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5)
2022 (127)
2023 (142)
2024 (142)
我有一搭没一搭地陪着老人看完了热播电视剧“山海情”,实事求是讲,这部剧不错,人物刻画饱满,冲突设计合理,其故事原型还是有事实基础的,作者可能是亲历其事的人,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好。就电视剧而言,可以打高分。
但除了党的宣传机构,很多的海外华人,也跟着节奏歌颂起党了,文学城里就有人把这部剧和中共的扶贫政策挂上钩,好像有部好剧,就等于有个好政策,好成就了。那也太简单化了,从我的眼光看,就是本剧所叙述的故事,也没歌颂党的扶贫政策好!
本剧故事开始于1991年,国家在戈壁滩上一处鸟不拉屎的地方,拓出一块吊庄移民区,使用高压政策,强迫干部连哄带骗把山民迁到那里。到了那里,没水没电,都住在地窖里,厨厕就在露天,要靠移民打工赚的钱,自个儿把房子盖起来。故事到了1996年,五年后还没通电,本来免费的水,又要高价自个买,至少有三集是讲怎么去引电的事。
这叫什么扶贫?政府本来有责任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公共服务,如医疗,教育,警察等,加拿大美国再偏僻的地方也有这些。共产党因为居民住得太分散,就图省事把他们集中到一处,又不给他们任何帮助,这叫推卸政府职责!
接下来又搞出个东西对口扶贫,让福建省的援助宁夏的。中央政府这么做就很荒唐,每个省都是向中央交纳国税的,援助穷省的责任属于中央,推给一个富省是不合理的。就好像父亲自己不管穷孩子,却让过的好的其他孩子去管,这是推卸责任。
党国制度比美国有点好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从属于党。福建不是福建人的,是党的,福建的干部命都是党的,何况让你出人出钱。为了个人的事业,当然也有更高尚的目的,以陈县长,凌教授之类的投身于宁夏的脱贫事业。为了个人的事业,当然也有更高尚的目的,以德福,张书记,白校长之类的当地干部投身于宁夏的脱贫事业。但让吊庄,或闽宁真正富起来的,真正脱贫了的,并不是扶贫政策,而是科技和市场经济。
凌教授研究和推广了草植蘑菇技术,使得在戈壁滩不适合种植庄稼的地区的移民有了一个生计。以后引进了红葡萄种植,非常适合于宁夏地区,使得这里有了一个有优势的经济资源,宁夏才发展了起来。这里,一是科技(蘑菇和红葡萄种植),二是市场,把当地的资源与中国乃至世界的市场连接起来了,少了这两个条件,党员再是努力也没用。
最后一集有点烂尾了,当年的四个小伙伴加上德福全都非富即贵,带上下一代,去看那变得绿油油的涌泉村老家,口里说着,甜啊。言外之意,如果没党的政策好,哪有今天的甜啊。我不清楚宁夏是否现在变成绿洲了,绿不绿应该首先决定于当地自然条件,而不是政策好坏,内华达现在也是沙漠,但前面讲了那么多宁夏适合种红葡萄的优点,如果变成湿度这么大的绿地,恐怕葡萄种不成了。另外,扶贫的目标要都变成他们那样的贵族,那估计是不可能的。李总理在人大说了,中国还有6亿人每月收入1000元左右,也就年收入在1万二千元。而剧中的人,按他们的排场,至少年收入百万以上。
中共最拿得出手的贡献,就是脱贫。这所有人都不否认,但吹得过了,那就成仙了。政府做得好是应该的,老百姓愿意感谢当然可以,去拉感谢就俗了,至于一定要归功于政策,制度,那顶真起来,还真不一定呢。
以美国为例,今天的美国,并不是天生沃土,而是无数美国人努力改造的结果。北美中部,没有横亘的山脉,冬天北风直吹到大洋,夏天海风旋至北极,形成一种独特的气候:这儿只长草,不长树,植皮不厚,很干燥多风,容易沙化。早期移民难以在那儿生存,因为难以找到建房的树木。以后铁路通了,运来建材,开垦了土地,却遇上了蝗虫灾,差不多十年,蝗虫让中部变得荒野千里。后来农药让蝗虫绝了种,但农垦使得中部迅速沙化。而中部风大,常常有龙卷风,风刮过干燥的土壤,会产生强大的静电,从而带起更多的尘土,形成巨大的沙尘暴。那沙尘暴让中国近年的小巫见大巫,能僻天盖日大半年,当地颗粒无收不说,还死了好多人,大多数人只能背井离乡。电影“愤怒的葡萄”就描写的那段悲惨往事。经过靠十年的植树,恢复土地植皮,另外也依仗气候改善,中部才重新繁荣起来。
这里没有党,美国政府也没有让加州政府来帮助。植树是政府以政策导向的,愿意来改善环境的公司将予以免税,政府也投资了基础建设。再困难,政府也提供了公共服务。干好了,也没人宣传,只是老百姓用脚投了票。大量人口移民到了原来寸草不生的中部,有了人,就有了生气,有了商机,有了繁荣。
至于习近平要确保中国在2020年“全部脱贫”(已经宣布胜利完成了),其标准是要“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贫困就像犯罪一样,是人类社会的常态。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没有贫困,没有犯罪。把脱贫作为政府的任务,通过特殊手段达成目标。历史证明,这种脱贫是不可持续的,之后贫困还会卷土重来。至于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是政府的本职工作,根本不值得赞扬,更不用说自吹自擂了!
有人家曾经三个人一条裤子,现在每人三条裤子,此人家自认为
脱贫了,当然可以这样讲了。哈哈哈!搞得很多网友白操心乱吵一阵子。
------
如果是帮几亿人脱贫,为什么不可以赞扬一下?这是人类历史上没有过的成绩。
那你去看新闻联播就是啦!
lao-fei 发表评论于 2021-02-15 14:41:44
看过博主的一些文章,对中国的事情基本都是持批评态度
回复 '替补球迷' 的评论 : 加拿大的北极地区有很多的原居民,那里更不适合人类居住,政府不是把他们都迁到多伦多,而是为他们提供公共服务,这才是政府该做的。
你知不知道加拿大北极地区的自杀率远高于南边加美边境十省?你知不知道加拿大政府对此无所作为?
问题是,光把人口往那里移过去不行,还得手把手叫他们自立。这个过程很难,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总体结果是非常好的。
现在的中国,不光是贫穷人口大量减少,而且沙漠治理也都到很大进展。这就是政府应有的作为。
……………………………………
北美平民2015 发表评论于 2021-02-15 09:58:17
生长在中国,没有对中国做贡献,倒会指手画脚。入了外籍了吧?没有资格对中国说三道四了。
我从出来后就一直在观察自己,观察中国。由开始肩抗手提的带东西回去,到现在使用淘宝,阿里往外寄东西,我就感觉到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啊,看别人,或随便指点江山都是很容易的。
评价西海固扶贫,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西海固是权威机构认定的人类最不适宜居住地区之一,部署那个地区移民搬迁,80年代就开始了。在90年代初,别说是当地待迁的穷人,所有扶贫干部包括政府都非常穷困,都没钱,但搬迁让移民有了生路,有了希望,因为搬迁地有水源,是平原易于耕种,靠近城市和铁路,交通更便利。后来政府慢慢有了钱,投入越来越大,移民慢慢完全摆脱了贫困。山海情讲的是真实的故事,那就是历史,证明中国政府做对了。
未来,中国绝对有办法完全消除贫困,因为有理念,有决心,有办法,有执行力。美国永远也无法消除贫困,因为两党打来打去都是为选举,没人真拿穷人脱贫当事情做,再这样下去,更多的中产阶级会陷入贫困,现实非常残酷。
国家经济发展了,这个扶贫极其重要而难办。看看各国贫民窟,很难解决。美国的帐篷客也是难民啊。
博主只是单方面说政府用高压政策连哄带骗将山民迁到戈壁滩上鸟不拉屎缺水少电的吊庄,而忽略了这个新移民点离省会银川很近可以迅速发展的事实.只强调了生产的阵痛,而没有讲呱呱坠地的婴儿。
对口扶贫这正是中国政治体制强大的社会动员力与执行力的体现。优势互补,精准扶贫发挥各自的长处这难道不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举措,除此之外,面对《山》剧中西海固涌泉村那种把政府支援的用于发展的珍珠鸡系数吃光的落后的农民,谁还能拿出更好的办法?
面对中国的种种现实,中国政府的确是做了大量的工作,而最大的困难无不过于愚昧与落后。《山》剧中的老一代秉承落归根的观念,宁可喝药自杀也不愿意离开那穷窝。最后还不是出于老的观念,为了娃的前程不得不挪窝。
中国的事情真的很不容易,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用这里的国情民情体制来对中国生搬硬套是最容易但也是对中国最不负责任的。
山海情所描画的宁夏西海固地区属于绝对贫困,即不论自身如何努力,在所处的自然或政治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下,也不能维持起码的温饱。2020年中国宣布消除了绝对贫困,而英国等西方世界做到这一点已经是明末清初的事情了。
愤怒的葡萄们再愤怒,也还可以开着辆卡车拉着一车家当满世界流浪,貌似加油的钱还是有的。
山海情这部剧演员表演确实不错,属于精品。但是看了前几集,尤其是所谓扶贫就是把农民从世居的鸟不拉屎的家园上连根拔起哄骗到几百里外另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任其自生自灭,就看不下去了。这种移民吊庄的方式还能被感恩戴德和正面歌颂,也符合人们对于中国政府的预期。既然如此,还有啥看头呢?
而中国也是类似,但因为不存在土地所有权问题而变得简单。但总是有一部分人不愿意进入这种集中化居住的楼房环境,文化的或者其他因素,这部分人会一直穷下去,因为脱离了地方政府脱贫计划范畴。
所以这是关于脱贫的定义的理解。
愤怒的葡萄一书里描述的那些因为dust bowl而逃离中西部的okie,有800万之众,但30年代使用大机械是世界潮流,当时的苏联也是大量使用康拜因在农田里。美国因此后来实行轮耕制度,农民平均每四五年休耕一年,拿着政府的补偿金到处旅游。上学时就有美国同学的父母用这种方式去学校看儿子。
另外,美国历史上有还田造林,原因之一也是dust bowl,虽然并不是全部原因。但具体方式是飞机撒种“造林”,其实也不是正经的树木,而是大量的杂树丛。这种东西生长力极强,最终没有经济价值,但是非常好的植被。
其实就是因为美国这种地方并不是不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而仅仅是管理不好而导致问题,这与中国大西北的沙漠完全不是一回事,那些沙漠是几千年时间形成的,不是dust bowl那种一两年的概念。
美国有大量desert,但按照中文标准属于戈壁,而不是沙漠。戈壁是有大量植物的,比如在亚利桑那开车出城就是戈壁,看不尽的仙人掌,最低限度也是地面有草,仅仅是没有大型植物罢了,而不是中文说的沙漠那种流沙,流沙环境下沙漠有可能每天的地貌形状都不同。印象中美国没有大面积的沙漠,死谷里有一些流沙地段,但很小,几英里的宽度而已。
传统帝制的中共翻版,其落后的本质会很快会暴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