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我那文革间异常丰富的中学年代和同学知己(八)长诗励志寄情; (九) 告别中学时代 (原创)

(2016-03-05 13:45:22) 下一个

我那文革间异常丰富的中学年代和同学知己(八):长诗励志寄情 (原创)

我那文革间异常丰富的中学年代和同学知己(七):合作愉快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413/201602/629485.html

(八)长诗励志寄情

接下来的学工是在离徐家汇不远的上海钟表某厂。此时二班同学的革命注意力集中到了入团和几个月后的毕业分配上。关键时刻,人人努力表现。

逸舒极为慎重地打了入团报告。在申请报告中生平头一回认真剖析了自己。指出自己身上有两大弱点,一是胸无大志,二是嫉妒他人的进步,决心要纠弱立强。包老师对逸舒的入团报告极为赞赏,说是读过的最好的一份。她是学校教工团支部组织委员,在学生的入团问题上自然是一言九鼎。

上钟某厂离学校步行单程约50分钟路,学校允许报销公共汽车费。刘易此时进一步施展才能,掀起了学工期间吃苦耐劳,走路上下班,不向学校报销车费的高潮。于是人人效仿,无人质疑此举的时间浪费。那时的人们基本上没有时间浪费这一概念。逸舒与潇萍也施伎俩,主动要求去较艰苦费体力的食堂工作,实际上可逃避在车间人工流水线上装配工作的单调。并坚持了在整个学工期间,与食堂负责人师傅一起早上班晚下班。师傅将大红纸表扬信写给了学校。

二班第一批入团的只有两人:逸安和江明。逸舒因父母档案里有恶攻司令部问题落榜,有过些痛苦。但还算好,在不到一个月间,在写过对家庭问题认识后,以无“官职”身份与其余三位红排干部一起,第二批入了团。与费了两年多才加入红卫兵那时相比,此回痛苦期短。与此同时,由海鹏半年多前写的,逸舒和潇萍参与救火和后来在争三好中努力的表扬稿,经学校投给市广播台被纳用,面向全市作了广播。一时间内有几家中学来邀逸舒和潇萍前去讲用。两人风光了一阵,但时时互相提醒着戒骄戒躁。

海鹏因在“与群众关系”上不够注意,树敌不少,未进入头两批团员名单。稍有些受挫感,但并没有气馁。逸舒入团后的当日夜晚,海鹏头一回敲开了逸舒的家门,在逸舒的惊讶中,递过来一小卷纸后,微笑着离去。打开纸卷,是一首较长的自由体诗。通篇是关切、勉励、和期望。祝贺并分享着逸舒实现入团目标的快乐,期望逸舒卸下家庭出身包袱,脱出对自己的束缚。不要甘于做躲在母鸡翅膀保护下的鸡雏,要像鹰那样搏击长空,展翅飞翔。诗中没有一个情字,可里面的一番情意清澈易见。逸舒被打动,辗转反侧,一夜难眠。从未写过自由体诗的逸舒,此时心头似乎也涌上了些许诗意,一些诗句居然在脑海里翻卷。便动手也写了一首差不多长的诗作为回答。还记得开头“挪用”并略加改动了他人一首诗中的几句:

“放下又拾起的,

是友心写的篇章。

拾起放不下的,

是我胸中的激荡。

。。。”

诗中表示了不负厚望,要和那雄鹰同样高飞(也可能要一争高低)的意愿(注意:并非一同飞翔。)

不久,海鹏和潇萍、晓莉、刘易也相继入了团。

 

(九)告别中学时代和文中一些人物的后来

在随后的毕业分配中,见识了各路人马小显神通。

潇萍

因她兄下乡插队,属于硬档。在她母亲(有点多余地)托朋友打招呼后,进了上海某大厂。进厂后肯吃苦,又会写文章,很受器重,早早当上了干部。恢复高考时,因工作顺心和有点目光短浅,怕毕业后被分去外地,没有参加高考。上了公司(或局里)办的721职工大学,毕业后留校。

90年代中,潇萍常病休在家,与她夫君(721大的同学)一起研究股市。在购“认购证”时,大胆借款大出手,淘得第一桶金。后又在房地产和股市上频频得手。如今是富婆一个,房子多套。儿子考进了很好的市重点中学,留学国外后如今已毕业,在国外工作生活。

逸舒和潇萍成了终身好友。每次回国,潇萍那里总是第一个请客的。如今的潇萍还是个唱歌高手,在社区合唱团里当女高音声部长。由私人老师指点,歌喉音色可与宋祖英一比。于是,逸舒和潇萍的友情继续伸延,加入了切磋歌唱技艺的内容。

 

晓莉

被分配进了轻工业局技校,又幸运地(也可能家里托了人)进了金星金笔厂(即如今的金星电视厂)技校。一直向往部队文工团的她,在77年恢复高考时,同时报考部队文工团和上海戏剧学院。先被前者取了,后又被后者扩招时录取。在作决定时,听了刘易的话,弃戏剧学院去部队。在文工团里红过一阵,但复员后挺失落的。婚姻好像不顺。听说现在人在国外某市,做房地产经纪人。

 

刘易

是家中独女,原可直接进工厂,但怕工作单位不佳,宁可先读技校,也进了轻工业局。不太幸运地被分进了上海皮鞋厂技校。因她在原来班上树敌多,对她未来有可能做皮鞋匠,同学间传有些幸灾乐祸的闲话。刘易在中学毕业前,曾向江明抛过绣球。江明是海鹏的朋友,非但不接球,还斥刘易为人心术不正。刘易自讨没趣。

进技校后,刘易仍然挺有能耐地提出要当场第一代女电焊工。一度也被领导赏识,担任了班团支书。且依然时时与逸舒暗较着劲,注意打听逸舒的动向。有传言说,原班上同学遇到她,问她近况如何。回答是,逸舒当什么,我也能当什么。

但好景不长,她身上那股干部子女高人一等的优越感,瞧不起平民百姓的味道,使她在平民子弟居多的班里渐渐没人理睬,孤家寡人一个。群众关系不好,笔头又不怎么强,渐失去了领导赏识。后来她的身世被传了开来,不怎么好听,她的心气也落了下来。恢复高考后,不知是没参加考还是没考上。在干部子弟中寻寻觅觅,最后好像是嫁进了一高干门。现与中学同学几乎没有来往,也从不参加同学聚会。好像无后。

逸舒上大学后不久,一次回家在弄堂口,遇到了刘易和身着军装光彩夺目的晓莉。晓莉热情打了招呼,问逸舒近况如何?并关切地问,逸舒你怎么到现在还不考大学?刘易讪讪地说,人家已进了交大。晓莉一惊,很是不好意思,直埋怨刘易,这样的大事怎么会不告诉她。逸舒微笑地看着刘易尴尬的脸色。日后想起这一幕还有点好笑。

 

江明

中学毕业时中了头彩,进了上外院的外语培训班。同学中颇有人不服,因为他的英语发音实在不敢恭维,生硬得咯嘣咯嘣响。这便是他“盐炒豆”绰号的由来。 :)  不过他那时出身好,其父在文革中不倒。可文革后,其父被追查在文革中追随张姚马徐,郁闷得病早早去世。江明为了分担家庭担子,未参加高考。上次回国同学聚会时,江明很难得地来参加了,依然是一副白脸书生样。现在一官方办的外贸公司当老总。说起当年没参加高考仍遗憾不已。他那帮外语培训班的同学们是凡考必中的。

 

申华

中学二年级参军后在河北保定38军当娃娃兵。76年唐山大地震时赴唐救灾,荣立二等功。和其他立功者一起受到中央领导(包括江青)接见。恢复高考前几个月从部队转业。没受益过黑线回潮的申华那时除了政治语文外,基本上就是小学三四年级文化程度。77年参加高考时,数学成绩是个位数。参加补习班刻苦学习后,79年考入人大。曾和张志新的女儿曾林林有过一段似恋情非恋情。后回上海在团市委工作过一阵。华是海鹏的铁哥们,也是逸安的小学同学和好友,故一直来往较多。他现在人在商场里扑腾着,不过一直没有自己开公司,转悠了几个大小官方和私人公司,总是任副总。现手头宽裕,日子较悠闲,好像在国际会展中心某部门负责。昔日的帅哥现已风采不再,但太太挺漂亮,在社科院做学问。

 

逸安的后来已写进了《对面弄堂口的男孩》。

 

海鹏

毕业时比较狼狈。他是长子,家中没有人在外地或务农,属于要下乡一档。可他母亲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宁可让下一年毕业的女儿下乡,用自己的疾病证明来作为需要长子照顾的理由。海鹏因之得以进了(非国营)大集体单位中很好的一家厂子。进厂不久,招兵开始了。他赶紧回校活动,抢到了本届6个当兵名额中的一个。参军前来与逸舒惜别,接着开始了多年通信来往的“革命友谊”。

 

逸舒

中学毕业时,三姐属外农,老哥是市工,大姐二姐是工农兵学员,属未定。本来是在较硬的技校档,可为了一朋友得罪过工宣队一恶徒,他提出舒家读书人够多了,应下乡去锻炼,把读书机会让给工人子弟。包老师力争说逸舒学习成绩那么好,且在读书档,不让读书会让大家觉得明显不公。那恶徒算让了一步,将逸舒归在读书中的最软档,分在日后很有可能要下乡或去外地的区卫生学校。逸舒小时候医院去得多,没有好印象,很不喜欢卫校。但知道了这已是包老师做了争取的结果后,便无奈认了。包老师后来见逸舒考大学不报医学院,才知逸舒真不喜欢学医,但已花了四年在卫校和医院工作上,挺内疚的。和逸舒说了几次因自己早年高考时,梦想进医学院,但因家贫,须尽早工作,读了两年制的师范大专,就想当而然以为逸舒会喜欢学医。逸舒自然不想让老师内疚,说这段经历对自己很有益。事实上也确是如此。

 

尾声

逸舒后来并没有接受海鹏更深的感情。主要原因在于文革初期受弄堂里和附近那些原三野的干部子弟欺负,因而对干部子弟常带着优越感产生了极大反感。偏偏海鹏身上那种干部子弟味道尤甚,使逸舒缺乏可终身相伴的安全感。逸舒在结识了几位蓝颜知己和经历了一些感情故事后,与逸安重遇,并结下了终身相爱相伴缘。

海鹏的经历有些坎坷,因部队在他档案里放了些对他很不利的材料,报考大学时在录取上受挫。但几经努力,又托人去掉了一些档案里的材料,考上了挺好的大学。如今海鹏已是身家百亿多的企业家,有着能包容他一切的贤惠妻子。他和逸舒之间依然保持着纯真的友情,互相关注和互怀深深的祝福。

“他们黑夜里告别,在那台阶前。

透过淡淡的薄雾,那青年看见,

在那姑娘的窗前,还闪亮着灯光.”

  摘自苏联歌曲《灯光》

 

那在文革灰暗年月里放出异彩的中学年代,在逸舒的人生路程中留下了深深几道辙。夏老先生和包老师梅老兄等老师们的爱护,潇萍一家人的长年厚谊,与海鹏不寻常的交往,以及在毕业好几年后与逸安重逢结缘,都让逸舒深深体会到了人间真情,影响着逸舒日后的为人和对事业人生的态度。在那四年多里,从黑暗走向光亮,从压抑走向自信和开朗。从此,坚定乐观,奋发努力,和不怨天尤人成了逸舒生活的主旋律。

星光洒满了迷茫的少年,

风雨走遍了人生的角落。

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

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

同一首歌。

                              改自歌曲《同一首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