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花开花落的声音

茗茶,赏乐,品花香,看红尘
正文

闲话昆曲

(2016-12-27 19:41:43) 下一个

                          《 闲话昆曲》
 小时候看电影《十五贯》,只知故事情节,未曾注意昆剧的唱腔优美,这次跟文友聊起昆曲来,我就留意了。正巧央视戏曲台在播《红楼探梦》,年青的昆剧演员,表演的功夫正可谓出神入化。唱腔圆润,一唱三叹,音韵悠幽,清丽婉转,咬字吐音清晰,在清脆的笛箫声得伴奏下,如三春里枝头上云雀清丽婉转,悦耳动听得鸣叫声。尤其是咬字后拖音时的声腔委婉起伏,如曲水流觞,很是优柔叮咚,并且有着幽静雅致,清丽俏皮之感。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听”!


  好一个仙音雅乐,天籁之音,让我听得来,如醉如痴。和着唱腔的节奏,我轻轻地叩击着节拍,听得神采飞扬,如神似仙,轻盈得就像要飞起来一样,全身的四肢八脉,愤张舒宛开来,脑内的脑啡呔刺激着身心的愉悦,我从心底里拍案叫绝,真是太高雅了!那些演员的装扮和扮相也很是妩媚秀丽,隽永优美,色彩浓艳,皇家宫廷气十足。整个表演可用一个静美清丽优雅之感贯穿全部。丝毫没有一丝流俗做作味,像是天仙在临风举舞,飘逸婀娜,又如神仙女再世,没有一点人间烟火,凡世红尘的流俗感,高雅纯洁得不染一尘一埃。

 

 那些演员,如清澈透明,碧翠流韵的美玉,环佩叮当;或如夜明珠矶,惊世骇俗,光彩灼灼,耀人眼目。笔笔如工笔重彩,就像是宫廷画师画中飘逸轻灵的仕女丽人,惊鸿万里。她们表演得如此传神,清静秀美,真让人啧啧称赞,赞叹不已。难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把昆剧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的代表作。也难怪我们的文友才情女花儿,如此推崇昆曲,也是个性情中的人。


  世界有三大古老的戏剧。古希腊的悲喜剧,古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曲。经过历史的风雨沧桑,古希腊的戏剧和古印度的梵剧都已消失,而稍晚的中国的戏曲,她那俏丽的身影到现在还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这就是中国戏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丰富的内在艺术魅力的所在。明朝时期,南戏有四大唱腔。即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和昆山腔。余姚、海盐腔已消失,弋阳腔已演变为青阳腔,川腔,梆子等高腔,只有昆曲还流传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也是昆曲古老的原因。


 追溯昆曲的历史,起源于江苏的昆山地区。明嘉靖年间,旅居太仓的魏良辅在研究昆山地区民间音乐曲调的基础上,继承北曲的成就,吸收海盐、弋阳腔的长处,加工而成的昆山腔,委婉细腻,兼用笛箫等管弦乐器伴奏,唱腔流畅,软糯,因被称为“水磨腔”。声腔、唱腔采用中低音吟唱,区别于其他戏曲。笛声的清脆和声腔中的低音,如流水般地向观众娓娓道来,更增加了昆曲清丽高雅的艺术气质来。昆剧著名的导演徐春兰很经典地评价昆曲演唱,是“在向你娓娓道来。”我们的文友才情女花儿,更具形象地把苏州评弹比喻成散文,把昆曲比喻成为诗歌,比喻得恰到好处。


 昆曲的曲词和唱腔为曲牌连套体式,在表演上形成一整套严格的艺术表演方法。明万历年间从苏州传播到浙江,以及全国各地。并与各地的语言和观众的审美情趣相结合。又派生出川昆、湘昆、高阳昆腔等。现在还有不少昆剧剧团活跃在各地的舞台上,比较著名的如北昆、苏昆、湖南和浙江,永嘉等昆剧团。


 昆剧的第一个剧本是梁辰鱼,在得到魏良辅的指导下所著的《浣纱记》。戏曲反映西施和越国君臣发愤图强的精神。是第一个将昆山腔运用到舞台上演出的剧本,为昆山腔的推广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早先为昆山腔奠定基础的还有黄蟠卓,他是唐玄宗时宫廷优伶。擅长演参军戏,发语行事,滑稽幽默。晚年流落江南,卒于昆山。魏良辅在《南词引正》中认为,他和昆山腔有关。说“唯昆山为正声乃唐玄宗时黄璠卓所传”。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用曲笛三弦伴奏,主要以中州官话为说唱语言。用唱、念、做、表,舞蹈和武术来作为表演手法。载歌载舞,具有很强的述情性。动作细腻,把歌唱与舞蹈身段巧妙地相结合,讲究扮相的神韵与动作眼神的传神。是一种兼融歌舞白介各种表演手段互相配合的综合艺术。演唱特点是:“以字行腔,腔跟字走”。又有严格的定调、定腔、定板、定谱,不能像其他戏曲,演员可以根据情况随意发挥。用词工丽、华美。讲究声韵的平仄。平仄不合,会出现倒字,不合本调,犯曲家之大忌。吐字过腔和声韵注重头、腹、尾的咬字,要求演员字正腔圆,拖音吐字收放把握得当,入情入理。所以昆曲剧本有难写和对演员要求高,演技要求难的特点。


 在昆剧界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之说。
 昆曲还有曲分南北之说。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会的韵白和京白为主。南昆,行腔优美柔和,缠绵婉转,以柔糯悠远见长;北曲,声腔偏于跌宕起伏,豪爽,节奏跳跃性强,后南北和曲。在演唱技法上,注重声音节奏的控制。在唱腔的快慢和咬字发音上有豁、叠、擞、霍,等腔法。以各类角色的性格,在唱法上有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和散板。受吴中民歌”清丽悠远“特色的影响,使昆剧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几百年冠绝梨园,”被多种戏曲移植利用,使得昆曲有“中国百戏之母”的雅称。
昆曲的词牌有一千多种以上,唐宋大曲,词调,宋唱赚,诸宫调民歌,少数民族歌曲,都兼容并受,更加丰富了产前的表演内涵。念白的语音中带有吴中方言的地方白,如苏白、扬州白、快板式的韵白。在舞蹈动作的编排上,吸收了古代民间和宫廷舞蹈的表现方式,舞与戏相配合,更加相得益彰。


 昆剧的角色有生、旦、净、末、丑,尤其是旦角的门派纷呈。如正旦、刀马旦、闺门旦、泼辣旦等等之分。


 剧目有,《邯郸记》、《牡丹亭》、《浣纱记》、《西厢记》等等。著名的昆剧表演艺术家俞粟庐的表演,深得清代叶堂一派昆曲演唱之法的真传,在音韵节奏,声音诸方面严格要求自成风格。人称“俞派唱法”。其子俞振飞为当代著名的昆剧表演艺术家。幼年即随父习曲,著有《粟庐曲谱》。
 还有著名的昆曲演员梅巧玲,工旦行。她的外孙就是大名鼎鼎的京剧旦角梅兰芳,深受其影响。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明清之际昆剧女演员商小玲。据清焦循在《剧说》中说她“以色艺称,于《还魂记》有擅场。”演的十分投入,她唱腔妖媚,高雅,音色圆润明朗,念白伶俐生动,扮演起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犹为生动。因她与所相爱之人不能结合而内心十分痛苦,缠绵欲绝。因此往往结合演出致《寻梦》《闹殇》常与自情相合,更显得人物的缠绵凄婉之情。把自己与杜丽娘的剧情融为一体。一日演《牡丹亭寻梦》一时触景生情,竟伤心欲绝昏倒在表演舞台上。也难怪我们的文友才情女花儿会如此喜爱高雅的昆曲,原来也有此情感呢!真让人感叹不已。我想让我们的文友花儿来扮演昆剧中杜丽娘的角色,那表演的才情丝毫不会逊色的……
 历史上,文人学士争用昆腔创作传奇昆曲,习者日益增多。身为文人雅士所喜好。常常邀入内院演唱,犹其以歌姬为主。历史上著名的歌姬陈圆圆,演唱起昆曲来更见功力。无论在扮相上还是词曲吐字声腔上,如莺声沥淅,娇转柔婉。樱唇开启,清音徐来,工整婉约,舞姿神情,栩栩传神。环佩玎珰,云鬓玉簪,芙蓉雪貌,冰肌玉洁,也令王孙贵族,迷恋逍遥。为此令那吴三桂做出“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山海关的荒唐行为。
 在戏曲界有“四方歌曲心宇吴门”之说。为此我认为昆曲的雅在于:
   一是中低音的唱腔和清脆的曲笛的伴奏;
   二是,用词曲的华丽绚烂和押韵的声律的工整;
   三是,扮相舞姿的传神和欣赏者的文化艺术修养是分不开的。
 现在大学的普及文化修养,欣赏能力的提高,经济能力的提高都为昆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原来那些学习京剧越剧的演员,听了昆曲后,竟被昆剧高雅优美的艺术所倾倒,纷纷改行学期昆剧来。像由腾腾,单文、朱虹、朱冰贞、刘娜、张媛媛等等一大批青年演员的表演真让人刮目相看,令人拍案叫绝。可见昆曲的艺术魅力了。不听昆曲不知其味,听了上瘾。如同吃了一只檀香橄榄,开始为清淡,越嚼越觉得有味。昆曲她那流水般,悠扬顿挫,清丽娇美的雅音,即使莽汉猛夫听了也会静心沉思醉倒……
   总之,我爱着这古韵清幽高雅静心的昆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