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讲了天子山的小众景点”点将台”。下面谈谈我们游览这三个小众景点之”空中田园”的故事。
与”点将台”相似,”空中田园”是天子山的另一个附属景点。但它的名气比”点将台”大,去的人稍多,但也都是我们这样的自助游人。我们在三岔口站下车,然后购电瓶车票进入山内近距离参观。电瓶车全票50元,老人优惠价32元。
(空中田园的电瓶车)
“空中田园”实际上是位于老屋场区域的庄稼地,因其处于幽谷内的孤峰崖顶,产生了不同凡响的感观效果。了解张家界景区地貌的人不难理解,这下沉的崖顶便是天子山 ”方山台地”的地貌形态。
我们乘坐的电瓶车沿着山路行了10多分钟,先后停靠了二个观景台让我们下车拍照。
第一个停靠点,是一片舒展在”下沉”崖顶上的层层大片梯田。它被四围形色各异的山峰围在其中,似摇篮中的婴儿沉睡在那里。山峦很静,我们也很静,生怕惊醒了小宝宝。
(天子山的空中田园之一)
在第二停靠点,我们见到了传闻中的空中田园,一个呈宝葫芦状的绿州水景。整片田地处于海拔一千多米的山顶上,三面悬空,只有一条山石垒出来的简陋小道与外界相连。它的周围终日云雾环绕,远远望去田地就像是漂它尤如一帧天女的湘绣,散落到山海间的半空中,随时都有可能飘走,不由让人想伸手揽住它。
(天子山的空中田园之二)
空中田园之美令人感叹。说起空中田园的来历,田园主人还有一段艰辛的开荒史。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景点是张家界景区诸多景点的一个例外。它有一段由农田上升为景点的美丽故事。
上世纪文革之后的1983年,这里的山民们因农田少生活困苦。其中一位彭姓土家族伢仔祖祖辈辈都住在这片山上。待他成家后,手中的几分土地不足以维持生活。于是,他来到这片山崖开荒造田。他和妻子凿石盖土开出平地,又引泉灌溉。经过二十多年的土质改良和不断劳作,形成如今面积为3.9亩的肥沃田园。2009年一对韩国夫妇公布了田园的照片,外界才认识了这藏在深闺中的绝色和他的名字,彭齐云。
(彭齐云和他的空中田园. 照片取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2000年起,这个偏避小山头有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彭齐云也更加用心打理那片小田。政府每月补助他300元,鼓励”种植”景观。于是,中心地面上每季更换不同作物,夏时茶叶,春时油菜,又套种了玉米。外围水域曾满是观赏荷花。水里还放有鱼苗净化水质。真是四季风景迥然不同。
随着游客量的增加,彭齐云在经过田园的半坡路上修建了一个观景台,开始在观景台旁卖土特产,年收入也能达到数万元。2013年,他又拿出13万元重修了通住空中田园的道路。来访的游客们了解到彭齐云的开荒史和修路投资,也纷纷自发的捐款,保证了彭齐云的经济收入。
彭齐云正式在全国亮像是2018年6月。那年中宣部组织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由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30家媒体组成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采访团采访了空中田园和彭齐云。此后,以《原来种水稻现在种风景》《漫山风景就是满山钱景》《悬崖上开垦的荒地如今变“聚宝盆”》等为题的多篇报道文章,把彭齐云和他的空中田园介绍给大众。
在我们途径的路程上,”空中田园”式的山田在那个区域似乎有多处,我们游览的只是其中最大且修整最好的二处。
后来,我从一篇武陵源区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的文章中得知,张家界的空中田园共有三处。彭齐云的空中田园叫”小空中田园”,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梯田景点叫”二号空中田园” 。两处合计约50亩。另有一个占地约100亩的”大空中田园”在袁家界景区内。
天子山景区是历代土家族的栖身之地。天子山也是因古代土家族领袖向大坤率领当地农民起义自称“天子”而得名。现在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不仅景区山上不住游客,当地居民们都需搬迁移出景区。这似乎并不会对当地居民造成困难,因为富足的山民们如今家家都有小汽车。
这次去空中田园,我们没有见到彭齐云,也难以想象他开小汽车去空中田园种田的场景。
一段垦荒史造就了一方景致。这使我联想起台湾的清境农场。那片宛如瑞士山色的现代著名风景点,是从大陆迁台的台湾老兵几十年前为了谋生而拓荒所得。
一个小时后,老杨和我们一起返回到三岔口,重上环保车去杨家界转车。前去黄石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