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教授的学术博客

内容涵盖:传统经学为主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商周金文为主的古文字学研究、宗教史和制度史为主的商周史研究、版本学和校勘学为主的古典文献研究、京都学派为主的海外汉学研究、古代神话和诗论为主的中国文学史研究
个人资料
正文

刘正教授论文《汤“以身祷于桑林”说神话及其展开》1

(2016-09-26 06:46:03) 下一个

汤“以身祷于桑林”说神话及其展开

 

在上古时代,商汤求雨被看成是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一件历史事件。这个神话背后已经被注入了浓厚的天人感应色彩,同时也是当时国王和巫师身份一体化的图像见证。这一神话完整地出现在《吕氏春秋·顺民》中:

昔商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仍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有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磨其手,用其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其悦,雨乃大至。

在《帝王世纪》中出现了此一神话的另一版本;

汤自伐桀后,大旱七年,殷史卜曰:“当以人祷。”汤曰:“吾所请雨者,民也。若必以祷,吾请自当。”

这一神话在商周甲骨和彝铭史料中是否也有记载呢?这是我们最感兴趣的话题。

一、 《山海经》为核心的龙和雨水关系说的考察  

在《山海经》中对龙和雨的连带性的图像关系有多处记载,如《大荒东经》: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

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大荒北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射。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

《南山经》:

又东三百五百里,曰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

在盛行图腾崇拜的原始部落中,一般认为动物图腾比植物图腾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就其本质而言,动物成为图腾崇拜的对象,已经说明它具有人所不足的某种特殊品格特征,如力量、飞翔、耐寒等,在它们身上,可以找到原始宗教思想的特殊体现。这也是远古人们在狩猎时代所形成的一种准宗教信仰。

据我本人对《山海经》的统计,该书中讲到占验共64次,其中56次是动物占验。《周易》卦爻辞中提到的动物种类,如下:

龙。见于《乾卦》的初九、九二、九五、上九、用九和《坤卦》的上六。凡6次。

马。见于《坤卦》卦辞、《屯卦》的六二、六四、上六、《贲卦》的六四、《大畜卦》的九三、《晋卦》卦辞、《明夷卦》的六二、《睽卦》的初九、《涣卦》的初六、《中孚卦》的六四。凡11次。

鹿。见于《屯卦》的六三。凡1次。

禽。见于《师卦》的六五、《比卦》的九五、《井卦》的初六。凡3次。

虎。见于《履卦》卦辞、六三、九四、(颐卦)的六四、《革卦》的九五。凡5次。

鱼。见于《剥卦》的六五、《垢卦》的九二、九四、《中孚卦》卦辞。凡4次。

牛。见于《无妄》的六三、《大畜》的六四、《遁卦》的六二、《睽卦》的六三、《革卦》的初九、《旅卦》的上九、《既济卦》的九五、《离卦》的卦辞。凡8次。

豕。见于《大畜卦》的六五、《睽卦》上九、《垢卦》的初六。凡3次。

龟。见于《颐卦》的初九、《损卦》的六五、《益卦》的六二。凡3次。

羊。见于《大壮卦》的六五、上六、九三、《央卦》的九四、《归妹卦》的上六。凡5次。

明夷。见于《明夷卦》的初九、六二、九三、六四、六五。凡5次。

狐。见于《解卦》的九二、《未济卦》卦辞。凡2次。

准。见于《解卦》的上六。凡1次。

豹。见于《革卦》的上六。凡1次。

雉。见于《鼎卦》的九三、《旅卦》的六五。凡2次。

鸿。见于《渐卦》的初六、六二、九三、六四、九五、上九。凡6次。

鸟。见于《旅卦》的上九、《小过卦》的初六、上六。凡3次。

鹤。见手《中孚卦》的九二。凡1次。

翰音。见于《中孚卦》的上九。凡1次。

豚。见于《中孚卦》卦辞。凡1次。豚可与豕合并。

动物象占的大量出现,正是当时动物图腾和植物图腾大量出现的反映。

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在《人论》一书中曾指出:

对神话和宗教的感情来说,自然成了一个巨大的社会——生命的社会。人在这个社会中并没有被赋予突出的地位。他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但他在任何方面都不比任何其它成员更高。生命在其最低级的形式和最高级的形式中都具有同样的宗教尊严。人与动物,动物与植物全部处在同一层次上。在图腾崇拜的社会中我们发现,植物图腾与动物图腾比肩而立。

上述动物图像中,有一种动物在周代及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它的出现与否成为决定国运兴衰、圣贤的生灭的重要兆示。而且,很多部落的祖先和远古社会中的传说人物也都与它有关。这种动物图腾就是以龙和龙的形成物蛇、马为主的龙蛇图腾。比如,《归藏·启筮》:“共工,人面蛇身。又如: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也。”再如《春秋合诚图》:“黄帝将亡,则黄龙坠。”等等,类似的记录可以在《山海经》中大量找出。

关于龙的初始形状,就目前考古所挖掘出的实物史料而言,首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时期的玉龙。其图像则是: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趾。在著名的安徽凌家滩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玉龙也继承并保持了人面、豕喙、麟身的外形图像。如下:

在金文中的字形,根据《金文编》的记载,我们整理如下:

商周青铜器上出现的各种龙纹图像如下:

等等,在汉代画像石、汉代帛画中的龙的图像如下:

龙字与龙物的相同处乃在于:龙的图像近似于虹的曲线图像。这种对图腾的再现或记录使我们可以在其它原始民族中找到表现仪式。列维—布留尔(Levy-Bruhl Lucien)在《原始思维》一书中提出了一种叫做“英迪修马”的仪式,正与此相类似。他说:

这种神秘的互渗也存在于雨和雨图腾的成员之间,存在于水和水图腾的成员之间。为了保证正常的降雨量或池塘中的正常水量,也举行英迪修马仪式。这些仪式与华盛顿斯密孙学院人种学研究室的研究人员们如此详细描写过的朱尼人、阿拉帕霍人以及所有北美蒲埃布洛印第安人为同一目的而举行的类似仪式直至细微末节都相象得惊人。在澳大利亚,如同在新墨西哥一样,我们也看见“一条曲线在地上的应该是代表虹的曲线带形……类似的带形也画在仪式登场人物的身上,画在他手里拿着的盾上。这个盾还装饰着用白粘土涂成的描写闪电的字形曲线。

所谓“英迪修马”,即intichiuma。它的本义是指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在雨季开始时为增殖图腾植物和动物而举行的一些巫术仪式。是一种以神秘方法保证动植物正常繁育的仪式。列维一布留尔(Levy-Bruhl Lucien)认为这种求雨的英迪修马仪式代表了一种互渗。而在他之前,斯宾塞和纪林二人发现:雨和水图腾的成员在长期干旱严重缺水的时候举行自己的英迪修马仪式,如果在适当的时候下了雨,那当然要说这是英迪修马的作用。从文化发展的阶段性来说,这种仪式与互渗也必然反映在商周时代中。比如画曲线和画水二者之间在求雨上就有若干类似之处。作为一个部落中的图腾,初民们对它的信仰是建立在它与初民社会中的功利关系和它为初民社会所认可的血缘关系这双重基础之上。特别是当部落遇到灾难时,自然会加大初民们对图腾的信仰程度。进而也加大了对这些图像的信仰。从而使图像成为原始宗教中的“符”,一种具有神气法力的图像。

上述卜辞中龙与雨之间的关系,也即图腾与部落之间的功利关系,正是建立在这种仪式和互渗的作用之上。

那么,让我们先来看看《山海经》中记载的有关龙蛇与雨的对应关系。例如,《海外东经》:

雨师妾在其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

又如,《大荒北经》:

应龙已杀蚩龙,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又如:

应龙畜水。

关于应龙,《淮南子·墬形训》:“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鹿麟,麒麟庶兽,凡毛者,生于庶兽。”高诱注:“应龙,有翼之龙也;”《广雅》:“有翼曰应龙”。

《大荒北经》又记载“九龙”,或可作为应龙的具体图像之参照:

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谒九阴,是谓九龙。

在汉代画像石中,应龙的图像是:

等等。可见,在《山海经》时代,龙蛇图腾的致雨作用就已经很悠久了。但是,从图像演绎的角度上看,山西陶寺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彩陶上的鱼龙,很可能就是《山海经》中的应龙的原始图像,如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