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联之友

全球有6000多万华侨华人,分布在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让我们携起手来做朋友!
个人资料
侨联之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欢聚一堂》五十六个民族 -- 汉族

(2017-02-27 16:04:13) 下一个

《欢聚一堂》第120场:五十六个民族 -- 汉族(二)

2017-02-27 侨联之友

庞燕加拿大 12:59
亲爱的各位群友:侨联之友专题节目《欢聚一堂》第120场的节目现在开始了!回首凝视,那逝去的时光,并不意味着我们老了!那一切总是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一些故事或许被时光埋葬,一些记忆或许被风儿吹散,而某一天铭记于心中的温暖希望是我们的侨联之友。因为有您的参与,让我们心存感激!再次感谢您的积极参与,期待我们携手共同经营好我们的侨联之友大家庭,办好《欢聚一堂》专题节目!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吧!今天的主题:五十六个民族 -- 汉族(二)欢迎您参与讨论!谢谢!

庞燕加拿大 12:59


庞燕加拿大 12:59



茹晓白 12:59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晓白的代言海峡,很高兴和大家在每周一同一时间欢聚一堂。上周我们聊了汉族的发展,今天我们继续聊聊汉族的分布,文化,服饰等等。

茹晓白 12:59


赵睿加拿大 12:59

中华民族一家亲
云飞 - 绣满霞光的蒙古袍

茹晓白 13:00
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在世界各地皆有分布,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或地区的主体族群。

茹晓白 13:00
占中国大陆人口92%,占新加坡人口74%,占马来西亚人口24.5%,占中国台湾人口98%。

茹晓白 13:00
汉族之内因基因、语言、文化及社会多样性上可分出不少汉族民系;根据复旦大学的基因研究对照历史迁移记录,汉民族的扩张主因是历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动。

茹晓白 13:00
在晋朝以前汉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随后因永嘉之乱大举向南迁徙,南迁汉族则和与汉族基因及语言相异的中国南方包括傣族、南亚语系及苗瑶语族的原住民混居。

茹晓白 13:01
这历史上由北往南的大规模移动也改变了南北人口分布密度。

茹晓白 13:01
数量

茹晓白 13:01
在汉族形成的两汉之时,汉族人口已达5000余万人,到唐代前期达到8000万至9000万人之间,到北宋大观年间达10441万余人。

茹晓白 13:01
汉族的人口如果从其族源夏民族算起开始约有200余万人,历经夏、商、周三代,到战国盛时已有2000万人左右了。

茹晓白 13:02
元代以后,在中国统一的大趋势下,汉族人口这个雪球越滚越大。明万历二十八年(1601)人口达1.5亿。

茹晓白 13:02
及至清道光三十年(1851年)则达4亿以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其人口约6亿,到20世纪末已达10亿以上。

茹晓白 13:02
在地域上则从黄河、长江流域向南发展到珠江流域抵台湾岛和海南岛,向东北发展到黑龙江流域,向西北发展到天山南北,向西南发展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

任仕薇(贵州海外青年创业创新会) 13:03
汉文化

茹晓白 13:03
汉族在中国分布的特点是东密西疏,据1990年的统计,中国10.39亿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92%,其中汉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江苏、浙江分别为99.77%、99.49%,而新疆、西藏则分别为37.58%和2.05%。

茹晓白 13:03
民系

茹晓白 13:03
一般而言,同一个民系的人生活在相同或相近的区域,有着相同的区域认同。区域认同往往成为民系的名字,典型的例子如潮州民系。

茹晓白 13:03
在汉族诸民系中,客家民系是唯一不以地域命名的汉族民系。

茹晓白 13:03
对汉族人而言,炎黄认同是民族的精神传统的标志物和代表物之一。

茹晓白 13:03
谢谢大家支持

韩友芳 13:04
只插一句话,汉族绝对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茹晓白 13:04
类似的,对于民族之下的民系而言,在同一个民系里的人,往往对某一特定的事物有着强烈的认同感,认为这一事物代表了自己所属民系的某些特性和精神传统。

茹晓白 13:04
迁徙

茹晓白 13:04
历史上汉族人口有过几次大规模自黄河流域和淮河以北向长江、珠江流域南移。

茹晓白 13:04
秦统一六国时,曾将关东强宗大量迁入关中,西汉时也有过类似移民活动,然而当时的经济发展决定了黄河中下游各郡为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北京郑纯根 13:04
汉人伟大!!

茹晓白 13:04
如以秦岭与淮河为界把郡县地区划为南北两部,两汉大体都是北部约占当时户口总数的80%,南部约占20%。

赵睿加拿大 13:05

华夏五千年
李昕翰 - 槐南一梦

 

茹晓白 13:05
从东汉末年起,北部割据混战,人民开始南迁,而西晋末年“永嘉之乱”,黄河流域人民大规模南迁至长江中下游与长江中上游及汉水流域。

茹晓白 13:05
经南北朝,继续有人口南移,使长江流域人口不断增加,但仍未改变北部人口多于南部的分布状况。然而如果拿隋末与西晋时的南部诸郡人口总数相比较,则长江流域与岭南各地人口增加了一倍以上。

茹晓白 13:05
唐末藩镇割据混战与五代时期,北部人口又一次出现了南迁趋势。到北宋末年,金兵南犯,出现了第二次人口南迁的高潮。

茹晓白 13:06
南方人口大增,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以及洞庭、鄱阳、太湖等大湖周围和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些地方成为人口稠密之区,人口密度高于北部各州。

茹晓白 13:06
除以上两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之外,另外还有几次具有相当规模的人口南迁。南部经济自东晋以来发展迅速,至两宋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人口不仅密度高于北方,而且汉族人口的总数,至明、清时也已超过北方。

茹晓白 13:06


茹晓白 13:06


茹晓白 13:07
汉族经历与中国境内各民族长达数千年的共处、迁徙,于是形成了在松辽平原及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大河巨川流域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及城市集中分布,在边疆与当地各民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茹晓白 13:07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族有相当数量人口移居海外。其中有的在移居国生根发展,成为当地的华裔,有的则保持中国国籍,成为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

茹晓白 13:07
政治

茹晓白 13:07
汉族在中国建立多数王朝,长久主导中国政治,但期间也有被异族统治的历史,譬如西晋亡于匈奴人建立的赵汉,北宋亡于女真人建立的金,南宋亡于蒙古人建立的元,南明、明郑亡于满洲人建立的清。

茹晓白 13:07
最后满洲人政权被推翻于以汉族为主体的在1911年10月10日建立的中华民国,同时汉族也是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力量。

茹晓白 13:07
经济

茹晓白 13:07
汉族历来以勤劳俭朴、富于创造精神著称。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这种“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始终占绝对优势。
茹晓白 13:08
农业

茹晓白 13:08
农业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物质基础,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称发达,尤其以发达的水利灌溉与精耕细作著称于世。

茹晓白 13:08
历代都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秦蜀郡守李冰领导兴修的都江堰,不仅在古代使成都平原成为全国著名的粮仓,享有“天府之国”的美名。都江堰可算是古代水利灌溉工程的典型代表。

茹晓白 13:08
在耕作技术方面,汉族及其祖先,自古以来一贯注重农时、改良土壤、轮休耕地,以及施肥、保墒、选种、培养新品种、改良农具,同时也不断从国内各民族中甚至从国外吸收新的作物品种和学习耕作技术。


茹晓白 13:08
因而不仅创造了在古代堪称水平很高的产量,而且作物品种之丰富,也是世所罕有。

茹晓白 13:08
手工业

茹晓白 13:09
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在高度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古代科学技术如天文、数学、农学、医药学、冶炼术、建筑学等都在世界文明发达史上大放异彩。

茹晓白 13:09
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火药用于作战,指南针用于航海,以及养蚕、织造丝绸、制瓷、制茶等技术,对世界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商业在古代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茹晓白 13:09
游牧

茹晓白 13:09
中国除以汉族为代表的农耕民族区之外,还有广大的游牧区、狩猎区和渔猎区各民族,这两大类民族之间农业、手工业产品与畜牧狩猎产品及其他土特产品的交换,不仅是生活的需要,而且促进了各族人民的生产发展。

梁爽(Janice) 13:09
宁夏的汉渠就是汉代修建

茹晓白 13:09
唐宋以来形成的“茶马互市”是汉族与各兄弟民族经济上互相补充、交流关系的主要形式。

茹晓白 13:10
商业

张琳美国硅谷-纳帕谷 13:10
伟大的四大发明

茹晓白 13:10
商业的发达,反过来有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至明代中晚期,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尤其在江南地区一些城镇的手工业工场与商业中,资本主义萌芽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茹晓白 13:10
从19世纪中后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工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样主要是在沿海及交通较发达的内地大中城市汉族聚居的地区。

茹晓白 13:10
文化

茹晓白 13:10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无论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拥有众多具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赵睿加拿大 13:10

中华民族
朱跃明 - 中华民族

茹晓白 13:10
西周时期,就形成了完善的文化成就,这就是礼乐文化,周礼非常繁缛,据《周礼》有吉、凶、军、宾、嘉五礼,乐在西周很重视,有专门职官管理,金文中也记有乐官。周代乐舞如《大武》为周武王克商所作。

茹晓白 13:11
周代的已有比较完善教育制度,如“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就是周代贵族的文化教育内容,中国最早的经典如《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乐经》(已佚)、《春秋》都产生这个时期,以及春秋时期的诸子学说等。

茹晓白 13:11


茹晓白 13:11
至汉武帝时(前141~前87在位)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统治汉族古代思想与文化近2000年,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中国相邻的国家。

梁爽(Janice) 13:11
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今天仍然有集市经济

茹晓白 13:11
在古代军事理论方面,早在春秋末就有军事名著《孙子兵法》问世。西汉初年整理出182家兵法,特别是宋朝以来一直作为武学必读的《武经七书》,集中了古代军事著作的精华。

茹晓白 13:11
汉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放虚怀、兼收并蓄,形成了齐鲁、中原、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反映了汉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

茹晓白 13:12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乐天知命(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和尊敬祖先(而不是祖先崇拜)是汉族的主要传统观念。

茹晓白 13:12
民族图腾

茹晓白 13:12
汉族的图腾是由一只龙与一只凤组成,意思代表阴阳,也就是男女,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据了中国历史发展大部分,所以延续了中国最古老的动物龙,作为自己民族的标志。龙飞凤舞,是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民族标志。
茹晓白 13:13
中华民族共同崇拜的形象“龙”,一种虚拟的综合性神灵。这一奇特的形象蕴涵着中华民族发展、各民族相互融合、团结,成为中华民族始祖的标志性图案。

茹晓白 13:13
后来,“龙”的形象开始出现于各种图案之中,并逐渐成了帝王的符瑞。相传炎帝是一位叫登的女子感天上的“神龙”而生,黄帝是附宝感“北斗”而生,尧帝是庆都感“赤龙”而生,始祖是龙繁衍的后代,因此,中华民族的子孙便是“龙的传人”了。

茹晓白 13:13
龙之精神:是万物一体,相容并蓄的精神境界;是追求和谐、群体本位的人生态度;是中华大一统的情结。


茹晓白 13:14
凤之品德:凤凰涅盘求光明,象征新生与中华民族的觉醒;是集民众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于一身的忧患意识;是自强不息,舍身弘道的理想主义;是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谋生态度。

茹晓白 13:14
文化信仰

茹晓白 13:15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

茹晓白 13:15
历史上汉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后来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又有一些人开始信仰这些宗教。

梁爽(Janice) 13:15
在海外龙和功夫成为很多外国对中国标识的认识。 可见图腾传播的影响力

茹晓白 13:15
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华夏英雄
邓超 - 邓超单曲集

茹晓白 13:15
服饰发式
茹晓白 13:15
在服饰上,汉族有自己悠久华美的服饰,即汉服。各个朝代,对服饰的颜色,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旗帜赤,到了明代,取法周、汉、唐、宋,定为赤色为宜。

茹晓白 13:16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延续到甲申之难(1644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建立了以满族为核心的高度集权政府。

茹晓白 13:16
统治者下令全国剃发易服,引起全国性的愤怒、不满及武装抵抗,随后清王朝进行武力血腥镇压与屠杀,汉服也因此逐渐消亡。

茹晓白 13:17
1683年,清军入台湾灭郑成功余部,从此汉服从汉族的日常生活中彻底消亡。在经历满清两百多年的统治后,今日的汉族逐渐忘记了自己曾经拥有的华美衣裳,成了世界上惟一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古老民族。今天人们看到的“唐装”和旗袍、长衫马褂都不是汉族的民族服饰,而是满族的民族服饰或是其改良服饰。

梁爽(Janice) 13:17
我们传统服饰搭配色彩斑斓

茹晓白 13:17
朱子深衣

茹晓白 13:17
由于汉服的消亡,清朝时期长袍等开始在汉人中传播,服装的式样发展到清末民初,男人一般内装为对襟衫和长裤,外穿大襟长衫,讲究一点的外加一件马褂,谓之“长袍马褂”。

茹晓白 13:17
裤子都镶有八寸阔腰。后来中山装流行,但农村仍穿长袍马褂短衫长裤,至今偏僻的山区仍有老人穿长袍。

趙雲茜 沖繩 13:17
@茹晓白 受教受教...

茹晓白 13:18
妇女清末穿喇叭状齐膝中长衫和长裤,民国后上穿“斧口衫”,有对襟、大襟、琵琶襟之别,下着裙子,有凤尾裙、百褶裙等。

茹晓白 13:18
30年代后旗袍流行,但农村妇女多穿大襟短衫和长裤。现代汉族的服装,多兴西式服装。但随着进入了二十一世纪,越来越多的汉族人再次穿起了汉服,而这场民间自发兴起的复兴汉服的运动,通常称为“汉服运动”。

茹晓白 13:18
汉服

茹晓白 13:18
其中,上衣右衽(大襟)的特点始终保留。从河南安阳出土的玉雕、石雕和陶塑的商代人像上,就可以看到右衽高领衣的样子。

茹晓白 13:18
后虽有胡服传入,出现短衣短裤,但不管是西汉的“深衣”,还是唐宋的“交领袍”,甚至包括清朝“长袍”,上衣总是以右衽为特点。


茹晓白 13:19
近代男装长袍或现代女装旗袍都继承了上衣右衽的特色。

赵睿加拿大 13:19

民族舞会
于文华 - 亲吻你再久依然恋着你

 

茹晓白 13:19
低帮,轻便、透气、舒适,也是汉族富有民族特色的穿着之一。

茹晓白 13:19
发式,古代汉族男子不剃发,结发于顶加冠;清代满族统治者强迫汉族人民剃发结辫;民国后剪辫留短发,多西洋式、平顶式或光头。

茹晓白 13:19
汉族女子发式较多,古代多高髻,近代少女有流海、单辫,或双丫髻,中年妇女多梳长髻,老年脑后梳纂儿。

茹晓白 13:19
民国后不少女子改剪短发,留发齐耳。现代汉族男子发式已无特色,女子仍以梳长辫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式。

茹晓白 13:20
仿唐百合髻

茹晓白 13:20
修饰,古代汉族男子到一定的年龄均留胡蓄须,女子15岁行笄礼,俗称“开面”。清代妇女还有束胸、缠足等陋俗,男人有文身的习俗。


茹晓白 13:20
佩戴方面,古代汉族盛行佩玉,不论男女均戴肚兜,意为落地平安,一至五岁要戴“天官锁”,又称“长命锁”。

茹晓白 13:20
语言文字

茹晓白 13:20
汉族的语言为汉语,使用汉字书写。汉语属汉藏语系,按学术界较常见的划分方法,可分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七大方言。

茹晓白 13:21
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广西的平话、山西的晋语应与其他七大方言并列。

茹晓白 13:21
对汉语标准语的规定,汉族所在的不同地区各有不同,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定为标准官话(以官话区的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语言,其称谓因所在地的不同而分别称为普通话、国语、华语),香港定位标准粤语(广州话)。汉字的书写方式分别有正体字和简化字。


茹晓白 13:21
汉字——“龙”的繁体字

茹晓白 13:22
此外,有的学者还将闽方言分为闽南话和闽北话。这些方言有各自的分布通行地域,每个方言内部又可再分区划片,从而构成了汉语方言复杂,南北互不相通的语言状态。

茹晓白 13:22
尽管如此,由于汉字的高度统一,对汉族具有强大的内聚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汉字,就没有汉族。

茹晓白 13:22
汉族姓氏

茹晓白 13:22
最初,汉族的姓、氏是有区别的。原始的姓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族号。“姓”字就是由“女”和“生”字合成。许多古姓都有“女”旁,如姜、姚、姬等。

茹晓白 13:22
氏是姓的分支。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地,每一支都有一个特殊的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后来,姓和氏就没有多少差别了。

赵睿加拿大 13:22

华夏之章
乐正绫 - 次元模拟

茹晓白 13:23
姓氏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以官职为姓,以职业和技艺为姓,以祖先的名字、爵位为姓,以封国、封地为姓,以原始崇拜物为姓,以居住地方的特征为姓,以数字为姓,此外还有些复姓如长孙、贺兰、呼延,则是由少数民族语音译而成。

茹晓白 13:23
宋朝人编写的《百家姓》内收入单姓共408个,复姓共76个。近代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已收入单复姓共4129个。常用姓氏不过200个左右,最常见的单姓只有100个。


张琳美国硅谷-纳帕谷 13:23
@茹晓白 讲得好全面。

茹晓白 13:23
中国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现代人命名没有古代人那么讲究,除少数人有字、号外,普通人一般只有一个名字,并且多为一字或两字。名反映了汉族文化特征和心理特征。

茹晓白 13:23
文化心理

茹晓白 13:23
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是经过几千年的积淀,逐渐形成的。虽然近百年来各种现代文化思潮的输入,使这种传统文化心理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可是它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

茹晓白 13:23
这就在人们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形成了汉语所特有的语用特点。

茹晓白 13:24
首先,以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统治了中国几千年,这种封建的宗法社会,在民族心理上造就了两个特点:一是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二是对等级差异的强调。

茹晓白 13:24
因此在言语交际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讲究亲属称谓的使用,长幼辈分的严格区别。

茹晓白 13:24
在西方可以看到晚辈对长辈直呼其名的情况,这在中国人的交际中是不允许的,对亲属中的长辈,交谈时都必须使用称谓,这是有礼貌、有教养的表现。

茹晓白 13:24
而且亲属称谓还作为一种尊称,大量用于非亲属的交谈者身上,如称叔叔、伯伯、奶奶、阿姨,被认为是对对方的尊敬,表示关系的亲密。

茹晓白 13:25
重视长幼的宗法观念被移用到社会的人际关系,就变为等级观念。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提倡长幼有序、尊卑有序。

茹晓白 13:25
所以人们对有官职的谈话对象历来有以职务相称的习惯,在古代这就被认为是敬称。在交际中为了抬高对方的地位,往往就压低自己,于是有了一批与敬称相对的谦称,如贵姓--敝姓、府上--寒舍、贤弟--愚弟、大作--拙作、高见--愚见、浅见。

茹晓白 13:25
其次,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不突出个人与个性,而强调群体。

茹晓白 13:25
这也是与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相连的,它与西方以自我为中心,强调独立的人格、个性,推崇个人的成就和荣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茹晓白 13:25
文学

茹晓白 13:25
在古代汉文文学发展中,诗歌的发展占显著地位,如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都有许多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家与作品,而屈原、李白、杜甫、柳永、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人的名字与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异彩,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公认的名家。


茹晓白 13:26
散文有著名的秦汉古文,至唐中晚叶,由韩愈、柳宗元等倡导恢复秦汉古文运动,到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时,古文运动大获全胜,号为“唐宋八大家”。

茹晓白 13:26
小说创作,到明清时获得很大发展,长篇巨著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短篇集如:《聊斋志异》均素负盛名。


茹晓白 13:26
还有不少少数民族作家也运用汉语进行创作,产生了许多名家与名著,而《红楼梦》,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赵睿加拿大 13:27

中国梦华夏情
王冬雨 - 心恋

茹晓白 13:27
其他在绘画、书法、工艺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方面,都有不少蜚声中外的名家,他们获得了令人赞叹的艺术成就。在这些艺术的发展中,尤其表现了汉族人民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各民族之长,以发展其艺术,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在一些类书巨著的编纂方面,也是由来已久

茹晓白 13:27
唐、宋时的《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特别是明清的《永乐大典》、《图书集成》可称世界上著名的古老的百科全书,不仅显示了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中国古代文化的光辉成就,也显示了古代汉族学者与少数民族学者合作与互相学习的精神。

茹晓白 13:27
史学

茹晓白 13:27
注重史学也是汉族文化史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自司马迁撰《史记》,历代都有纪传体史书,至清代已形成著名的《二十四史》。


June Chang 13:28
太丰富了

茹晓白 13:28
编年体以《春秋》、《左传》、《资治通鉴》为代表;其他各种纪事本末体史书及古史、杂史、地方史志、史学理论等官私撰述,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古代历史文献最丰富的国家,其中绝大多数出于汉族学者的手笔。


茹晓白 13:29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感谢后台的支持配合,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秦佳 13:30
@庞燕加拿大 @北京郑纯根 @茹晓白 @池日明(巴基斯坦) @秦佳 @潘东 @莊佩源 Chester Chong @路精保(美国) @廖中强 美國 @刘枫 斐济 @梁安 @王董家慧 美国 @泰国-陈海亮 @韩友芳 @张琳美国硅谷-纳帕谷 @石岳 北京海淀侨联 @吴锋雷意大利佛罗伦萨 @方丽 英国 @陈丽洁 美國 @赵睿加拿大 @海峡Regina @李競芬(競芬姐)美國舊金山 @吕虹 @钟敏仪 @黄耀佳 @吴招毅澳门 @沈敏 @许志怀 (Robert Hsu) @林德宪 美国 @南通崇川葛燕 @任仕薇(贵州海外青年创业创新会) @梁爽(Janice ) @乔卫 @郭姜宏-(mixay) @李肖含~北京 @李斧(美国) @高艫 - 美国 @贾素颖 @塔吉克斯坦韩东起 @欧阳飞鹏-美国硅谷 @趙雲茜 沖繩 @刘鹤龄(赞比亚) @史广俊 @林述龙厄瓜多尔 @周媄媄 @June Chang 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路边的蒲公英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好,谢谢。但为啥会文中有好几百次出现“茹晓白 13:00"?
================================================================
因为我一个人懒得整理,麻烦大家都得多花些时间。。。。,不好意思。
云本无心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好,谢谢。但为啥会文中有好几百次出现“茹晓白 13:00"?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