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1899.7.21 – 1961.7.2.)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医生, 母亲是音乐家。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上学时英语成绩非常优秀 (这不奇怪)。但他是个放荡不羁的人。 首先他不喜欢自己的名字(Ernest), 因为与某戏剧中一脚色重名。 其次他恨自己的母亲, 因为母亲逼他学中提琴。 高中毕业就当小报记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1918)年他报名参军,开战地救护车。两个月后, 1918年7月,在意大利被炸弹炸伤双腿。 次年返回美国。20岁的他双腿受伤,没有工作,穷困潦倒。 半年后朋友给他一份工作,成为自由撰稿人, 开始了写作生涯。因为被比自己大七岁的初恋情人遗弃, 他后来中断的 婚姻都是”宁教我负妻子不让妻子负我”。
海明威故居中文介绍中称他“老海”。觉得挺合适。老海在法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等国家住过。 住得最长的是古巴。来西礁岛前他和第一任妻子Hadley住巴黎。Hadley比他大八岁,是在他还没得志时(1921年)“追”到的。第二任妻子宝莲(Pauline)出身豪门, 是个记者。1926年做为时尚杂志(Vogue)记者迁居巴黎。 不久(同年春天)就与老海坠入情河。或者说老海对宝莲一见钟情。1927年1 月老海与Hadley离婚。 同年5月与宝莲结婚。婚后他们就计划搬回美国。 他巴黎的笔友 John Dos Passos 提议西礁岛。 他们并没有直接去西礁岛, 而是绕道古巴哈瓦那, 也为今后迁居哈瓦那留下伏笔。 他们1928年4月份到达西礁岛。 1931 年买下西礁岛第一个永久居所。
西礁岛也是老海厌倦大城市后的自然选择。刚搬到西礁岛后,他一次车祸造成右臂骨折,脊骨骨裂。他在西礁岛住了十年(1930-1939),在这里写了他一生70% 的作品。 此期间他夏天去怀俄明(Wyoming)州避暑,打猎。
老海天生酷爱打猎,钓鱼,及其他野外活动。1933年他带妻子宝莲去了非洲野生动物园。余兴未尽,计划以后重游。 1934年他购置了自己的船,用宝莲的昵称Pilar命名。 常在加勒比海漂游,钓鱼。他三次航行到巴哈马的比迷尼(Bimini)岛, 主要是为钓鱼, 其次是喝酒,休闲算是“副业”。 但这都成了他的写作素材。
1937年作为北美报业联盟的记者,老海去西班牙报道西班牙内战。 此间,年前圣诞期间和他在邋遢乔酒吧相识的女记者,作家玛莎(Martha)也到了西班牙与他“合作”。合作很快变成合欢。 1940年老海与宝莲离婚,娶玛莎为第三任妻子。仿效娶宝莲时娶妻移居的做法,他们婚后移居古巴哈瓦那。 西礁岛的这个房子归宝莲住。多年后就成了现在的纪念馆。
二战末期, 1944-1945,海明威旅居英国。刚到英国时, 老哥 “碰见”(或是寻见)时代杂志记者玛丽。第三次会面他就向玛丽求婚。 1946年玛丽成为他的第四任妻子。 好像老海每次婚姻都伴随有生死攸关的大难。和玛丽“恋爱”期间, 他也因交通事故险些丧命。他是不守本分的人。 自己跟随第22步兵团当战地记者, 他老兄却常常以指挥官的身份乱指挥, 发命令。 为此遭到起诉, 但最终未被定罪。 他毕竟作战勇敢(亡命之徒),有点功劳。战后他还获得了铜星勋章。 他身高1米83, 体重200 磅。不像个文人。倒像个扛枪打仗的料。他长得一表人才。 这也许是他吸引异性,容易出轨的原因。
有一笑谈。美国还没跟德国宣战前, 他老兄竟然说服古巴政府装备他自己的船,用来巡逻古巴海域,并想用来“阻击”德国的潜艇。算他运气,德国的潜艇没有机会让他 “伏击”( 哈哈)。也有传说,他此举是为逃脱在古巴酒架之惩罚, 将功赎罪。 也许有道理,他一生因酒驾遭遇多次重大车祸,不怪别人这样猜疑。
1946年和玛丽结婚婚后, 他家庭噩运连连不断。他车祸伤膝盖,玛丽滑雪摔断脚脖子并留下后遗症。儿子车祸脑子受伤。 以前的笔友, 编辑相继离世。 海明威开始精神忧郁。 由于长期饮酒以及多次战争和事故受伤,他患有高血压,心绞痛,之后是糖尿病。体重增加, 行动笨拙。虽然仍出海,钓鱼, 写作,但生活质量远远下降。
1948年和妻子去欧洲度假疗养, 在威尼斯住了几个月。老兄花心不衰。“芳龄”半百的他又爱上了19岁的阿德里安娜。姻缘未成,却成就了他一部小说《渡河入林》( 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此书是写他对阿德里安娜的恋情。妻子玛丽自然大为不悦。写作期间常和他大吵大闹。估计影响了他的创作灵感或罗曼蒂克灵性。1950年出书时得到极糟糕的评论。海明威一怒之下,去Bimini岛闭“门”奋笔疾书,八周之内写成“老人与海”。多数人都认为书中有他自己的影子。 但书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的生活原型是一位西班牙裔古巴人, 叫Gregorio Fuentes,是海明威船上的大副。 有人还争论此书开头语He was an old man who fished alone in a skiff in the Golf Stream and He had gone eighty-four days now without taking a fish。 说其实是87 天而不是书中说的84天。 不知道有何意义。 但这句话极高度地描画了小说的格调。此前文学界本以为海明威已是文学界的陨星。 “老人与海”却把他推向顶峰。这部书1952年给他带来文学殊荣之一,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获奖后不久,他带妻子去实现他重游非洲野生动物园的夙愿。 开始了由“看客”(LOOK)杂志社赞助的为期两年的非洲之旅。 插一句, 中国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他身上体现得满淋漓尽致。
1954 年初他承包观光飞机和妻子飞越比属刚果。 在去空拍默奇森瀑布(Murchison Falls)的途中,飞机撞上一废弃的电线杆后坠毁。海明威头部受伤,妻子玛丽摔断两根肋骨。祸不单行, 第二天他们乘坐另一架飞机去乌干达的恩德培( Entebbe)就医。飞机刚要起飞竟然爆炸。海明威又多处受创伤和烧伤,并造成脑脊液外溢。他们最终被送到恩德培。 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早已云集那里,争相报道目睹海明威遗体的头条新闻。 此前记者们已经在大报小报都报道了他飞机失事, 他不幸“遇难”的噩耗。 接下来几周的养伤过程中, 他经常看到报纸上悼念和回忆他的文章( 哈哈)。
俗语说大难不死, 必有后福。 看你怎么理解。对海明威来说,好像是大难不死, 还有后祸。 一个多月后, 他伤势仍重,又陪妻子和儿子帕特里克(当时旅居坦桑尼亚)去早就计划好的远游钓鱼之旅。 不幸遇到山火,他身体又多处二级烧伤。俗语也许是对的,八个月后,即1954年10月,海明威获得文学最高殊荣 – 诺贝尔文学奖(不只是因为老人与海, 虽然提名中提到了这部小说)。 但这似乎并没有改变他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多病缠身的他又添上动脉硬化,肝功能衰竭等。加上多次事故后遗症,他异常痛苦,常借酒解痛。医生多次劝阻。他开始还听, 不久又恢复。他离世前的几年,常卧病住院。
1959年1月古巴“革命”后,有传言新总统卡斯特罗计划将旅居古巴的美国人的财产国有化。海明威和以前当律师的卡斯特罗算是朋友。 自我感觉和古巴政府关系“暧昧”。但还是决定离开哈瓦那。 1960 年7月他举家迁回美国。但把房产及所有其它财产, 包括书稿全留在了古巴。 明显幻想有朝一日返回古巴。1961年4月的猪湾事件彻底打破了他回古巴之梦。古巴政府没收了他所有家产,包括存在银行保险柜的书稿。三个月后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旋市( Ketchum)最后的一个家用自己心爱的滑膛枪自杀。
海明威自杀当然与身体多病,生活曲折等紧密相关。但他似乎有自杀倾向的遗传基因。他祖父用手枪自杀未遂。 他当医生的父亲帮祖父取出子弹。他父亲57岁时, 用他祖父用的同一手枪自杀。他的岳父之一也是自杀的。 继海明威之后,他弟弟(Leicester), 妹妹(Ursula)也都自杀。他当模特和演员的孙女Margaux (海明威长子杰克的女儿) 自杀时才41 岁。他的第三任妻子玛莎也步其后尘。 有人说海明威的自杀动机是个谜。其实不是谜。不过他的妻子玛丽在他死后第二天(1961年7 月3日)借纽约时报头版新闻说海明威是因擦枪走火中弹身亡。众所周知,海明威十岁就开始玩枪, 加上打猎, 当兵的经历,擦枪走火几乎不可思议。后来玛丽也承认他确实是自杀。
Key West 掠影( 三)《海明威故居随笔》文中提到海明威的船收藏在他在古巴的故居博物馆( San Francisco de Paula, Havana, Cuba)。 由于美国官方和非官方交涉,加上古巴人也对海明威特别喜爱和尊崇, 他的古巴故居“了望农场”(Finca Vigía)也有幸保存了下来。Finca Vigía现在也是重点保护历史文物。是哈瓦那的著名旅游景点之一。
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