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曰集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个人资料
斯人曰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2018.04 荐读 古训:先做人,再做事

(2018-04-07 07:04:14) 下一个

各位书友,大家好,今日晚读我们继续共读亚瑟·叔本华的《孤独读书术》。根据我们所拆的主题点,建议今日晚读阅读第17-30页。

 

很少有人像建筑师造房子一样写作。建筑师造房子时,会事先绘图并仔细思考最微小的细节。

 

但大多数人写作,像是玩接龙游戏,他们的句子一个一个连在一起,有的是经过思考的,有的则充满了偶然。

 

 

 

有本书里是这样说写作的:写作就像卖淫。刚开始为爱而写,接下来为几个朋友而写,最后为钱而写。

 

而叔本华说,作家有两种:一种是为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写作的人,另一种是为写作而写作的人。

 

前者是因为心中的某种观念或体验,他们觉得值得表达出来,所以就下笔了。而后者则是因为需要钱。

 

他们的观念和思想含糊不清、半真半假,但他们也不在乎,因为只要能赚钱,哪怕在作品里表达自己不曾经历的东西,他们也能“下笔如有神”。

 

但问题是,你能分辨所读的书的作者是为了什么而写吗?

 

 

 

“荣誉和金钱不会出现在同一个袋子里”,这是一句西班牙谚语。延伸到写作上,那就成了叔本华说的“每个作家,一旦开始为收入而写作,就会写得很坏”。

 

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大热的影视剧及小说后续中观察到。

 

不知从何时开始,一部影视剧如果出人意料地红了,等着它的就是第二部。但“续集”似乎成了一个逃不开的魔咒——既讲不好故事,也玩不了情怀,最终只能在吐槽声中黯然落幕。

 

 

 

好比拿下12亿票房的《泰囧》,在影片上映时票房和口碑齐升,大家也颇为期待第二部。然而《港囧》在豆瓣只拿下5.6分,有35%的观众给了2星及以下。

 

再比如《欢乐颂》,在《欢乐颂1》播出后,网友纷纷组成“自来水”,自发宣传,称赞剧组为国产良心剧组。

 

然而《欢乐颂2》刚刚播出,社交平台上就是一片哀嚎,大家纷纷感叹十分失望。再到后来,有备受喜欢的影视剧出现时,就有一波网友呼吁“求求你,千万别拍续集”。

 

实际上,“续集”不能成为背锅侠,编剧的创作心态才是关键所在。兴许是受到爆款的驱动,翻拍或续集就是对第一部情节的注水和拼命拉长,反正有投资人买单。

 

而写作也是如此,如果抱着反正有人买单的心态,那就会写出一堆不走心的东西。

 

 

 

 

世上没有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更何况,有的书对读者来说,不如不读。

 

叔本华言辞犀利地阐述,这个时代有许多没有原则胡说八道的人,也就是那些为了钱而写作的人,他们的产出是低劣而无益的作品。

 

这些作品东拼西凑,没有思想,都是为了填满腰包而写出的废话,然而这些废话却占到了作品十分之九的内容。

 

 

 

就像有段时间《哈佛凌晨四点半》莫名其妙地火了,之后就跟着一串《北大凌晨四点半》《洛杉矶凌晨四点》《西点凌晨五点半》《西点凌晨两点半》《哈佛凌晨四点半的秘密》《凌晨四点半,叫醒你的是梦想》等等,仅仅是看到书名,都让人哑然失笑。

 

作品是作家思想的体现,然而不少作家并不注重思想主题本身。这些作家关注的是别的作家的作品,比起自己的思想建造,他们更关心别人对某一主题表达过的观念或体验。

 

为钱而写作的作家是空洞的,他们不善于甚至不会主动思考,他们会做的就是用别人创造的观念对自己进行有力的刺激。如果不关心其他作家的观念或体验,他们就没有任何的题材。

 

但令人可悲的是,这样的作品很可能会出现在图书榜单上,因为利益驱使。

 

 

 

作家和出版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家出书需要出版商的支持,出版商获利也需要作家提供作品。

 

于是,有的头脑空空的作家就和无良的出版商联合起来,互相支持,彼此捧场,让媒体舆论造势,形成赞扬坏作品的不良风气,剥夺读者的时间和金钱。

 

但显然,这样的作品对读者来说是一颗“毒药”。他们的作品不存在因主题本身而引起的思考,他们的作品充满陈词滥调及支离破碎的观点。

 

而只有取材于自己头脑中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才是值得阅读的。

 

我们不能单纯地把“作家”当作一名“劳动者”,作家最宝贵的在于其思想。身为一名读者,我们需要支持那些有思想的作家,而不是“快餐式”的作家。

 

因为只有对思想和真实程度的足够重视,才能激发这些优秀作家不屈不挠地发掘出最清晰、最有力和最引人注目的思想表达方式。

 

资料来源:http://mp.weixin.qq.com/s/jijSGVrvsjr6GFaEGhAstg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