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49)
2020 (63)
2021 (57)
2022 (61)
2023 (50)
事发前,泰勒·罗宾逊几乎是每个美国普通传统家庭所希望拥有的孩子:与父母和兄弟关系和睦,学业优异,ACT 考试成绩 34 分,跻身全美1%,还获得大学四年奖学金;同时,他没有任何犯罪记录。 正因为如此,美国社会更该反思:这样一个理想的年轻人,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极端的?
《纽约时报》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昨天发了一篇文章:“从奖学金获得者到通缉犯:柯克枪击案嫌疑人的历程(From Scholarship Winner to Wanted Man: The Path of the Kirk Shooting Suspect)”
•泰勒·罗宾逊(22 岁)来自犹他州南部,成长于一个保守的共和党家庭。邻居和同学称他聪明、内敛,兴趣包括电子游戏、漫画和时事。
•高中期间,他成绩优异,GPA 达到 4.0,修读多门大学先修课程。2021 年毕业后,他获得犹他州立大学 3.2 万美元奖学金,短暂就读预科工程专业。
•学校记录显示,他只在该校就读一个学期。随后,他成为圣乔治迪克西技术学院电气学徒项目的三年级学生。
•警方文件显示,罗宾逊在案发前曾与家人讨论查理·柯克的活动,并表达对其观点的不满。
•他的家人和同学回忆,他在青少年时期活跃于课堂讨论,熟悉政治和国际事务。
•近年来,他逐渐变得孤僻。邻居称,除了出入停车场,很少见到他。
下面是推友老沉的推文:
《纽约时报》这篇报道,看似完整,虽然提供了大量细节,却故意忽略了两个关键点: 1、他从州立大学辍学后转入技校,纽约时报故意没提转入; 2、嫌疑人罗宾逊曾明确认为柯克是“仇恨的制造者”。这两点如果结合起来,就能勾勒出一条可能的心理链条。
为什么这两点至关重要 ?以下只是基于公开报道的推测,不代表事实。
1.从大学到技校:幻灭的开始
罗宾逊曾是优等生,获得犹他州立大学 3.2 万美元奖学金,却只读了一个学期就转入技校。我们无法确认这一选择是否直接受柯克“大学是骗局,技校更明智”理念的影响,但两者高度契合。
随着年龄增长,正常情况下都会产生后悔之感。以他的智力,本可走上一条稳妥的中产之路,而技校的起点却完全不同。如果这一选择确实与柯克论调有关,那么这种落差就可能让早期的认同感转化为幻灭甚至怨恨,在心底埋下仇恨的种子。
2. “柯克制造仇恨”:敌意的出口
警方通报和媒体报道显示,罗宾逊在案发前与家人讨论过柯克即将举办的活动,并在晚餐时明确表示“柯克制造仇恨”。在被缴获的子弹上,他还刻下“Hey fascist! Catch!”这样的字句。
如果第一点(大学到技校的落差)与事实相符,那么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显示出一种逻辑延续:从幻灭与后悔,到把怨恨投射到柯克身上。他已经不再把柯克视为一名普通政治人物,而是认定其为“仇恨的制造者”,并由此发展出极端化的看法。
3.宗教家庭背景:使命感心理
罗宾逊成长在一个保守的共和党家庭,宗教氛围浓厚,强调使命感与献身精神。这样的背景会强化一种“若自认正确,就要贯彻到底”的信念。在正常情况下,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坚韧与执着;但一旦出现认知偏差,就可能走向极端,把错误也当成使命去完成。
如果说“从大学到技校”的落差带来了幻灭,“柯克制造仇恨”的认知加深了敌意,那么宗教化的使命感则可能推动他走向最后一步——把暴力视为一种自以为的“完成使命”。
4.总结
从奖学金获得者到技校学徒,再到枪击嫌疑人,泰勒·罗宾逊的人生轨迹中,可能存在这样一条链条:幻灭 → 敌意 → 使命感走偏。
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真正罗宾逊是如何从优秀学生走向极端的杀人犯,还需要庭审与更多调查结果来揭示。 更重要的是,全社会应当思考:我们该如何反思?又能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本文仅为对公开信息的思考与推测,不构成任何立场表达。无论动机如何,暴力行为都应当受到坚决谴责。
查理科克说“大学是个骗局。”绝对是片面的,后面还有一句“技校更明智”的话,那泰勒有可能就是这句话的受害者?泰勒从奖学金大学生到技校技工的经历是否后悔了,并怪罪于听信了科克对大学的极端观点?。。。如文中所说群众只是推理而已。我都没有完整地听过科克的辩论,不该乱发言的。谢谢林教授好文带来的思考和学习。
人都容易被情绪绑架,这种时候需要特别冷静,用完整的逻辑思维来分析解决问题。一旦自以为掌握绝对真理了,就容易变成邪恶的代表。
在井冈山上干掉毛泽东有合理之处,在北大图书馆杀害毛泽东就是没有天良。
自由的代价之一就是你不得不容忍别人利用自由造成损害,然后去弥补。但是你不能在别人越过法律的边界之前剥夺别人的自由,否则别人可以用同样的借口剥夺你的自由。
听起来熟悉不熟悉?
土豆难道没想过任何一方都可以使用“假设...合理”这个狡辩干任何事情。
哈马斯可以说:“希特勒做的对,你看现在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行为。”
以色列可以说:“不灭了加沙人,哈马斯还会层出不穷,危害以色列。”
毛左们可以说:“假如文革进行到底,灭尽了走资派,就没有今天的乱局。”
“预防性杀人以维护正义”???土豆也被多大的恶心教授带偏了?不应该吧。
It is overly foolish to simply assume Robinson is a crazy or naive young man.
It is too foolish to simply assume Robinson is a crazy or naive young man.
我在《为什么我不骂“中共”》中写过一个“弑君现象”;另外,如果1944年7月Stauffenberg在“狼穴”基地成功刺杀了希特勒…“文明社会肯定不能提倡暴力暗杀”这句会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两位教授周末愉快;美国嘛,也就这样啦… :))
中国阶级敌人(地富反坏右) = 德国犹太人 = 美国无证移民
(1)都是社会最软弱无力人群 (most vulnerable);
(2)都被最高领袖和民众共同认定为一切社会问题的来源;
(3)都被认定为国家最危险敌人;
(4)都遭到社会歧视,并受到国家机器严厉打击!
简单的对比,清楚可见, 川普政府有多么邪恶。 Kirk 在其中扮演过怎样的角色,川普与万斯很清楚。
我强烈反对一切暴力!
但是, 必须首先明确暴力的来源, 才有可能真正制止暴力。 否则, 南辕北辙, 只能愈演愈烈。
美加大学里病态的教育工作者也不少。
“
多伦多大学政治学副教授露丝·马歇尔(Ruth Marshall)周三下午5:30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说实话,对你们这些法西斯分子来说,枪杀实在是太好了。”
这位多大教授不但言辞激进,而且还用上很粗鄙的英语单词(Cu*ts),媒体纷纷要打码。
”
不一定! 简单回顾历史, 在过去的80年里, 世界人民多么希望当年暗杀希特勒能够成功。
A. 近期美国的政治暴力, 肇始于2020年1月6日的国会暴动, 数千暴徒在时任总统的鼓动下, 口喊"Hang Pence" 的口号,贼喊捉贼,占领国会殿堂,意图颠覆民主,篡改选举结果,导致上百警察受伤,震惊世界。然而, 其犯罪行为遭到时任总统和大量国会议员的支持,他们的法庭定罪在数年后集体获得该总统赦免,这开启了美国政治的堕落, 是美国民主政治的重大转折。
B. 根据文学城川粉们介绍, Charlie Kirk 有两大特质:(1) 宣扬极端思想, 凸显人性之恶; (2) 极具煽动青年的能力。 这与伟大领袖毛主席,德国元首希特勒的特征很相符。
如果有人在1956年前成功刺杀毛主席,则中华民族就会避免遭受其后20年的浩劫灾难。 同样, 如果有人在1939年前成功刺杀希特勒,则整个欧洲就会避免遭受二战劫难。 刺杀他们的人无疑实际上是拯救中国或欧洲的英雄救星。 但是, 刺杀发生后, 人们不会颂扬英雄, 反而会异口同声地谴责他们, 只因为无人亲身经历毛主席和希特勒活着的后果。
这样的假设, 对于研究历史毫无意义, 但是其中的逻辑却清晰易懂。
C. 本来,枪杀意见不同的普通人,完全缺乏正当性,令人震惊。但是, 川普与万斯的出格反应,包括下令降半旗4天等, 或许衬托出一些必要性,因为川普与万斯都是满嘴谎言,竭力宣扬和制造社会对抗与仇恨,以从中渔利的极端邪恶之人。
"他对当年发动西安事变很后悔。他多次强调自己'鲁莽操切,胆大妄为',并称那是‘背叛’,应获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