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家在北平居住的宣武门外“永靖会馆”,可能和湘西酉水河畔两个相邻的县:永顺和保靖相关。查了一下,果然是属于湖南省的会馆。看到一本《北京湖南会馆志略》,当年仅湖南一省在京会馆就有21处之多。
早就听说,京城“会馆”,起先是因明清两朝在京城举办科举考试而兴起的,是各地学子赴京赶考,京官及候选人员在京城居住的地方。由各省各地在京官员、旅京同乡等热心人士主持、捐资或集资建造。会馆的规模则因各地旅京人士的经济实力和热心程度而各有不同。有些是规模很大、功能较齐全的省级会馆,如湖广会馆、安徽会馆、湖南会馆等。也有些是县一级的小型会馆,最小的,就是一个普通的四合院。后随清朝末期科举制度的取消(1905年),会馆的功能逐渐改变。民国以后,在京的会馆成为各省、各地赴京求学、谋生的同乡来京城时落脚、居住和交流的场所。
很晚才知道,当年北京的会馆竟然多达400多个,而且,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南城宣武区,只有很少数在崇文区,个别的在西城、东城区。据说是因为清朝的时候,内城的西城区和东城区不允许汉人居住,汉人只能住外城的宣武和崇文两区。在外城,东边的崇文区多商贾,西边的宣武区多官员、学士、文化人,所以会馆多建于城南宣武区,也是自然了。在宣武区,会馆非常密集。一条街、一个胡同有好几个会馆的,也有很多。而周围与教育、文化、艺术相关的学校、书店、文物商店、戏院等等,也相当繁荣发达。
从民国以后,到解放以后的几十年间,大部分普通会馆,后来成了大杂院,年久失修,多已破旧,前些年先后拆掉了,只有很少数被列为保护文物。如湖广会馆,是个别至今仍然对公众开放的会馆;安徽会馆,2006年05月25日,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湖南会馆,是北京市的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等。
当年,在京的湖南省21个会馆名录和地址如下,资料摘自《北京湖南会馆志略》
湖南会馆 烂缦胡同
上湖南馆 草场十条
长沙郡馆 草场十条
长沙新馆 草场十条
衡州会馆 丞相胡同
宝庆会馆 草场五条
永靖会馆 永光寺中街
永州会馆 贾家胡同
常德会馆 高庙胡同
岳阳会馆 长巷下四条
辰沅会馆 草场四条
酉西会馆 杨梅竹斜街
澧阳会馆 海北寺街
长沙邑馆 椿树上三条
善化会馆 宣外大街
湘阴会馆 兵马寺前街
浏阳会馆 北半截胡同
醴陵会馆 西单京畿道
湘潭会馆 保安寺街
湘乡会馆 烂缦胡同
宁乡会馆 米市胡同
出于好奇,按图索骥,查了一下。
湖南会馆,现宣武区, 烂缦胡同101号。是湖南省的省级会馆,建于光绪13年(1887年),初时为来京应试的湖南籍举子、京官及候选人员的住处。规模较大,功能较全,保护较好,成为北京市的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后来是宣武区烂缦胡同幼儿园。
图一 湖南会馆
图二 湖南会馆内景
湘乡会馆,也在烂缦胡同,也曾有六层院落、数十间房,曾国藩建造。毛泽东曾在湖南湘乡会馆召开驱张(张敬尧)大会。
浏阳会馆,北半截胡同41号,谭嗣同故居。
“酉西会馆” ,现杨梅竹斜街 61号,沈从文故居在这里面。好像也就是 1922 年沈初来北京时住了半年。看到一张照片,大杂院已很破旧。不过,看到网文说,杨梅竹斜街这一带要重修,可能会保留这个会馆吧。”酉西“俩字,“酉”想必代表湘西母亲河酉水。
长沙邑馆 , 椿树上三条北 9 号。曾经住过一位出身于长沙望族的名士、著名书法家郑家溉老先生(1871-1944),抗日烈士。
图三 图四
郑老先生,清翰林院编修。辛亥革命后,隐居会馆,卖字为生。
在此期间,郑老先生多次坚拒汉奸郑孝胥利诱,怒斥大汉奸王揖唐等人。日军占领北平以后,返回湖南居住。1944年居湘乡时,因决不屈服于日军的淫威、宁死不肯出任日伪维持会长,老人纵身跳入塘中,旋被日军枪杀。读之,令我这湘籍后生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