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者千虑

一个凡人,有感而发,要啥没啥,有啥说啥,
正文

《青楼梦》:以梦喻人生 终归是朦胧虚幻的

(2017-12-10 00:39:13) 下一个

  清季才子俞达,笔名慕真山人,作有一书《青楼梦》,共六十四回,以主人公金挹香的艳遇为主线,描绘了读书人的人生蓝图。金挹香屡屡走运,抱得美人归,享齐人之福,金榜题名,官至杭州知府,教子有方,延承富贵,继而寻仙问道,羽化升天,度化妻妾,重返天庭。鲁迅曾将此书划为“狭邪小说”一类。在基督教文化中,死后基督徒才有资格升入天堂。在儒释道夹杂的古中国文化中,修炼可以打通天堂之路。而且这似乎没有太多地顾虑到道德、正义,如金挹香寻花问柳无数,能力运气倒是衡量成仙的一大指标。明人许仲琳的《封神演义》中就记载着许多反派人物死后被封神的故事。此一点可见,国人在升天成仙方面淡化德行,功大于理,只要能力突出,或与某神仙有甚渊源,就有成仙之可能。

  以今人眼光审读《青楼梦》,觉其迂腐不堪,故事老套无新意,然而在当时此书还颇受欢迎。此书明显深受《红楼梦》影响,其中也提到黛玉、宝钗等人,但是无论整体架构、立意深度、文采描述皆不如《红楼梦》。清末人心涣散,知识分子不得志者甚众,大多只能寓情于山水,迷离于青楼之间。大概如杜牧所写“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同题材的《野叟曝言》中文素臣文武双全,弹指间建功立业抱娶如花美眷,读之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以梦喻人生,终归是朦胧虚幻的。莎士比亚大作《仲夏夜之梦》引入仙人、精灵,增添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人生如梦,仙人亦是人生的缩影。不只古人,即使今人对梦的理解亦未有大突破。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以力比多(libido)为主线,把梦的原动力归之于性。性与爱情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既然梦是性的产物,那么与爱情纠缠不清也不难理解了。

  狎妓是古代文人雅士的喜好,就像今人酒足饭饱去KTV唱歌消遣。妓林之中亦有才华出众者,如秦淮八艳,才艺双具。史学家陈寅恪曾为柳如是立传,《柳如是别传》一书以小析大,展现明末儒林众生相。吴伟业的《圆圆曲》“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记吴三桂为陈圆圆起兵史事。《水浒传》中李师师是男人间争斗的润滑剂,是谈判桌上的缓冲带,撮合招安计划,作为宋帝国第一情妇的她却意乱情迷于文武双全的燕青,燕青诨号“浪子”,风流倜傥,真是羡煞众英雄汉。

  青楼梦醒,忍把浮名抛去。古时知识分子大抵是向往功名的,读书的目的也是“修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渴望遇伯乐,有人赏识提携,出将入相,光宗耀祖。宋江就是抱此情怀,结果拉一干众好汉一起陪葬,“一将功成万骨枯”。也正因为功名这个束缚知识分子千余年的紧箍咒,中国有着人类文明中最完备的官僚体系,最复杂的官场权谋,最龌蹉的人性异化,也如酱缸一样染黑了国民性,阻碍了科技的脚步,“李约瑟难题”的答案之一也在于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