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95)
2017 (148)
2018 (144)
2019 (159)
2020 (185)
2022 (255)
小城故事 尤家齐 (上)
(这是我第二次尝试写小说。前天我讲的那个故事,两个主人翁都是有人物原型的。在今天这个故事,我把几个人或很多人的故事拼到了一起,放到一个人或几个人身上了)
上一个千禧年的最后一年,南方的一个都市,是紫荆花盛开的季节,天气很炎热。我回国讲学,顺道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下榻在南方宾馆。会议结束了,我也要取道香港,飞回太平洋的彼岸。安排送我的车还没有到。交了门卡,喝着矿泉水,我拿着行李在大厅等候。
宾馆是带有大型会展中心的。看来这个会议中心很忙。我参加的会议的宣传横幅已被撤了下来,代之以欢迎参加一个先秦历史问题研讨会代表的横幅。这个会议接待中心也来了几位学生,开始忙碌了起来。看来参会人员下午会开始入住了。出于好奇,我顺手拿了一本会议宣传资料翻了翻。尤家齐,一个熟悉的名字跳了出来。难道是她?
虽然尤这个姓氏并不常见(在大陸當代姓氏中人口排第124位),家齐这个名字则太普通不过了。但如果您知道我认识的那位尤家齐还有个哥哥叫尤国治,您会猜测他们的父母是读过书的,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不是普通工人农民出身。1965年到1966年,尤家齐和我在同一所小学,同一所中学呆过。但一起上课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年。我们应该是没有单独说过话。1975年,我们又意外地在空中产生碰撞(但人没有碰面)。
1965年春,我就读的C县县城中心小学陆续来了不少插班生。离考中学只有几个月时间了,为啥还有学生插班到六年级?我有几分纳闷。后来知道,他们是随父母工作调动,从江城等地转过来的。那年春天,江淮省以我老家所在的C县为行署所在地,成立了一个新的地区。地委书记赵是从华东地区另一个省调入的,专员吴来自临近的沿江地区。地委第一副书记万由省委宣传部的一位副部长出任,而C县原县委书记关担任地委副书记。地委和行署的各级干部多数由江城地区抽调。那批插班生,都是地区中下层干部的子女。
尤家齐是插班生中的一员。而她的哥哥则转到县城第一中学读初中二年级。要知道,我所在的小学和C县第一中学教学质量都是相当好的,转学也要通过考试。我四年级转学进来时,兼任历史教员的副校长就为我出了一份综合考卷。洪副校长明确告诉我,考得不好,就会建议我去县城的另一所小学。据说,尤家齐也是由洪副校长亲自考核才收下的。难怪洪副校长经常在学校表扬她,说她品学兼优。不仅语文数学好,史地知识也非常优秀。几个月后,我们都考入了C县第一中学的初中部。
尤的父亲来自长江北岸的一个小镇,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毕业于那个小镇所属县县城的高中部。遵循“父母在不远的古训,毕业后他留在县城教书。在那个翻天覆地的大革命的年代,他和其他年轻人一样,还是卷入了革命的洪流中。他先是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大军过江前夕,正式加入中共。经历土地改革运动的洗礼,他开始担任党的基层干部。六十年代初出任一个区的区长。接下来在江城地区组织部担任科员。
这样的资历,十八级的行政级别,在地区只能担任一般科员或付科级干部。但地委书记赵要提拔他担任地委组织部的第一大科组织科的科长。有人说这是赵书记爱才。但据内部人士透露,尤只是赵书记和关副书记角力中的一颗棋子。赵这个外来和尚一把手不好当,因为关是地方实力派,其力量盘根错节,处处给赵下跘子。赵需要破格提拔一批人,便于自己打开局面。尤的任命一直通不过,赵只好任命尤为副科长,但迟迟不任命科长。尤成了组织科事实上的负责人。
第二年5月,“史无前例“开始了。在C城以至于全地区,C县中学的学生们是这次运动的生力军。学生成立了两个对立的造反司令部。作为初中一年级学生的我,是这场运动的逍遥派。事实上,我在县城的时间很短。母亲担心我的安全,武斗激烈时,我被母亲送到了乡下。
可怜的学生们,自以为赶上了“毛泽东思想的新时代“, 要撸起袖子干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其实,在两个对立的造反司令部成立时,格局就定了,是依附在老干部身上的毛。C县C地区和省城一样,造反派分G派和P派。所谓G派,保的是地委书记赵,反的是地委副书记关。P派则反赵保关。尤家兄妹是G派的活跃分子,而他们的父亲尤科长,则是G派革命干部中的中坚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