难频繁,迷信泛滥,文盲充斥,缺医少药,民不聊生。
鲁迅的结论是:中华民族"不像活在人间"!
2、美国记者笔下的河南灾荒。
作为特写镜头,具体看看1942年河南的灾荒,1943年2月1日《大公报》发表了通讯《饥饿的河南》:"十室九空",人祸更随处可见。
国民党政府非但不作为,且变本加厉盘剥灾民。
毛泽东时代的"穷根"在哪?
毛泽东时代的民生,相比民国无疑是翻天覆地,但毛泽东时代的27年里,民生毕竟还不富裕,基本都穿带补丁的衣服,主食基本以粗粮为主,甚至瓜菜代,这都是事实,可"水有源,树有根",毛泽东时代的民生为什么还不富裕,这有四大深层次原因。
原因之一:新中国建在"一穷二白"之上。
新中国建国时,中国经过了上百年的半殖民压迫和几十年的战争,几乎没有工业和基础设施、文盲率80%、婴儿成活率20%、科技水平处于十九世纪中叶。
新中国建国时,要资本没资本,要技术没技术,要外汇没外汇,要海外市场没市场,有的只是国民党发行金圆券,把大陆的财富掠夺一空,将价值100亿美元的黄金运往台湾,留下了天文数字的通货膨胀。
全国人均资产仅仅1美元多点,就是说将全国的固定资产若平均分配,每人只占有一美元;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产值是180亿美元(一美元兑2.75元人民币),每人平均只能分到十几元钱,农业产值占80%。中国是世界最贫穷国家之一。
原因之二:建设新中国一分钱掰八半花。
治国就如治家,一个穷家过日子,挣钱都吃了、喝了,那是"二流子";一个穷家要过上好日子,在保证吃饭的前提下,必须要勒紧裤带,将有限的资金放在扩大生产,培养孩子上学,建房盖屋娶媳妇上等等。
处于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一分钱八下里指望着。
在绝对困境中建国,毛泽东要顾民生,可也要节衣缩食的筹集中国工业化的资金。在这样的环境中,必须要勒紧裤带过几年紧吧日子。
这样的国情下,"一要保吃饭,二要搞建设",就是个两难,又是必须坚持的大政方针。
在这样的国情下,民生的重点只能是保吃饭,只能保最基本的民生,这是万般无奈。在这样的国情下,勒紧裤带也要建国,这也是一个伟大民族的历史悲壮。
在这样的国情下,就是睡地窨子,也要艰苦创业,他成就了中华民族创业的辉煌。毛泽东时代的28年,创造出远远超出5000年中国创造出的物质财富总和!
原因之三:"准战争环境"要用钱卫国。
毛泽东时代整个处在,"大战不断,小战(局部战争)接二连三、一切按最坏的情况做准备"的"准战争环境"下。评论毛泽东时代的民生,绝不能脱离"准战争年代环境"的历史实际。
1、"国内局部战事不断。
刚建立的新中国,内有上百万国民党残兵、上百万土匪作乱。
国内剿匪从1949年进行到1962年;国内战争从1949年进行到1974年:舟山群岛之战、万山群岛之战、上海防空保卫战、海南岛之战、东山岛之战、东海海战、一江山岛之战、炮击金门、西藏平叛、反台湾国民党军队特工登陆骚扰、"八·六"海战与崇武以东海战、对美国和台湾国民党空军的反侦察、反袭扰作战。
还有,1960年底至1961年初,中国边防部队与缅甸国防军在中缅边境"金三角"地区前后两次实施了联合清剿国民党残军的作战行动,史称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这是我军历史上特殊的、鲜为人知的越境作战行动等。
2、卫国立威必打之战。
毛泽东时代国土寸土不让,打卫国立威之战绝不手软!
(1)、抗美援朝"投入举国之力。
1951年,中国的全部财政预算才126亿人民币,军费比例超过50%,(比例数大,绝对数小)。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这是中华民族的自立之战,无论花多少钱,都必须去打!我们最后打赢了!
(2)、饥饿中打赢了中印之战。
三年困难时期,急需休养生息,可印度咄咄逼人抢占中国领土。 苏联与美国装备和支持印度发动边界战争,毛泽东坚定地说:不管你印苏联军,还是美印联军,即便再来一次八国联军,我们中国也要与你们打!打出一个真理来。 短短30天,中国完胜中印之战!
(3)、援越抗美投入53亿美元。
美国军事作家、评论家拉瑞斯约本海默:在他那个时代,只有那个时代,我们空军在靠近北越领空时候,战斗机就会自动报警,因为那里有中国派驻的34支火炮与导弹防空营。 我们国家:美国!请你永远记住这位伟人:毛泽东!
(4)、中苏边界冲突耗资巨大。
珍宝岛战斗规模不大,但对国内的政治、经济的影响之深,却超过了建国后历次军事斗争。举国进入"要准备打仗"的临战态势。
(5)、西沙之战意义深远。
1973年9月,南越非法宣布将南沙群岛的南威、太平等10多个岛屿划入版图,还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于1月15日派驱逐舰队强占西沙金银、甘泉两岛。
中国军队收复三岛,全歼入侵的南越军队。 没有那一场硬仗,中国现在还有南海吗?
3、备战备荒一刻不停。
战可以不打,但兵不可一日不备。
(1)、"深挖洞"建成地下长城。
珍宝岛之战一爆发,中国全面进入了"要准备打仗"的临战态势,为防苏联核袭击和入侵,全国城市军民集中力量修防空洞,仅北京市平均每天有30万人参加战备劳动,修建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体系,面积达二百七十多万平方米。
(2)、"两弹一星"投入168亿。
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毛泽东下大决心:"当了裤子都要搞"。整个"两弹一星"投入168亿人民币,中国拥有了原子弹、氢弹、导弹、动力攻击潜艇、卫星。没有"两弹一星",就绝没有今天中国的地位!
(3)、"三线"建设投入6000亿。
准备早打,打核战争,"三线"建设就投入6000亿元。这些钱都打水漂了吗?投入6000亿元的"三线"建设,不是建设和开发大西北吗?没深刻改变中国经济建设的格局吗?
毛泽东是"人民大救星"
民生需用钱,建设需用钱,打仗需要用钱,国家又"一穷二白",在这样的情势下,毛泽东时代的民生必须勒紧裤袋去艰苦创业!
(1)、谁最有资格评价毛泽东时代的民生?
民生是人民的民生,毫无疑问,人民最有资格评价民生。而最有资格评价毛泽东时代民生的人,应该是当时最普遍的大众百姓,而不是那些受了一些委屈的“精英”在那里哇哇大哭!
因为,他们是那个时代民生的主体,因为他们还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都经历了新旧社会的对比。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
老一代人都经历过旧社会啼饥号寒,流离失所,卖儿卖女,妻离子散,老一代人最有体会是毛主席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毛泽东不仅根本性的改善了人民的生存条件,让饥肠噜噜的人民吃饱了饭,衣不遮体的"东亚病夫"们有了衣穿,结束了洪灾涝难造成的流离失所,更开天辟地第一次作了国家主人翁!不受当官和有钱人的气,人人相对平等。
民心是镜,民心如天。
毛泽东时代走过来的广大工农群众依然深切怀念毛泽东!
因为他们深知:相比旧中国的悲惨生活,毛泽东时代的民生,无疑是极其伟大的历史进步!
(2)、毛泽东时代的民生绝不仅是吃穿。
毛泽东时代虽然民生清贫,但一家能养4、5个孩子,现在的老百姓谁能养得起?
而民生又仅仅是吃穿吗?
毛泽东时代的扫盲、免费教育,消灭了血吸虫、麻风、天花、鼠疫、霍乱,彻底扫除了卖淫、吸毒、妓女、高利贷、人剥削人,物价稳定、没有毒化食品,社会安定,路不遗失,让亿万人走上了工作岗位,让妇女解放了,从工农中大量提拔干部,真正让人民当家做主。
这不都是毛泽东时代创造的民生奇迹吗?
(3)、毛泽东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
在那个艰苦创业的年代,人民生活还未解决温饱,但毛主席贪污了吗?毛泽东奢靡了吗?毛泽东不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吗?
建国后,毛泽东只做了两套衣服(参加开国大典的礼服和访苏时的礼服),买的一双圆头皮鞋一直穿到与世长辞。
毛泽东除公众场合或接见外宾,平时穿的衣服经常补丁摞补丁,工作人员劝他换件新的,毛泽东说:"老百姓能穿补丁衣服,难道毛泽东就不能穿带补丁的衣服吗。"
直到毛泽东逝世时,他的一件睡衣用了二十多年,补了73个补丁;一条毛巾被补丁达70多个,一双拖鞋穿了20多年。
毛主席从不吃补品和山珍海味,但三年困难时期"他不吃肉,我们的共和国就是给他老人家一天杀一口猪算过分吗?毛泽东的女儿也常常饿的"夜不能寐"。
毛泽东说,"谁让你们是我毛泽东的女儿啊!"
1976年,农历除夕之夜。毛泽东在病榻上吃了几口他喜欢吃的武昌鱼和一点米饭。这就是开国领袖的最后一次年饭。
民众哀悼毛主席失声痛哭
这就是人民领袖,这就是人民的太阳。
全面认识毛泽东时代的民生,就不能孤立地看,而应全面地看,应历史地看,应辩证的看。
毛泽东时代的民生相比旧社会,那是天翻地覆之变!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毛泽东时代的民生状况,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可这能简单归咎于毛泽东吗?
毛泽东时代能保障绝大多数百姓基本的生存条件,就已是天大的奇迹了!
1965年毛泽东改定赵朴初的《哭三尼》发表,为何会引起全国轰动?
1965年初,中苏尚处于交恶阶段,前苏联总理柯西金要访华,毛泽东突然想起赵朴初的三首作品来,说:“柯西金来了,就把这组散曲公开发表,作为给他的见面礼。”
毛泽东说的这组散曲,就是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引起轰动的《哭三尼》。《哭三尼》是毛主席改定的标题,分别是《哭西尼》《哭东尼》《哭自己》,作品中“哭了”三次的人,正是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在上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舞台上,有三个名字中带“尼”的名人,分别是前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美国总统肯尼迪和印度总理尼赫鲁,这三人对中国都不友善,曾勾连在一起高唱反华论调。
1958年7月31日,毛泽东在机场迎接访问中国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
巧不巧的是,1963年11月到1964年11月,“三尼”相继出事:肯尼迪被刺杀,尼赫鲁去世,赫鲁晓夫也被赶下了台。消息传到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赵朴初觉得大快人心,便提笔写下了《尼哭尼》《尼又哭尼》《尼自哭》三首作品。
1965年2月,毛泽东为赵朴初的三首作品修改标题后,写下《某公三哭》四字作为总标题,让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赵忠祥全文朗诵广播,一时间全国震动,人尽皆知,这三首作品也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品。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三首作品及其背后隐藏的时局故事,标题以毛主席改定为准。
1《哭西尼》:肯尼迪遭刺杀后,苏美并肩称霸的美梦破碎
1963年11月,美国总统肯尼迪遭到刺杀。当时美苏虽然处于冷战期,但他们就像冷战期的夫妻一样,很难真正决裂,反而总想着联合起来支配世界。
赵朴初从报上得知消息后,心想肯尼迪遭刺杀,赫鲁晓夫该伤心痛哭了,于是脑海中浮现出一首散曲,写了下来:
我为你勤傍妆台,浓施粉黛,讨你笑颜开。我为你赔折家财,抛离骨肉,卖掉祖宗牌。可怜我衣裳颠倒把相思害,才盼得一些影儿来,又谁知命蹇事多乖。真奇怪,明智人,马能赛,狗能赛,为啥总统不能来个和平赛?你的灾压根儿是我的灾。上帝啊!教我三魂七魄飞天外。真是个如丧考妣,昏迷苫块,我带头为你默哀,我下令向你膜拜。血泪儿染不红你的坟台,黄金儿还不尽我的相思债。我这一片痴情啊,且付与你的后来人,我这里打叠精神,再把风流卖。
这首散曲,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把当时赫鲁晓夫治下的苏联对美国奴颜屈膝讨好的嘴脸表露无遗。
赫鲁晓夫之前,斯大林在晚年定下的外交总方针是:巩固和加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相对抗。
可赫鲁晓夫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遗余力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在对美政策上,也是决定重大国际问题与美国合作,并且于1959年访问美国,谋求通过和平方式与美国平起平坐,为此不惜伤害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和感情。
这些,在赵朴初的《哭西尼》中可见端倪。在这首曲子中,作者以赫鲁晓夫的口吻,说我一天梳妆打扮,就是为了博美国总统肯尼迪一笑,为此不惜背离社会主义同盟骨肉,背叛祖宗斯大林亲定的外交政策,可怜我苦苦相思,谁料肯尼迪你竟被刺杀了呢?美国可真是奇怪啊,能赛马赛狗,为啥总统选举不能和平比赛,非要搞刺杀呢!失去你,我赫鲁晓夫就像死了父母一样,真是痛苦,但还得打起精神,继续卖乖讨巧。
这种讽刺手法,读来真是酣畅淋漓,大快人心。
当时,苏联和中国是处于交恶状态的。上世纪50年代起,中苏矛盾冲突加剧,一是赫鲁晓夫上台后,全盘否定斯大林,在社会主义阵营引起极大震动和思想混乱,而中国是不赞成全盘否定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奋斗史的。
其二是,苏联处处以老大哥自居,要求中国在外交和军事上服从苏联,以实现苏美联合称霸世界的梦想,为此苏联还提出,要在我国领土上建立中苏共有的舰队。这种侵犯我国主权的事,当即遭到了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的坚决拒绝。
中苏就此交恶,毛泽东后来说:中苏闹翻实际上是在1958年,他们要在军事上控制中国,我们不干。
以上就是赵朴初写《哭西尼》的背景:苏美勾结,中苏交恶。
赵朴初的这首散曲,被他的老朋友、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姚溱看到后,称赞写得好,要了去。不久,又被康生看到,康生转手把这首曲子送给毛主席,康生本想说,赵朴初把国家间的严肃斗争庸俗化了。
不料毛泽东却很喜欢,对康生说:“这首曲子归我了。”赵朴初后续写的两首讽刺散曲,也深受毛主席喜欢,并亲自安排发表。
2《哭东尼》:尼赫鲁因病去世,苏联有兔死狐悲之感
美国总统肯尼迪遭刺杀后不久,1964年5月,印度总理尼赫鲁因病去世。
苏联当时是亲美、扶印而反华的,早在1962年,印度就公然从我国西南边界向中国军队全面进攻,蚕食中国疆土,中国发起自卫反击战,并取得了完胜。
在中印边界冲突中,苏联的赫鲁晓夫,公开发表声明偏袒印度,并将中苏矛盾公之于众,这让中苏、中印关系都降到了冰点。
赵朴初听说尼赫鲁死了,心想这会赫鲁晓夫失去一个“两肋插刀”的兄弟,又该伤心痛哭了,于是写下了散曲《哭东尼》:
掐指儿日子才过半年儿,谁料到西尼哭罢哭东尼。上帝呀,你不知俺攀亲花力气,交友不便宜,狠心肠一双拖去阴间里。下本钱万万千,没捞到丝毫利。实指望有一天,有一天你争口气,谁知道你呀你,灰溜溜跟着那个尼去矣。教我暗地心惊,想到了我自己,“人生有情泪沾衣”。难怪我狐悲兔死,悲彻心脾。而今而后真无计,收拾我的米格飞机,排练你的喇嘛猴戏,还可以做一笔投机生意。你留下的破皮球,我将狠命地打足气。伟大而真诚的朋友啊,你且安眠于地下,看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呜呼嘻嘻!
在这首曲子里,赵朴初依然以赫鲁晓夫的口吻,进行了赤裸而辛辣的讽刺。
苏联本来信仰共产主义,但赫鲁晓夫上台后,公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背离,反而亲西方、拉拢印度,并不断对外扩张,置周边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安危和利益于不顾,走上了一条新帝国主义霸权道路,这便是赵朴初嘲讽赫鲁晓夫的背景。
《哭东尼》中,“收拾我的米格飞机,排练你的喇嘛猴戏,还可以做一笔投机生意”,这句是对中印边界冲突的情况概述。
上世纪60年代,苏美印都有霸权主义抬头的趋势,企图对外扩张,联合称霸世界,他们将新兴的中国视为假想敌,不断进行压制。
然而,经历腥风血雨的新中国,早已不再是任人摆布的对象了。肯尼迪遭刺杀、尼赫鲁抑郁而终,苏联兔死狐悲,霸权主义还未抬头就已显出衰落的迹象。
3《哭自己》:赫鲁晓夫被赶下台,苏联国运再难起死回生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的上位,本来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意味,他通过玩弄各种手段铲除异己,不惜讨好美国、印度,最终爬上了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位置。
刚一上台,赫鲁晓夫就反其道而行之,偏离社会主义道路,向着霸权主义迈进。1964年10月,在苏联内斗中,他被勃列日涅夫等赶下了台,解除了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职务。此后,赫鲁晓夫完全淡出政坛,没几年就因心脏病而离世。
赵朴初得知赫鲁晓夫被赶下台的消息后,又提笔写下一首《哭自己》:
孤好比白帝城中的刘先帝,哭老二,哭老三,如今轮到哭自己。上帝啊!俺费了多少心机,才爬上这把交椅,忍叫我一筋斗翻进阴沟……说起也稀奇,接二连三出问题。四顾知心余几个,谁知同命有三尼。一声霹雳惊天地,蘑菇云升红戈壁,俺算是休矣呀休矣。泪眼儿望着取下像的宫墙,嘶声儿喊着新当家的老弟,咱们本是同根生,无奈相煎何太急。分明是招牌换记,硬说我寡人有疾,货色儿卖的还不是旧东西?俺这里尚存一息,心有灵犀。同志们啊,还望努力加餐,加餐努力,指挥棒儿全靠你,没有我的“我的主义”。
朴初说这个赫鲁晓夫呀,就像三国的刘备一样,哭完肯尼迪又哭尼赫鲁,这会轮到他自己哭了。同病相怜的三尼,再也翻不起什么风浪了。当时中国刚刚原子弹爆炸成功,屹立于东方,跻身大国行列,苏印等周边滋事者再也不敢小觑中国。而在苏联国内,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本是同根生的兄弟,如今在权利的斗争中也翻了脸。只希望以后,没有了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苏联努力走上正道。
很可惜,后来的结果是苏联并没有回归正道,而是走向了解体。
赫鲁晓夫下台后,苏共书记勃列日涅夫和总理柯西金等,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对中国问题上,依然执行一条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主义,中国对此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早在赫鲁晓夫执政时,苏共就发表公开信攻击中国共产党,毛泽东认为,苏共领导人已经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新老殖民主义同流合污,是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更危险的敌人,因此,要同他们斗一万年。
在这种大背景下,当毛主席看到赵朴初的三首散曲后,就非常喜欢。
1965年初,毛泽东得知苏联总理柯西金要访华,有意要给他一个下马威,就审定修改套曲标题后,让发表在2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同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赵忠祥,在早晚新闻中连续几天朗诵了这组套曲,当时影响很大,引起了全国轰动。
赫鲁晓夫下台后,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并未走上正轨,一直玩火自焚,直到苏联解体。而中国,则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的领导下,打破苏美等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封锁,不畏强权克服重重困难,开创了一个又一个新局面,走上了社会主义之路。
在新中国,在全世界,没有一个领袖受到人民发自内心的,如此持久、广泛、真情和热切的怀念。这种怀念,在“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咱老百姓”的历史检验中与日俱增,愈益炽热和强烈。那是毛主席和毛泽东时代,真正让人民做主人,让社会好起来,让国家站起来,让帝国主义怕起来,给我们留下了无比的美好和幸福,无限的希望和力量......
关于毛主席和毛泽东时代的美好,你不说谁说,你不传谁传,要用强大的正能量之声,彻底淹没那些企图抹黑毛主席和毛泽东时代的一切谣言与虚无化泡沫!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毛泽东时代最伟大的功绩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我国今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引自《决议》)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如何保卫新中国和建设新中国?毛泽东时代创造出无数人间奇迹,其最重要的有九大奇迹:
1. 军事奇迹:打赢了所有对外战争
保卫新中国是一场艰巨的任务,毛泽东时代打赢了抗美援朝,打赢了中印自卫反击战,打赢了抗美援越,打赢了抗美援老,打赢了珍宝岛之战,打赢了西沙收复战,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毛泽东时代用劣势装备、以弱胜强,花费军费极小,打赢了一切对外战争,一洗百年挨打的耻辱,打出军威国威,打出了相对和平环境,打出中华民族空前绝后之军事奇迹,跻身世界第三军事大国。
特别是抗美援朝,敢同世界最强军事同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敢同22国联军开战,还一鼓作气把如虎强敌,从鸭绿江打回三七线(稳定三八线)。
因抗美援朝打出国威军威,美帝在越战中始终不敢越过三七线,中国只花不到美帝2%的钱,牺牲不到美帝2%的人(美帝花8000亿美元,投入50万军队,死亡5.6万人,受伤30多万人),打赢了抗美援越,得到美帝完全撤出东南亚,几乎丧失对东南亚国家的控制力。
若无1974年的西沙之战,中国西沙将全部丧失(其它战事无需赘言)。《决议》说:“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独立,胜利地进行了保卫祖国边疆的斗争。”
2. 经济奇迹:跻身世界第六工业大国
在物质资源极贫乏的基础上,在充满敌意的国际环境和极少外援下,中国用四分之一世纪时间,把“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1952年,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农业产值占64%;而到1975年,这个比率颠倒过来了,工业占国家经济生产的72%,农业则仅占28%”。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9.8%快速递增,我国经济与美国相比由1949年相差28倍变为1978年的相差5.52倍,中国跻身世界第六工业大国。”
工业建设“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一九八〇年同完成经济恢复的一九五二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二十六倍多,达到四千一百多亿元。”(引自《决议》)特别是自力更生建起50多万个国有企业,撑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3. 基础设施建设奇迹:堪称天翻地覆
“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共完成了一百多万公里的公路,两万多公里的铁路,其中绝大部分是穿越于群山峻岭和戈壁沙漠,使西南三省、青海、广西、福建、新疆、宁夏、河套平原等结束了无铁路的历史。水利建设完成了主要大江河的治理工作。”其中,“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辽河、松花江等大江河的一般洪水灾害得到初步控制。”(引自《决议》)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只有大中型水库23座。到1979年全国共建成库容10万立米以上的大中小型水库8.5万多座。开掘、兴建人工河道近百条,新建万亩以上的灌区5千多处。1949-1979年30年间的水利建设总投入,相当于现在投入245万亿元人民币。
“尽管人口增长过快,现在已近十亿,我们仍然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上保证了人民吃饭穿衣的需要。”(引自《决议》)
还进行了三线建设、开发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任丘油田、辽河油田、中原南阳油田、江汉长庆油田。毛主席逝世时,国库里留下了5000亿斤粮,1978至1980年让全国人民吃了三年陈粮,还留下500多万吨棉花,20多亿美元,1974年,陈云向李先念建议,购进600吨黄金等,这些实物就相当于现在几万亿。
毛泽东时代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搞建设没给子孙留下任何债务负担。建国初如脱缰野马的通胀治理后,物价一直稳定,再无通货膨胀!
4. 科技奇迹:科技竞争力世界第十三
新中国仅用26年,就走过西方国家100至300来年的科技发展道路,从现代技术几乎为零到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瑞士洛桑局统计数字,我国1980年的科技竞争力,排世界第13位。
“毛泽东时代只用十年就搞成‘两弹一星核潜艇’,搞出杂交水稻、大型喷气客机、铁路机车、现代海船、微电子、卫星回收、计算机以及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大规模集成计算机研制成功、CPU、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复方嵩甲醚、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神六载人宇宙飞船是70年代的技术,蚕式导弹世界闻名,建成的高科技‘远望号’系列船其技术高度至今难以逾越,1970年下水的导弹驱逐舰其制海能力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等。” “再没有出现过只三十几岁以身报国的科学巨匠,诸如,航天之父钱学森、原子弹之父邓稼轩、氢弹之父于敏、卫星之父赵九章、核物理泰斗王淦昌和钱三强、导弹之父彭恒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催化剂之父闵恩泽、黄土之父刘东升、植物学家吴征镒、数学家华罗庚、理论化学的奠基人唐敖庆等一大批国际顶尖级的科学家,至今中国最顶尖的科学家的科技成果,几乎仍是毛泽东时代培育研发。”
5. 教育奇迹:为现代工业革命培养900万专门人才
建国前全国仅有普通高校205所,毛泽东时代建立数千所大专院校及各类中专基础教育体系,1949年高校毕业生仅2.1万人,1978年高校录取40.2万人。建国后国民识字率从20%上升到80%,1亿多人被扫盲,小学在校生达创记录的1.5亿,入学率达97.3%,普通中学在校生1977年达创记录的6780万人。农村基本普及了小学教育,城市普及了中等教育,城乡开创了成人教育和在职教育。
.
“一九八〇年,全国各类全日制学校在校学生二亿零四百万人,比一九五二年增长二点七倍。三十二年来,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出近九百万专门人才。”(引自《决议》)
6. 卫生奇迹:有发展中国家独一无二的医疗保健体系
“在各县城和公社建立了卫生院,并培养了遍布乡村的赤脚医生队伍。城市居民实现免费医疗,农民看病收费低廉,发烧感冒类打针吃药费用一般在一元人民币以下。消灭了血吸虫、性病、消灭了麻风、天花、鼠疫、霍乱等恶性传染病。”(引自《决议》)
“毛泽东时代结束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能够声称,它拥有一个虽刚起步但相当全面的医疗保健体系,这使得它在所有发展中国家独一无二。”“国民平均寿命由35岁增加到65岁,婴儿成活率从20%上升到了70%。”毛泽东时代没医患冲突,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医生是受尊重的。 而且,文化、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文艺方面创作了一大批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优秀作品。群众性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不少运动项目取得出色的成绩。”(引自《决议》)
7. 社会保护奇迹:实行了“五保”
“基本的社会保护措施得到了贯彻,如禁止童工,还有农村最低限度的福利方案等,后者中最著名的是对最穷困者们的食品、物、住房、医疗以及丧葬费用的‘五保’。国营企业的城市工人享有工作保障以及国家拨款的福利待遇。”
毛泽东时代工厂无拖欠工人工资,工厂不能随意解雇工人,妇女的地位在全世界是最平等的,孩子进托儿所、幼儿园及上学免费,单位福利分房,退休待遇得到充分保证,有困难各级组织是关心的。
8. 外交奇迹:同124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近代历史上,旧中国是个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而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却成了可以和当时超级大国平起平坐的大国,构成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大三角格局。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从七十年代初的五十几个猛增至七十年代中期的一百一十几个国家,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种下一棵为子孙后代遮风挡雨的外交大树。”
“坚决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积极作用。这一切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促进了国际形势朝着有利于世界人民的方向发展。”(引自《决议》)
9. 社会奇迹:浩然正气盈贯全国
“毛泽东时代占压倒性优势的浩然正气盈贯国家上下,老百姓扬眉吐气,邪恶奸诈之流惶惶如丧家之犬。那时秩序优良,毛泽东时代几乎无贪无赌无杀掳掠绑,被他杀自杀枪决的不到1万人。”
毛泽东时代学雷锋蔚然成风,提倡集体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学英雄做模范,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人人积极向上,人人尊奉“劳动光荣”。
政府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廉洁政府,贫富差距世界最小,犯罪率世界最低,自杀率世界最低,妓女被根绝。特别是人民当家作主(1975年四届人大,代表共2885人,工农兵比例占67.95%,工农占51.1%),大批工人农民进入各级政权,成世界独一无二的风景。
“实现和巩固了除台湾等岛屿以外的国家统一,根本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形成和发展了五十多个民族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阶层人民的大团结。”(引自《决议》)
对于毛泽东时代,我们要有这样清醒的认知:“三十二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还是主要的,忽视或否认我们的成就,忽视或否认取得这些成就的成功经验,同样是严重的错误。”
显然,毛泽东时代的成就和成功经验是基于毛主席的英明决策与领导,是人民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思想而达成的美好结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是新中国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力和经济腾飞的坚实基础!.
注:【(引自《决议》)】这个《决议》是走资派邓小平胡乱邦在一九八一年作的《决议》。
陈松年是陈独秀的第三个儿子。
1953年,毛主席来安庆视察,傅大章向毛主席汇报了陈独秀的儿子陈松年的情况。毛主席得知陈松年为给儿子筹集学费而在砖厂工作多年时,深表关切,并嘱咐傅大章要给予陈松年一定的照顾。
从此,陈松年一家的生活逐渐好转。毛主席的关怀让陈松年感受到了共产党和国家的温暖,孩子们得以能上大学读书,陈松年家庭的生活也变得温馨而幸福。
陈独秀家族的故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陈独秀作为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陈松年作为陈独秀的儿子,他的坚韧和勇敢,承载着家族的责任和荣耀。
陈松年的一生,虽然平凡,却充满着不凡的意义。他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家庭的温暖,用勤劳和智慧,守护着家族的荣耀。毛主席的关怀和领导,让陈松年一家感受到了共产党和国家的温暖,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革命精神的伟大和不朽。
让我们怀着感恩之心,铭记历史,珍惜现在,为未来努力。陈独秀家族的传奇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一起探讨,共同铭记这段家国情怀的历史。
转载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