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啸

以史为鉴、通达古今、活个明白
正文

新中国五大战神

(2017-02-19 00:50:25) 下一个

这个贴子是要等着被拍砖的。

 

 

谁堪当新中国战神?他们就是:彭德怀、粟裕、林彪、刘伯承、徐向前。

 

舆论上,对于选这五个人的争议并不大。争议大的是关于粟裕和林彪的排序问题。到底是林彪排在粟裕前面、还是粟裕排在林彪前面,吵的不可开交,莫衷一是。这在官方也是一个忌讳的话题。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这取决于这个人对这段历史是否了解全面;取决于这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取决于这个人的方法论,取决于这个人的生活环境和政治考量。也取决于你是生来是四野的人还是三野的人。

 

 

粟裕有大功,功就在否定了毛泽东的渡江战略。

 

纵观这段历史,毛泽东一直找不对中原作战的战略。仗不知道该怎么打。相对来讲粟裕一直有个明确的思想,就是合兵,组成大兵团,打大仗。

 

表面上看粟裕喜欢抓兵,苏北时就是这样,跟陈毅争第五旅。后来毛支持了粟裕。此事会得罪陈毅及淮南的干部。

 

毛一直还是游击战的思维,什么不要后方,到敌占区就粮等等。现在的人都知道打仗是打后勤,没有后勤不行。但是毛当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造成了一连串的失败。

 

比如,王震部赴粤北之征,惨败。5000余人带回延安的只剩不足900人。捎带着毛的侄子被活埋。惨!

 

比如,华东的七月分兵,主力被分成三块,致使粟裕的三剑客叶王陶,败的惨不忍睹,原本都是一等一的主力。大大的削弱了华东野战军的实力,拖延了中共建国的进程。

 

比如,大别山策略,所谓将战争引向敌战区,仅仅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愿望,损失的是自己的实力。刘邓大军从一只虎变成了一条瘦狗。从十二万人变成了不足五万人,(补充的人员抵了留下的人,这里不做统计),破衫褴褛,无粮,无炮,无弹,无枪(指缺少枪支,尤其是缺少重机枪)毫无战力。已经彻底失去了战略部队部队的资格。是中共革命的一大损失。

 

毛指示了这么多次过江的征战(大别山没过江,但也属于过江战略的一招),只有粟裕保持不败,给毛挣了一些脸面。但粟裕也还是感到,过江站不住脚。在打胜情况下,主动撤回江北。

 

粟裕因为自己的身份地位,一直欲说还休。即便在苏北时,只有两万人马,就已经有集兵的提法。在粟裕的反复提请下,毛终于促使山东和苏北合兵,军事决定权在粟裕。接下去就是一连串的好仗。包括孟良崮战役。

 

可是毛按自己的思路提出了所谓大别山战略,大战略上是要拉动国军以救陕北,为此七月分兵,拆散了华东野战军,致使一败再败,再再败。

 

粟裕三次拒绝过江,最后终于说服毛泽东,撬动了乾坤。彻底改变了毛的战略思想。粟裕之所以能说动毛,是毛对粟裕能打胜仗的信任。行不行毛都同意粟裕试一试,这就是所谓军令状的来历。

 

合兵成箭,铸就开山之弓射天狼

 

 

这个功劳大了去了,改变了历史进程。所以建国后,毛一直说他最会打仗的战友是粟裕。

 

再说林彪

 

一说林彪,都会说道,占领了全东北,带着一百万大军入关(实际大约是70万)。

但仔细分析一下。

 

1,东北的中共力量,那是中共中央的骄子,特别是东北高层,高干云集。真是把心、把力都放进去了。准备着关内站不住脚就退到东北去。背靠苏联造成跟国民党割据天下的局面。

 

2,苏联的支持,中共快速占东北,绝不能忽略苏联的因素。苏联的支持一是大关键。否则,再多的人员,没有武器不行。包括通讯设备。四野有强大的侦听和同讯能力,得益于苏联。

 

3,说打仗,四平之战败的太惨,东野参战部队十五、六万人大溃退。这在中共建军历史上绝无仅有。差点放弃哈尔滨,退到苏联去。

   后来因为,一是国军兵力不足,二是国军内部矛盾(新一军不听指挥,擅自停止追击)。林彪才得以喘息。

 

4,后来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克锦州,战塔山,直至黑山阻击战,轻取沈阳。细论起来都不够惊险、不够血腥。被人常提起的塔山,也不够级别。首先是东野在塔山的兵力优于国军。而且战斗规模不大,主要战斗就几公里之内。

 

5,林彪之所以对攻长春还是攻锦州犹豫不决,主要是战四平留下的后遗症。认为凡是有国军五万人守的城市,都不能轻易打。

  而粟裕就没有这种顾虑,打济南对林彪就刺激很大。

 

6,林彪缺失抗战这段经历。平型关前的伏击战并没有宣传的那么辉煌,大家心知肚明。

 

 

反观华东战场,战情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精彩纷呈(精彩与险象共生)。以少胜多,变不可能为可能“具体的战斗就不说了”。大兵团决战,一环套一环,一个大战接着一个大战,一开战就是几十,上百平方公里之内,炮火连天,拼死一搏,死人无数。一步不慎都可能翻盘(这一点,都北战场不具备,因为东野兵力占压倒优势)。战斗中的人生死尤关,让看史的人喘不上气。

 

再比较一下国军的情况。

 

东北的主力是新一军和新六军。美国人调教出来的,打通了滇缅公路。一股子牛气。装备好。可是细分析下来,指挥官就另当别论了。无论是孙立人还是廖耀湘都有一个共同点,喝过洋墨水,脱离中国时间长,缺乏与共军交战的经验。而且战争经历也不多,不懂运动战,更没有学会临危不乱。到东北后很快就水土不服。

 

而华东战场上的胡琏,黄百韬、邱清泉都是与共军磨出来的。有经验,作战手法多。更难对付。

 

淮海战役,可比历史上的牧野之战,昆阳之战。因此我把粟裕排在第二。

 

那为什么不把粟裕排第一,那不能,彭德怀一仗不拉,经历了中共建军的整个时期,一直是军队领导人。抗击外敌,不但打了日军还打了联合国军。所以彭德怀一定是排第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麦克老狼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东方明月-' 的评论 : “同胞”?国民党还乡团在山东把整村妇孺屠戮殆尽的时候,人家可没把你当啥“同胞”。。。

省省吧。。。
东方明月- 回复 悄悄话 都是杀同胞的战神
jyx-003 回复 悄悄话 又在胡说八道了!要是老毛这么笨,哪有人会听他的?你愿意在一个笨蛋面前恭恭敬敬,俯首贴耳吗?
好整以暇 回复 悄悄话 论中共战史上的长期影响力,彭排第一没什么可说的。但彭能统帅志愿军对敌联合国军,更多地是他在共军中的威望资历,并非其指战能力在林粟之上。

林粟之间,我承认粟在以少胜多,一手弱牌打出大满贯方面表现更为出色,林的过于谨慎导致他这方面表现逊于粟裕。但是林是真正的爱兵如子惜兵如命,而且严格要求各级指战员战前把功课做足做深,以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减少伤亡。林这样的统帅比彭粟更得下属拥戴和忠诚,不是偶然的。

当中共资本特别有限的时候,林这样的统帅才是优选。当中共有了一定资本以后,彭粟特别是粟裕这样的统帅,其合理性才会浮现出来,有可能压过林。但即使是有了一定资本的情况下,林仍然是一等一的统帅。所以全面地来看,林和粟可以并列。
DD1122 回复 悄悄话 内战内行 外战外行 就是说这些人呢
ali88 回复 悄悄话 什么战神,不过是中共内战高手罢了。日本法西斯入侵,国难当头,正是军人报国之时,你的这些“战神”都在干些什么?中共自己能够宣传的也只有百团大战,那也只是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之下做的一个面子工程而已。
打内战时如此穷凶极恶,能够将抗日国军如74师整建制歼灭,如此有作战能力的武装,为什么在日寇面前是悄无声息的?
可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