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拾影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个人资料
路上拾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有缘无墨

(2025-07-04 13:44:44) 下一个

上小学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日子要求上自习。大概是二年级,拨乱反正初期,力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差不多,应该就是这个原因。

说是上自习,不过是让学生练大字,就是写毛笔字。可是教室里没有电灯,老师让学生每人提一盏煤油灯。煤油灯一亮,满脸通红,全是笑,写不写大字都在其次,关键是找到事做了,比之喝了泡馍,一个人面对只有十瓦的灯泡,好得不是一星半点。

使用的砚台,圆形,有重量。点水,转圈,手把墨块慢慢研。字还没写,人已入画,小小煤油灯下。。。

照猫画虎,睹墨流,闻墨香,横,撇,竖,捺,优异的字可得老师的一个红圈圈,举着回家能邀赏,"好,过生日给你煮个鸡蛋"

字写了多少不记,煤油倒是燃了不少,下自习的路上也挑着,不为照路,只为燃烧。不怕风吹,有棉纸糊的灯罩。一盏盏,排成一队,摇晃晃,行走在月光皎洁的夜色里,如同一队小鬼去討债。。。谁到了家,队伍里的灯就少去一盏,最后就剩下我一个。因为我家住村外,最远。心里想着,会不会突然冒出个什么东西来,“嗨”?

毛笔字,我就这点历史。

后来,零零碎碎给自个家写过春联,难看不难看,反正是自己写的,也省了父母唠叨,“学费白交,书白念”。有一年心血来潮,别出心裁写篆体,好多字不会写,也没得查,就开始扭麻花,挤粉条,瞎编一通,反正春风不识字。

再后来,跟母亲拉话,她说她上高小时,用的就是这方砚台,只是没毕业。有一次,村里来了个收旧货的,母亲想卖了换钱花。人不收,说不全乎。我问那一半可能去了哪里?母亲说,不知道,哪也找不着。我赶紧补上,妈,帮我把那剩下的一半砚台收好,等我回来。

但是母亲没等到我,就先走了。我转而吩咐弟弟,一定记着把那一半砚台收好,千万别扔了,波的一声,出现在微信的对话框里,"就在桌子腿的边上",弟弟说。

去年回到家的第二天,劈头就问,砚台在哪里? 弟弟从屋里拿了出来,有塑料袋包着。打开一看,洗都没洗,灰头土脸。看表面是凸的,这是个盖子,丢的那一半是研磨的主体。心想,肯定在某个被遗忘的角落。。。竖日一早,

和弟弟一起奔了老院。翻箱倒柜,寻遍了所有犄角旮旯,终是没有找到另外一半,哪去了,怎么也不可能当飞盘扔了呀? 应该还在我不知晓的角落。。。

且把仅有的一半洗了干净,也是洗不干净。冲洗了一遍又一遍,流水还是黑的,也是,近墨怎能不黑?

拿给人看,人说,这不是石头做的,可能是澄泥砚,“哦”

~
    ~~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