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是打卡旅行者吗?

(2018-06-18 12:20:30) 下一个

你是打卡旅行者吗?
杜骏飞

作者声明:以下文字纯属说笑,请读者勿对号入座。

1、打卡旅行者

打卡旅行者的本质,是“旅客”。

他们前往一个“景点”旅行,目的是达成“我来过”的小康目标。日后,不管周围的人谈到哪个景区,他都会骄傲地说:我去过。——这个自带鼓掌音效的场景,是他在规划旅行前就憧憬的。

打卡旅行者的目的地,无一例外有如下特征:高知名度、低难度、便于炫耀。

一个模范的打卡旅行者,一般都有高效旅行的能力,例如“三天四夜十一国游”。

他们还有种珍贵的能力:在任何一个景区,迅速发现其标志物,然后,竭力角逐最佳的留影位置。

遗憾的是,他们除了与景点标志物合影、并晒在朋友圈之外,并无太多情感涉入于景区。他的旅行照片,多是前景半身照,所以叙事主题无一例外是他自己。这样看来,与其说他是热爱旅行,不如说是爱借旅行来插播自己。

一般来说,随着相机“咔”的一声,他的打卡旅行也就结束了。

年深日久,一些资深的打卡旅行者,会逐渐成为各类著名景点的收藏家。即使在他睡意昏沉时,只要听到别人谈及一个有名的地名,他仍然会奋力睁开一只半只眼睛,大声说:“这个地方,我去过。”

然后,他自己会感觉到,周围的人看着他的目光变得完全不同了。

2、明信片旅行者

明信片旅行者以爱好“美丽风光”而闻名于世,他们是真正的“观光客”。

明信片旅行者思想淳朴,积极向上,热爱真善美。他们前往一个“景点”旅行,主要是想看到美的、更美的、最美的风光。因此,无论是江南还是塞北,是欧洲、非洲还是婆罗洲,一切美的场景都会深深地吸引他。

在风景区里,明信片旅行者最常发出的感叹,都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递进句式:“太美了,真的太美了!”

而稍有段位的明信片旅行者,则多半会是一个“摄影家”——他们自谦为“摄影爱好者”。对他们来说,拍摄一幅“很美的”照片,既是对美景的证明,也是对自己爱美生涯的纪念。

一般来说,只有在拍摄到那幅“很美的”、具有明信片价值的照片后,明信片旅行者才会结束当天的旅程。

回家后,每遇到客人来访,明信片旅行者都会把美照展示给别人,然后满含期待地问:“怎么样,美不美?”

如果你敷衍他说“嗯,蛮美的”,他会立即打开下一幅:“是吧,我告诉你,还有更美的。”

如果你不识抬举,说“我觉得一般”,他也会立即打开下一幅:“那你看看这一幅呢?”——一直到你开始敷衍他说:“嗯,蛮美的。”……

3、文艺旅行者

文艺旅行者的本质,是一种“行为艺术家”。

文艺旅行者所选择的去处,自有一定的文化艺术性,因此,文艺旅行大多是含蓄蕴藉的“小资之旅”。其目的地不会太雅,因为太雅令游人自感卑微;也不会太俗,太俗显得缺少文化。不会太大众,因为混同于大众,令游者不甘心;也不会太小众,太小众会缺乏读者共鸣,导致旅行失去“被观看性”。

——你知道,文艺旅行者旅行时,脑海里通常会有一个若隐若现的他者视角,这使得每一段旅行都具有难以言喻的文学性。

文艺旅行者中,有很多女性,她们旅行的目的不是要看物,看景,看人,而是想要“安放内心”。因此,在旅行时,她们容易被任何对象物所共情,直至沉浸于深刻的自我感动中,久久难以自拔。

文艺旅行者在路上时,主要爱好是写作,一般来说,她们一旦进入旅行状态,都会立即拥有不错的文笔,其文风,则出奇的相似,我称之为“非线性、半虚构文体”——这是一种在学校里没人教、但在自我感动后突然能学会的文体。

文艺旅行者的典型舞台,是在旅游地街角斑驳的墙边,或文旅民宿光影黯淡的咖啡吧里。 当她在那里感到自己被观看时,她的旅行愉快地结束了。

所以你看,文艺旅行者多少都有些文艺病,其症状突出体现在: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是她们的共同向往。

但是,不知怎的,一旦实现了这种意外旅行,反而会加重她们的病情。

4、荒岛旅行者

荒岛旅行者不喜欢现代文明,宾馆不要,游人最好没有,Wi-Fi什么的最讨厌了。

草原牛羊逐水草而居,荒岛旅行者则逐荒凉而居。他们偏爱一切贫困落后地区,半开发甚或未开发的蛮地,是他们的最爱。

理想的荒岛旅行应满足以下条件:荒凉,但大致安全;四下无人,但此地应妇孺皆知。

所以,横绝海峡,需要护卫船在侧,徒步沙漠,需要引导车在前,翻越野人山,需要卫星导航在天。

野狼,可以有,但不能真有。大猩猩呢?最好是刚刚绝迹。食人族了解一下?呃,下次再说......

自然,这样的冒险,也必须在声望上能碾压一切花式旅行。

荒岛旅行者成分复杂,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才走到了一起。但一般来说,他们的生活欠缺什么,就会喜欢什么——注意,这是荒岛旅行的核心密码。

有些人喜欢征服,或是因为征服感对他来说,如久旱之望甘霖。例如,横穿一个时常有人经过的“无人区”,无疑是气概的宣言,勇气的胜利。

这个旅行者最愉悦的事,发生在疲惫地归家时,他可以跟一群竞争者打个招呼,淡淡地说一句:“我刚从无人区回来,有点累。”或开个发布会:“我刚爬了三座雪山,领悟了人生哲理。”

有些人想要有灵魂生活,他们厌烦了衣食丰足、但内心空荡的日常,闹市令他们厌恶,凡尘令他们抑郁,人生越是正常,内心越不宁静。

他们笃信,只有人际罕至之处才是圣洁的,愈是荒凉之处,愈可能有救赎。

所以,荒山野岭,始令他们灵魂出窍。

还有人因为生活太受限制,于是有了流浪情结。流浪有什么理由呢?理由是,它好有艺术气质。

一个有成就感的流浪者,会情不自禁地自忖: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四处浪。

甚至,他还会推论一下:甘愿抛弃稳定生活达十五天之久,一定是因为我自带流浪基因。

流浪有什么目的地?看似有,其实没有。在他们看来,只要自我放逐,便是流浪,从自我实现的阈值来说,越远越好,荒岛最佳,而“直到世界尽头”才是真谛。

荒岛旅行者的本质是对探险的模拟,在一个没有英雄和史诗的时代,探险旅行已是凡庸人间的传奇。

说它是传奇,是因为在外人看来,这类旅行,勇敢,造作,不可思议。说它是凡人生活,是因为它们像是探险,却并非人类真实的生存奋斗,而是寄托心情的游戏,甚至是“戏仿”式的游戏。

你也许也想到了,荒岛旅行者并非人人适宜,真正值得以勇敢精神来涵化的,其实是每一个人的内心。我的意思是,地理意义上的荒岛旅行,远不能代替心理意义上的荒岛旅行——

征服一座荒山,未必比征服一种愚昧更艰难;

在雪域高原上灵魂出窍,未必比在日常生活中超凡入圣更珍稀;

至于流浪、流浪远方,那确实很浪漫,但你知道,如果你自己就是远方,原本,是不必流浪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