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50年代定级工资标准常见的错误
在网上寻找50年代评级工资标准时,你一定会看到以下的信息:
“1955年国家干部由供给包干制改为工资制,工资标准分为29级,最高一级649元,最低29级为21元,相差30倍。当时有个特殊作法,中共党员干部比民主人士,专家学者的级别定得低,如宋庆龄为行政一级,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却为行政2级,工资581元,一般正部长都是行政4---5级,而交通部长章伯钧是民主人士,定为3级517元。一些文艺界人士的薪酬,大大超过行政标准,如马连良1800元,張君秋1500元,而梅兰芳作为剧团领导(后来入党,为中共党员),拿文艺1级(相当于行政8级),月工资345元。全国当时共有56名一级教授,如陈寅恪,梁思成,季羨林,翦伯赞等,每月工资345元,。。。”
“定级标准采用一职数级、等级线上下交叉的做法,依据职务,参考德才和资历进行评定。大致为正部3~5级;副部5~8级;正局8~10级;副局9~12级,等等。最典型的例子是宋庆龄被评为行政1级,工资为579.5元,而毛刘周朱等领袖则评为行政2级,工资404.8元。 全国当时共评出1级教授56名,评审极为严格。”
“如工程技术人员、教师、医务工作者、文艺工作者也都相应有了自己的等级系列。且各系列之间大致可以互相换算,如文艺一级相当于行政8级;高教8级相当于行政17级等。”
以上三段的叙述有很多错误和不严谨(我在下面会指出改正),但在网上被广泛转载引用(甚至在一些论文中),以讹传讹,我找了一下,这些错误主要是来自于陈明远的《知识分子与人民 币时代》这本书,另外2本书:《中国生活记忆——建国60年民生往事》陈煜编著;《往事》黄新原著 引用了这些错误。 现在真是无错不成文,无误不成书。
现在列出引号中错误之处:
1. "当时有个特殊作法,中共党员干部比民主人士,专家学者的级别定得低,如宋庆龄为行政一级,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却为行政2级,..."
中共党员干部定级和民主人士,专家学者的按职务定级是一样的,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都是行政1级。由图1,
1级: 中央人民政府正副主席、委员长、总理;
2-3级:副委员长、副总理;
3级: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4-8级:人大各委员会正副主任、国务院正副部长、各委员会正副主任;
5-9级:正副省长;
而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正副主席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总理周恩来。都是1级。
作者把59年1到3级党员干部合并成3级并在60年17级以上党员干部减薪搬到定级中来了。
2. “一般正部长都是行政4---5级,而交通部长章伯钧是民主人士,定为3级517元。”
说法错。 交通部长章伯钧定为3级不是由于是民主人士,而是因为他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同样是民主人士的森林工业部长罗隆基就是4级,因为他不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3. “大致为正部3~5级” ---- 正部4~5级。
4. “最典型的例子是宋庆龄被评为行政1级,工资为579.5元,而毛刘周朱等领袖则评为行政2级,工资404.8元。 全国当时共评出1级教授56名,评审极为严格。”
毛刘周朱是1级,404.8元是60年党员减薪后的行政3级工资,引号中是张冠李戴。那个“全国当时共评出1级教授56名”更不知从何而来。
另外“如文艺一级相当于行政8级” 的说法也是不严谨的,文艺一级工资相当于行政6级半,应该是文艺一级的政治待遇(如有些文件的传达范围)挂靠行政8级。
这些书、文的这类错误不少,写书写文章时为什么不花些时间搞清这些基本事实?错误太多的文章和书会降低其内容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