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19)
2018 (161)
2020 (56)
2025 (1)
转眼又到父母之冥寿之日。父母同庚,母亲比父亲虽只早一周,两人生日却跨了二个月。父母健在时,他们不愿铺张排场,坚持要在家里合并庆生。长此以往,父母合办生日宴便成贯例,通常是在父亲生辰日我们为父母俩办庆生宴。每逢此日,我先生必定亲自下厨,张罗出一大桌佳肴。那日,我们夫妇和二个儿子便拥着两老,在自家宽敞的晚餐桌前边吃边聊。父亲常爱讲讲他们那一代的故事。那氛围胜似过年,令人难以忘怀。
如今,父母已先后离世约十年,为父母庆冥寿的事仍被我保持下来。如往年一样,今天清辰,我先生就开始忙碌起来,很快就做出了几样我父母生前爱吃的菜。下午,我带上小桌板,在父母墓前摆上菜和水果。在那静静的守候中,时空流转,一切又回到从前。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点点滴滴伴随着我思念的泪水,夺眶而出。
与我而言,我为父母所做的一切远远不及父母对我的付出。感恩父母,不忘父母,是人之常情,无须说教,无须理论。可不久前回国时在地铁站上看到的许多关于善待父母是社会公德的宣传广告,动摇了我的认知。
不孝之人在中国自古便有,但毕竟是极少数。小时侯曾听闻过一则关于木碗的故事。讲的是一位老太婆年迈手抖常常摔破瓷碗。儿子嫌弃母亲,从此改用木碗为母盛饭。不料孙子立马效仿,也开始为自己的父亲准备木碗。
通常认为,孝道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其实善待和回报父母应是做人的根本,与人种和国度无关。中国俗话道”天上不会掉馅饼。” 外国人也常言”没有免费的晚餐。” 然而,这些商业性语言均不适用于父母子女关系,因为父母子女关系是家庭关系,是无价关系。无法类比于商业社会,无法运用等价交换原则来衡量。从小到大,父母为子女提供了多少衣食照料。哪一件是子女自己赚取的? 父母的爱是无价之舍予!
竟管西方国家不像东方这样谈孝道,但孝在西方国家并非不存在。在美生活三十余年里,我见到不少西方人赡养和照顾父母的例子。在我工作的不同公司,先后有几位美国同事为照料父母而更换工作搬往外地。当年我带父母去看病时,也常见到其他肤色的子女陪同父母。
令人担忧的是,曾几何时,孝顺需要与社会公德相提并论?怎么就上升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最近在和几位华裔朋友讨论立个人遗嘱时,大家不由而同地提到: 如何对不承担或少承担赡养义务的子女进行遗产分配? 由此可见,”赡养”问题并非少数人的担忧。
很早就听人说过,我们婴儿潮一代将是赡养父母的最后一代。难道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高度发展,人类在道义上反而退步?
高度发展不等於進步,高度发展也導致高度異化和道义常識的稀缺。《韓詩外傳》有:内疏而外亲,不亦反乎?現在我們所見,就是這個「反」,是退步。但這種以反為進步,反人心,不會在長時期糊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