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九头聊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再看电影《牧马人》

(2024-11-04 17:56:34) 下一个

再看电影《牧马人》

《牧马人》是上个世纪80年代拍的一部电影。在那个年代,电影很少,那么几部电影,翻来覆去,大家都应该看过。稍微好一点的电影,可能看了还不止一遍。几十年过去,这次再看,除了片名,对电影的内容却毫无印象。

电影一开头,便是80年代北京的街景。熟悉的十里长安街,著名的北京饭店,还有那时北京唯一的民航机场,首都机场,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熟悉,亲切,勾起了对那个年代点点滴滴的回忆。

电影中的演员,男的英俊,女的漂亮,不像是农村人,但朱时茂,丛姗的演技很到位,很有时代感。但电影故事却有些老套,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产品。现在很难想像,那么一个被整治下放到农场的右派,会爱上在农场的牧马生活,而拒绝到美国去和富有的父亲团聚。其实按当年的实际境况,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别说是亲生父子这么密切的关系,就是搭上一点亲戚的人都会令人羡慕,人人都在想方设法出国。所以像电影讲述的故事,在当年可以说是闻所未闻。但是也能理解,作为所谓伤痕文学的一部分,宣传还是正面的。

“生活是美好的”,听上去很悦耳的一句道白,与当年右派的境况相距甚远。实际上在所知的右派之类人的生活中,“美好”肯定不是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口中的“地富反坏右”,不管到哪里,都是极度受歧视的对象。即便是有好心人,也不敢公开和这类人有过多的直接来往,更多的是唯恐避之不及。那个年代的右派切实的境况,大多数受到的除了侮辱,便是虐待。妻离子散,屡见不鲜。在农村,即便是一般的农民娶妻都很不容易,更何况是属于管制对象的右派,结婚了的都会离婚,未婚的没人会嫁。不过当年的确有不少四川姑娘嫁到外省的,在我们老家湖北,那也是很穷的地方,很多年青的农民娶不到媳妇,但不知为何,很多四川姑娘居然会选择远嫁到此。或许也有骗婚,人贩买卖,但那时的四川应该是更穷,没办法才会远嫁,真不知道当年的天府之国怎么会穷到如此的程度。

还有一个情节,虽是反映了当时的实际,可有些不尽情理。划分右派是对知识分子的一场浩劫。这些所谓右派当初是响应号召,给党和政府提意见,以为真的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曾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下子便成了反党反人民的坏分子,被批斗,被发配,受尽折磨。右派平反是改革开放后的一件大事,这些人其实都是被冤枉的,应该是政府的错误。平反的时候,大多给予了有限的物质补偿。按说还应该有诚挚的道歉。电影节中给右边派的平反,却像是在给予施舍,不仅没有道歉,反而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这或许也是当年的实际。

多年后, 演女主角的丛姗嫁给了法国人,和电演中的人物形象形成巨大的反差。在电影的最后。主人公的父亲即将离开北京回美国。坐在北京首都机场的汽车里,有一段对话,回到北京一个礼拜,看到的一切就像一场梦,可确实要比梦要好,因为见到了想像中真实的北京。这种心境,我们这些在海外的深有同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