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50)
2019 (55)
我在中文网站搜寻有关佛罗伦萨的信息时,看到这座城市还有一个浪漫的中文译名 --- 翡冷翠,它来自于是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翻译。我个人认为这个名字不太适合她,因为我觉得,如果用色彩来形容这座城市的话,她应该是属于暖色系的。佛罗伦萨有非常接地气非常下里巴人的一面,她不是一座高冷的城市。
中央市场是佛罗伦萨最古老的食品市场,是游客趋之若鹜的美食景点。它离圣母百花教堂不远,离我们的住处也很近,每天数次经过。因为它太接地气,有点熟视无睹了,竟然没有拍下一张照片,只能放一张网上找到的照片了。
牛肚包就是长这样的(网图)
中央市场的旁边,是著名的佛罗伦萨中央皮件市场,挂满皮货的露天小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我在皮件市场逛了几次,买了几件小东西。
我买了两个牛皮的小挎包,还价到15欧元一只。我喜欢它们简单的款式,厚重的皮质和稳重的颜色,一只送给女儿,一只留给自己。我害怕上当,不敢买贵重的东西,又买了几个大大小小的钱包。我一边和摊主讲价一边和他聊天。摊主来自阿富汗,他告诉我,摆摊需要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当地人不愿意吃这份苦,这个皮件市场的几乎所有摊主都是孟加拉人。
在意大利,为了便于相互照应,移民也都选择扎堆生存。听说,皮件市场上大多数的商品,是中国人开的皮件厂做的。他们还告诉我,离佛罗伦萨不远有一个小城市叫Prato,那里生活着好几万华人,几乎是一个中国城了。
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温州一家人》,关于温州人在意大利谋生的故事,讲的就是在Prato的温州人。
我不知道佛罗伦萨有没有China Town,但是我看到了一条中国街,它就在中央市场的旁边。这条街上,有中国的杂货点,中文名的理发店,还有波霸奶茶店。街上最火爆的还是中餐馆,两次经过这家“重庆印象“,门外都是等队的人。
我们选了一家不需排队的中餐馆,它家的菜也不错,安慰一下我们跟多天尝不到中餐的味蕾。我们的临桌是两个做私人定制旅行的导游,他们的客人主要是中国大陆的中高收入人群。那一天,他们借着客人在旁边的T骨牛排店“ZAZA”体验牛排,哥俩借着晚餐聚一聚,放松一下。我好奇地和他们了解意大利华人的生活,他们也很乐意回答我的疑问。我想起了很久以前,一首流行歌里的一句歌词:“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中国恐怕已经不是我们的家了,可是,她让我们这些对来自同一片土地的人,相互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在佛罗伦萨,不能不提她独有的T骨牛排。佛罗伦萨的T骨牛排特别豪放,一份是以1公斤到1.5公斤计量的。据说,T骨牛排绝对不会超过三分熟,侍者也不给顾客选择的机会。我们尝试的牛排真的挺生的,不过味道不错,很原始很单纯。
我喜欢佛罗伦萨,因为她的阳春白雪,也因为她的下里巴人。
羡慕你去过那么多地方。我是这两年才开始比较频繁的旅行的,先是忙身份忙养孩子,接着两次经济危机让人觉得工作不稳定,然后是给女儿付学费,一直没有长途旅行的心情:-)
浙江青田人把它占领了!
一座阳光而接着地气的城市,你买包的品位和我相似:)
想不到这个小镇的银行业满发达,当年凡欧洲人去罗马朝拜多经过卢卡这个地方,听说罗马比较乱,治安不好,大伙便将厚重的钱币暂时存入卢卡的银行,回程时再取回。后来不少人有去无回,那些钱便成了卢卡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了。
我当时冒着不大不小的雨夜游了这个有小巴黎之称的意大利古镇。走着走着,到了圆状的中心广场,见一间名叫”老查利”的露天带棚的酒吧,便寻位入座,期望能好好吃个年夜饭。可出乎意外,什么都没有,只剩冰凉的意大利卷面,叫了一杯Chianti红酒。吃得一点味道都没有,看着精美的、古典、用牛皮纸刻印的菜单,总想再吃多点什么东西。可听到远处厨房内的高叫声,老板那种竭斯底里的吆喝声,看着两个奔跑不息,忍辱负重而又穿着性感的意姑跑堂难看和委屈的面孔,怎么也不敢叫菜单上刻着的“性高潮鸡尾酒”这道餐后酒。听着他们那有韵律的叫喊声就足以享受这个鸡尾酒所引发的听觉性高潮的味道了,当然如果能让Puccini和Paganini音乐大师们再谱上几个音符那就更完美了。
哎!妈妈咪呀,意大利!
这牛排做得真棒!还没去过这地方,在我的list 上。有时间就去
诗人是不接地气的,我敢打赌,徐志摩没吃过牛肚包。:-)天啊,1.5公斤的牛排!吃了这种牛排,也是写不出《再别康桥》那种诗的。:-)
我真的非常孤陋寡闻,才去Google了一下贝特丽丝,知道了她和但丁,阿诺河,老桥的关系。你的博学,让我收获多多,谢谢你。
同情你在”翡冷翠“的遭遇,欢迎成为同路人,一道不喜欢”翡冷翠“。
回复 '思韵如蓝' 的评论 : 热气腾腾,有吃,有喝,有玩!:)
喜欢热气腾腾,下里巴人的这一面,又想起迪儿以前文章后面关于中国的留言: 勤劳不是原罪。:)
都是去过的地方,没变!Prato我也去了,还下错了站,差点丢了。就像你说的,象牙塔下面有下里巴人,都是风景。
翡冷翠的名字我可喜欢啦,只是转了意思。把去年的回帖再修改一下放到这里来,逗着玩,凑热闹。
在徐志摩笔下的翡冷翠的三洞桥,其实是叫”老桥”,在上面徘徊游走了半天,面带着贝特丽丝少女的气韵,仰天长叹着,呼唤着但丁。很可惜,但丁这家伙听不懂迪儿的那些西京腔哈喽,他可不是马可波罗,也不是什么但丁波罗,中文诗可真是一巧不通,尽管在中国住了17年。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
。。。。。。
我到了那三环洞的桥上再停步,
听你在这儿抱着我半暖的身体,
悲声的叫我,亲我,摇我,咂我,……
我就微笑的再跟着清风走,
不带走一片云彩。
。。。。。。
(改编自”翡冷翠的一夜”和”再别康桥”)
但丁是在老桥上面邂逅了梦中情人,而我们的志摩兄不得了,在桥上是”叫我,亲我,摇我,咂我,……”。
我不是但丁,是蛋丁。在佛罗伦萨的老桥头一端买了一个大大的蛋挞冰淇淋,十欧元。舔着冰淇淋,在桥上来回转悠着,贝特丽丝在哪?迪儿在哪?邂逅了半天,什么梦中情人,下里巴人,唉!最后还是竹萝子打水一场空哟。
沮丧之余,回到桥边的停车点。看到车上的刮雨器下夹着一张罚款单,九十欧元。一恼火就把罚款单扔到了垃圾桶里去了。没想到翡冷翠市政府,追我连追了五年,最后还是没有别的招数,交吧!143欧元。这回不是翡冷翠了,是”肥冷脆”。”肥”了市府,”冷”了我心,”脆”了钱包,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