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0009

世界真奇妙,生活真美好
正文

四. 后会有期1

(2016-03-17 13:01:44) 下一个

. 后会有期1

     清晨,游船到达终点——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我们将在这里游览4天,之后打道回府。游轮停泊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欧洲一侧,结束船上最后一顿早餐后,便等待下船。站在甲板上凭栏望海,极目远眺,碧海晴空,水天一色。“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船靠岸边一侧不远处灰白色的清真寺清晰可见。尖尖的,高耸入云端的宣礼塔上悠扬的诵经声,响彻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空。土耳其90%以上的人信仰伊斯兰教。

  连接着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是地中海进出黑海的必经之航道,同时又是欧洲和亚洲在伊斯坦布尔的分水岭。土耳其南濒地中海与非洲大陆隔海相望,所在位置是亚,非,欧的三岔口,而伊斯坦布尔又是地球上唯一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城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绝无仅有,非常绝妙。造就它在人文,地利,风俗,传统容东西方文明于一身,亚,非,欧特质集大成的国际大都市。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形容,用在这里不为过。没有哪一座欧洲城市能像伊斯坦布尔给我留下如此深刻印象。

  下船后,司机和雇请的导游将我们的行李卸在旅馆,连房间都没让我们进,便开始了一整天的步行参观。住在欧洲区金角湾南侧老城的“古迹半岛”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步行参观又是明智之举中的上上策,这在后来的参观中得到理解和验证。

  朋友通过北京的旅行社雇请了一位土耳其当地专业地陪,对这样的安排我举双手赞同,特别是到非英语的国家。当然,你首先要舍得稍稍多花一点点银子。地陪的好处除了是“活地图”还能在参观名胜古迹时,讲述出很多鲜为人知,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让那些沉睡多年的遗迹变得光彩夺目,活灵活现起来。

   导游奥斯曼就是我们在伊斯坦布尔的“活地图”。他是个有着10年导游经历,历史知识渊博,经验老道36岁的年轻人。他很得意的说:“我和奥斯曼大帝同姓,说不定有家族血缘关系”,说完他也笑了。我先生悄悄开玩笑的对我说:“真会找大个的攀,那我还和马可波罗同姓呢”。我也小声玩笑的说:“那我还和托塔李天王同姓呢,和哪吒还有了家族血脉关系,喔噻!我身上还有神仙的基因呢”哈哈哈…… 玩笑话日常是少不了的。在伊斯坦布尔的四天时间里,度过了轻松愉快的时光。

1.  蓝色清真寺,地下水宫

   从旅馆步行到苏丹艾哈迈德广场15到20分钟,真的没有多远。拜占庭时期的跑马场是现在的广场,其中“迪克利粗石方尖纪念碑”已有3500年的历史,在埃及神庙供奉1890多年后,公元390年拜占庭的国王从埃及神庙拆下运到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在奥斯曼帝国之前称君士坦丁堡),屹立在这个广场上又1600多年,经历多次战争,劫难,且又是地震多发带,至今岿然不动。不能不说此物已有了灵性,将会万古长存。

  紧邻广场便是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也就是“蓝色清真寺”,始建于1609年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艾哈迈德一世时期,因其内部装饰使用了两万多块伊兹尼克蓝色花瓷砖而得名,我想伊兹尼克大概像中国景德镇的官窑,属于皇家专供。进入清真寺之前按伊斯兰教规女人都要把头和肩抱起来,男人都要穿长过膝盖的裤子,如果没有,清真寺会发一块大布单和头巾把你包起来,光着脚,每人发塑料袋提着自己的鞋子。看上去,我们都像刚刚从中东地区过来的人(说难民有点难听),排在长长的队伍里等待进入大清真寺。

  奥斯曼把我们送进清真寺便离开了,开斋节刚刚过去,可能是去做礼拜了。先生说我也要做一次礼拜,也就是祷告,或者说顶礼膜拜。出来问他为何没做?他说:“块大膘肥的进去,趴跪在地下几分钟就被踩成照片了,挺大个活人进去,出来成遗像了。”显然,形容的有点过分,我想他是怕丢了手里那双鞋。但人多是不言而喻的。全世界各地来参观的人实在太多了,无需多说,便知所有导游为何都选择步行,因为根本没地方停车。

  蓝色清真寺以它优美的外型曲线, 壮丽的礼拜大堂,260个大小彩色玻璃窗,30多座圆顶层层升高,向直径达43米的中央圆拱穹顶聚拢,层叠的大圆顶和六座高高尖尖的宣礼塔充满了极致的诱惑,。它是伊斯坦布尔最大的圆顶建筑,也是唯一的一座拥有六个宣礼塔的清真寺。 导游奥斯曼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当时国君要求设计师建造的宣礼塔是黄金的,土耳其语‘黄金’和‘六’是谐音,设计师的误解,就让我们看到了今天的六个宣礼塔的清真寺”。因为有导游,便知晓了这六个宣礼塔的出处。

  曾在多个国家看到过很多巨大的教堂,神庙,寺院,宗庙,前人对宗教的狂热虔诚,对上帝,神,真主,或佛的敬畏崇拜,所产生的巨大热情和艺术想象力,创造出非凡的惊世骇俗之作。雄浑厚重的建筑留下的是永久的灿烂辉煌,那艺术魅力将千秋万代永垂不朽,蓝色清真寺便是其中之一。

  导游奥斯曼介绍,伊斯坦布尔大约有200多座大小的清真寺。为了证实这一数字,我查阅多种资料最后得出结论竟比那数字多出一倍还多,共有450座清真寺,就像欧洲或美国各社区大街小巷遍布基督或天主教堂。有着1500万人口的伊斯坦布尔,90%以上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包括奥斯曼,所以无论你在欧洲区,还是亚洲区,星罗棋布到处可以看到尖尖高高的宣礼塔和圆拱形穹顶建筑。船到岸时,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建筑就是清真寺。       

  本来安排下一个景点是“圣索菲亚大教堂”就在斜对面,可那里已经在大摆长蛇阵,人山人海。无奈,奥斯曼只好带我们先到“地下水宫”,好在并不远。地下水宫,听起来像是被水淹没了的古代皇宫。其实它是拜占庭时期也就是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大帝在公元532年修建的地下蓄水池。在那个征伐频繁的年代,修建它的目的是为皇宫和周边建筑战时储水用的。

  水宫的蓄水量可高达8万立方米,使用了336根圆形大石柱也就是罗马柱(我仍坚持认为是希腊柱),很多石柱上都有精美的雕刻,因为工期短,石柱大多是从荒废的神庙,宫殿中拆下运回用在水宫。当然,也不乏拆毁别国正在使用的建筑,因为查士丁尼大帝在当时是不可一世的霸主曾占领了南欧和北非大部分土地,曾几何时地中海是他的内海。

  地下水宫宽70米,长140米,面积1万平方米,水深8米,大石柱间距4米,顶部仍然是拱形穹顶,每根石柱之间是拱形横梁连接。水宫后部有两根石柱长度不够,便用了两个石雕蛇缠头发的妖女头像做柱基,一个倒立,一个横躺。我想当时可能是为了找平,或者是时间不够,浩大的工程几个月就完工了,淹在水里没人在意,所以才这样置放,她们成了镇宫之宝。距今已有1483年,伊斯坦布尔市政府在1985年重新整修,里面安装了灯光,音响,参观甬道。当走在木制高架甬道上时,在昏暗的灯光效果下,和低沉的音乐声中,立时就有了阴森感。偶尔有冰凉的水珠从头顶上滴落,成群的鲤鱼,鲈鱼不时的像幽灵样从水中鬼魅般地闪过,——果然,地下水宫被神秘莫测的气氛所笼罩。

 2.   圣索菲亚大教堂                                                             

  奥斯曼真是个能干的导游,发给我们每人一张硬卡,便免除了在圣索菲亚大教堂长蛇阵蛇尾排队的麻烦。虽然伊斯坦布尔有数不胜数的古迹遗址,但圣索菲亚大教堂却以其精湛的建筑形式,厚重的历史价值,丰富的宗教内涵,非凡的艺术魅力,而超越了其他古迹。有近1500年的漫长历史,因其巨大悬浮的圆顶而闻名遐迩,是一幢“改变了建筑史”的拜占庭式建筑典范。圣索菲亚希腊语的意思是“上帝的智慧”,不管你是穆斯林,基督徒还是无神论者,到此都愿一睹其尊容,所以这里也是参观人数最多的地点。

  可以笃定,无论你去过多少国家,见过多少华美建筑,能够对雕栏玉砌,琼阁金宇,天工神匠所造,使万人仰慕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而无动于衷之人,鲜为有之。我曾参观过圣彼得堡的“圣伊萨基普”大教堂,和“基督复活(滴血)”大教堂。虽然那些内外装饰五彩斑斓,万紫千红的马赛克壁画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但它们毕竟只有不到300 年的历史。与之相比建于公元537年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却有着近1500年的历史。在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拜占庭查士丁尼大帝,豪言要建造一座胜过“所罗门王的智慧(犹太智慧之王)”之大教堂,今天我们看到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证实查士丁尼当时并不是忽悠和妄想。

  这座如史诗般灿烂辉煌的建筑,超越所罗门王智慧的大教堂,出自于希腊裔物理学家,数学家之手。 古希腊人超凡的创造力再次体现,他们的优秀基因在拜占庭时期得以传承,并最终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创造出超巨型无立柱拱型穹顶。这一惊世巧思,旨在让人们仰望苍穹,仰望上天神圣,也成为后世清真寺建造的范本。光彩琉璃的大理石加之金碧辉煌的背景墙和顶,色彩斑斓的马赛克拼图,构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基督教圣经故事壁画群,使这一神殿更加富丽堂皇,神圣庄严,自那时起历届拜占庭君王都在这里加冕。

  但是,从君士坦丁大帝开始尊崇基督教到查士丁尼大帝建造基督教圣索菲亚大教堂起,都不会想到上帝的神圣也没能阻止其多舛的命运,在后来多次遭到地震,火灾,战争的破坏,十字军东征,拉丁帝国的占领,又将其变成天主教堂。公元1453年又被奥斯曼帝国征服,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四周被穆斯林竖起四座冲天宣礼塔而改为清真寺,教堂中的圣经故事壁画被灰泥覆盖。1935年,土耳其共和国第一任总统下令将其改为博物馆至今,圣经故事壁画才得以重见天日。

  从基督教堂到天主教堂,从清真寺到今天的博物馆,圣索菲亚大教堂在1482年里走过何其艰险又何其幸运的历史之路。假如各个历史时期的统治者,当权者,宗教领导者失去了包容心,我们就不会看到今天世界唯一的一个由基督教,天主教,穆斯林,无神论者共同敬仰和维护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成为为数不多的世界遗产。至此,让我想到北京的圆明园,假如那些八国联军的侵略者还有一丝的仁慈包容心,就不会把一个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洗劫一空,付之一炬,裸地残垣,荡为寒烟。烧的那样彻底,那么干净。

待续

木子

2016-9-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