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岁月年轮(一百二十六)

(2018-04-17 17:10:09) 下一个

第十四章  火红的军营(2)

 

猴年驾到,军营里到处呈现出一派热烈、祥和、喜庆的气氛。这是我们这批68年兵远离家乡和亲人,在部队过的第一个春节,站领导非常重视和关心。年三十那天,司政后主要首长都没回10号和家人团聚,要和全站官兵共度除夕。

 

杨队长家在10号,吴指导员家在酒泉,两人也没回去,早饭后就指挥各分队打扫机房、宿舍和环境卫生,准备过年。

 

今天数4分队最忙。上午,樊副分队长带领6班到食堂杀猪,周分队长带着7班外出巡线。六十年代末,通信仍靠电话明线,外线分队一年四季几乎天天巡线,过年也不间断,可他们从不辞辛苦,更没发过一句牢骚怪话,为确保线路畅通付出了全部精力。

 

午饭后,陈副队长从各班抽一个人去食堂帮厨,我当过老炊,理所当然身在其中。在刘司务长和炊事班长指挥下,我们搞了八菜一汤,还准备了几瓶“泸州二麯”酒,要让战友们痛痛快快过个年。

 

晚6点,各中队列队来到饭厅会餐。那时五个中队的食堂集中建在站东南角,共用一个饭厅。饭厅很大,站里经常用来开大会。

 

按惯例,饭前先唱歌。不知是过年心情好还是互相较劲,各中队唱了一支又一支,都是当时最流行的歌曲,诸如“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敬爱的毛主席”、“人民军队忠于党”等等。歌声嘹亮,响彻军营。

最终二中队哑火闭口,率先进了饭厅。

 

饭厅里排满30余张饭桌,每张桌上摆满了丰盛的年夜饭,各中队官兵笑脸盈盈落座。喇叭里来回播放着《北京有个金太阳》《红太阳照边疆》《万岁毛主席》等轻松欢快的歌曲,尽显节日气氛。

 

六中队的8张饭桌在饭厅最西边,桌上的大盘大碗里有:红烧肉、糖醋排骨、木须肉片、五香带鱼、西葫芦片、白菜海带汤……

 

面对这些色泽光耀、香味扑鼻的菜肴,我往肚里咽了好几次口水。一年来,天天吃粗粮,顿顿土豆白菜,眼都吃绿了。要不是在招待所混了半年,我都快忘了世上还有这么多好吃的。

全中队都盯着杨队长,可他迟迟不下达开席的口令,原来周分队长和7班巡线还没回来。

搞什么搞?这个该死的“腊肉”!(李腊田绰号)这么拖沓。不过,大家除了小声交头接耳,谁也没动筷子。等等吧,都是好战友,理应有福同享。

……

忽然,饭厅门口一阵熙熙嚷嚷,原来是杨站长、马政委和其他三四位司政后首长走了进来,周分队长和七班战士跟在最后。大厅里全体起立,响起热烈的掌声。

李腊田一伙迅速跑了过来,杨队长、吴指导员起身相迎,拉他们入座。

“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马政委向大家挥手,搞得像检阅。

“首长好!为人民服务!”全体官兵响亮回答。

“请坐下。我代表站党委祝大家新春愉快,身体健康!”马政委朝大家敬了个实在不标准的军礼。那年月提倡移风易俗,过革命化的春节,不能说“拜大年”“恭喜发财”之类的话,那是封建残余。

 

马政委又说了几句革命化的“祝词”后,话锋一转:“我这里要向六中队总机班、外线分队的同志们致敬,大年三十他们仍然坚守岗位,坚持野外巡线,确保通信线路畅通,差点连年夜饭都赶不上,这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永把革命工作摆在第一位的精神值得全站每个同志学习!”

“啪啪啪啪……”全场热烈鼓掌,眼光齐刷刷扫向六中队。

杨、吴、陈、陈四位中队首长鼓掌走向3、4分队饭桌,感谢他们为六中队争了光。我们也起立使劲鼓掌,好有面子呀!

“同志们,请举杯!”马政委率先举起酒杯:“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同心协力,艰苦奋斗,百分之百地完成基地和一部首长交给四站的试训任务,争取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九大”献礼。干杯!”

“干!干!”

“乒乒……咣咣……”碰杯声四起,祝福声一片。

那时候也不兴敬酒,站首长们分散到各中队饭桌,和大家共享年夜大餐。

欢快的音乐再起,猴年除夕之夜,四站全体官兵济济一堂,共度新春佳节。大厅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晚八点,六中队在空余的电传室举行了联欢晚会。会上,1分队孙德敏、云德春、周洪生、王公哲四人小合唱京剧《智取威虎山》杨子荣唱段“今日痛饮庆功酒”,本来唱得还行,只是最后的笑声不协调,逗得大家洒笑不已。

 

张新才是四川人,会吹两下笛子,石木生和胡广祥欲出他洋相,叫他吹《牧民新歌》,不然就表演四川《金钱板》,他哪会呀?不得已,吹了个《唱支山歌给党听》,断断续续的,勉强凑合啦。

 

3分队14人男生齐唱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情感饱满、抑扬顿挫,有京剧韵味,博得了战友们称赞。我们为了露脸,在蓄电池室偷偷排练了5次,而组织排练的人就是我。

 

4分队平时忙,没有准备节目,被逼无奈,和中队部6人共同唱了支《我是一个兵》,人多势众,声音洪亮,也赢得了掌声。过年嘛,只要大家热闹开心,唱什么都可以。当然,必须是革命歌曲。

 

大年初一早上,炊事班在1分队北京兵的帮助下,让大家吃了顿猪肉白菜馅儿水饺,皮薄馅厚,满口喷香,好吃极了。张学明、陈刚、余发海几个嚷嚷着要吃汤圆,可哪有糯米呀?知足吧,过年3天都吃米饭,肯定吃超,节后一周喝玉米糊糊、啃馒头吧。

 

吃完饺子,李镝一伙人把乒乓球台搬到了总机室隔壁。蓄电池室节前刚充完电,硫酸味刺鼻难闻,又是电源重地,不能在里面打球了。

 

要说打乒乓球,一班的王永生(绰号冬瓜)最厉害。听说他是北京海淀区业余体校学生,基本功扎实,技术全面,加上人鬼灵精,球路刁钻,中队除了李镝、郑技师、李力军几个可以和他抗衡一下,其余人和他没得打,可能在全站也找不到对手。

 

安好球台,先由郑技师和“冬瓜”过招。郑技师叫郑友文,是从海军调来的,来了三个月了,仍穿着海军装,大家叫他“老海”。打11分制,没几个回合“老海”败下阵来,李镝正要上场,副队长陈应来和副指导员陈永勤一左一右,陪着杨站长走了进来。杨队长和吴指导员一早就搭车回家了。

“冬瓜”的球台靠近门口,他见了陈应来眼色,赶快把球拍递给杨站长:“欢迎杨站长指导。”杨站长也不客气,脱掉帽子棉衣,接过球拍就和李镝打了起来。

 

杨站长乒乓球打得还可以,居然能与李镝打相持。李镝只挡不攻,总把球“喂”到杨站长球台中间偏右的位置,让杨站长舒舒服服扣球,有时竟能打上四五个来回,迎来阵阵鼓掌叫好声。

 

杨站长打得性起,根本不管什么输赢得分了,拿起球就发,抡圆胳膊就扣,不一会儿额头沁出汗水,索性脱掉毛衣,和李镝大干起来。陈副指也不断煽动大家为他加油,好一幅官兵同乐场面。

 

20分钟后,杨站长终于玩累了,下台来穿好衣服,和大家亲切聊了十几分钟,便带着胡望民开小车回10号去了。

 

春节三天,政治处安排了3场篮球比赛。一中队太远,四中队30几个人,连个球队也组织不起来,只得由二中队对三中队,五中队对六六中队,胜者进入决赛争冠军。

自四站成立以来,站里组织过几次篮球比赛,每次都是六中队第一,三中队第二。那时候所有比赛都叫友谊赛,每场比赛开球前,裁判员都会念经似地告诫双方队员一定要做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坚决杜绝锦标主义。其实就算当了冠军站里也没什么奖励,连一纸奖状也没见过。可越强调友谊,各中队之间就越较劲,年轻人嘛,血气方刚,谁服谁?再说了,这里面还有个集体荣誉问题。

在上午的比赛中,三中队以58比52战胜二中队,让场上场下二中队的人很不爽。二中队中锋何福清还差点和三中队一后卫队员干起来,好在被三中队另一队员、何的好友程正祥劝住了。

 

下午五中队挑战六中队。尽管他们从来没赢过六中队,这次又来了报仇机会,岂肯放过?

五中队主力队员有:冯广庆、熊玉堂、刘联群、袁广泉、满宝山、张均斗、胡金东等人。

六中队当然是众志成城、力争卫冕啦。

六中队主力队员是:中锋胥绪湘,前锋李镝、孙德敏,后卫李力军、龚焕堂。板凳队员有:韩振铁、祝允生、王公哲等。王公哲因名字谐音,人送绰号“公贼”,又叫“土鳖”。龚换堂上篮姿势奇难看,像只大对虾,投篮更差,经常吃“鸭蛋”。不多他防守挺卖力,每场能抢20几个篮板球,球队离不开他。

当时没有主教练一说,每次比赛都由主管文体的陈副指导员组织。

赛前5个主力队员学电影《打击侵略者》中情节,全部剃成光头、

削发明志,誓保冠军。胥绪湘不肯剃,被大家七手八脚摁住剃了。当这5个秃瓢出现在球场上时,就像5支300瓦移动的电灯泡,锃光瓦亮、晃人眼球,一下子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嗨!快来看光头队表演咯。”

“哪来的和尚代表队?”

“好亮啊,四站不用修灯光球场啦!”

“哈哈哈哈……”

   “瞿!”裁判一声哨响,比赛开始。六中队战术还是老套路:进攻讲究内外线结合,防守采用二三联防。

 

业余球队最大的通病就是喜好进攻,忽视防守。这不,两支球队上来就展开对攻,防守很松。无奈双方进球心切,手感都不好,半天不开壶。特别是李镝,在3秒区内无人看守都投不进,看着让人着急。外线孙德敏手也很臭,3投0中,六中队第一个球还是李力军中距离跳投开的张。倒是五中队的刘联群手红,5分钟内连进3球,比分很快超过了六中队。

此时,场下两边啦啦队的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喊声震天。李腊田心急火燎,在场边跟着胥绪湘来回奔跑,为他支招打气,被裁判呵斥,说他干扰比赛,再犯要驱逐出场。

 

关键时刻,李力军站了出来,以他熟练的运球,左冲右突,频频突破上篮得分,一会儿工夫独得8分。此刻孙德敏的准头也上来了,远投中了2球。上半场结束时,双方打成21平,比分不高。

中场休息时,陈副指重新给他们布置战术,改用强打内线,多用突破。特别强调了防守,用韩振铁换下龚焕堂,盯死刘联群。

 

这招果然奏效,下半场一开始,俩内线李镝和胥绪湘在篮下紧密配合,强吃冯光庆和袁广泉,连连得手。孙德敏和李力军一左一右连续突破上蓝得分,六中队火力全开,防不胜防,连一向难进球的韩振铁都扔进两个远投。

反观五中队,刘联群被韩振铁紧紧缠住,5分钟内1分未得。中锋冯光庆又被胥绪湘两次盖帽,信心大受影响,投篮不是滑框而出就是三不沾,气得他直摇头。10分钟后,比分被六中队拉大到两位数:34比45。不一会儿,袁广泉两次传球被李力军阻断,反击上篮成功,五中队员一片慌乱,失误不断,场下的韩荣德副指导员赶快叫了“暂停”。

 

暂停后,五中队用高个技师满宝山和“小皮球”胡金东换下了冯光庆和刘联群,六中队也用祝允生换下李镝,保持身体高度,继续给五中队施压。别看胡金东个矮,中距离跳投特别准。他一上来连投连中3球,终于稳住了五中队阵脚,苦苦追赶比分。

 

不过为时已晚,六中队小伙子们内外全面开花,怎么投怎么有,愈战愈勇,势不可挡,最终把比分定格在68:57,又一次大胜五中队!

初二决赛,六中队再接再厉,轻松战胜三中队,再次卫冕成功。

四站篮球,撼山易,撼六中队难!

 

晚上在球场放了部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说的是二战中两个女游击队员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狱中与法西斯顽强斗争,受尽酷刑,宁死不屈,最后英勇牺牲的故事。

 

剧中有两句经典台词印象极深: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一段时间竟成了战友们见面打招呼的口头语。

 

片中主题歌《赶快上山吧勇士们》第二天就在中队传唱。

赶快上山吧勇士们!我们在春天加入游击队。

敌人的末日即将来临,我们祖国就要获得自由解放!

……

文革中,国产电影统统成了大毒草,放来放去就是八一厂那几部战斗片,早已看烂了。进口译制片倒风行一时,不过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什么阿尔巴尼亚、朝鲜、越南等等,水平就那么回事,实在不合国人口味。当时不是流传着这样的话嘛“阿尔巴尼亚电影搂搂抱抱,朝鲜电影又哭又笑,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正月初三,我同时收到姐姐和王曼莉来信,太巧了吧?我喜不自禁,兴冲冲跑到戈壁滩上看信。

我先拆开王曼莉来信,写了三页纸,才看两眼就感到不对劲。首先她把那三个熟悉的字从抬头去掉了,“东”变成了“旭东”,几句简单的问候话后便先向我诉苦。

 

元旦后,王曼莉和班上的刘强、张嘉翔、周秀清和祁秀兰组成一个知青小组,到孝感龙店公社红星大队5队插队。龙店公社属于丘陵地带,自然条件不如其它公社,他们一下去就赶上队里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每天天没亮就得出工,饭在工地吃,一直要干到天黑看不见才收工,全身都累散架了,回到住处躺下就不愿动,直到放假回家才给我写信,要我见谅。

我看信封上邮戳,信是2.15寄的,贴的航空邮票,多此一举,孝感哪有民航?

王曼莉说她一个月就瘦了5斤,这不好事嘛,再瘦点才好。不过再往后看,我就高兴不起来了。

 

王曼莉直白写到,插队刚一个月,刘强和张嘉翔都在暗暗追求她,特别是刘强,几次想向她表白,话到嘴边又缩回去了。妈的,想挖老子墙角!我“噌”地一下跳起来,心里鬼火冒!

 

在指挥部时,刘强就鬼鬼祟祟缠着王曼莉说话,每次一见我就躲开了。他果然早就瞄上了王曼莉,这下终于憋不住跳出来了。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呀。该死的刘贼竟敢乘虚而入,气死我了!

 

“旭东你放心,我不是三心二意的女人。我既然把这件事告诉你,就表示我绝不会变心,你应该相信我。再说我和你已那样了,么样会答应别人?”王曼莉重重写到,有两处纸都划破了。

 

什么“那样了”?亏她还记得我俩的肌肤相亲,我可是一想起那个“什么未遂”就有气。你说当时我要是心狠一点,把生米煮成熟饭,她奈我何,哪有现在的担忧?

不过我不太相信王曼莉的话了,这么久才给我来信,其中定有变故。我忽然想起姐姐上次来信,她在我家遭到父母冷遇,完全有可能打退堂鼓,现只是在敷衍我,不然明明知道我和刘强有芥蒂,还非要和他一起下乡插队,什么意思嘛?他俩肯定有旧情。就算原来没有,现在天天在一个知青点起劳动生活,抬头不见低头见,日久也必生情。

 

我了解王曼莉,她在哪都爱与男生扎打堆,在学校几次与刘强嘀嘀咕咕的情形我可是历历在目。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我看她迟早要被那两头色狼吞了。如果我俩真是缘分已尽,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有什么办法?由她去吧。

 

强扭的瓜不甜,强掐的花不香,如果真要分道扬镳,那也得由我先提出来,将来不能在同学面前丢份。可人家现在还没提出分手,那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我又打开姐姐来信。姐姐先讲了家中近况:“爸妈身体好得很,能吃能睡,每天按时上下班,赵平已转到广水中心小学念书。你不必为他们三个操心。”姐说的是什么话?这么生份,听起来好像我们不是一家人似的。

姐姐告诉我,卫校属职业学校,不用插队,直接分配到公社卫生院工作。她春节前已提前分到广水孝子店公社当儿科实习医生,离家不远。姐实习期间只有口粮,没有工资。

嗨!这不是一样在农村干嘛,和上山下乡有多大区别?

姐姐说她元旦去了四中,见到了卢玲玲,正准备和卢莎莎到涂店公社白沙大队插队。当时卢叔叔又被押到龙泉河干校劳改去了,家里只剩下叶老师。怎么四中不讲知青政策?父母身边可以留一个子女的呀,这分明是造反派仍在迫害卢主任一家。

 

姐姐问玲玲为啥不给我回信,她说看家里惨象,哪有心思写信?下去安顿好再说吧。可一个多月了,我仍未收到卢玲玲来信。

唉,看来我被姐姐言中了,脚踩两只船,真要翻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