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2023年出现了明显的经济危机的迹象,突出表现在生产下降,需求萎缩,失业增加。房地产危机和地方债务危机是这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而疫情期间的政策失误严重打击了商业秩序和人们对政府的信心。
当然,现在的经济危机和1929年的那种危机,后果是不可同年而语的。由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有很多成熟的政策工具,现代经济危机并不会必然地引发战争,内乱。但如日本90年代经济危机引发的长期衰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当年日本的GDP直逼美国的70%,而现在美国的GDP22万亿美元,中国17万亿,日本只有4万亿。现在日本只及美国的18%, 从相对比例70%降到18%, 可见经济危机的后果之严重。
日本当年的经济危机也是房产泡沫破裂引发的,日本政府的反应是减息(方便人们贷款买房,公司借款发展促进经济景气),但事与愿违,并未抑制住房产价格下跌。日本政府在经济衰退期间采取了一系列财政刺激措施,但这些措施并未能有效刺激经济增长,反而导致政府债务大幅增加。例如,日本政府在1992年推出了“平成景气”计划,但该计划并未能有效刺激经济增长,反而导致政府债务从1990年的37万亿日元增加到2000年的640万亿日元。日本政府在经济衰退期间也进行了一些结构性改革,但这些改革并未能有效解决日本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例如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内需不足等。
如果中国重复日本的足迹,那十几年后,中国也会从现在美国的77%降到20%, 那还什么中国梦呢?日本还不是最惨的,阿根廷曾经是世界十大工业国之一,现在能不能排到100位。相对应的不光是国力衰竭,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跌到一笔。
房产泡沫在中国的权重比日本更高,中国还创造性地将房产变成货币超发的锚准,地方财政的金库。中国在改革开放崛起过程中,没有侵略别国,也没像苏联一样通过剥削农民完成原始积累,更没有得到别国的大规模援助,是什么为中国惊人的发展提供了融资呢?是歪打正着的土地财政,和疯狂的房产泡沫,为中国的货币提供了信用抵押。
1929年的经济危机,明显的是生产和消费脱节,货币和商品供应脱节的的产物,是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协调的后果。但世界还是从这场危机中学到了很多,迄今快100年了,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再发生过这样规模的经济危机,为什么呢?最重要的是政府学会使用财经工具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当社会出现供需失调,从而经济下滑,失业率大增时,政府就大量印钱(或减低贷款利率),引导基础设施建设,人为地提高需求,增加就业,把经济提振起来。这些多印的钱,以国债的形式控制。比如多印了一万亿,就同时发了一万亿的国债,相当于印的钱是向人借的,这样就不会引发通货膨胀。而这个借钱的利息,是透支政府未来的税收支付的。国家的财政税收能力,是国家融资的信用抵押。
中国的魔方是什么?房产!中国的融资途径和美国不同,不是发多少国债,印多少钱,而是卖出多少房子,印多少钱。比如说,银行贷款给一对夫妻100万买房,印这100万就不是空白纸币,而是被这对夫妻认领了,这样印钱和发国债印钱是异曲同工的。以房产财政为信用抵押还有一个好处,国家不用支付本金和利息,像国债那样。国债就像银行存款,而房产就像股票,其未来的风险是由房东承担的。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保证房产市场的升值趋向,增强房客的投资信心。人们买房产的第一目的不是为了住,而是为了投资,当他们意识到房产是一个安全的,可靠的投资方向时,再高的房价他们也愿意。
但这样的融资有个前提,就是人们相信房产会一直上涨。一旦房产价格下降,信心就崩溃了,这个蓄水池或信用宝就不顶用了。这会引发连锁效应,怎么对付这种危机,世界还没有成功的经验,而中国目前的危机规模,比日本,甚至美国2008次贷危机更大。处理得好坏,不仅涉及中国,也必然对世界产生影响。
目前看来,习近平的解决思路,首先是所谓新质生产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先从价值产生的原理理解起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规律还是被公认的(也非马克思原创)。任何商品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并通过价格为表现形式。一句话,只有有用的东西才有价值。人类社会几千年社会总价值一直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数值,直到工业革命后急剧上升,有一段时间呈指数上升,怎么回事呢?我认为,那是因为新的使用价值被创造出来了。几千年来人们一直用马或马车代步,汽车被发明出来后,产生新了的需求和价值,汽车相关产业如橡胶、钢铁、石油等都发展起来,那些本来无用的,因此没有价值的东西,如橡胶树,具有了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无数人在这些行业就业,他们赚的钱又引发新的需求.....正是因为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才新创造出来价值。社会财富的增加,归根结蒂归功于新创的使用价值。不光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的服务也产生价值,医生能治病,艺人能让人享受艺术,都是有价值的。
中国从那么穷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背后肯定不是金银积聚得多了,而是创造了真正的价值。现代中国人到1960年代文革旧居去参观,会觉得太差了不可忍受,到了2010年代左右,私家汽车、家用电器设备,冰箱空调,电话,自来水和抽水马桶......都进入了中国普通家庭,这本身就要新创造出多少价值?习近平的所谓新质生产力,就是通过新科技,新产业,为中国带来新的价值增量。中国在很多产业方面,都积聚了优势,如最近所吹嘘的三大新发明,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这三样东西肯定不是中国发明的,但中国对大量廉价地生产它们确实作出了很大贡献,拥有最多的专利。除了这三样,中国在很多方面都拥有商业优势,如最近的电商Temu,把Amazon都逼到墙角,连中国那些无聊的爽短剧,TikTok短视频,都风靡世界;还有重新崛起的华为及其6G......
那些使用价值要变成价值,必须实现交易。国内的市场基本饱和了,巨大的产能必须向外倾销出去。如果中国的巨大产能,真的实现对外倾销,团灭大多数对手,进而实现垄断利润,光这三样,就能解决中国的房产危机。但世界能接受吗,它们的抵抗会产生什么效果?
以电动汽车为例,BYD汽车的销量已经将特斯拉踢到第二位,一直老子天下第一的马斯克也哀叹,如果不采用贸易壁垒,中国汽车会将一切外国公司扫除(demolish)。欧洲开始启动了调查,就是看中国汽车是否倾销。问题是,中国汽车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地步,不依赖国家的补贴就能盈利了,按客观数据,恐怕达不到倾销标准,如此,欧盟就没法名正言顺地对中国汽车实行惩罚。而且,欧洲也有很多产业在中国,如果断然自行惩罚,必然引发中国的报复。因此,欧洲有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三大产品都属于绿色产品,可以极大加快欧洲的绿色过程,这似乎是个双赢的局面。当然,牺牲品是这些产品的欧洲生产厂家,但从长远看,中国产品的竞争能提高这些产品的质量,就像日本的汽车曾经做到的那样。
美国的贸易壁垒很强大,迄今中国的电动汽车还未进入美国市场,但美国汽车厂家还是很害怕。这次的狼,是有其本身素质的,无法轻易地以自说自话的阻断措施打败的。当初,美国汽车工人烧日本汽车,还把一个中国人当日本人杀了,也没法阻挡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横行,那是因为日本汽车自身的素质。如今,美国最便宜的电动汽车要6.5万美元,而对应的中国汽车只要7000美元,美国顾客可没那么爱国,市场上买不到,甚至会走私。而BYD等也到墨西哥开厂,从长远来看,美国如果不能提高自己产品的性价比,打败仗是必然的。
中国这场新质生产力外输的战争,目前还难以预测输赢,但如果仅仅打经济仗的话,我赌中国会赢。中国人是天生的商业民族,勤劳聪明,以前那些跑到南洋的华人,都成了当地的大老板;香港,新加坡,台湾首先显示了华人的商业能力,大陆改革开放20年就成了世界老二,现在按GDP是美国的70%,按某些算法已经超过美国,只要好好的搞经济,美国怎么拦,都拦不住中国的发展。当中国的经济是美国的两倍时,台湾是逃不掉的!
就怕这个大大,脑子一热要和人家去打仗,中国人不是战斗民族,这种出血的事,应该让俄国人去干。中国(汉)人不善打仗,从宋朝起就成了定论,除了元清四百年全族沦陷外,还有金辽等局部沦陷,宋后一千年里有三分之二时间汉人都是投降当奴隶,根本不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对手。到了近代,和大中国外的民族交手,连入主中原的满族也熊样了。有个有对照的例子,日军两次攻打旅顺,第一次对手是中国人(甲午),只用了一天就攻下旅顺全城,清军早四散逃命;第二次对手是俄国人,日军用了十个月,才好歹攻下了旅顺外郊的203高地,中俄两军的勇敢程度立见高低。
因此中国养军队,吓吓人就可以了,千万别下场去打。就像甲午时,李鸿章认为留着北洋舰队吓吓人就可以了,光绪脑子一热和日本开战,黔之驴被打回原型,中国也一下子落后了一个世纪。而当年宋朝一直被辽国摁在地上摩擦,潭渊之盟后,两国和平贸易,辽国一下子变穷了,成了宋朝的附庸。这两个例子足以为训,如大大按此行事,则国有幸矣!
不过打仗也是解放战争,统一战争,彼此彼此。
整天鼓励出口而拒绝开发本国市场,损害他国利益,自己也只是短期受益。等到其他经济体因为贸易逆差败坏了,你也没有地方出口了。
现在全世界贸易壁垒都针对中国,因为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大国中贸易壁垒最严格的国家。
腹中空空, 口气却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