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50)
2019 (55)
Karen 是我的朋友,她是一位82岁的美丽女士。我在一篇博文中,讲述了和她相识的故事:我记住了她的名字
夏天的时候,Karen邀我健身课后去她家玩。可惜,约好的那一天,Karen没有来,她的狗病了。这样一拖,就到了秋天。前几天上课,我们忍不住感叹时光飞逝,遗憾这个一直没有兑现的约会。我说,何不现在就约,如果你没有安排,今天就来我家吧。
我开车载着Karen。一路上,她由衷地夸赞,多么漂亮的小区,多么漂亮的房子,你一定很爱这个地方吧。我说,其实恰恰相反。当时一时兴起买了这个房子,搬家的时候才意识到有多么不舍。老房子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了,角角落落印满了逝去的岁月和两个孩子成长的印记。搬家前后那段时间,我都有点抑郁了,觉得自己把家给拆了。
Karen美丽的大眼睛充满同情地看着我,我太理解你的感受了,你现在走出来了吧。我轻松地说,已经没事了。其实,我挺感谢这次搬家的,它改变了我对一些事情的看法。
打包的时候,积攒多年的孩子们用过的玩具,穿不下的衣服重见天日,我本来就闷闷不乐,看到它们更是悲从中来。后来想想,旧物这么多,搬过去也是塞在够不到的地方,不知多久才有机会翻出来看一眼。这些属于自己的记忆,对旁人也没有多少意义,与其等着将来我走了以后变成垃圾,不如趁机主动清理。
看着为搬家装好的几十个纸箱,我更是心生感叹,多年前几个手提箱开始的家,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臃肿不堪。我要求自己,以后,用不上的东西,再便宜也不买了。买一件东西,就要想办法扔一样。我想要生活在一个清爽的,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里。我更不想老了以后,家里被杂物塞满。
搬了家,扔掉了许多东西,慢慢发现,并没有失去什么。美好的记忆是住在心里的,它不会因为东西的消失而离去。我也意识到,人到了一定年龄,开始害怕改变,为了拒绝改变,就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搬家的体验告诉我,改变本身并没有那么可怕,真正困扰我们的,是面对改变生出的“恐惧”。
Karen看着我。频频点头。她说,我丈夫喜欢摄影,家里有数不清的他的摄影集。这是我的第二段婚姻,没有属于我们的孩子,他也没有其他的亲人。我已经决定在我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把那些影集处理掉。我不想留给孩子们,让他们为难。
我对着Karen微笑,心中却划过一丝悲哀。看样子,我的断舍离还只是开始,今后,我也会和越来越多和自己珍爱的东西告别。Karen可以做得那么从容,我要向她学习。
搬了新家,墙上的空间多了,我把几幅以前闲置的画装了画框。这一幅,是女儿高中时在Arts AP课上画的。三分画七分裱,是不是还不错。
这两幅,也是专门配了画框。相似的意境,不同的色调,淡雅宁静。你相信吗,它们是我在西安买的“户县农民画”。
下面两幅是我弟弟画的。弟弟是大学的美术老师,画中分别是幼时的儿子和女儿。
我家的东西,没有什么太贵重的,大部分是亲人的作品,或者是旅游时买的纪念品。Karen说,在这一点上,我们太像了。你去我家就会发现,我家墙上挂的,也几乎都是我自己的作品。上大学时,我选择了艺术,但是教授说学艺术找不到工作,就改学了生物。退休之后,我重新拾起了这个爱好。
搬家之前,我在另一家健身中心混了六七年,在这里健身,也超过一年了。Karen是我在健身时结识的,唯一一个超越点头之交的朋友。我们一定是在潜意识里,嗅到了某些微妙的共同点,多么奇妙的第六感官。
告别时,我将写着我手机号码的纸条交给Karen。我说,孩子们不在身边,万一的万一,有什么紧急情况,我的电话在这里。她谢过我,说,两个儿子也不放心,时常打电话check她,担心她摔倒。我安慰她,这是孩子们孝顺,不代表你不独立。我看了一部简方达演的电影《The Book Club》,其中一位六十多岁的独居女士,她的两个女儿也总是担心她会跌倒。真实的她,依然美丽优雅性感迷人,还邂逅了一位当飞行员的帅大叔呢。
Karen大笑,听上去是部不错的电影,我也要去看。简方达在里面演六十岁的人吗?她可是我的同龄人。她打趣说,看样子,我也应该留心一下了。不过,以我现在的年龄,恐怕只能找一百岁的了,还是算了吧。
我送Karen回到健身中心,她指给我她的座驾,枣红色的Prius,她专门在上面画了金色的图案。这辆车真酷,配得上八十岁的美女Karen。
后记:今早又见Karen,她一脸哀痛地和我说起半夜里发生在千橡市的枪击。这个我非常熟悉的小城,一直以安全和宜居而著名,今天,居然因为枪击上了新闻热点。稍后,儿子也从学校打来电话,听到他低沉缓慢的声音,我误以为他病了,这也是他熟悉的城市,那些失去生命的孩子是他的同龄人。
枪击,离我们一点都不远。你今天拥枪,明天,也可能成为它的受害者。
你女儿高中的那幅画很棒! 我喜欢那个意境,如梦如幻。
佩服你spontaneously 把Karen请到家中做客。。。 我太拖拉,耽误了许多。
改变,改变, 接受改变,接受孩子的意见。是的, 可能是最难的。 但是不努力试试,怎么知道行呢?
谢谢迪儿分享。 新年快乐!
你知道,我以前只在开车上班时听《今日话题》,每周会错过两三次。
我的好朋友看了我的博客,开始用手机听重播,加上有你的在推荐,我现在也开始用手机补上我漏掉的话题,同样很享受。也要谢谢你。
以前,女儿的画和户县农民画都被我收在够不到的地方。这样的收藏其实是一种浪费。
这次布置房子的主题思想是,越是想保存的东西,越要尽量利用它。我儿子的画比女儿的差不少,我还是挑出两幅装了画框,挂在他的房间,效果也不错。
你弟弟给你的一双儿女画的画真好,要宝贝起来,多好的记载。
喜欢Karen的车,如果是我,一定给车灯加上长睫毛。嘻嘻
祝周末愉快!
我的很多朋友昨天被迫离开家,在庇护中心彻夜未眠。Karen家也在evacuate范围内,我短信和电话她,都还没有得到回复。
我认识一位女士,为了享受房价的上涨,她每几年就搬一次家。那时我正挣扎,就请教她。她说,搬家搬习惯了,住久了反而会觉得烦,我当时私下里觉得她真有点没心没肺。
后来自己搬了家,就有点理解她了。至少,搬家可以轻掉不少杂物,也强迫你熟悉一个新的环境。人,有的时候有点改变也不错。
我算是喜欢艺术,但是一点都不懂。以前买了街上的仿名画挂在家里,被弟弟评价说不如不挂。为了安全,干脆放弃附庸风雅,直接挂亲友的作品了。
看到你在博客里贴的这句话:‘I don't want prayers. I don't want thoughts. I want gun control.’。忘不掉电视上那个母亲的悲痛,支持控枪。
迪儿, 我也常去T.O.。为昨天发生的事件感到很伤心。今天天空就见乌云。 心为南加州哭泣。 希望迪儿和家人平安。
非常喜欢你女儿的画。
你确定这是最温馨的一篇吗?我觉得我的文章有点温馨有余,但是才气不足。
子乔说得对,我的确是个善解人意的人。年轻时候挺不合群的,走着走着就变了:-)
女儿文科比较强,对理科没有什么兴趣。当时她大学选专业时,我们也是挺挣扎的,怕她日后没能力养活自己。她的主意很大,执意遵从自己的内心。现在回头看,很庆幸给了她足够的信任和自由。
我现在也喜欢怀旧,往事总像放电影一样出现在脑海中。每次去生活过的地方,只要有时间,一定要自己去怀旧一番。
我可以将它们慢慢写下来,以后在养老院里,上网翻翻自己的文字,就找到记忆了:-)
自从搬家时大扔了一把,我那很轻微的积物症都消失了,清清爽爽的感觉非常舒服。
女儿就我们搬家问过我,人家都是downsize,你们不怕房子太大吗?朋友也问过类似的问题。事实是,我还真没有觉得太空旷呢。只要是合理大小,没有必要downsize。我觉得豆豆是个勇敢的女孩,居然也怕一个人在家:-)
豆豆,我们忧伤是因为我们知道即使像Karen一样优雅健康的老去,一样是不可避免的老去。Karen可以从容面对,我们也会的。先好好浪费这不算老的好日子吧。
再谢豆豆夸女儿,她曾经很爱画画,我们也是说画画没饭吃,把她劝退了。不过在这一点上我不后悔,她的天赋不够做专业画家。
今天很伤感,枪击案的城市离我不远。刚才发现,那一带又发野火,主要的高速公路已经关闭。
我也在微信群里看到感人的一幕,人们自发送别枪击案中殉职的警察,为伤者献血。
我家墙上也都是我们自己和亲友的作品。
“断舍离”的确是一门我们人生路上必须修行的大功课。多年前曾经读过一短篇小说:讲的是一位老妇人,她不能再继续料理自己的生活了,不得不去住养老院。离开家去养老院的那天,她叫了一辆出租车,请出租车司机带她到几个指定的地方,每到一个地方,她就给司机讲述她曾经经历过遇见到的美好的人和事。。。这篇小说的名字不记得了,但内容还记得很清晰。我想,我之所以能清晰地记住这个故事,是因为她的从容勇敢,从容地告别过去,带着对往昔美好的回忆,勇敢地面对未来。
读到你搬家时的心情,我实在是可以理解。我以前总是开玩笑说等儿子去上大学了,我们要downsizing,要这么大的房子这么大的地做什么,只有两个人,先生去公差时我还会害怕。可是儿子上了大学后,我和先生谁也没提downsizing的事情,因为这幢房子里有着太多的记忆。
Karen的故事读来温暖中带着些些忧伤,不过迪儿,我总是想人与人的相遇怎是偶然,细腻如你,真情如你,才会遇见这样一位充满魅力的长者。她出现在你人生的这一刻,一定是自有原因的。
你女儿的那幅画色彩调配的很棒,从她的画笔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孩子,阳光温暖,一如她后来选择的职业。迪儿,你的文章越写越有看头了。谢谢这么美丽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