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森说词》 青玉案的写作方法和赏析 文/文森中华

(2019-01-27 17:15:20) 下一个

我们有幸征得文森中华老师的同意,将他的一些授课内容和诗坛的众诗友们分享。今天我们先介绍他关于《青玉案》的两篇文章。版权都归文森中华老师所有。

诗坛里将开辟一个《文森说词》的栏目,结合诗坛的活动来分享文森中华老师对词写作的讲解。内容也将永远保留在坛首的诗坛集锦里供诗友们学习。

文森老师简介:

郑绍平(笔名:文森),1948年出生于潮州,1955-1968年在北京读书,少好倚声之学。童年师从叶君健、许鲁野两位先生;1982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学院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私淑于卞孝萱和叶嘉莹两位先生,现定居于香港和澳洲;是唐代文学韩愈研究會顧問,台湾粥会香港區會長、香港诗词学会和深圳诗词协会首席顾问。著有词集《冠山访月词》、《香葭斠律词》;发表过:《玲瓏四犯詞本體初探》《从古风用韵试析韩愈的琴曲歌辞》、《韩愈诗歌三维空间中的美学探索》、《韩愈对词体文学律化的卓越贡献》、《贾岛为七律诗坛注入的新讯息》、《纳兰性德词体初探》、《说到人生剑已鸣,血花染得战袍腥》等唐宋以及近代诗词论文数十篇,与人合作出版词集《泛海词》,著有词学研究专著《倚声探源》、《词林探赜》和《書帶草堂說詞》。

 

關於《青玉案》一詞

《青玉案》一調取名於東漢張衡的《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緞,何以報之青玉案”一句。賀鑄詞起句:“凌波不過橫塘路”,又名《横塘路》、韓淲詞有:“蘇公堤上西湖路”句,故又名《西湖路》,詞雙調六十七字,前後闕各五仄韻,上去兩聲通押。常格用《太和正音譜》注高平調,即等於今律1=G

青玉案在《欽定詞譜》中以賀鑄《靑玉案·淩波不過橫塘路》詞為正體,雙調六十七字,前後段各六句、上去兩聲兼用五仄韻。前段第二句六字需折腰句。(備註:仄聲:●;本仄可平:⊙;平聲:○;本平可仄:◎;韻腳:▲)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 ◎○⊙●○○▲,●⊙●、○○▲。

錦瑟年華誰與度,月橋花院,綺窗朱戶,惟有春知處。 ⊙●◎ ○○●▲,⊙○◎●,⊙○◎▲。◎●○○▲。

碧雲冉冉蘅皋暮。彩筆空題斷腸句。 ⊙○⊙●○○▲,⊙●○○●○▲。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烟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 ○○●▲。⊙○◎●,⊙○◎▲。◎●○○▲。

此外列十二個變體。分為六十六字、六十七字、六十八字、六十九字幾種。均依蘇軾六十七字詞《靑玉案·和賀方回韻送伯固歸吳中故居》變化。與賀鑄詞相同,惟前後段第五句各不押韻,宋元詞多以此塡者為多:“三年枕上吳中路。遣黃耳、隨君去。若到鬆江呼小渡。莫驚鷗鷺,四橋盡是,老子經行處。 輞川圖上看春暮。常記高人右丞句。作個歸期天已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

如:史達祖《靑玉案.蕙花老盡離騷句》,雙調六十六字,前後段各六句、五仄韻,上下片第二句均為六字折腰句:“蕙花老盡離騷句。綠染遍、江頭樹。日午酒消聽驟雨。靑楡錢小,碧苔錢古。難買東君住。 官河不礙遺鞭路。被芳草、將愁去。多定紅樓簾影暮。蘭燈初上,夜香初炷。猶自聽鸚鵡。”

如:吳潛《靑玉案.人生南北如歧路》雙調六十八字,前後段各六句、四仄韻。此類蘇軾詞體,惟前後段第二句亦作七字異:“人生南北如歧路。惆悵方回斷腸句。四野碧雲秋日暮。葦汀蘆岸,落霞殘照,時有鷗來去。 一杯渺渺懷今古。萬事悠悠付寒暑。靑箬綠蓑便野處。有山堪采,有溪堪釣,歸計聊如許。” 如:胡銓《靑玉案.宜霜開盡秋光老》雙調六十九字,前後段各六句、四仄韻。此類似蘇軾詞體,惟前段第二句七字,後段第二句八字異:“宜霜開盡秋光老。感動節物、愁多少。塵世難逢開口笑。滿林風雨,一江烟水,颯爽驚吹帽。 玉堂金馬何須道。且斗取、尊前玉山倒。燕寢香清官事了。紫萸黃菊,早羅紅袂,花與人俱好。”

《青玉案》在詞中屬於中調,但兼有小令和慢詞的特性,如賀鑄詞是用小令筆法加以賦化的聯合運用,形成詞的整體架構,上片由:“底-橫塘路”一路借:“芳塵、花月、朱戶”推挽收窄視角向“春”這個“圖”聚焦,即由全局向局部向點推挽,在“春”的細節描寫上運用賦筆深化主題意象:“愁”使之具象化,畫面化──“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但辛棄疾詞是以長調筆法填小令,將主題進一步虛化後外射轉化為理念加深主題意象,上片一路實寫:“一夜魚龍舞”的景象,過片側面虛寫:“婦女頭飾、笑語暗香、眾裡尋人”元夜賞燈的細節後講主觀情緒外化:“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兩種填寫中調的不同方法。辛詞採用蘇詞格式:“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由此我們總結一下《青玉案》的特點:

a.此詞分為兩種寫法,一種是運用小令手法填詞,如賀鑄詞以“點”展開下片的細節描寫,一種是運用長調手法填詞,如辛棄疾由一個總結的場景為核心,展開下片的賦筆;

b.運用圖底關係展開上片,下片均是對某一個場景或者視覺焦點的展開;

c.正體詞格第二句需要用六字折腰句;主題句一般在下片第三句上;

d.上下兩結用疊句或者用流水句,如賀鑄詞結句:“一川烟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對偶加疊句句式(備註:意義相同的句子前後呼應重疊。常常用於表現人物的一種回環往復的強烈感情,給人以“百轉千回”、“繞梁三日”的感受。疊句運用得好,會使作品産生強烈的藝術魅力。)如吳潛詞結句:“有山堪采,有溪堪釣,歸計聊如許”是純粹的疊句;如辛棄疾詞結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流水句。如史達祖詞結句:“蘭燈初上,夜香初炷。猶自聽鸚鵡”是疊句加五字托起。

 

《青玉案》經典詞作的閱讀與欣賞

1.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詞的欣賞與閱讀: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解題:《靑玉案·元夕》一詞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代表作品。這首詞作於南宋的都城臨安,正是淳熙(宋孝宗的年號1174年)元年或二年。當時,強敵壓境,國勢日衰,而南宋統治階級卻都不思恢復中原,偏安江左,沉湎於歌舞享樂,以粉飾太平之中。詞人這時剛從北方風雨渡江,獻俘闕下,投奔南宋而來,他以為很快就可以帶著北伐大軍打回中原,但是面對南宋當時社會的現實他失望了,他這種心情用一首林昇的詩:“山外靑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最能反映當時社會的狀況。此詞一別前人運用小令填詞的手法,采用長調展開運思,辛棄疾以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為入題的視角,反襯出南宋整個社會面對失去的故土,無心恢復中原的社會狀態。借助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於金翠脂粉女性形象的細節,通過提空來寄託著作者政治失意後,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詞采用對比手法──映襯,從字面上看,上片極寫花燈耀眼、樂聲盈耳的元夕盛況,下片著意描寫主人公在美女如雲之中尋覓一位立於燈火零落處的孤高女子,構思精妙,語言精致,含蓄婉轉,餘味無窮。

註釋: 玉壺:比喩明月。

魚龍舞:指舞動魚形、龍形的彩燈。(舞魚舞龍。是元宵節的表演節目)宋夏竦《奉和御制上元觀燈》:“魚龍漫衍六街呈,金鎖通宵啓玉京。” 蛾兒、雪柳、黃金縷:皆古代婦女元宵節時頭上佩戴的各種裝飾品。這裏指盛裝的婦女。宣和六年正月十四夜,奉聖旨:宣萬姓。有那快行家手中把著金字牌,喝道,“宣萬姓!”少刻,京師民有似雲浪,盡頭上戴著玉梅,雪柳,鬧蛾兒,直到鰲山下看燈。(《宣和遺事》)

闌珊:零落稀疏、燈光黯淡的樣子。

解析:起拍運用圖底關係寫眼前景象,入筆先展開元夕夜景的視野“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禮花飛向天空,像星雨一樣散落下來。一筆就把人帶進“火樹銀花”狂歡的節日氣氛之中。“東風夜放”化用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收住視角,落在“寶馬雕車香滿路”:達官顯貴攜帶家眷出門觀燈的思考上,埋下一條反襯的暗線。轉換視角:“鳳簫聲動,玉壺光轉,”將視角從達官顯貴向整個社會層面擴散。收窄視角將聚焦點落在:“一夜魚龍舞”上:“鳳簫”是排簫一類的吹奏樂器,泛指音樂;“玉壺”指明月;“魚龍”是燈籠的形狀。這句是説,整個社會都沉浸在月華之下,燈火輝煌之中,人們已經忘記了失去中原的痛苦,今夜卻通宵達旦載歌載舞,已經無心恢復中原了。

下闋以魚咬尾的方法,衍展“一夜魚龍舞”,運用細節深入寫“元夕”的歡樂,借用一對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場景,表現內心的驟然之感。只不過上闋寫的是整个場面,下闋寫了一个具體的人,一個故實。“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先寫元宵觀燈的婦女,她們穿著美麗的衣服,戴著漂亮的手飾,歡天喜地向舞龍燈處奔去,所過之處,她們身上陣陣暗香隨風飄來,再次讓作者感覺到社會風氣的奢靡。“眾裏尋他千百度”:提空對觀燈細節的描寫:對著眾多迎面走過的婦女一一辨認,但沒有一个是他所尋找的意中人(這裏借提空融入寄託)“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不料偶一回頭,卻發現自己尋找的心上人正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處望著自己。這是從字面內容上的理解。

如何深入到作者內心去理解,作者的內心寄託?那首先要從縱向的關鍵詞彙上期理解:

更吹落、星如雨:天上飄灑下來的禮花,快接近地面便熄滅散盡,可以看作最初的理想如禮花曾經流光溢彩,但是當要腳踏實地實施時,卻是昏暗的痛苦,理想的破滅。這如他在晚年追憶少年時寫的《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簶,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寶馬雕車香滿路:用此暗示“達官顯貴”上層統治這已經無心對敵。一心沈湎與歌舞昇平之中,與一心恢復中原的作者心理狀態形成強烈對比。 眾裏尋他千百度。這句是對全詞理解的關鍵,作者所尋的他是什麼?人?事業?理想?那就不同了。

如看作是一位情人知己,那詞就是一首婉約詞。即使與北宋婉約派大家晏殊、柳永、賀鑄相比較,在藝術成就上也毫不遜色,其主題以反襯手法,曲折三致尋找情人知己,相遇於偶然,讓人不禁有拍案稱奇之嘆。 梁啓超說“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

梁啓超讀此詞不把這首詞當婉約詞看。他認為此詞應有所寄託,可謂只有知音可以讀得:站在燈火闌珊處的那个人,正是作者自己的一種寫照。根據當時歷史背景可知,他南渡之後,並不受重用,甚至當時上層知識分子包括朱熹等人都認為:“稼軒有吞吐八荒之槪,而機會不來,正則為郭、李,為岳、韓,變則桓温之流亞。”致使他一身文韜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懷著一種無比惆悵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賞。也就像站在熱鬧氛圍之外的那个人一樣,給人一種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覺,體現了受冷落後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風。 葉嘉瑩先生進一步認為,辛棄疾在恢復中原的理想破滅之後,面對元宵魚龍歌舞之夜,驀然醒悟到一個問題:為什麼屢次上書不能感動上層下決心恢復中原?那就是南宋上下軍民已經滿足於偏安一隅的繁榮,沒了恢復中原的勇氣。同時也表現了詞人內心的悲壯與憤慨。

如果向更深一層,推廣到更為廣闊的層面去理解,王國維認為:“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不能單單理解為辛棄疾個人對當時情勢的領悟,應該向整個社會層面擴展,是一個人在經過多次周折、多年磨練之後,就會在思想上逐漸成熟起來,就能夠對一切現象明察秋毫,豁然領悟。這也是一個人在某種事業上孜孜不倦努力後,達致了最後成功一剎那間的感受。對學問、對事業、對理想,可以說都是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都是厚積薄發、功到自然成的結果。

2.賀鑄《靑玉案》此的欣賞與閱讀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臺花榭,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碧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烟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解題:賀鑄此詞通過對暮春景色的描寫,形象地抒發了作者的“閑愁”。上片寫路遇佳人頗有曹子健在伊川遇到甄妃之感。身有不知所往的悵惘之情,心有懷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寫因思慕路遇的佳人而引起的無限愁思,表現了幽居寂寞的情緒。其實全詞虛寫相思之情,實抒悒悒不得志的“閑愁”。這首與辛棄疾詞完全不同,辛詞側重實寫,賀詞以虛為主。

註釋:

凌波:形容女子步態輕盈。三國魏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芳塵去:指美人已去。

錦瑟華年:指美好的靑春時期。錦瑟:飾有彩紋的瑟。唐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彩筆:比喩有寫作的才華。《南史·江淹傳》:“……(淹)嘗宿於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斷腸句:傷感的詩句。

梅子黃時雨:江南一帶初夏梅熟時多連綿之雨,俗稱“梅雨”。《歲時廣記》卷一引《東皋雜錄》:“後唐人詩云:‘楝花開後風光好,梅子黃時雨意濃。’”

解析:起拍由實入虛:“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橫塘,在蘇州城外。龔明之《中吳紀聞》載:“鑄有小築在姑蘇盤門外十餘里,地名橫塘。方回往來於其間。”是作者隱居之所。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以後有些詩人把橫塘直接用作美女或者仙女出沒的地方。詞人說在我門前遇到一個美人。他在橫塘前匆匆走過,當時自己只能遠遠地用目送她的倩影漸行漸遠。基於這種瞬間失去的遺憾,作者展開了豐富的想象,進入虛寫,推測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樣生活的。“錦瑟年華誰與度?”用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詩意:暗示那是一個寡婦。自問自答,用無限婉惜的筆調寫出想陪伴美人度過青春韶華的時光, 在“月臺花榭,瑣窗朱戶” 的華麗住所,可惜那只是虛幻,真實的他又在哪裡只有一年一度的“春天”才知道。作者使用了跨越時空的想像, 雖是虛構,卻又合情理。

上片以偶遇美人不得抱得美人歸為發端,下片則承上片“春愁”的詞意,再向深層次遙想美人獨處幽閨的悵惘情懷(你在思念她,未必美人哪一瞥之後沒有思念你)。“碧雲”一句,設想美人佇立良久,直到暮色籠罩了周圍的景物,才驀然醒覺。不由悲由心生,提筆寫下柔腸寸斷的詩句。蘅皋,生長著香草的水邊高地,曹植《洛神賦》:“爾迺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這裏再代指美人的住處。“彩筆”,這裏用以代指美人具備江淹一樣的高妙才情 。那麽,美人何以題寫“斷腸句”?於是有下一句“試問閑愁都幾許?”“試問”一句的好處還在一个“閑”字。“閑愁”,即不是離愁,不是窮愁。也正因為“閑”,所以才漫無目的,漫無邊際,飄飄渺渺,捉摸不定,卻又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種若有若無,似眞還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差堪比擬。作者妙筆一點,用博喩的修辭手法將‘愁”從無形變有形,顯示了詞人奇特的藝術才華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賀鑄因面目醜陋,故一生沉抑潦倒,懷才不遇,只做過臨城酒稅一類的小官,最後經蘇軾推薦才作了承儀郎這樣一個六品官職。他借《離騷》香草美人的寄託之法,將政治上的不得志隱曲地表達在詩文裏。這也是文人慣用的手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