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一代华裔移民来说,旧金山(或“三藩市”)及洛杉矶众人皆知. 但萨克拉门托好象鲜为人知。有多少人知道“沙加缅都”或"二埠"? 允许我称之为缅都吧。她不是著名旅游城市。 不出差不探亲,一般不去。鲜为人知不奇怪。
缅都是加利福尼亚州州府所在地,人口约49万。 她是加州第六大城市, 按人口统计区排加州第四,全国第27位。她是1839年由欧洲移民建立的。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证明“缅都”是美国最多元化的城市。换句话说,是人口最杂的城市。城市座落于Sacramento河与American河交汇处,以Sacramento河命名。早期广东来的华裔称之为“沙加缅都”。 可能是Sacra-对广东人饶舌头,不好发音。
缅都有个中国城。地处市区地势最低的围堰地带。已很破败。和三藩市的中国城无法相比。好歹有个牌楼 (图1)。不显眼的“加沙缅都華埠”横匾给人三分凄凉。几家冷清的中国店铺和每周开放一,两天的会馆(图2、 3)提醒人们这曾是中国城。
沙加缅都”这个名字凝聚着早期华裔修建“太平洋铁路”的血泪史。近几年电视连续剧“带轮子的地狱” Hell on Wheels既是修建太平洋铁路之写照。剧中描述的生活, 工作环境之恶劣毫不夸张。 不过剧中男主角对女扮男装的领班华工有点爱恋纯属瞎掰。
太平洋铁路是由当时美国的“战争部”(不是玩笑,它是美国国防部前身)立项。私营铁路公司于1863至1869年承建。当时承建铁路公司之一,中太平洋铁路公司劳工短缺,雇佣了很多逃避南北战争(1861-1865)的黑奴和逃避太平天国战乱的中国广东华裔。史料记载华工的工资和当地劳工等同甚至每月多一美元。但当地劳工管吃管住。华工选择自炊。这不等于他们受到平等的待遇。当时华工多于地方劳工, 没有一人做监工或熟练工。他们的工资基本是和刚逃到“解放区”的黑奴等同(每月30美元)。他们虽身材矮小, 却担当最繁重,最危险的搬,抬及爆破任务。令人吃惊的是, 第一批华工到来后,虽无任何经验,却凭心灵手巧及生活技能几乎将修路速度翻番。后来中太平洋铁路公司又雇佣了大批华工, 高峰时有12000人,占公司职工总数的90%。几乎所有的隧道都是华工打通的。铁路建成后,约10% 的华工未能生还。遗憾的那时华人在美国极受歧视。 当时的州长斯坦佛(名字熟悉吧 - 斯坦佛大学)竞选前曾表示要改善亚裔地位,但上台后就避而不谈了。此后华工疏散各地,但多数迁移到三藩市一带。 由于美国政策持续排华,限制中国移民,很多华工终生没娶亲或和家人团聚。更可恶的是,华工对太平洋铁路的贡献直到近些年才得到认可。中国城几经遭人纵火。其衰落是种族歧视最淋漓的体现。
缅都整个城市也日渐衰落。她曾是加州排三藩市之后第二大城市。早期华裔称三藩市为“大埠”,缅都为“二埠”。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毕竟自1869年起一直是州府啊! 顺便提一句,加州议会大厦会被华人誉为小白宫(State Capitol,图4)。不算太贴切。因为那不仅仅是州长办公楼还是议会办公楼。
去参观时正好上下议院都开放(State Capitol,图5、6) 。和工作人员聊天才知道加州是美国九个有全职议员的州之一。提到小白宫,不提“小总统”菜不算上全。你知道我是指州长。最著名不过斯瓦辛格了。说小总统不算过奖。人家克林顿总统和白宫实习生莫妮卡 萊溫斯基暧昧。这“辛哥”没事老从后面搂住妇女、双手捧人家前胸以衡量他手的大小。这人有毛病。捧捧排球、篮球的不就知道你手大小了?这鸭儿另有高明之处。他捧自家保姆过界、捧出个私生子,楞把太太瞒了十几年。连猫仔、狗仔队都没闻见。哦,跑题了。
后来南加州崛起。洛杉矶、圣地亚哥等大城市超过三藩市及缅都。这州府的地位也日渐降低。 不过她仍留一丝丝过去的风采。小白宫值得参观。是加州历史为文物建筑。 仿美国国会建筑风格。经历过两次地震仍基本完好。
缅都老城也是旅游景区。沿萨克拉门托河有很多完好的历史建筑(图7、 8)。老城不乏各式餐馆。The Firehouse Restaurant名声很好。是全国100家名餐馆之一。我之前并不知道该餐馆,散步路过“误入歧途”。有点贵,但偶然去值得光顾。另一家可以推荐的是由退役小型游轮改建的水上酒店Delta King(图10)。很有特色。 住宿不算很贵。 但怕水上飘悠地睡不着觉,没去住。但去照顾了他们一次早餐。美餐、美女、美景共赏。 物、颜、景均有所值。
老城还几个有艺术馆,博物馆。我忙里透空专门参观了加州铁路博物馆 (图11、 12)。 出来后心情满沉重。 为早期修铁路的华工感到忿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