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8日至16日普德精舍的梁皇寳懺法會如期舉行。此次法會,恭请普德精舍住持见曇法师主法,大衆在常住法師的引領之下隨文入觀,透過禮拜,懺悔,洗滌身心罪業,消除障礙。接受三寶慈悲智慧的教誨。以誠懇感恩懺悔的心,净化自己,利益衆生,學習諸佛菩薩平等普施的慈悲力量。
慈悲道場懺法,據説是寳志禪師等九位高僧,應梁武帝要求為超度其皇后所作。這本懺法的內容,不但輯錄了許多佛教大乘經典的章句,還從經論中錄出1,275尊諸佛名號,可說是中國佛教史上部帙最大的一部懺法,故俗稱《梁皇寳懺》,有“懺王”的美稱。整部懺法共有12卷,每卷都值得細細研讀。今年因緣殊勝,我第一次參加梁皇寳懺法會,第一次全文誦讀,並聆聽主法法師開示懺文要意。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懺法提醒世人不能只知自己不知他人,要利他才能利己,方能解脱烦恼,災消吉至。
懺法中提及的利己利他的道理看似淺顯易懂,然而走出禪堂,活在紅塵中的男女又有幾人能做到。看看當下年輕人超高的離婚率就知道,哪怕是最親密的人之間都很難做到。據統計,台灣地區20-25嵗之間年輕人的離婚率有22%,而大陸地區90年代出生的年輕夫妻離婚率更是高達35%。大陸的大多數年輕人出生于獨生子女的家庭,集父母及長輩的萬千寵愛于一身。婚後,就希望對方能夠多愛自己一些,可是對方同樣也是獨生子,曾經也是家裏的 寶貝。所以,兩個人為生活瑣事爭論不休,最後離婚收場。90后新生代獨生子女過度的以自我為中心,在家時依靠父母心甘情願地付出,他們坐享其成,不懂什麽是感恩,更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而我們作爲一個學佛的人應該懂得,如果常常想到自己的利益,一定是煩惱重重。如果事事都為自己的利益打算,做任何事都只想到對自己有什麼好處,一定是煩惱很多;一個非常自私的人,要他沒有煩惱是很難的。
最近我看了一部紀錄片,它是獲得第97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的《爱乐唯她:纽约爱乐首位女团员》。影片是向低音提琴家奧林奧布萊恩致敬,她曾開創先河,成為紐約愛樂聘任的第一位女性正式團員。就是這樣一位傳奇女性,曾經也有過以自我為中心的錯誤。她初到樂團排練時,爲了顯示自己非常認真地彈奏每個音符,賣力地撥動琴弦,極力地發出低音震動聲。最後樂團指揮不得不叫停她,嚴肅地告訴她,低音提琴不是主旋律,只是襯托整個樂團的背景音。她必須認清自己的位置和作用,指揮的訓話一語點醒夢中人。每個人有不同的身份和社會角色,不是所有人都必須要引人注目的存在。即使今天你能站在聚光燈下成爲焦點,也是其他臺前幕後人員襯托你的結果。如果每個人都只想成爲主角,人生的舞臺必定是一場混亂。就像奧林,雖然她在紐約愛樂樂團的55年職業生涯中都是配角,站在交響樂舞臺的最後一排,她為樂團的每一次成功演出付出自己的努力,但今天,樂團也成就了她,讓她成爲了人們心中的一代傳奇。
以自我為中心是對“我”的執著,是人類的生存本能,這導致我們容易把人當成競爭對手,而非合作夥伴。稻盛和夫先生说:“以利他心度人生,能增强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最终回报会回到自己身上,对自己同样有利。”能量守恆定律告訴我們,所有的傷害都是互相的,所有利他就是利己,輸入輸出對等,共赢才是合作的基础。量子糾纏理論也告訴我們,兩個有關係的量子之間,一個量子的改變必然會引起另外一個量子的改變,而且,兩者的改變是同時同量發生的。所以人不只是為自己活著。一個人活著,時刻都在受到其他人的關注。人生在世,要多感恩少怨恨,你感恩別人,別人的靈魂能感受得到並會同時做出感恩的迥向,相反,你去怨恨別人,別人也會做出怨恨的迥向。當周圍的人感恩迥向你多的時候,你的生命能量將會大大提升,身體健康,事事順利;當你的怨恨迥向多的時候,你的生命能量將會大大降低,身體發病,諸事不順。還記得那只薛丁格的貓嗎?所謂萬法唯心造。正是《華嚴經》上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梁皇寳懺法會給我們一個良好的因緣,能夠回看自身,檢討改過,以慈悲智慧的法水洗净愆尤,必得佛陀慈光加被,自然業障消除,善根增長,身心清净,平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