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观察站

尽管人们已做过非常艰巨的努力,个人认为真经并未显现,所以取经仍然是件非常必要的工作,这就继续进行...
正文

取经人物志 之 太上老君(二)

(2016-01-08 17:31:20) 下一个

玉帝召集的会议在宝光殿举行,宝光殿位于天庭宫殿密集的端靖天。从兜率宫所在的离恨天到端靖天要经过清净、玉完、平育、和阳诸天,一路所见除了云山、雾海、竹林、花丛,就是所在皆有的建筑。玉完天是道院各研究所集中的地方,建筑大多方方正正、中规中矩。天宫的仓库建在平育天与和阳天交界处,长长的库房像兵营似的整齐排列在云海边缘。和阳天像棋子一样散列着些不大不小的府院,里面住着天庭的一些中级神仙。无论院内的亭台楼阁样式如何不同,外围的围墙都是一样的,灰白的粉墙,上覆青瓦,墙壁顺着山势曲曲折折。
如果是走在凡间的道上,路旁的景致与环境有莫大关系,山间的路旁多的是树林和灌木丛,城乡间则是灰扑扑的路面和高矮不一的房舍,戈壁滩上多的是石子,沙漠里就没有别的想头,脚踩的和满眼所望见的全是沙子。在天宫行走,无论在哪一重天,也无论周边的楼阁房舍如何不同,道旁所见和脚下所踩的全都一个样,就是散漫涌荡的云雾。浓的是云,淡的是雾,如果严严地遮蔽了望眼,是云还是雾就没什么分别了。一路飘过去,云雾时而静静堆积如山,时而涌流飘飞若河,凝滞于竹林间时俨然是若有所思的隐士,流卷在斜坡上时仿佛往来奔忙的地松鼠。有心的话,观察各种各样的云雾能感受到言之不尽的乐趣,如果无意,尽管匆匆来去,再多的云雾都挡不住道路,也不为行人留下丁点踪迹。
老君好动心思,赶路时如果心里没有特别的事要想,就时不时地举目,观望云雾。和在人间一样,好学深思时常给他带来新奇的发现,同样面对那些四处流转的云,神仙们熟视无睹,他却看出内中大有门道。在他看来,天宫的云不像是自然而然的存在,而是与神仙内心深处的基本观念深相契合。他成仙比较晚,来时天宫已经颇具规模,对于天宫建立之前天上的样貌不甚了了,不过他很有好奇心,通过阅读,以及与神仙们交谈,还是获得了一些了解。那时候天上常年覆盖着沉沉阴霾,到处都充斥着漠漠冷雾,好容易盼到太阳露头,迎来的是一张淡漠焦黄的脸,犹如一枚古旧的铜币。夜漫长得似乎没有尽头,假如偶尔望见一眼月亮,一定会倍感绝望,那是怎样的一轮月亮呀,薄薄的,像打磨不净的玉,散发着苍凉的光,将世界映照得分外凄惨。在月亮身旁,一两颗星星忽隐忽现,好似幽灵的眼睛。见过那种景象才深切体会何谓蛮荒之野。
然而神仙们还是来了。他们不满足于这里的神秘与蛮荒,因为他们有的是智慧和愿望,还有挥洒不尽的追求超脱的热情。凡间的云雾由微细的水滴构成,经不住太阳一晒,这里的云雾却没有具体成分,只要望眼穿不透的地方,必定为迷雾所笼罩,因而为驱散云雾,阳光的热力不起作用,只能靠神仙们的勤奋思索,他们的每一个发现就是穿破云雾的一道光,他们运用智慧所做出的成就在天上开辟出了晴朗空间,然后在这里建造起庄严的宫殿。
天宫的建立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老君倾向于从神仙们如何驱散云雾的角度来认识。到一定程度,驱散云雾的工作停止了,一方面神仙们不愿意又像在凡间那样整日面对枯燥的景观,适度的云雾恰可点缀环境,制造若真若幻的仙境效果;另一方面,驱散最后的云雾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神仙们既没有意愿,也感到后继乏力。对付云雾并不像在凡间对付石块或者木材。石块和木材都是外在物体,对付起来需要了解其特性,动用扦、凿或者斧、锯。天上的云雾就像人心中的模糊意念,对付云雾就是对付自己。人的内心里始终涌动着各种各样的念头,归结起来,就是人为什么会有烦恼,如何寻求平静与快乐。每一个解答驱逐一层雾霾,认识清楚了,雾霾也就散了。寻求解答的过程就是看透云雾的过程,然而最终看透云雾是不可能的,每一次所看见的仍是云雾后面的楼台花草,总还有些迷雾驱不散,赶不尽。
就在神仙们为如何驱散最后的云雾大费脑筋时,老君带来了新颖观点,一句“道可道,非常道”,使神仙们豁然开朗,有神仙顺势念出“云可云,非常云”,于是神仙们从与云雾的对立关系中解脱出来,转而舒心地与云雾共处,他们的身姿这才变得飘逸。神仙们用自己的努力试图看透世界,获得解脱,看不看得透是外在行为,愿不愿意看透则是自主选择,既然面对的是异于凡间的“非常云”,就不用再费心费力地去琢磨,只要安心于天宫的胜境就可以了。
通过观云望雾,老君深刻了解了天宫的实质,而且认为这方面还有很多可研究的,只是他一直忙于炼制有形的丹,没空去关注无形的云,只好在漫长旅途中偶尔做一深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