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隐史

朱楼旧梦隐叙家亡血史, 儿女悲情婉书明亡华殇。逃亡帝子大展春秋笔法,贾事真史揭开惊天隐秘!
个人资料
xibeifenglai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黛玉焚稿”与宝玉的老杨树

(2021-07-04 17:03:46) 下一个

“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实为假小说之形的正史,《红楼隐史》第一部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将为大家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历史真相。

 

第三回黛玉初入贾府时告诉众人:“那一年我三岁时,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

黛玉是崇祯皇帝和皇贵妃田秀英的合体,但事实上,无论是崇祯、还是田秀英,两人都没有经历过上述所说的出家奇缘,那么,朱慈炤的如此安排难道仅仅是为了暗示宝玉和黛玉一见钟情却无缘相守的悲剧结局么?当然不是!

朱慈炤设计的任何伏笔其实都是有多重考虑和前后照应的,黛玉的这一段出家缘其实还藏有更为重要的寓意,那么,朱慈炤到底想通过这一情节安排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大秘密呢?

这就要从明朝万历、泰昌年间的一位集艳女、才女、怨女于一身的扬州美女冯小青的故事说起了。冯小青本是扬州的世家女,不仅姿容冠绝,而且“工习诗词,妙解音律”,才名远播,不幸的是父死家败,十六岁时,冯小青被贪财的母亲许给了杭州富家子冯生为妾,却不为大妇所容,幽禁而死,死时年仅十八。完成于顺治十五年的记叙明代及明清之际美人、才女故事的《美人书》十二卷卷一中记载:冯小青“夙根颖异,姣美绝伦。当十岁时,遇一老尼,授以《心经》一卷。小青才读数遍,即能了了,复之不失一字。老尼曰:‘此儿虽然敏慧,但惜福薄。愿乞与我作为弟子。设或不肯,切不可令其识字,方有三十年之寿。’家人以为妄,怒而叱之。”

原来,癞头和尚欲渡黛玉出家的情节其实完全是化自冯小青的经历,只不过朱慈炤将十岁改为三岁,并刻意安排在第三回中,为的是强调“三”,因为他是“老明公山子野”——“朱三太子爷”。

朱慈炤为何要借用冯小青的故事来讲黛玉呢?因为冯小青的经历与黛玉田秀英的经历惊人的相似。

冯小青的悲惨遭遇,深为当时的人们所同情,因此明末关于冯小青的记载颇多,如冯梦龙的《情史类略》、支如增的《小青传》、张潮的《虞初新志》等,并被编写为戏剧和小说广泛传播,可谓是明末清初家喻户晓的悲情才女。徐震更是在《美人书》中将冯小青列为第一,其所作记载尤为世人熟知。这里我就依据《美人书》将小青的可怜遭遇简略概括一二。

冯小青十六岁时被其母卖与杭州富豪冯生为妾,冯生长相丑陋、毫无文才,小青一见其面,不觉泪如雨下,惨然叹息曰:“我命休矣!”冯生粗鄙浅薄也就罢了,偏偏冯生的正妻还极其妒悍,对才貌过人的小青百般折磨。尽管小青曲意承顺,但依然不能稍解其妒嫉之念。其实,小青本有机会逃离迫害,冯妻有位亲戚杨夫人跟随小青学习下棋,极为欣赏小青的才华,将其视同亲生女儿一般爱护,杨夫人对小青的境遇十分同情,于是暗中提出要帮小青跳出火坑,不想却被小青拒绝,小青解释说“吾幼时曾梦手折一花,随风片片着水,命止此矣!”小青认为自己的命运就像这被折的鲜花一样,将在最美好的青春之时被风吹落水中,落入冯妻之手被凌辱折磨而死就是她注定的宿命,因此她选择认命,不想去做任何的抗争。

不久,冯生的大老婆将小青幽禁于一个孤山的佛舍中,令人严加看管,凄苦幽怨的小青因此赋诗:“春衫血泪点轻纱,吹入林逋处士家。岭上梅花三百树,一时应变杜鹃花。”血泪春衫被吹入林逋处士家,这也是朱慈炤为黛玉取姓为“林”的原因之一,暗示了黛玉被正妻凌虐的不尽血泪。 

长期的幽禁令小青的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孤独的小青竟开始同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对话,日渐疯魔。她不但将影子称为“水中清友”,还为之赋诗曰“新妆竟与画图争,知在昭阳第几名。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不久后,唯一爱护怜惜她的杨夫人跟随做官的丈夫去外地生活,失去了最后一线慰藉的小青更加苦闷,抑郁成疾,冯妻于是借治病之名派婢女给小青送来有毒的汤药,小青虽然已经抱定死志,但她并不愿服毒,因此假装表示感谢,当冯妻的婢女走后便将有毒的汤药全部泼倒在床头,并笑着说:“我虽不想活了,但就是死也要让自己的体内保持干净,绝不会为求速死而吃毒药污浊我的身体。”小青自此开始绝食,每天只饮一小杯梨汁,病情因此渐渐沉重,气息奄奄的小青自知命不久矣,于是叫来画师给她画像,画了几幅,小青都说没有画出自己的神韵,后来命画师仔细观察她的言谈举止,终于画出了令她中意的画像。小青将自己的画像供在榻前,焚香摆设梨酒而奠之,自言自语曰:“小青,小青,此中岂有汝缘分耶!”然后给杨夫人写信诀别,其中写道:“何必‘紫玉成烟,白花飞蝶’,乃谓之死哉!”并在信的最后赋绝句一首曰:“百结回肠写泪痕,重来惟有旧朱门。夕阳一片桃花影,知是亭亭倩女魂。”写完信后,小青将笔扔于地上,然后抚几痛哭,泪如雨下,一恸而绝,年仅十八岁。直至傍晚,得到死讯的冯生才踉跄而来,只见小青的遗容宛如生前无病时一般鲜艳美丽,顿时心生不舍,于是长号顿足,呕血升余。冯生捡起小青的诗稿、遗像和写给杨夫人的信,看完信后,冯生哀呼道:“吾负汝!吾负汝!”冯妻听后大怒,冲过来索要,冯生于是偷藏了一幅画像,而其他的画像和诗卷则全被大老婆收缴并焚烧干净。幸亏小青临死前,曾取花钿数件赠身边的老妪之小女,顺手拿自己写了诗词的两张纸张包裹,上有诗词十二首,这才使她的诗作得以留存一二。

徐震在《美人书》开篇的《引》文中写道:雪庐主人曰:“千百年来,艳女、才女、怨女,未有一人如小青者。临邛、章台,艳矣才矣,而不怨。绿珠、小玉,亦艳矣才矣,而欢极憾终,要亦怨其所不必怨。孰与姬之托根失所,阒寂自如,或讽之去终不去,竟以怨死乎!  姬之前身似屈平,冯生之前身似楚怀王,妒妇之前身似上官大夫、令尹子兰。楚怀之莽也,上官、令尹之阴贼也,桂中之蠹,生则俱生。姬病益苦,益明妆靓衣,又似当年汩罗将沉,犹餐英而纫蕙也。  太史公曰:‘以彼才游诸国,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噫,斯三闾之为三闾,亦小青之为小青欤!三闾求知己於世人,不得,而索之云中之湘君。湘君女子也,因想轮结,还现女子身而为小青。  小青求知己于世人,不得,而问之水中之影。夫太白举杯邀月,对影三人,惟太白之影可与太白对,小青之影可与小青语耶!读其诗,至‘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也。  烟水散人曰:红颜薄命,自古皆然。环佩空归,留青莎于绝塞;阳台擅嬖,织锦字於回文。其怨可谓深矣!然予谓小青之怨更有甚焉。盖狂童匪匹不亚□□,狮子扬威岂同黄里,而能寂处孤山,托芳怀于素萼,怨固堪怜,贞尤可取。此艳质香魂,羞见坠楼之句,不得为非烟而宽咏也。予尝于雨窗灯下读其诗,而为之抚掌称幸。夫史迁不被腐刑,则《史记》可以不作。姬若得其所归,则已合欢金屋,调笑鸳房,又何能苦思抒怨,而有零珠残玉,如十二章之诗,至今历历,犹在人口耳间耶!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芳徽莫忘,彤管无愧。集小青为第一。”

在徐震看来,冯小青是集艳女、才女、怨女于一身的千古第一女,而在朱慈炤的笔下,黛玉是集艳女、才女、怨女、贞女于一身的千古第一女,最为关键的是,黛玉田秀英的不幸遭遇根本就是冯小青的悲惨经历的宫廷升级版。因此,黛玉的身上被赋予了冯小青的特点。黛玉的无缘尘世与寄人篱下完全是照搬冯小青的经历,朱慈炤这样写正是为了暗示读者:如小青一样惊才绝艳的黛玉最后也如小青一样被悍妒的骄横正妻欺凌迫害而死,这才是田秀英母子四人接连夭亡的事实真相。

为何书中强调黛玉是扬州人?因为“长好读书,解音律,善奕棋”的冯小青是扬州才女,黛玉田秀英本是陕西人,不过是童年时曾经跟随父亲公干而在扬州短暂居住过,却深得扬州人民的喜爱,为了纪念田秀英,扬州人民甚至将她借住过的街巷改名为“田家巷”,因此,很多野史都将田秀英写作扬州人。

为何黛玉喜欢《牡丹亭》?只因小青喜读《牡丹亭》,还曾作过一首七绝:“冷雨幽窗不可聆,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小青临终之前请人为自己描摹真容,并悲泣死去,分明也是效仿《牡丹亭·第十四出·写真》里杜丽娘病里写真,感伤“寄春容教谁泪落,做真真无人唤叫”之举。

为何黛玉唯恐花瓣落入水中,不辞劳苦要扛锄葬花?因为冯小青以花瓣落水比喻自己将被正妻欺凌而死,朱慈炤不愿黛玉遭遇这样的结局。

为何晴雯死于十六岁?因为冯小青十六岁时嫁给冯生,遇人不淑终致被害身死,朱慈炤不愿晴雯出嫁被正妻欺辱折磨。

被害身死的黛玉即朱慈炤的生身母亲田秀英,晴为黛影,晴雯也是田秀英。无论是晴雯十六岁夭亡、还是黛玉葬花入土,这些情节的设计其实都是朱慈炤为自己母亲田秀英而作的心愿宣告:她不想嫁给糊涂的朱由检、不愿遇上恶毒的妒妇周金莲,可惜的是:冯小青是能够逃生却认命放弃,而田秀英和她的儿子们却是根本无路可逃。

为何王夫人将晴雯焚尸?因为冯生的正妻在冯小青死后将其所作的诗词焚毁,“尸”音同“诗”、通“史”,王夫人焚尸其实就是妒妇周后将情敌田妃害死后的焚诗焚史的无耻恶行。

徐震在《美人书》中将被妒妇迫害而死的小青比作屈原,并将施加迫害的妒妇比作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而这就是朱慈炤仿照屈原的《离骚》为晴雯田秀英写《芙蓉女儿诔》的灵感出处。

在第五十一回《胡庸医乱用虎狼药》,即晴雯生病被下虎狼药一回中,宝玉一面指出晴雯的药方有问题,一面说“我就如那野坟圈子里长的几十年的一棵老杨树,你们就如秋天芸儿进我的那才开的白海棠,连我禁不起的药,你们如何禁得起?”

朱慈炤将晴雯比作兰花和芙蓉花神,为何这里放着最爱的兰花和芙蓉不比,偏偏要拿贾芸秋天送的海棠来比被下了虎狼药的晴雯呢?因为徐震的《美人书》中记载:冯生曾将他偷藏下来的小青的遗像向他的好友刘无梦展示,刘无梦评价小青的样貌是“娟娟楚楚,如秋海棠花”。前书已经解密过了,贾芸就是崇祯朱由检,晴雯是因嫁给朱由检而落入妒妇之手被害死的田秀英,自然就是贾芸进的秋海棠花了。

为何朱慈炤要安排宝玉突兀地自称“老杨树”?因为杨夫人哀痛于小青的不幸,故在小青死后四处搜集她的诗稿,并将它们结集刊刻行世,名为《焚余集》以致悲悼。“老杨树”是暗示宝玉、也就是朱慈炤的身份其实等同于这个向小青学习棋艺的、唯一怜惜小青、并在小青死后竭尽全力搜寻刊刻遗稿的杨夫人。杨夫人将小青视同亲生女儿,想救小青逃出苦海;而朱慈炤本就是晴雯田秀英的亲生儿子,母亲生他、教他、爱他、护他,他想救母亲和弟弟们免于周后毒手,可他年小力弱、无能为力,如果不是明朝灭亡,那么就连他也无法身免,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后世存留下宝贵的历史真相,前书说过,朱慈炤开始创作《红楼梦》时已是六十多岁的花甲老人,自然称得上是“老杨树”,《石头记》其实就是一部上升到国家政治层面的《焚余集》。

经历仿佛冯小青的黛玉、也就是慧娘田秀英是被妒妇周金莲加害而死的,死后又被周金莲和东林党文魔们不断污蔑诋毁,应该说田秀英的不幸远甚于冯小青,至少冯小青始终受到世人的怜惜和文人的咏颂,而一生光明磊落、大局为重的田秀英不但生前惨遭迫害,死后更是名节尽毁,甚至就连清白的出身都被周金莲和东林党给彻底抹黑,万幸的是,上天为她留下了一个好儿子,朱慈炤用尽毕生血泪为自己的母亲写就了大明皇室版的《焚余集》,也就是《石头记》这本《朱楼梦》,苦心人、天不负,被东林文魔们篡改掩盖的明亡的事实真相终将浮出水面、大白于天下,而这就是苍天无声的审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