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5)
2022 (127)
2023 (142)
2024 (142)
2025 (6)
上周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成为首个正式批准中国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的国家,该国政府引用的初步数据显示,这种疫苗的有效率为86%。此举可能会让中国疫苗向广泛使用迈进一步。
阿联酋卫生和预防部的这个声明,是对中国疫苗具有帮助遏制疫情蔓延潜力的首个官方认可。如果其他地方的临床试验也得出类似的结果,中国研发的疫苗可能会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条生命线,这些国家不太可能负担得起美国研发的疫苗,因为后者的价格可能更贵,在运输上也有更大的困难。
但奇怪的是,本应该值得大肆宣传的这个消息,却在国内媒体上销声匿迹。国药集团在阿联酋消息公布了数小时后,仍未对其做出证实或发表评论。国药集团的一名发言人接到记者打来的电话后马上挂断了电话,之后也没有回复短信,或再次接听电话。
阿联酋政府的新闻发布几乎没有提供其他重要细节,比如多少人接种后感染了新冠病毒、或志愿者的年龄,这让科学家们无法搞清国药集团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这是怎么会事?
发生一个案件,不同的当事人,会自然而然地作出有利于自身的证词,这属于人性,在日本电影“罗生门”中有很好的诠释。有个强盗绑架了一对夫妻,对妻子说,你和我性交,否则我杀了你丈夫。妻子和强盗睡了,强盗也放了丈夫,不料丈夫怨恨妻子不忠,妻儿转而要求强盗杀了丈夫,强盗经过激烈搏斗杀了丈夫,被一个路过的人看到了,那人拿了他们遗下的一把宝刀.....
这件事,有四个当事人,每个人讲的故事都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掩饰自己的缺点,夸大别人的罪过。强盗说是被害者妻子叫他杀的,妻子说是丈夫逼的,丈夫(以鬼魂代言)说是两人谋杀的,路人的叙述最接近事实,但瞒了那把宝刀,因为自己藏了。
这种罗生门现象,被现代司法视为必然现象,所以法庭设计有控辩双方的辩论,陪审员制度等,就是要尽量避免这些人性误区,还原真相。除了在法律案件上,在其它方面,罗生门现象也很普遍,如蒋介石留下了非常详尽的日记,但有人发现,日记上的一些记载,与公认的历史事实不符。这种掩饰自己缺点的现象,并不能一概认为是说谎,而是对事实的认知上,人们会不自觉带上主观的影响。
国药罗生门现象,可能也有背后不为人道的苦衷。虽然难以理解,但我认为不太可能是疫苗不好,而是不够好。
中国的官员们都在大领导目前信誓旦旦过,那个人民英雄陈微,不是说过”除了胜利,没有别路“之类让人血脉膨胀的火热语言吗?国药的疫苗在国内大卖,黄牛抄到1万元一支而不得,据说打过疫苗的人已经超过100万,虽然三期临床还没完成。可现在公布发有效率只有86%,比美国的差不少,大领导肯定听了不开心,按另一个人民英雄终南山的说法,我们的疫苗一点儿也不比美国的差,这脸往哪儿放啊!
其实疫苗方面,真应该放下面子。如果光靠美国的mRNA疫苗,恐怕无法解决全世界的问题,那70亿人需要的疫苗,离开了中国的巨大生产能力,还真的不行。
中国应当理直气壮地公布完整的信息,即使不那么好看,丑媳妇也是媳妇,也会生孩子啊!何必藏着掖着,能研制疫苗的国家,全世界也屈指可数,如果中国真作出了虽然效果不是最好,但产量最大的疫苗,对世界的贡献也是不亚于美国的
但不等于对于进行实验的国家政府不透明,比如我没打算给你用,你是否知道不是我关心的事情。否则为什么有国家批准了中国的疫苗?
我更相信是谨慎的因素。
如今明显世界上多数国家是无法指望西方目前开始使用的疫苗的,主要是产能不够,美国甚至在明年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争取三分之一人口打疫苗),再有就是成本问题,西方疫苗的价格是不包括运输费用的,而两种美国疫苗要求低温,需要特殊的运输工具,这都是会增加成本的。而且保存时间即使在相应低温下是从几十小时到几十天的概念,这就要求飞机运输,显然成本也是比较高的。中国的疫苗可以在一般冰箱温度下保存三年,这就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中国号称可以在明年生产20亿剂,而且中国防疫做的不错,暂时没有那么大的疫苗需求,因此这些疫苗可以首先供应其他国家(是挣钱的)。
说到底还是你自己的选择,对于一个国家的政府来讲,并不一定选择中国的疫苗。而选择显然也会有选择的理由,比如相信疫苗的效果。非常时期非常处理,明显即使是美国的疫苗批准也是这个概念。
中国因为没有大面积疫情,也就不可能在中国进行三期实验,而是通过其他疫情严重的国家进行,这就出现一个很难办的实验控制问题。
显然中国没有权利在这些国家严格监督实验对象,和进行实验控制,而如果做不到这点,你能否用得到的数据作为结果?
显然是打问号的。但不意味中国疫苗不做实验,但不愿意高调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你自己都不能肯定实验是严格按照规程控制的,唯一能做的是尽可能获得数据。
看看美国的三期实验就可以对比,四万六千人参与,一半人是作为对照组,最终得到的结果是共有一百多人感染,其中打了疫苗的只有八个,其他一百多是对照组的,按照这个比例,95%的有效率。
但这里存在两个问题,或者两个预设前提,却未必成立。
第一就是样本空间问题,两万三千对照组的人只有一百多被感染,说明人群生活在病毒密度并不高的环境,那么是否能排除很多人根本就没机会接触病毒的可能,比如中国那种情形,不能吧?
那么两万多人与两百多人有什么区别?而哪一种实验敢说两百多人参与就够了?理想的情形应该是两万三千没打疫苗的对照组都被传染了,而且另一组也是在同样的环境。
第二就是假设被感染或者被保护了的人接触病毒的机率是均衡的,也就是有一百多人被感染,同时另一百多人被保护,只有八个没能保护。
但在如此范围不定的采样空间里,明显这个前提是难以保证的,也许很多打了疫苗的人都没有机会接触病毒,就那么几个接触了,而且感染,那岂不是保护率几乎没有?
你不能说这不是一种可能,而出现这种可能的原因就在于数据量太小,两万三千人中的一百多人怎么也不能说是提供了很大数量的数据。
这几乎就是一种文字游戏的概念了。而如果美国的自己可以控制的实验都存在这种问题,何况中国的那种在其他国家的实验呢?
我觉得中国不高调宣传是明智的。中国的灭活疫苗缺点是制作成本高,但优点是属于成熟技术,最坏的情况是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者足够比例的抗体,但不至于产生其他问题。
如果在有灭活病毒疫苗和mRNA疫苗的选择的可能的话,我是一定选择灭活疫苗的,毕竟保险。而一个新技术产生的疫苗是否导致长期副作用,或者很久以后才会出现副作用,目前没有数据。从哲学思维的角度来看,有种哪新事物从一开始就是十全十美的?
让人不好理解的是中国疫苗远远不能满足本国需要,还在忙于出口。中国现在的良好状况其实是非常不稳定的,有个风吹草动就要大规模隔离检测,那么为什么不至少给老人和医务工作者,或者进口产品处理工人先打上疫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