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妞

土生土长北京老妞,深爱北京,熟悉北京。
正文

五月鲜儿文化

(2016-05-29 18:38:21) 下一个

“有钱难买‘五月鲜’”,是老北京人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至今仍流传。“五月鲜”,老北京人大多说成“五月鲜儿”,比之较生硬的“五月鲜”来,这“儿化韵”的“五月鲜儿”,透着亲切、透着美感!老北京人中也有其他说法儿,什么“五月吃鲜儿”、“五月吃鲜儿,透着那么舒服”等。可是这“五月鲜儿”可不是一种吃食,而是指农历五月上市的一些时令水果和农作物。刚刚采摘的新鲜水果吗,吃着自然舒服。但是昔日的老北京平民百姓,若是没钱,也就吃不着“鲜儿”;要是市场上没有卖这些“五月鲜儿”的,自然也吃不着。我想,这大概就是“有钱难买五月鲜儿”的说法儿原因吧。咱们今天就说说那“五月鲜儿”中的几种水果。但必须顺便说一句,不少老北京人讲究吃的“五月鲜儿”,却指的是早熟的玉米。因为这种早熟的玉米,在农历五月结棒儿成熟,要是煮了吃,透着鲜嫩清香爽口儿。这“五月鲜儿”也包含一些农历五月上市的新鲜蔬菜,如嫩蒜苗等。还有一点就是,现在不是什么都往“文化”二字上引吗,这“五月鲜儿”中不少水果儿,几乎都伴有“五月鲜儿文化”。您往下看就知道啦!  本人从小儿喜欢的“五月鲜儿”,就是水果,如樱桃、桑葚等。过去,那新鲜的桑葚一上市,在摆摊儿卖水果儿的小贩那儿就可以买到,那白色或黑色的蚕豆粒儿大小的桑葚,又干净、又甜。吃在嘴里清甜可口儿。我小时候,小孩子吃桑葚也图个热闹,就是几个邻居小朋友买来桑葚后,大家变换花样儿地吃,如一个小朋友张开嘴,另一个小朋友像投球那样,往这个小朋友张开的嘴里扔,一扔一个准儿。还有些小朋友把桑葚一个个往上抛,然后用嘴接住,博得其他小朋友叫好声儿,也使胡同里增添生气。  上述谈到“五月鲜儿文化”,就先说说“桑葚文化”。小时候爱吃桑葚(我们叫“桑葚儿”),也和一位胡同里的老爷爷讲的故事有关。这老爷爷喜欢给孩子们讲故事,看到我们吃桑葚,就告诉我们,这桑葚曾经救过一位皇帝的命。他说这个“皇帝”在没当皇帝前,一次打仗打败了,他骑马跑得筋疲力尽,跑到一棵桑树前,实在跑不动了,就坐在桑树下休息。他又饥又渴,张着大嘴喘气,突然,一粒儿“东西”掉进他嘴里,他用牙一咬觉得又甜又凉,这就是桑葚。于是他站起来摘桑葚吃,吃得饱饱的,那桑葚水儿多,所以也不渴了。后来他当皇帝后,还给桑树封官儿呢。听老爷爷这么一说,我们更爱吃桑葚了,因为觉得连皇帝都爱吃,肯定是好东西。  写到这里,咱们可就要说说桑葚救的那位“皇帝”究竟是谁啦。但凡是传说,一般涉及的不止一个人。有人说这桑葚当年救的那位皇帝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燕昭王,甚至指出在北京石景山区有座“慈善寺”,后面种了不少桑树,还有燕昭王给桑树挂“金匾”,结果错挂在“椿树”上的传说。看来救的是燕昭王,应该有凭有据了。可是也有人说被救的那位皇帝,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也说得有鼻子有眼儿的。所以究竟救的是谁,咱没必要操那心,还是闷头儿尝“鲜儿”吧!只是这些传说文化色彩很浓。  我们全家人喜欢的“五月鲜儿”水果儿,就是樱桃。“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工花不开”,越唱这些关于樱桃的歌词儿,越想吃樱桃;越唱越感受到那“樱桃文化”,于是逢农历五月樱桃上市,我们就大吃樱桃。  那个儿不大、圆圆的樱桃,有红、白两种,而在颜色程度上却不完全相同,所以也不好说清楚。但是红、白樱桃都特别好吃,颜色外观鲜嫩可爱,入口水儿足,香甜可口儿。北京京西地区、京北郊区等都产,如门头沟大樱桃、香山大樱桃等。现在人们生活条件改善了,就连我的一些朋友家的院子里都种有樱桃树,到季儿樱桃熟了,有时候朋友就送我一些品尝。不少樱桃园也欢迎人们去采摘,这些咱们就不多谈了。樱桃好吃,更用不着我多费笔墨了。  就说这“樱桃文化”,早就体现在古来的俗语和文艺题材中。人们都知道,古人形容美女的说法儿是:“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先生曾经说过一段儿相声,说到一位姑娘嘴大,搞不上对象。于是她处处掩饰自己嘴大的缺陷,说话不敢说暴露嘴大的音韵,如自己明明二十八岁,怕“八”字说出暴露嘴大,别人问她岁数,就说是“二十五”;还说自己工作在“煤铺”,职务是“秘书”;买酱油却说是买“醋”等。逗得观众哈哈大笑。再如,不少戏剧节目中,也用“杨柳细腰,樱桃小口”来形容女人美。  所以说“五月鲜儿”,捎带说说“五月鲜儿文化”,就更有趣儿了。老北京人讲究吃“五月鲜儿”,外地不少同胞也喜欢“五月鲜儿”。其实世上何止“五月鲜儿”呀,老北京人也讲究吃“鲜儿”,尤其在秋季,也喜欢吃刚成熟的上市水果儿、蔬菜等。所以我认为还是说“吃鲜儿”更确切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