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119场:36计之赏析~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2017-02-22 侨联之友 吴琼 12:59
亲爱的各位群友大家好!我们侨联之友群的专题节目《三十六计》第119场现在开始了。本期主题:36计之赏析~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请大家各抒己见、献计献策、集思广益。《三十六计》专题的设立,就是为给大家提供一个共襄盛举的园地,欢迎您积极参与并踊跃发言!谢谢!
吴琼 12:59 吴琼 12:59 吴琼 12:59 科普作家老沙 13:00
各位侨联之友的群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过年有看电影吗?还在正月里哩,我想跟朋友们聊聊电影这样一个貌似轻松的话题,不过不是春节档的贺岁片,而是2016年11月11日在美国和中国同步首映的备受关注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赵睿加拿大 13:00 Heroes (we could be) Alesso;Tove Lo - Forever 科普作家老沙
13:00 科普作家老沙 13:00 科普作家老沙 13:00 科普作家老沙 13:00
这是由美国、中国、英国联合拍摄的一部与伊拉克战争有关的电影,是著名华裔美国人导演李安的最新力作,根据本·芳汀(Ben
Fountain)同名小说改编。 科普作家老沙 13:01 该小说的英文原名是《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故还有个译名是《比利·林恩的漫长中场行走》。我非常倾向于这个直译,而且这个直译会帮助观众更好地来理解这部影片。也许译者是想“雅译”吧,同时也想用以暗示橄榄球比赛中场的这场秀也是一场战事。的确也是冲突迭起。
林德宪 美国 13:01 @科普作家老沙?好好听老沙说。 科普作家老沙 13:01 @林德宪 谢谢林先生! 科普作家老沙 13:02
但是这样一来,“Long
Halftime”的主题意义就完全被淹没了。因为这不是一部普通意义上的战争片,它的故事核心并不在战事本身,而是恰恰在于短短的中场时间里这一段漫长的心理行走。
周媄媄 13:02 @科普作家老沙?:肯定是个好片,愿意细听你讲! 科普作家老沙 13:02
也许是想用这样的影片译名来招揽观众获取票房?而不但北美的票房很差,中国的票房也只是区区1.65亿人民币。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全球斩获超过6亿美元的票房相比,《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有点惨不忍睹。
科普作家老沙 13:03
别人怎么想,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李安自己心里应该是很清楚的。因为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文艺片,透过这部影片,他借助于比利·林恩的视角所表达的完全都是他自己内心思考着的东西:这个世界是怎么了?人性是怎么了?很个人化,很文艺。
吴琼 13:03 @科普作家老沙?精彩! 科普作家老沙 13:03 谢谢群友们的捧场! 科普作家老沙 13:03 赵睿加拿大
13:04 Paradise Coldplay - Paradise 科普作家老沙 13:04
喜欢看战争片(商业动作片)的观众连呼上当,看得非常不过瘾。尽管李安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影像格式“Immersive
Digital”(沉浸数字式),超高清的画质会让观众忍不住想去摸一摸演员脸上的雀斑有没有手感。只不过,战争本身在这部影片中只是一个引子和背景。
科普作家老沙 13:04 这种“Immersive Digital”(沉浸数字式)影像格式,是三种技术的结合体:3D 4K
120fps。其中前两项已普及,第三项则还处于实验阶段,意味着5倍于一般电影24fps的帧率。 林德宪 美国 13:05 一个噱头
科普作家老沙 13:05
3D技术先锋大神卡梅隆导演将本片首创的这种“3D/4K/120fps”格式称为“新白金标准”,“它无懈可击。超越了人类的视觉系统。你不可能看到比它更好的了,比它更高的水准已经没有意义了。”
科普作家老沙 13:05
李安自己承认对3D的看法与大多数人背道而驰。他说:“我觉得2D更适合动作片,而3D更适合拍剧情片,3D可以更亲近(intimate)”,当然,“我不知道我能说服多少人”。
路精保(美国) 13:05 @科普作家老沙?李安在思考 科普作家老沙 13:06 科普作家老沙 13:06 @路精保(美国) 是的!
科普作家老沙 13:06 应该说,本质上,正是如此吧。李安打了个动作片(战争片)幌子,用3D 4K
120fps拍了个剧情片(文艺片)。 赵睿加拿大 13:06
@科普作家老沙?只讲了开头就知道今天的精彩,我们从中学习体会很多,谢谢!辛苦了 科普作家老沙 13:07
有评论认为,该片堪称伊拉克战争版的“第22条军规(Catch-22)”。这完全是两码事!《第22条军规》是约瑟夫·海勒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后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该故事说的是一名厌战的美军飞行员想尽各种办法逃避参战,却被一条荒诞的第22条军规所束缚,逃脱不得。
科普作家老沙 13:07 科普作家老沙 13:08
比利·林恩却不是这样的。虽然说是迫不得已参了军,并恰巧被派往了伊战前线,而且因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中救班长的视频偶然地成为了“美国英雄”,同时那场战斗给他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在想办法留在国内还是回到伊战前线的不断纠结中,他选择了“为了国家”回到前线。
科普作家老沙 13:08
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些不同的对影片的基础介绍。从下面我择选的两个不同说法可以看出对影片不同的理解以及与电影真正表达的偏差。 赵睿加拿大
13:08 Money Michael Jackson - HIStor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Book I 科普作家老沙 13:09
(1)故事主角是一名19岁的得克萨斯男孩比利·林恩,他在加入美军步兵部队后,被派往伊拉克战场。2005年他和同事们在一次交火中大难不死、逃过一劫。为了展示伊战成果,布什政府把他们召回国,让他们在感恩节那天的达拉斯牛仔队橄榄球比赛中场休息时与碧昂斯等娱乐明星同台,同时向他们授予荣誉勋章。不过在这之后,比利·林恩和其他的老兵又被布什政府重新送回到了伊拉克战场。
王董家慧 美国 13:09 @科普作家老沙?,讲座精彩! 科普作家老沙 13:09
(2)美国大兵比利·林恩因在战场中因勇敢救援战友被誉为美国英雄,并与战友一起被召回国内进行巡回宣传,在参加一场感恩节橄榄球公开赛中场表演的过程中,比利经历了人生中“最荣耀又最糟糕的一天”。当权者和观众把战争、英雄当成了逐利工具和看台上的一场戏,兵们一腔热血,兄弟情深,周围的同胞却像观赏动物一样对他们品头论足。这种极其残酷的反差,在平淡的叙事里被极其现实地一一展现。
科普作家老沙 13:09
第二个说法还稍微靠谱一点儿。但依然离小说原作和电影本身的表达相去甚远。这和我前面已经说到过的译名的不同很类似,都把原作和电影本身所要表达的最重要核心内容丢掉了。“Long
Halftime Walk”所要表达的,是内心的纠结、挣扎、惶恐等等因战争带来的心理创伤,是短短的“Halftime”里的“Long
walk”,漫长的心路历程。 科普作家老沙 13:10 科普作家老沙 13:10 科普作家老沙 13:10
所以,我是认定《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不是战争片而是文艺片,也不是我圈里一个朋友写的影评所说的“有点文艺”。 科普作家老沙 13:11
说起战争片,最新的典型影片是2016年的《血战钢锯岭》,这部片子可能很多人应该都听说或者都看过了,它用客观的视角充分展现的是战争赤裸裸的残酷、疯狂、血腥与人性的扭曲,并无更多的诠释,全由观众自己在震撼的冲击中自己去体会什么是战争与人性。
韩友芳 13:11 内行发言发表看法,外行不发言看热闹! 廖中强 美國 13:11 @科普作家老沙?讲得好棒! 科普作家老沙
13:11 王亚丽(博茨瓦纳) 13:11 @科普作家老沙?棒棒滴 路精保(美国) 13:11
@科普作家老沙?文艺中年讲剧情,有哭也有笑。精神上的彷徨,无奈与光荣。 科普作家老沙 13:11 科普作家老沙 13:11
另一类经典战争片最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出品的反思越战的《现代启示录》(也有译作《战争启示录》的),不知道有多少群友知道和看过?它是从另一个角度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震撼到令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心灵与身体不住地颤抖。
赵睿加拿大 13:12 Okinawa Battlefield Rupert Gregson-Williams - Hacksaw
Ridge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科普作家老沙 13:12 @路精保(美国)
您的点评很精到! 科普作家老沙 13:12 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上尉威拉德接到总部的命令,
去寻找脱离了美军的科茨上校。科茨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但如今却已陷入疯狂。他在越南境内建立了一个独立王国,推行着野蛮、血腥、非人的残暴统治,还不时地向美军进行疯狂的近乎妄语的广播宣传。威拉德接到的命令就是找到科茨,并把他带回来或者是杀了他。
科普作家老沙 13:12 带着这个命令,威拉德率领一小队士兵沿着湄公河逆流而上,穿越丛林前往越南。
在寻找科茨上校的过程中,威拉德几乎横穿了整个越南战场。他目睹了种种暴行、恐怖、杀戮与死亡的场景,深深地受到了震撼。在不断的杀戮之中,威拉德也几乎变得疯狂。
科普作家老沙 13:13
最后历尽艰辛的威拉德一行终于来到了科茨的恐怖王国。他们落入了科茨的手中,受到了严酷的折磨。但这却也使威拉德得以直接面对科茨。科茨本可以杀死威拉德,但他却没有这样做,他借助威拉德的手完成了渴望已久的死亡,终于从这个疯狂的世界中得以解脱。
科普作家老沙 13:13
而威拉德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人类心中的邪恶与黑暗,体会到了邪恶所引起的疯狂。土著们跪倒在他面前,他实际上已取代了科茨。对这一切感到由衷地厌恶的威拉德拉起同伴,登船离去。科茨的疯狂被制止了,但在整个越南战场上,恐怖与杀戮仍然在疯狂地进行着。
科普作家老沙 13:13 科普作家老沙 13:13 科普作家老沙 13:14
从上述的对比与分析中,其实我们已然窥视到了李安之所以选择拍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内心真实。 科普作家老沙 13:14
正如李安特别强调过的那样,影片拥有3D/2K/24帧、3D/2K/60帧、3D/2K/120帧、3D/4K/120帧等不同放映规格,但“不论规格如何,都是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每个规格都是我亲手调整的,都有不同的体验,希望大家都去看。”
科普作家老沙 13:15 是的,李安不惜冒着票房失利对自己带来的风险并克服了诸多困难,拍了一个他认为可以“打动人心”的故事。
科普作家老沙 13:15
从我的角度来看,李安的确做到了。这真的是一部足以打动人心的优秀电影,可以说是李安在他的这个年龄,为着自己的电影理想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表达而交出的一份尽心尽力的完美答卷。
科普作家老沙 13:16
我非常非常之不认同我在网上搜到的一段评论:当然,李安的拥趸还是以文艺青年电影迷为主,观众也不会要求他的电影有爆米花影片的视觉轰炸频率。但在故事上,该片确实太缺乏惊喜,试图用不断的闪回来讲述一个原本平庸缺乏亮点的故事。而且连李安导演最擅长的人物刻画这次也掉了链子,大部分台词呆板浅薄,尽管各位新老戏骨,也没有办法挽救平淡的影片内核。
科普作家老沙 13:16 我不知道是谁居然写出了这样的评论。我只想对这个人说,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了,别再在外面丢人现眼了! 周媄媄
13:16 @科普作家老沙?:说得好,支持你! 赵睿加拿大 13:17 It’s So Easy Paul Burch - Words
Of Love: Songs Of Buddy Holly 科普作家老沙 13:17
李安在谈到拍摄过程中最困难最苦恼的事情是:“跟片商打交道是最难的,只能连哄带骗,要找到让他们相信的理由。”但是对于这种痛苦,导演和团队似乎“乐此不疲”。对于一个怀抱着电影梦想的人,再大的困难也只会被当做一种乐趣,折磨也变得可以接受。
科普作家老沙 13:17 @周媄媄 感谢你一直的支持! 科普作家老沙 13:17
面对拍摄中的种种“不可能”,李安曾表示:“有一个梦想很重要,一直坚持一直要求,有些不可能的事情就会发生。现在对我来说,拍困难的电影我没有兴趣,拍不可能的电影才能提起兴趣。做电影就是要拼命,不拼命,做电影好像没什么意思。”
路精保(美国) 13:17 永恒的题材,严酷的场面,人的内心几乎都是在颤颤,很难把握分寸。 科普作家老沙 13:18
这就是真实的李安。既可以拍超6亿美元票房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更可以放弃票房拍自己内心想要拍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科普作家老沙 13:18 科普作家老沙 13:18
除了一部分观众坦承是为满足对120帧的好奇心而来,“全世界只有5家啊,这家还离你这么近,当然要来感受是多么丝滑的体验啦”,“我们就是来体验最高画质的电影的”。
趙雲茜 沖繩 13:18 @科普作家老沙?:说得好,支持你! 路精保(美国) 13:19 @科普作家老沙?拿到奖了。 科普作家老沙
13:19
更多的观众评价则相当中肯:“李安的这部电影属于中等规模的严肃剧情片,相对于4000万美元的投资,首周末能买到8000万,其实它的表现非常亮眼。动辄投资一两亿美元的大片首周末最高不过收获两三亿的票房,《比利·林恩》与之相比毫不逊色。”
科普作家老沙 13:19 @路精保(美国) 那张照片是他原来得奖时的 冯彬霞(法国)旅居吉隆坡 13:19
@科普作家老沙?沙老师讲得好 科普作家老沙 13:19
而且面对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整体偏冷,《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开启了真正意义上全民深度解析的口碑潮流,更启迪了中国观众对电影本质的重新认识。
赵睿加拿大 13:19 A Love that will never grow old Boston Gay Men's
Chorus;Reuben M. Rynolds III;Chad Weirick;Rufus Walnwright - In
Need of Music 科普作家老沙 13:19 我搜集了一些观众发自内心的赞美,分享给大家。 科普作家老沙 13:20
“有的电影,是因为票房太高,别人都在看所以看。而有的电影,你是为了追随自己的内心而看。” 路精保(美国) 13:20
@科普作家老沙?心目中的最终奖。 科普作家老沙 13:20
“相比一些漫画改编电影,李安的电影四年才有一次,它是艺术品,错过它是一种遗憾。” 科普作家老沙 13:20
“其实中国电影市场需要更多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让人着迷于电影艺术的本身而非商业元素。内地如果能多出几部类似《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样的优秀影片,才能真正成就中国电影的繁荣。”
科普作家老沙 13:20 更有观众动情留言:“李安,还需要第二个理由去看吗?” 路精保(美国) 13:20 @科普作家老沙?一定要去看
科普作家老沙 13:20 我真心地感谢中国现在还有这么多这么好的电影艺术爱好者。有他们在,中国的电影就一定有希望。 科普作家老沙
13:21 @路精保(美国) 真的非常值得看! 科普作家老沙 13:21
关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拍摄有一个小花絮。在影片上映期间,网上曝出了电影中描绘的那场2004年感恩节橄榄球中场秀的原版视频,让观众看完电影实实在在地再“穿越”了一把。原版中场视频的流出既是对李安新作的一次最好致敬,也让更多观众更直接地体会到了影片中所表达出的情感。
科普作家老沙 13:21
从视频中可看到,电影对中场的音乐和现场表演做到了“高度还原”,连“真命天女”的三人造型也和原版一模一样。最关键的是,观众从视频中看到了“比利·林恩们”的原型:一群略显茫然的士兵,在混乱的表演中列队行进。
科普作家老沙 13:22
有网友评道:“看到那些士兵的眼神,仿佛一下子明白了比利·林恩的内心。对他们来说,中场是一个比战场难受百倍的地方。”“思绪在嘈杂中不断乱撞,最后转瞬即逝,回到现实,中场秀已然结束,剩下比利呆立在舞台中央,这就是李安诠释的孤独。”
赵睿加拿大 13:22 @科普作家老沙?讲的太好了,一直在欣赏学习... 科普作家老沙 13:22
从这个小花絮中,我们足以看到李安的电影态度,也足以让我们对李安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趙雲茜 沖繩 13:22 @科普作家老沙?一定要去看
科普作家老沙 13:22
影片既没有歌颂个人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也并不直接反思战争的残酷,李安也没有把内心想要说的话直接说出来。他只是通过一个年轻人的视角讲了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让观众自己去体验战争带给一个普通青年人的心理创伤。这种平静的心灵哀伤却比宏大的场景更令人震撼。
史广俊 13:22 讲得好!认真学习中 科普作家老沙 13:23 @趙雲茜 沖繩 一定要去看! 科普作家老沙 13:23 赵睿加拿大
13:23 Weep You No More Sad Fountains Patrick Doyle - Sense &
Sensibility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科普作家老沙 13:23
科普作家老沙 13:23 科普作家老沙 13:24
可以说,这正是李安的标签。他的主角总是一些被毁掉了的人,有着近乎绝望的孤独。绵密细腻的叙事又透出一股壅塞、滞闷的气息,那种人性的阴郁和残酷看得人心里堵得慌。但在不知不觉中李安的表达却已潜入我们体内,销魂蚀骨,深深地触动我们的灵魂。
趙雲茜 沖繩 13:24 @赵睿加拿大?谢谢好音乐 周媄媄 13:24 @科普作家老沙?:对的 。李安的作品是满有深度的。
科普作家老沙 13:24
回顾一下李安在《色戒》里拍的三场床戏,它们极其细腻、精确地表现出了两人关系的微妙变化。先是老易对王佳芝施虐,近似于SM;再是两人棋逢对手的缠绕;最后是王佳芝女上位,用枕头蒙住老易,已完全占优。其特写大胆、镜头写实、不留余地的色情场面代入感强,却并不像三级片那样活色生香,反而看得人压抑,痛苦着主角的痛苦。
张琳美国硅谷-纳帕谷 13:24 @科普作家老沙?文艺理论评论家的水平 科普作家老沙 13:24
有人说性是最原始的权力,《色戒》就是两个末世男女的情感博弈,一个是汉奸特务,一个是美貌女谍,谁再多走一步都是万丈深渊,只有在公寓里的那张床上,他们才是自由的,那一刻,他只有她,她也只有他了。
科普作家老沙 13:25 @张琳美国硅谷-纳帕谷 惶惶中…… 王董家慧 美国 13:25 分析透彻 科普作家老沙 13:25
科普作家老沙 13:25
而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里,最高潮的一场有关战争的戏也是两个人的缠斗,只不过这次不是关于性,而是关于命。如果说性是最原始的权力,那么取掉一个人的性命就是最直接的权力。从床上到战场,本质无外乎是控制与被控制,残酷的程度却升了一级。
科普作家老沙 13:25
电影选择了一处憋仄的水泥管道里,比利与敌军狭路相逢,那个戴着头巾的中东男人开枪冲来,比利不得已钻入水泥管一把夺过枪,两人就在这长条形的世界里缠斗起来。画面逼得如此近,每一个细节都看得清清楚楚,仿佛全世界就剩下他们俩,什么家国天下、什么队友情深,此时脑子里没空想那么多,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趙雲茜 沖繩 13:26 @科普作家老沙?一流的分析 科普作家老沙 13:26
终于比利用匕首割断了敌人的喉咙,那个男人挣扎了几下不动了,画面特写他圆睁的双眼,直瞪瞪的,暗红的血水从他背后漫出来。而比利也呆呆地茫然着。这场戏惊心动魄,看着这样的画面令人忍不住颤抖,仿佛那把尖刃刺中的是自己的心脏。
科普作家老沙 13:26
而面对媒体和公众的询问,比利一直回避回答关于这个肉搏战的真实性。如此残酷的经历已经实实在在地摧毁了他的心理,如此的心灵创伤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拯救吗?
赵睿加拿大 13:26 淹没 张学友 - 淹没 科普作家老沙 13:27
而围绕着短短的中场秀,那不到一天时间里所发生的种种事情,却让比利感受到了现实比战场更加残酷,即使作为“美国英雄”出现在公众视野,那个丑恶的现实社会比那个憋仄的水泥管道更加压抑着令比利喘不过气来。
冯彬霞(法国)旅居吉隆坡 13:27 @科普作家老沙?来晚了,爬楼学习中,讲得太好了,一定要去看的。 科普作家老沙 13:27
如此这般的纠结、无奈、愤怒……比利最终放弃了因着自己心灵救赎的姐姐为他安排的离开军队远离战场的方法,回到了战友们的身边,几个大男人一一说了“Love
you。”尽管他们并不真正是同一类人,可是此时相同的经历令他们也只有彼此抱团取暖,一群台面上的民族英雄,实际上却是被遗弃的可怜人。
科普作家老沙 13:27 他们最终选择主动地返回前线,返回残酷的战场。这是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 路精保(美国) 13:27
@科普作家老沙?打动人心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许多人都多次重返战场,有切身经历与感受。 科普作家老沙 13:27
@冯彬霞(法国)旅居吉隆坡 要看的 科普作家老沙 13:28
李安,不论是大制作还是小成本,他的电影最终都会落实在对人性最深刻的诠释里,那种与生俱来的永世孤独,那个无可奈何的命运。 周媄媄
13:28 @科普作家老沙?:很喜欢你的分析,既有深度,又很精辟,有才华的人就是不一样! 科普作家老沙 13:28
向李安致敬!期待他的下一部电影《马尼拉之战》! 姜彦彬(莫斯科孔子文化促进会) 13:28 @科普作家老沙?找老沙领取赠票啊!
科普作家老沙 13:29 最后再分享一些精彩剧照,希望大家喜欢 科普作家老沙 13:29 科普作家老沙 13:29 科普作家老沙
13:29 科普作家老沙 13:29 科普作家老沙 13:29 科普作家老沙 13:29 科普作家老沙 13:29 科普作家老沙
13:29 科普作家老沙 13:29 科普作家老沙 13:30 科普作家老沙 13:30 科普作家老沙 13:30 李冰 13:30
今天的讲座真好! 科普作家老沙 13:30
关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关于李安的分享今天就暂告一个段落了。谢谢群友们对36计的关注和积极参与!谢谢大家! 科普作家老沙
13:31 感谢各位的捧场! 吴琼 13:31 付智涛 13:31 @程程?@潘东?@张勇
美国洛杉矶?@史广俊?@吴琼?@陈坤华(塞内加尔)?@池日明(巴基斯坦)?@张琳美国硅谷-纳帕谷?@韩友芳?@海峡Regina?@庞燕加拿大?@梁安?@卞军
(Jimmy
Bian)?@黄纪凯?@路精保(美国)?@白.其朝日格(蒙古国)?@新西兰:区本及夫人?@吴彬?@塔吉克斯坦韩东起?@王董家慧
美国?@李肖含~北京?@赵睿加拿大?@郭姜宏-(mixay)?@吴招毅澳门?@林德宪 美国?@科普作家老沙?@阿曼 邵龙南?@陈丽洁
美國?@乔卫?@周媄媄?@廖中强 美國?@Nancy美国旧金山李翠英?@南通崇川葛燕?@刘枫 斐济?@June Chang?@石岳
北京海淀侨联?@姜彦彬(俄罗斯)?@HKS新闻总监灧稀?@王亚丽(博茨瓦纳)?@冯彬霞(法国)旅居吉隆坡?@欧阳飞鹏-美国硅谷?@许志怀
(Robert Hsu)?@趙雲茜 沖繩?@王文德國法蘭克福?@冯振宇 坦桑尼亚?感谢大家的在线积极参与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