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头山

无意邀众赏,一心追残阳
个人资料
朱头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日本二战前应对对美关系的成败经验

(2020-07-23 11:06:45) 下一个

关于中美关系,地球人都知道,今后的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将是一段不平静的日子。冷战是板上钉钉的了,从最近美国这么冲动的架势看,热战的可能性也大增了。

在飞机上看了部日本最新的关于二战的电影“阿基米德的伟大战争 ( The Great War of Archimetes) “,讲的是一位少年工程天才被山本五十六大将看上,来反对军方对手优先建设战列舰“大和号”的方案,从而能把资源集中于建设航母。少年利用战列舰设计的瑕疵,成功地否定了对方的方案。这时,战列舰的设计者,一位海军上将找到少年,阐明了他要制造大和号的意图:对于永远也无法战胜美国,成为世界最强者这一点,日本人民不会服气,。只有造一艘让他们骄傲的无敌战舰,然后被击沉了,他们才能真正认命。很有意思的说法!

19世纪以后,世界霸权属于盎格鲁撒克逊集团,核心成员就是现在的美英加澳新“五眼联盟”。对盎格鲁撒克逊霸权的挑战者计有法国,德国,俄国/苏联,日本和现在的中国。“五眼联盟”的实力是强大的,光五国现在的领土面积总和就达三千万以上平方公里,超过现俄国两倍,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举世无双。在中国以前的挑战者中,法国彻底歇菜了,德日被阉了,它们都满足于当个二流国家了,俄国还不服,中国还没交手呢,怎么服?

中国应该怎样应对美国的挑战?这事儿没法做实验,只能进行历史研究分析了。和中国目前形势最有可比性的模型,就是二战前的日本帝国了。日本和美国的冲突,并不是因为二战前的几年内突然形成的,这经历了几十年的孕育和发展!让我们分析一下日本应对的成功以及失败的经验,也自己准备一下。最后不管是不是打,总得有个预案,不打不降不走总不是个办法。

自1853年马修·佩里率美国军舰“访问”日本为日美关系掀开新的一页后直到美西战争前,日美关系相对平缓。美西战争中的胜利者美国和中日甲午战争中的胜利者日本从19世纪末开始了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争夺霸权的角逐。

日俄战争后,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势力大增,日美关系急转直下,双方都开始把对方当作假想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日美两国在中国问题上的矛盾一度变得尖锐。1917年1月2日,日本代表石井和美国国务卿蓝辛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石井-蓝辛协定。在协定中,美国承认日本在中国,特别是在南满的“特殊权利”,但同时提醒日本不得独霸中国,必须保证中国的门户开放和对各国工商业的机会均等。

1921年11月到次年2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了由美、英、日、法、意、葡、比、荷、中九国参加的九国海军裁军会议和关于远东问题的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宣布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各国“机会均等”的原则,日本交出所获得的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华盛顿会议以美国胜利而告终,使日美两国矛盾公开化,并加剧了美日争夺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1923年2月,日本在修改帝国国防方针时,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 把美国列为了首号假想敌国。

“九一八”事变后日美矛盾进一步发展,1934年,日本宣布废除海军军备条约,1936年1月又退出伦敦裁军会议。日本脱离华盛顿、伦敦条约,严重地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意味着日本与美欧列强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 。1940年,《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字,使得美国的战略地位与战略环境严重恶化。于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一年,美国在亚太地区采取了三项互有联系的行动:加紧援助中国抗战;加紧对日经济制裁 ;开始与日本谈判。这样的软硬两手构成了当时美国远东战略的实际内容

1936年8月7日,广田弘毅内阁提出日本的“国策基准”就决定“在外交和国防两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同时还要向南方海洋方面扩张发展”,即把“南进”和“北进”两方面作为国策方针  。为了实现“国策基准”,日本先侵略中国,实施中间突破,却陷于中国战场无力自拔。日本急需从“南进”和“北进”上寻找新的突破口,在1938年和1939年先后对苏联用兵,结果都以失败告终,“北进”战略受到冲击。


当时国际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1940年夏,德国闪击西欧成功,荷法相继败降,英国也危在旦夕。1940年4 月15 日,外务大臣有田发表声明,宣称日本与东南亚诸国及南洋地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日本政府对这一地区的任何变化“不能置之不理”。6月29日又发表了所谓“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演说。7月26日,第二届近卫内阁抛出了《基本国策纲要》,制定了《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宣称日本政府的根本方针是认为“在欧洲战争中,旧势力正屈服于新兴国威力之下,仅剩英国一国在苟延残喘中,世界局势转变颇激,日本当前之急务,必须促进其实现者,为脱离历来受英美拘束之情势,而以日满华为基干,以印度以东及澳大利亚纽西兰以北的南洋区域为一圈,确立自给自足之态势,连成此一目的之机会,除今日以外,绝难俟诸来日,良机不再”。

8月1日,外务大臣松冈洋右在就职后的第一次演说中正式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此举意图,一是在经济上,为日本的制造业提供巨大和可靠的市场以及稳定的原材料来源;二是在军事上, 提出要把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变成日本的殖民地,进而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 。至此,日本的“南进”政策最终确立,  1940年12月中旬在中国台湾省成立军事研究部,负责“南方各地军事情报及兵要地理之调查”,同月又命令华南方面军对其所属部队实施热带及登陆作战训练。次年3~4月,日本大本营又进行依次假想占领马来亚之后继续攻占新加坡的陆海空实际兵力联合演习,对航空军部进行海上远距离飞行(包括夜间飞行)及其与海军通讯联络训练,并于1941年9月创设空降部队。 

在资源上,美国对日本也进行了抑制。面对日本步步紧逼的侵略态势,美英两国对日本采取了相应的经济制裁措施。美国于1940年7月26日宣布对日本实行“道义禁运”、“出口许可证”、“经济禁运”等措施,在日本进驻印度支那后又对日本实行废钢铁出口许可证制度,英国也于10月18日重新开放了滇缅公路,开始输运援华物资。1941年7月28日,美、英冻结了日本在美、英的资本,这是“自1931年日本开始侵略扩张以来两国第一次对日本的侵略行径采取的抵制措施,是两国第一次的协调行动” 。但从这些制裁中美英仍不愿意过分地刺激日本,特别是未对石油实行禁运。1940年7月26日~1941年1月15日,美国向日本签署了700万桶的石油输出许可证,其中有300万桶石油已经输入日本,占1936~1939年出口平均率1/3的数量 。直到1941年8月1日, 美国才宣布对日实行石油禁运,9月美英两国才停止了与日本的所有贸易。


日本资源极端贫乏,主要战略资源大部分要依靠进口,而东南亚地区资源丰富,尤其“荷属东印度是东亚的石油宝库,年生产量约800万吨,计为日本的20倍。日本当时每年需用石油约500万吨,而其自给能力尚不足十分之一” ,东南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占领东南亚既可以切断美英等国援华的两条重要的路上交通线 :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又可以向西进入印度洋威胁印度,并与德军在中东会师,向南则可以攻占澳大利亚,称霸西太平洋。 

1941年3月~12月7日,美日两国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马拉松”式谈判,这为日本发动战争赢得了时间 。在此期间,日本完成了南方作战兵力的部署;提高了军备生产能力,1941年日本年生产生铁600万吨、钢550万吨、飞机5000余架、下水舰艇48艘(包括航母5艘、战列舰、巡洋舰各1艘),完成了战争的最后准备。因此,认为日本奇袭珍珠港是仓促之举的看法,并不正确。日本为了和美国摊牌,已经做了几十年的准备。

以后的历史,大家都看到了。虽然日本战争失败了,但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还是值得吸取的。

日本在开战前的几十年就开始准备了,并根据形势的变化,作了尽可能的加强。当日美战争爆发当时,日本还是处于有利地位的。

当时日本海军的实力明显高于美国和英国海军在太平洋地区的总和。日本有十艘航空母舰,美国只有两艘,英国一艘。日本的主站飞机性能明显强于英美,航程能达到1300海里,以至于菲律宾的美军毫无防备地受到了轰炸,因为他们根本想不到日本飞机能飞那么远。

珍珠港之战其实不算什么,日本其它方面的成果更加耀眼。它与发动珍珠港突袭同时,迅速進攻太平洋區內美國、英國、荷蘭的東南亞屬地,包括马来西亚、香港、荷属东印度(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所罗门群岛等地,又進攻分別由澳洲和葡萄牙支配的新几内亚及葡属东帝汶,並在東南亞扶殖多個傀儡政權,十万以上同盟国军人被日軍俘虜,泰國亦在日本壓力之下加入了軸心國陣營。這段時間裡,日本勢力向西達至英属印度、以東至新几内亚群岛,形成「絕對國防圈」,并控制了圈内的资源,能掩護日本的海上戰略資源運輸。日本在半年内实现了这个目的,实力还是很强悍的,这并不能完全归因于运气。日本为此作了长达几十年的准备,战术也反复演练,并与当地的独立势力建立了联系。从印度到东南亚的独立国家,现在还是很感谢日本帮助了他们的独立。

在夺取了绝对国防圈的控制权后,日军又向具有战略意义的地点发动了进攻。日本夺取了关岛,维克岛,甚至美洲阿留声群岛的一些岛屿。在印度洋,日本歼灭了英国舰队,控制了安达曼群岛。现属中国的南海西沙和南沙主要岛屿,当时都有日军驻守和建设了设施,当时的台湾和海南岛都在日本直接控制之下。日本还向美国本土和澳大利亚发动过空袭。

日本最后败了,肯定是失误占了主流。窃以为,日本最大的失误有三。一,日本战线拉得太长了。本来日本控制东南亚的目的,就是要得到东印度的石油,但日本得陇望蜀,胃口越来越大,最后把自己撑死了。二是,日本缺乏全局观念,没有和盟国德国紧密配合。日本袭击珍珠港后,德国随即对美宣战,但日本没有投桃报李对苏作战。美国对苏联的援助主要经过海参崴运输,而海参崴当时直接在日本的北方岛屿封锁之下,日本竟没有加以切断。在苏德战争最关键的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都是调用了远东兵力才夺取了胜利。面对美国强大的实力,只有寄希望于德国取胜,日本才可能与德国合力抑制住美国。三,对占领国没有采取仁政,以最大限度地争取他们对日本的支持。

有人设想,如果重新再来一次太平洋战争,日本前面都可以照样。当攻下南洋后,只保住石油运输线,停止对印度,北美方向的攻击,海空军收缩处于守势。同时,对苏联宣战,封锁苏联太平洋港口。和蒋介石媾和,给予各占领国独立的地位。组织日本陆军主力,加上中国和满州军队,从蒙古一线进攻,切断俄国太平洋铁路,伺机攻占苏联远东地区。

这样,假设苏联在1943年战败亡国,英国还在,则英美就不敢登陆诺曼底到欧洲大陆作战了,美国虽然有钱,但对付拥有了欧亚大陆的德国还是很吃力的。德日可以通过夺取的苏联远东,威胁美国的阿拉斯加。这时候,盎格鲁撒克逊集团和轴心国集团才可能正式媾和,重新确定权益分配方案。

历史无法悔棋,但历史是可以不断重复的。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去骗人,从中学习到什么。但愿祖国完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0)
评论
xuemei-ky 回复 悄悄话 诺门罕战役是自日俄战争以来两国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战争。相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他战役,该战役是一场不为经传的战事,但是它对二次大战的局势发展却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过去在很多中国书籍中常称日本的「北进」及「南进」争论,有一定程度上被诺门罕战役影响。 「北进」是日本针对苏联的战略部署,而「南进」则是日本为确保东南亚石油等资源的通道,而针对美国的战略部署。诺门罕战役的失利,一改日俄战争以来日本对俄国形成的固有观念,使得日本决策者不得不重新评估苏联军事实力以及搁置「北进」计划,转而掉头实行「南进」计划,最终引发了太平洋战争。

对获胜的苏联方面来说,诺门罕战役的胜利解除了来自远东方面的威胁。 1939年9月17日,在诺门罕停火协议之后两天,苏联入侵波兰,和纳粹德国瓜分了波兰。远东的安定也使得苏联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得以地将远东部队调往西线,使得苏联在这个战争中避免了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诺门罕战役的胜利,也使苏联进一步巩固了对蒙古国的控制,并为以后的「雅尔达协议」确定蒙古国保持现状和蒙古国的最终独立奠定了基础。
飯盛男 回复 悄悄话 各種世界組織為了調和各種矛盾而建立存続。固然有超過調和能力的矛盾発生、但是、咱們不能直奔主題阿。就如死是王道、不能一出生就去死吧
嘎德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飯盛男:“2戦後、為了防止世界戦争再爆発、成立了関貿世界貨幣基金世界銀行等等 ”

第三次世界大战没有打起来,主要原因是美苏都持有毁灭对方N次的洲际核导弹,所以都不敢大打一场,只好通过傀儡代理人打局部战争,中国当时在韩战死伤无数,为苏联和金家王朝作嫁衣裳,也只是美苏冷战的小插曲而已。

所以啦,在座各位能活到今天应该好好滴感谢核武器!
NJM 回复 悄悄话 +++1
嘎德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周8皮 “帝国内部的陆海之争,海军得胜。战略重心转向了东南亚,澳大利亚方向。”

看过日本人自己拍的电影《山本五十六》,山本本人是有大局观的,认为美国实力比日本高太多,不主张和美国交战,后来是被日本内部主战派逼上梁山,所以想奇袭珍珠港,速战速决打垮美国意志。

但是二战时美英分别破解了日本和德国的军队电报密码,日本偷袭珍珠港前美国就已经知道了,当时罗斯福总统故意假装不知道,但悄悄的把航母等重要军舰驶离珍珠港,让日本炸了几首不重要的军舰。罗斯福一直想参战,但是当时美国国内民意和国会是不想参与二战,所以罗斯福用珍珠港死亡两千多人的苦肉计迫使美国国会同意参战。

山本五十六座机被美军战机击落,也是美军破解日本海军密码,对山本的座机路线图了解的清清楚楚。
飯盛男 回复 悄悄话 日本的右派説太平洋戦争是日本的自衛戦争。美国把日本逼到墻角了日本没選擇余地云々
2戦後、為了防止世界戦争再爆発、成立了関貿世界貨幣基金世界銀行等等
如果従這些角度来看問題、会有別的感受的
周8皮 回复 悄悄话 日军没有进攻苏联,一个是楼下不少人说的诺门坎被苏联人教训了。二是帝国内部的陆海之争,海军得胜。战略重心转向了东南亚,澳大利亚方向。
现在去看记述战前日本的各种纪录片,小说,影视作品(欧美和日本人自己的,不包括大陆)。会发现西朝鲜和昭和日本无数魔幻相似点:语言纯洁运动(禁止使用来自欧美的外来语,片假名),对美七成论,九段渐减作战,最高领袖战无不胜,英美都是怕死“少爷兵”,打痛英美鬼畜“以胜促谈”。。。
Norstar 回复 悄悄话 为了反美,连日本鬼子都成你丫讴歌的对象了? 你丫不仅是个猪头,还是个无耻汉奸。
嘎德 回复 悄悄话 回xuemei-ky:在诺曼坎打过,被苏俄打残了。

诺曼坎的时候,德苏还没有交战,德苏打得灿烈的时候是日本从满蒙出兵苏联的最佳时机。

回man008 :当时日本上层研讨过出兵苏联,但发现日本绝对没有能力跨过苏联远东到欧洲区域的能力。

日本当时不需要打到欧洲,只要能把苏联部分军力拖在远东地区就可以了,这样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和黑海沿线就不至于太被动,说到底还是日本岛国人没有大局观。
嘎德 回复 悄悄话 回xuemei-ky:在诺曼坎打过,被苏俄打残了。

诺曼坎的时候,德苏还没有交战,德苏打得灿烈的时候是日本从满蒙出兵苏联的最佳时机。

回man008 :当时日本上层研讨过出兵苏联,但发现日本绝对没有能力跨过苏联远东到欧洲区域的能力。

日本当时不需要打到欧洲,只要能把苏联部分军力拖在远东地区就可以了,这样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和黑海沿线就不至于太被动,说到底还是日本岛国人没有大局观。
randomspot 回复 悄悄话 历史回顾的不错。八年抗战, 最终把日本拖死。 要是中国早早就投降了, 加入了轴心国团队, 历史很可能就改写了。 犹太人被种族灭绝了。 北美偏安一方;欧洲成了德国一国; 亚洲就是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了-- 成为亚洲-欧洲(德国)-美洲三大势力圈。
想家的人1963 回复 悄悄话 其实日本在占领东北和华北后,也有日本的地质学家来勘探过,由于种种原因,宣布东北和华北没有石油,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以至于把整个日本陪了进去。试想如果日本人在中国找到石油,其南进战略可能完全重写。
BananaeEggs 回复 悄悄话 日軍在奪得南洋石油資後,向日本本土開駛的運油船,悉數被盟軍空軍炸沈於途中,葬在海底。日本最大的失誤,在於珍珠港偷襲成功後,美國西海岸門戶大開,日軍若登陸加州,可一直打到芝加哥,然後再逼美國簽停戰條約。島國的日本人,目光短淺,只看到東亞共榮圈,哪是地大物博的美國對手。耍痞子無賴的中國共產黨,早就該垮台了,美國若能替天行道,世界甚幸!華夏甚幸!
man008 回复 悄悄话 在诺曼坎打过,被苏俄打残了。


嘎德 发表评论于 2020-07-23 11:50:35
我也觉得奇怪,当年德苏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日本从满洲一线攻击苏联是很佳的时机,日本人岛国出生眼界还是太窄,看不到大局。
--------------------------------------
看过一名日本高官战后写的回忆录,当时日本上层研讨过出兵苏联,但发现日本绝对没有能力跨过苏联远东到欧洲区域的能力。
xuemei-ky 回复 悄悄话 在诺曼坎打过,被苏俄打残了。


嘎德 发表评论于 2020-07-23 11:50:35
我也觉得奇怪,当年德苏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日本从满洲一线攻击苏联是很佳的时机,日本人岛国出生眼界还是太窄,看不到大局。
mpc8240 回复 悄悄话 如果德日是二流,土共最多算三流。
你是个被阉过的不入流。
诚信 回复 悄悄话 你的劝诫毫无用处, 因为你没有看到当今中国与当年日本的根本不同。

当年日本与美国是猎豹与雄狮的关系, 猎豹要做东亚领主,而雄狮不许, 而起战争。

当今中美完全不是这样的关系。

湾区金头脑 回复 悄悄话 不是它不想收缩,而是美国不会让日本有好日子过。蒋介石抱上美国大腿,根本不会与日本媾和。除非轴心国同时打赢斯大林格勒和中途岛,否则日本肯定不敢打苏联
湾区金头脑 回复 悄悄话 杜立德1942年空袭东京,日本一气之下打中途岛结果惨败
嘎德 回复 悄悄话 我也觉得奇怪,当年德苏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日本从满洲一线攻击苏联是很佳的时机,日本人岛国出生眼界还是太窄,看不到大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