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云中谁寄锦书来 ——观《北京遇上西雅图》2有感

(2016-05-02 15:46:18) 下一个

        一直想看《北京遇上西雅图》2,一方面是喜欢汤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去年夏秋之际,《北京遇上西雅图》2的制作团队曾在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拍摄部分在北美的镜头,当时在本地引起轰动,许多人赶去现场和主演合影。我虽没去赶上那个热闹,但收到不少朋友的朋友在现场拍摄的照片,勾起了我的好奇心。4月30日《北京遇上西雅图》在北美首映,我总算是赶上了这一轮热闹。当天下午赶到电影院,整个放映大厅几乎满座,当然是清一色的中国面孔。电影结束时,影院中甚至响起了掌声,这是我在这几年中比较少见到的,可见大家对这部影片的第一印象还都不错。我个人也很喜欢,特将感想记录如下:

        整个电影故事分两条线展开,一个澳门赌场夹缝中求生的倔强女孩,一个洛杉矶职场将自己紧紧包裹的买房经纪,两条本该毫无交集的平行线,一条线串起赌场内外舔血生涯中渴望传奇,爱与温暖的徒然,另一条线穿起海外寻梦人的爱与忧伤。在这样一个即使是邻舍也会毫无交集或点头之交的世代,《北京遇上西雅图》2的编剧却用书信生生为我们编织了又一部爱情童话;而这部童话又缘起与于另一个与书,与信和漫长等待这些已被我们遗忘的种种有关的故事。这不是一个读书,写信,吟诗盛行的时代,事实上,这是一个书,信及诗都已远去的年代;没有多少人再会用太多的闲暇捧一本书,写并邮寄一封信,或在静静地午后读一首诗。我们已经远离这些慢条斯理的浪漫点滴很久了,可再见时,埋藏在心底的触动和感慨依旧。

        整个故事情节不疾不徐,如同一首中速的三步舞曲。女主对生活对爱情的奋不顾身,屡败屡战的传奇,叫我看来,却不如男主身边发生的小故事来的更真实感人,也许是因为我们身在其中,更感同身受的缘故吧。三段海外华人的小故事,三种不同的人生,不论成败,都如同多多少少带着些酸涩的红酒,个中滋味,唯饮者自知。

        最让我感触良多的,是已经是三代移民的在美华人家庭中的爷爷,他那封一笔漂亮的毛笔字写就的文言书信,如果没有人帮助翻译成英文,竟连他的孙儿也无法在太空站阅读。我希望只是“NASA”因某种原因无法传递中文,而不是孙子不懂吧?而我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就算他们不在外太空,能读懂文言书信的又有几个?读不懂我们的白话书信的会不会也不少?想起我在校就读时的一位同学,应该也是第三代移民,有一天突然拿来一张纸给我看,上面是一排排漂亮的钢笔字写就的中文圣经,是她过世的爷爷写的,而她却完全不知其意,只是凭本能留下这一张张字纸,其中的怅然令人不忍细思。

        这种文化的断层也并不是只有华人才面对,我认识完全对日餐敬而远之完全不懂日语的日裔同事,也见过完全说不上来自己的家庭从哪里来的小移民学生。文字与文化的传承是全球化的当代大家共同面对的话题,居留本土的人也一样面临世界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在这样的挑战下个人的力量如此微不足道,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北2的编剧和导演依然坚持把毛笔书信和古诗词搬上大荧幕并打动人心点赞,为坚守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美的所有个体点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