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妞

土生土长北京老妞,深爱北京,熟悉北京。
正文

牛街回民的称谓(转)

(2017-12-27 22:29:11) 下一个

 

过去,牛街回民很讲究礼仪,甭管什么时候碰见长辈或年长于自己的平辈都要打招呼。牛街回民称呼长辈与老北京的汉民大致相同,但也有自己的特色。由于早年间没有“计划生育”一说,父辈间兄弟姐妹及他们的配偶、再往上一辈间兄弟姐妹及他们的配偶等等关系很多,对应这些关系都有特定的称谓。

先说上一辈:“爸爸”、“妈”不用多说,街里街外都这么叫。牛街回民对爸爸的兄弟称为“伯伯”(baibei,第一字发一声,第二字发轻声,音:掰被),如果爸爸的兄弟多,就按照排行称“大伯(bai)”、“二伯”、“三伯”、……“老伯”;如果爸爸只是兄弟俩,弟弟的子女通常称哥哥为“大伯”,而哥哥的子女称弟弟为“伯伯”,也有称“老伯”的。和汉民一样,爸爸的弟媳被称为“婶儿”,爸爸的嫂子被称为“大妈”,但牛街回民多数人管大妈叫“大大”。“大大”、“婶儿”也会按照老伴儿的排行而排行称“二大大”、“三大大”、“六婶儿”、“老婶儿”等等。同汉民一样,爸爸的姐姐被称为“姑妈”,但牛街回民管爸爸的妹妹叫“娘儿”,按照排行称“大娘儿”、“二娘儿”、“老娘儿”、“大姑妈”、“二姑妈”等等。不管是“姑妈”还是“娘儿”,她们的丈夫都被称为“姑伯伯(gubaibei)”,有排行的加上数字,称作“大姑伯伯”、“三姑伯伯”等。

再说娘家这边。牛街回民称呼妈妈的兄弟姐妹与汉民一样,妈妈的兄弟称为“舅舅”,有排行的分别称“大舅”、“二舅”、……“老舅”;妈妈的姐姐称“大姨妈”、“二姨妈”等;妈妈的妹妹称“*姨儿”(*代表排行中的数字,如二、三等,下同)。有个例外,妈妈的姐姐如果没结婚,不称“姨妈”,而按排行称“*姨儿”。妈妈的姐夫、妹夫都被称为“*姨夫”,牛街也有称“*姨伯(bai)”的。舅舅的妻子称“*舅妈”,早年牛街回民多管舅妈叫“妗(jin,四声,音:近)子”,现在年轻的一两代人称“妗子”的少了。

再往上一辈说说。牛街回民把爷爷称为“巴巴”(baba,第一字发第三声,第二字发轻声,音:把吧)。“巴巴”的兄弟按排行称为“大巴巴”、“二巴巴”、……“老巴巴”;怹们的老伴儿被称为“大奶奶”、“二奶奶”、……“老奶奶”。“巴巴”的姐妹按排行被称为“大姑奶奶”、“二姑奶奶”、……“老姑奶奶”;怹们的老伴儿被称为“大姑巴巴”、“二姑巴巴”、……“老姑巴巴”。奶奶的兄弟称“舅巴巴”,按排行为“大舅巴巴”、“二舅巴巴”、……“老舅巴巴”;怹们的老伴儿称“大妗奶奶”、“二妗奶奶”、……“老妗奶奶”。现在也有人跟汉民一样称“舅奶奶”的。奶奶的姐妹称“*姨奶奶”;怹们的老伴儿称“*姨巴巴”。近二三十年,牛街回民称“巴巴”的少了,多数人同汉民一样称“爷爷”、“姑爷爷”“舅爷爷”等了。姥爷的兄弟按照排行称“大姥爷”、“二姥爷”、……“老姥爷”;怹们的老伴儿称“大姥姥”、“二姥姥”、……“老姥姥”。姥爷的姐妹称“*姑姥姥”;怹们的老伴儿称“*姑姥爷”。姥姥的兄弟称“舅老爷”;怹们的老伴儿称“妗姥姥”,现在也常被人称“舅姥姥”。姥姥的姐妹被称为“*姨姥姥”;怹们的老伴儿称“*姨姥爷”。

牛街人四世同堂的不是很多,对上面三代的男性一般都称为“老祖”;女性则被称为“老太太”,也有的干脆也叫“老祖”。顺便说一下,“老太太”的称呼只有在重孙辈分的孩子叫时,老太太们会很高兴地答应并跟你打招呼,但是若是陌生人向中老年妇女打听道儿或问事情,开口不叫奶奶、大妈、大姐的而直呼“老太太”,那回复你的准没好气儿,好说的老太太还得对你说:“您别这么叫,我可不敢当。”知道什么意思吗?——您给我当重孙子我都不要。哈哈,谁让你不讲礼貌呢。

    本来以为所有的称谓都提到了。忽然想起,还有一类亲戚的称呼差点儿漏了——姻亲。这类称呼牛街回民跟其他北京人没有差异。兄弟姐妹配偶的双亲被称为“亲(qing,第四声,音:庆)爹”、“亲(qing)娘”;大妈、婶儿、姑伯伯的父母称“亲(qing)巴巴”“亲(qing)奶奶”;舅妈、姨夫的父母称“亲(qing)姥爷”、“亲(qing)姥姥”。上面谈到排行,牛街人家排行大概有这么几种:一是按照出生顺序,不分男女直接排,排成大哥、二姐、三姐、四哥、五弟……。再有一种是男女分开排,大哥、二哥三哥……;大姐、二姐……。还有一种叫“大排行”,一般为亲叔伯兄弟的孩子按照出生顺序男女分别排,这种排法在牛街一些大的家族最为常见。回民人口少,圈子窄,又很少与外族通婚,因此常说,回民亲套亲。在牛街两个并不认识的回民聊天“盘道”,不出几句话,一般就能找到共同的亲戚,自然就把辈分明确了。

小辈儿对老辈儿的称呼是特定的,不像现在社会上,长一辈儿的统称“叔叔”、“阿姨”,再长的统称“爷爷”、“奶奶”。自己的亲伯伯、舅舅等长辈自不用说,远一点儿的,比如对父母的表兄弟姐妹、叔伯兄弟姐妹等等,往往也会比照自己父母的亲兄弟姐妹称呼“伯伯”、“舅舅”、“姨妈”等。街坊邻居之间,沾亲带故的不用说了,非亲非故的一般称“伯伯”、“大大”、“婶儿”、“娘儿”等,有意思的是,如果孩子妈妈是牛街人,爸爸是外来人,老人一般让孩子管街坊叫“舅舅”、“舅妈”、“姨儿”等。牛街回民还有一种“官称儿”,只要辈分不乱,多数外人都称呼某人一样的称呼,如“刘二娘儿”、“冯四婶儿”、“铁三伯”、“甘大大”等。

    两人相遇,总是晚辈或平辈年少的先向长者打招呼,有时也有长者先招呼晚辈的。长辈招呼晚辈一般直呼名字,多是小名,如“三儿”、“老四”、“小球儿”、“大鹏”等等,年长的男子招呼小于自己的男孩儿常直接喊“爷们儿”。即使是平辈,牛街回民在交谈中一般也不用“你”、“他”,称对方多用“您”,牛街人,特别是妇女,称对方多用“您(ne,二声,音:<哪吒的>哪)”。聊到对方的长辈更不可以用“他(她)”,而用“怹(tan,一声,音:摊)”,不然会被人认为没有教养。

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牛街回民与全国人民一样贯彻“计划生育”国策,一对夫妻一个孩儿,“伯伯”、“舅舅”即将成为历史。“危房改造”把昔日牛街的“胡同文化”逐渐淡化,亲朋好友之间的称谓也变得简单通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