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泽东演义19回 “刘志丹饮恨三交镇 周恩来策反延安城”

(2016-11-26 11:07:02) 下一个

     第十九回

          刘志丹饮恨三交镇    周恩来策反延安城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 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且说张学良要把白凤翔斩首示众,见众将领求情,不由勃然大怒,厉声道:“军令如山,敢多言者同罪!”一跺脚,拂袖而去。诸人遂缄口无言,缩头缩脑退下。候在门外的行刑队立即押解白凤翔至广场,绑缚“罪眚桩”上,当众击毙,以示不遵节制之罪。从此,令行禁止,军威森严,这且不表。

却说红军在吴起镇击溃追击的骑兵,毛泽东打算直驱保安同陕北红军会师,岂料人马方趱行到靖边地界,便见先遣队丢盔弃甲狼狈逃回,队长肖华泣诉,在保安县边境,遭到陕北红军狙击,险些全队覆灭;他们壁垒森严,气势汹汹地扬言:誓与我们血战到底!毛泽东听了大惊失色,立命队伍就地驻扎。其时,薄暮冥冥,秋风萧瑟,他蹒跚步上荒冈,四望苍茫起伏的连山,颇感荜露蓝蒌,前途荆棘,心境悲凉,抑郁惆怅,忽忆北宋名将范仲淹久戍于此,“胸中自有数万兵”,“西贼闻之惊破胆”,亦甚伟矣,遂低声吟哦起他那《渔家傲》词,至那“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再三反复,盘桓良久,真乃苍凉悲壮,慷慨生哀。

翌日,哨探报告:一月前,活动于陕南徐海东领导的二十五军,接张国焘密电,驰入陕北根据地,同刘志丹指挥的二十六军、二十七军联合,阻挡毛、周统率的北上红军进入根据地。他们听信张国焘关于毛、周投敌变节之说,认为毛、周以北上抗日蛊惑人心,伪装革命,假中央之名,赚取革命根据地,作为投敌资本,以求封官晋爵。他们联军号称红军第十五军团,徐海东、刘志丹为正副军团长,指挥近万人马扼守通往保安的山道隘口,严阵以待,凭险拒守,必“御敌国门之外”。听了,周恩来、彭德怀等人心事沉重地面面相觑、愁苦难言,毛泽东却纵声大笑起来,看着众人挥下手道:“莫愁,莫愁,让我们的彭大将军去斩了蔡阳,满天的疑云不就消了。”他这突如天外来语弄得大家真格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了,个个瞠目结舌,木然无应,倒是周恩来很快反应过来,拊掌笑道:“妙,妙,我们也演场‘古城会’,五关闯过了,现在只剩斩蔡阳——邓宝珊老贼了。粉碎邓宝珊的围剿,用事实告诉陕北弟兄我们是铁铮铮的红军汉。”诸人恍然大悟,纷纷点头称赞道:“主席把《三国演义》都搬过来了,难怪运筹得高明。”彭德怀“嗬嗬”笑着,一拍大腿霍然起身说:“那俺便学关羽,以拖刀计斩邓宝珊的狗头喽!”

原来,这时陕甘绥靖公署主任邓宝珊奉蒋介石之命正大举进剿陕北红军,屯兵保安县南的直罗镇。当时陕北红军以保安为腹地,活动于绥德、清涧、安塞诸县,皆冈峦起伏、崇山峻岭地带,交通险阻闭塞,唯保安至直罗镇有条宽阔的山道直通山外,以故直罗镇乃陕北根据地南面的唯一门户。它南通泾、渭流域,东临咸榆大道,地势险要,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邓宝珊乃民国宿将,晓畅军事,深知既谋胜亦谋败、战危图存之道,以故,狡狯的老贼将围剿兵马屯扎在这险要重镇,既扼此咽喉通道以窒塞红军,亦防不测便于脱身,真乃“胜可进击,败可逃逸”,应付裕如,筹谋周备。

且说彭德怀苦心策划的月夜摸袭直罗镇战役,本欲来个瓮中捉鳖,一举捉了邓宝珊。不料诡谲的老贼早已修下一条暗道,直通咸榆大道,混战中他竟脱围逃之夭夭了;不过却捣毁了他的“清剿指挥部”,歼灭守军三千余人,缴获的武器弹药及其它军用物资,不计其数;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围剿计划。陕北红军不仅转危为安,且获得大批武器装备,自是欢天喜地,遂尽弃前嫌,延请中央红军入山。毛泽东见直罗镇战役又伤亡两千余人,全军仅剩下八千来人,其中老弱病残者不少,实力远不及陕北红军。万一徐海东、刘志丹有不轨之举,则噬脐莫及,他深以为忧,遂不敢前往保安,便以御敌于国门之外为托辞,滞留于直罗镇。他思忖,刘志丹乃陕北红军,陕北根据地的创始人,久负盛名,深得民心,实乃陕北的“山大王”;多年来,纵横交通,盘根错节,雄长一方,岂能甘心屈居于下?如今,又有张国焘暗中作祟,吹阴风点鬼火,久之必翕然心动,而生肘腋之祸。因此,他把刘志丹视为心腹大患,蓄意要铲除他。当时,为了收揽民心,他筹划成立了“陕甘边区政府”,特意抬出了高岗作边区政府主席,却把刘志丹排斥于外。这高岗也是陕北革命元勋,因喜渔色而不得佳誉,人直呼其高麻子(面有浅麻)。紧接,又迎合民众的抗日呼声,发布了“东征”命令,让刘志丹统军远征,明里显示格外倚重,暗中却为调虎离山。毛泽东一向心藏杀机而不露声色,阴贼诈谋反赢得人心,真乃古今第一大阴谋家也。

刘志丹却是一高风亮节之人,虽然他艰苦卓絶地创下陕甘革命大业,却不居功,不争权,只矻矻以求在中国大地实现“英特奈雄纳尔”。为那一天到来,他一切都不计较,不在乎,甚至甘愿赴汤蹈火,捐躯陨身在所不惜。或许他是陕北大地儿子的缘故吧,生性粗犷豪放,豁达大度,心地光明磊落,因此对“东征”这场阴谋他全无察觉,遂欣然前往。他率二十八军乘木筏抢渡黄河,在惊涛骇浪中拼搏半夜方扺彼岸,险些葬身于滚滚恶浪。却不料,立足未稳,阎锡山的大队人马已杀到,只好背河迎战了。二十八军是新组建的部队,全军仅三千多人,过河中已丧失数百人;建军来又未经过大的战阵,因此,在一万多敌军凶猛的冲击下,遂溃不成军,败走吕梁山,潜伏于深山大涧中,以待徐海东的后续部队。其时正值严冬,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兼之给养无着,致使战士冻馁而死者,日以百计。当此困窘日蹙、愁苦不堪之时,他忧虑全军的存亡,开始反思:毛泽东为什么急不可耐地命自己率军远征?这样一支弱小的孤军能从阎锡山十几万大军中打开东进的道路?为什么不让徐海东同时渡河,协同作战?……许多疑问萦绕于心头,虽寻找不到明确的答案,却隐约感到这似乎是预设的陷阱,为此而悲愤不已。

他终是陕北铁铮铮的汉子,那倔强、坚忍性格驱使他勇往直前,于是等不得徐海东增援,便决意冲出重围,杀条血路,奔赴抗日前线。那是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他一马当先,带领陕北三千健儿,杀下吕梁山,扑入敌营,四处纵火,霎时一片火海,烟焰冲天,乘敌人喊马嘶、杂沓混乱之机,全军杀出重围,夺路北进。一路遭敌拦阻、伏击、迤逦行至中阳地界,追兵大至,前后夹击,被围困于一片乱冈中。经一昼夜行军,战士皆已疲惫不堪,而四面敌人猬集如云,炮火极其凶猛,激战方半日,战士便死伤累累,荒冈白雪几为鲜血染红;粮弹几尽,眼见濒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当此危急时刻,他这位爱兵如子的将军,为了两千多子弟兵,他决心铤身走险了。他安排了一个“金蝉脱殻”的计划——乘夜幕掩护,命几个小分队分头四下突击,佯作突围,迷惑敌人,制造混乱,乘机命大队人马从敌军间隙暗暗通过,脱逸而去。

他这“金蝉脱殻”计果然使大部人马逃出包围圈,脱离了危险;然而,当他率领的几支小分队向相反方向溃围时,却受到了猛烈的狙击,伤亡惨重;虽然终究冲出来了,却被敌人死死咬住不放,拼命跟踪追击。辗转逃至三交镇,部下仅剩百拾人,被敌人围了个水泄不通。敌人看他们已成釜中鱼、瓮中鳖,气焰十分嚣张,歇斯底里狂呼怒嗥:“刘志丹,你插翅难逃了,快快出来投降吧,我们决不伤害你!等我们打进去,就要玉石俱焚,难保你活命了!”“陕北红军官兵听着,你们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早些屈膝投降,尚可饶你性命,胆敢负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三交镇只是百户人家的山村,无险可守,在敌人疯狂进攻下,激战两个时辰,再也扺挡不住了,敌军涨潮一般涌进村庄,一下将他们围困到一所大院子里。

这所院子乃当地最大地主的宅子,青砖瓦舍,甚是坚固;正堂是座二层楼,基厚楼高,耸立群房之中。敌军虽众,一时却也难以攻进宅院。刘志丹登上楼顶四望,见房舍错落毗连直接后山,心喜,想战士可凭借纵横交错的房屋作掩护,潜逃后山。于是,他高坐楼顶,俯望敌营高叫:“晋军弟兄听着,我部愿降,请你们长官出面谈判具体事宜。”一下将敌军的注意力全吸引到他这方面。其时,阎锡山为了向蒋介石卖功讨好,悬赏二十万大洋,务要活捉刘志丹。现在见刘志丹肯降,登时晋军将士欢呼雷动,怀着获大奬的狂喜,从四面八方奔涌到楼前,黑压压一片,万头攒动。刘志丹看着甚喜,急命战士越垣穿窬潜逃,他却泰然自若同敌同旋。不道后山突然响起一片枪声,那军官竟嗬嗬冷笑道:“刘先生,你这‘空城计’真够絶呀!若不是后山驻有我们的部队,又让你的人马逃走了。现在还有何说词?快快下楼受缚,我决不为难你!”“告诉你,我现在剩下的只是满腔仇恨了。想要投降,那是痴心妄想!”刘志丹突然像头怒狮,巍然挺立楼顶,愤怒痛斥道,“我恨你们,怯于抗日,勇于内战;恨你们,屠戮抗日军民,为虎作伥;恨你们作威作福,涂炭人民;恨你们崇洋媚外,贻害国家;恨你们道德堕落、人性沦丧,玷辱炎黄子孙!我恨不能将尔等禽兽之辈诛灭杀絶,安肯对你们这些丑类低头!来,来,来,我甘愿与你们同归于尽!”望着他那凛然无畏的气概,敌军尽为心惊胆寒;又惧那深宅大院中别有埋伏,因此竟无人敢接近。那军官恼羞成怒,遂命架炮轰击。顷刻那高楼中弹火起,烟焰腾天,遥见刘志丹那魁梧的身躯,摇摇晃晃坠落楼下。光耀陕北的巨星,竟这样黯然陨灭于荒凉的山村,英灵若在,能不含恨于九泉!

却说刘志丹惨死的噩耗传到陕北,人民如丧考妣,男女老少无不悲咽哀伤。毛泽东于人前每每唏嘘、叹惋,然终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遂率属僚兴高采烈乔迁了保安,安心运筹策画事宜了。当时,陕北根据地边境屯集着杨虎城的西北军和张学良的东北军,雄兵三十余万,战将如云;区区二万余红军,装备又十分窳劣,实在难与他们抗衡。所幸这两支部队抗日情绪高涨,尤其东北军家乡沦于日军铁蹄,父老乡亲惨遭屠杀,亡国之痛,椎心泣血,所诉无门,悲愤抑郁,怒火冲天。他们对共产党呼吁抗日,甚有好感,特别听说刘志丹在奔赴抗日前线东征途中喋血的英勇事迹,对共产党更是另眼相看了。毛泽东深知敌情,于是大胆设想了一个宏伟计划:策反西北军、东北军,建立巩固的统一战线,三位一体,雄踞关中,与蒋介石抗衡,势如秦与六国,终会夺取天下。

为了大造抗日声势,毛泽东又派遣徐海东率部“东征”,大肆张扬,沸反盈天,以昭示天下:唯共产党才真心抗日。其实徐海东并未驰赴华北战场,渡过黄河便深入吕梁山脉,营救那蛰伏深山的二千陕北弟兄,尔后即告凯旋。与此同时,毛泽东几经周折,已将女共产党员宋绮云安插到杨虎城将军的身边充当秘书,暗中策反这位威武不屈的老将军。这位年轻貌美的女性不惟有惊人的魅力,更有不凡的手段,很快便将这位一生孤傲、落落寡合出了名的“倔头”将军打动了,感化了,居然同她日渐亲近,信任有加,情深意笃,再也离不了她啦!其实,这也不足怪,杨虎城将军因夫人神经失常多时、久为鳏居所苦,偶见宋女士如此资质聪慧,昳丽出众,安能不欣欣然而心动?毛泽东见自己的“美人计”已旗开得胜,真乃喜之不尽;然而他却苦于无计策反张学良。这位少帅身边有于凤至、赵四小姐两位才貌双全的美人守着,自然任何美女都难厕足了。正当他苦思无着之时,忽闻在咸榆大道截获一批东北军运物资的军车,顿时心头豁然一亮,对周恩来抚掌大笑道:“大事成矣!岂不‘东风有意与周郎,功垂千秋名彪史’?”周恩来眉飞色舞,谦恭应道:“虽天赐良机,亦全赖主席筹划。”毛泽东十分自信,边吸烟,边谋划,两眼迷离,侃侃而谈,大有指挥若定之势。

原来,在东北军的俘虏中,除了二百多名士兵,还有一名中级军官高福原,其人原为张学良的卫队长,现为军需处长,执掌全军的物资供应。他与张学良乃生死之交,情深义重,亲密无间。且人豪爽仗义,见义勇为,怀有一副忠肝义胆,大有古时燕赵豪士之风。他每谈起家乡沦亡,无不激昂慷慨,热泪横流,扼腕扺掌,悲壮高吟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至“人生自古孰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反复叠吟,几至哽咽难语。他这特殊的为人,颇使毛泽东感兴趣,认为他仿佛是促成孙刘两家联盟的鲁肃,将会促成共产党与张学良的联合。于是,毛泽东在他身上投下了大赌注,对他格外优礼相加,奉如上宾,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百般殷勤,款待备至,以致使他感激涕零,誓死报效。看看“火候”已到,毛泽东遂命将那二百余名俘兵及十几部满载物资的军车交付高福原,礼送出境。暗命周恩来乔装随往,潜入延安。

其时,延安尚在国民党手里。张学良为避见蒋介石,便以坐镇前线督战为名,常驻延安。他得知高福原押运粮饷的车队被共军截获,十分恼火,颇恨共产党不达人情,对东北军消极进剿友好表示竟漠然视之;更痛心八拜之交的贴心兄弟高福原也被俘虏,吉凶未卜。正焦虑中,忽得密报,高福原已投降共党,旋闻高福原押车队回归,已扺延安近郊。脾气火爆的少帅,早已气得七窍生烟,他恼恨高福原变节,背叛自己,决心与他义断情絶,处之以极刑;却又想,高福原向以名节为本、义气为重,亢直刚烈,守义不渝,岂肯轻易折节于共党?其中必有蹊跷,须是细细盘查,尔后再作论处为是。思谋已定,遂下令刑侦队,待军需处车队一回到延安,即将军需处长高福原押解总部勘问,随行二百余名士兵关押候审。

总部设在原先的巡抚衙门。高福原被押到时,张学良已侯在昔日巡抚大人鞫讯要犯大厅,门楣额匾“明镜高悬”依旧触目惊心。高福原见少帅侧身坐于公案后,仰面他望;两旁的卫士,皆垂手肃立,宽敞的大厅,沉寂无声,好似少帅正在生气,他顿感情形不妙。再看少帅前的公案上,放着少帅的左轮手枪和佩剑,头轰然胀大,全身的血液几乎要停止流动,木然立在那里动弹不得。他知道,少帅一把手枪和佩剑摆在面前,便预示着行将杀人,心想:莫非对我下毒手吗?一时慌了神,不由扑通跪下高叫:“大哥,被俘中我可没有作出任何对不起东北军和大哥您的事啊,您一定要明察啊!”说着潸然泪下。少帅阴沉着脸,正眼也不看一下,厉声道:“我无须明察,你如实招供就是,看在兄弟一场份上,送你个好死;否则,看不扒你的皮,碎尸万段!”高福原反倒镇定了,冷笑道:“你便是灭我九族,我也无可招供啊!我跟您多年,出生入死,何曾愧对您?杨宇霆那时,把我整得一佛出世二佛涅盘,筋断骨折,我骨头软过?”少帅也想:从他一向的为人看,确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忠心耿耿、坚贞不渝的汉子,然这次他为何屈从于共党?莫非是诈降不成?……于是态度稍见和缓,而语气却依然严峻,厉声驳斥道:“强词夺理!事实俱在,你能欺瞒得谁?共产党为何把你这俘虏捧上了天?佳人侍奉,美酒嘉肴供着,达官贵人陪着,你何其尊贵,何其风光啊!如今又来个‘完璧归赵’,人马、车辆全让带回,且送礼出境,仿佛上国使者!你是谁?一个阶下囚!你有何德何能!这一切究竟为什么?共产党不得特殊的好处,安肯对你屈尊纡贵,别加青睐?”他愈说愈气,把手枪和佩剑“啪,啪”移到桌边,“解释清楚倒还罢了,若不然,自裁或自刎,悉听尊便!”“大哥,这一切可都是因为您啊!共产党说您,有崇高的爱国思想,强烈的民族意识,特别尊敬您;知道我是您的好兄弟,所以就特别优待我。……”未待高福原说完,少帅便气冲牛斗,他猛一拍桌子,大叫:“胡谄!满嘴胡言乱语!拉出去给我毙了!”卫队应声上前就要动手,高福原急了,跳着脚嚷叫:“大哥,您不能这样草菅人命!你不信我的话,可以去问监押的伍豪,他会作证的。如果我说的有假,就把我凌迟,剁为肉泥!”卫队长孙铭久也上前进言:“少帅,就把伍豪带来,当面听他怎么说。就算要高处长死,也应让他甘心瞑目啊!”少帅愠怒地点下头。

伍豪被带到,少帅瞥了一眼,见其人器宇轩昂,仪表非凡,甚觉诧异,只是未便多想,随口问道:“你是伍豪?在共军营中,与高福原在一起?你清楚高福原的所作所为吗?他有无变节叛降之事,你要如实报告;胆敢隐瞒实情,军法从事。”少帅说一句,伍豪诺诺连声,少帅言毕,他却默然不语。少帅甚怪,乜斜着眼责问:“你为何缄口不言?”“我想言之无益。”伍豪微微一笑,目光炯炯地望着少帅,慢条斯理道,“孰不知,少帅与高处长义结金兰,乃是君子之交,同心同德,生死不渝,岂似那些势利之徒,反复无常!以这次高处长被俘而言,他只觉无颜再见少帅,几次欲自裁,因看护得紧而未遂。我不言,少帅也必知之。你们交契多年,知之甚深,外来之言,褒不足益,贬不足损,少帅岂不以为然?”少帅见他温文尔雅、谈锋甚健,不觉大惊,竦然而立,瞿然而视,连声问:“你是什么人?什么人?”伍豪慢慢摘下军帽,不慌不忙地微笑道:“少帅,请恕冒昧,在下便是周恩来,昔日化名伍豪。奉毛泽东之命前来,一者将误截物资及弟兄全部送还,当面向阁下道歉;一者晋谒阁下,以慰仰慕之情……”一听“周恩来”之名,真乃如雷灌耳,少帅直惊得瞠目结舌,局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那些卫兵全惊讶地盯着他,喁喁低语:“他就是共产党党魁周恩来啊,怪不得与众不同。”“蒋介石悬赏五十万大洋,要他的人头呢!”……。“是啊,蒋委员长拿五十万大洋买我的人头,我相信弟兄们不会拿我的人头去邀功请赏吧!”周恩来把手一摊,和蔼地笑着说。他这风趣的动作,诙谐的语言,引起卫兵发出一片笑声。大厅里紧张的气氛顿形和缓。他接着又说:“弟兄们,你们知道蒋委员长仇视我们红军,可也雠视你们东北军呀!因为你们要抗日,要打回东北老家,这就捅了他的肺管子,处心积虑要消灭你们,所以就调你们来这西北荒山野岭中卖命。他企图让咱们两家厮杀,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尔后他再乘机行事,老蒋奸诈歹毒得狠呐!你们的少帅不是就遭老贼的毒手被逼到国外去避难吗?……”话未说完,厅中的将士全被激怒了,无不怒目圆睁,扼腕跌足,咬牙切齿骂道:“狗日的!老蒋才真是卖国贼,谁抗日,他就要消灭谁!”“他老蒋算什么玩艺,也敢伤害我们少帅,此仇早晚要报!”……

少帅看众人愤怒、激昂,怕再出现越轨言行,急忙制止人们喧嚷,对周恩来彬彬有礼道:“周先生鞍马劳顿,今日天色已晚,就让高处长奉陪到馆驿休息,明日我当为先生设筵,洗尘接风。”周恩来谦逊地对少帅和众人频频致谢后,欣然同高福原离去。

一连几天,周恩来同少帅进行了密谈,他很同情少帅的苦衷,也为少帅强烈爱国激情所感动,他陪少帅太息,陪少帅流泪。他是那样通达人情,体贴人心,因此他那娓娓动听的话语,那高瞻远瞩、深邃精湛的论析,让少帅听着如饮甘醇如沐暖风,精神振奋,心旷神怡,从苦闷、彷徨中抬起了头,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孤独的少帅终于找到了可以信赖的真正知心的朋友。少帅不仅钦佩周恩来的恢宏的气度,雄才大略的智谋,更敬重他那谦虚、忠厚、坦诚、磊落的人品。他感到周恩来那双大手能拨云见日、救危扶倾;那炯炯灼热的目光给人以勇气和信心,让人踔厉风发。因此,他视周恩来为兄长、为师长,为参谋长,乐于同他推心置腹纵论天下、针砭时弊,促膝而谈,扺掌擘划大计、运筹方略。日则同车出游,夜则秉烛共饮;醒时同欢,酣时共眠;契友相乐,刎颈交欢,难以尽言。其时,杨虎城将军已致电少帅,表示愿意同红军建立统一战线,于是少帅遂立意,定下“三位一体”大计,共同对抗、抵制蒋介石玩弄新阴谋。这日,少帅正同周恩来制订“攻守同盟”计划时,突然接到西安密电告急,仿佛晴天霹雳一般,二人顿时大惊失色。究竟密电报告何事,居然令二人如此吃惊?欲知究竟,且看下回分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