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帖:货币宽松政策已是穷途末路

(2016-09-22 10:31:14) 下一个

大英银行最近刚刚降息,并加大量化宽松力度,(但昨天的债卷回购并不成功,未达预期,可见央行并不了解其管辖的债卷市场)。中国发改委最近催促央行降息降准(见《发改委对周小川的一往情深是单相思吗?》)。本该施行利率正常化的美联储一直按兵不动(见《解读美联储Dudley讲话》)。全球货币宽松继续如火如荼,股票和债卷比肩齐飞,好一幅歌舞升平的景象。

但种种迹象表明货币宽松政策已是穷途末路,首先工业国家的利率基本没有什么下调空间,尽管负利率政策作为下一件法宝广受关注,但其副作用明显,有效性备受质疑。日本实施货币宽松多年,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已经超过GDP,但众所周知,日本仍未摆脱经济低迷。日本的经验告诫人们教科书上的货币理论在实战中效果很不理想。

货币宽松俗称为印钱,但现代经济的货币总量不仅限纸币现金,而是所谓的广义货币M2。“印”钱的过程也是数字化操作,无需开动印刷机。理论上货币宽松产生的货币增量会进入信贷周转,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提高GDP。GDP和广义货币M2的比值叫货币流通速度,通常大于1。如果货币流通速度是个常数,那么GDP增速和M2增速是线性关系,印钱推动GDP也是立竿见影的事情。不过世上没有这样简单的事情,不幸的是,钱印得越多,货币流通速度越低,也就是对GDP增长作用越小。

图一是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历史曲线。首先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小于1,说明货币使用效率不高,这也许是经济结构导致的。其次,货币流通速度自2008年后持续下降。也就是说印钱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越来越差。新增货币的经济效益渐趋于零。

图二是美国货币流通速度历史曲线。在08年金融危机钱,货币流通速度平均为2左右。但在08年危机后也是一路下降,现在不足1.5。同样,货币宽松带来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差。

图一和图二清楚表明持续的货币宽松政策正越来越失去作用。货币杠杆已经失去昔日光环。但央行别无选择,仍然一条路走到黑,实属不幸。其实货币宽松就像止疼药,急症时用用,帮助病人康复。但如果天天用,病人就会上瘾,止疼药也就成了毒药。如此一来,病人就离不开毒药,否则毒瘾难忍。止疼药只能救急,不能天天用。但全球央行,包括中美,都过度长期用药。不仅药效越来越差,而且贻害无穷。



图一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



图二 美国货币流通速度 

作者:藿香子
时间:2016年8月10日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wujibifa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寒江孤影' 的评论 : 是啊,央行不关心具体资金流向和微观经济活动,天天摆弄菲利普曲线,所谓的自然利率(natural rate r*),等等。的确不可思议。
寒江孤影 回复 悄悄话 目前的经济困境主要来自于贫富分化,穷人没钱消费,而印的钱转一圈,绝大部分到了富人手里,穷人还是没钱消费。但吹大了资产泡沫,所以美国的股市从金融危机以来涨了那么多。但中产的工资几乎没涨,就业率好看也是重新改了失业率的定义之后的结果。
wujibifa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笨狼' 的评论 : 不该当,多谢阅读。你是热门博主,失敬了。
笨狼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ujibifan' 的评论 :

失敬。昨天在您的网站过过目,觉得是您。

难得见到类似的,以后有机会请教。
wujibifa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笨狼' 的评论 : 藿香子就是我,想知道什么?我的网站 www.wujibifan.org 代表我的财经思想
笨狼 回复 悄悄话 藿香子是谁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