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6)
2022 (127)
2023 (142)
我们在中学和大学花了很长时间学习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结果还是一笔糊涂账。原因是有些重要的部分被歪曲或屏蔽了,有时侧重在一些小节上,失去了对整个历史大图的掌握。
最胡塗的一段,就是从辛亥革命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即1912-1929年,全景图倒底是怎样的?
现在台湾还在用以1912年为元年的民国纪元,今年应该是民国106年吧。但其实中华民国至少可以分四个部分:辛亥革命后的南京临时政府期间;北洋政府期间;蒋介石国民政府期间;退守台湾期间。
辛亥革命成功后,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构建了仿照美国的政治体制,和邦联+联邦制的国体。邦联指中国为五个大邦的松散联合:中国本土,西藏,新疆,蒙古,满州。联邦指中国本土各省自治,省的领导(都督)和议会都由选举产生,和现在美国各州体制类似。而大邦则根据其具体情况自行治理。
以后南北统一,袁世凯任大总统,首都迁到北京。袁一度想称帝,其实他要做的是宪政皇帝,象当时的德皇一样。自拿破仑以后,欧洲的帝国都是宪政的,皇帝是作为三权中的行政一支,权力是受到制约的。虽然可以世袭,但和中国古代一言九鼎的皇上是有区别的。
袁世凯死后,北京政府和整个政治框架并无改变。虽然选举流于形式,地方自治也变成军阀自治。但整个一十年代,中国还算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言论自由。其间发生了一战,中国政府处理得当,趁机收权发展经济,在大局已定时再参加胜利者一方,坐收渔利。那时期出现了很多科技文化大家,是思想自由和教育开明的证明。
这时期政治上的失意者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孙本质上不是个民主主义者,他渴望的是专权,不是通过选举,而是通过武力。但他在国内不掌握军队,国外没人愿意支持他。孙向日本提出如果帮助他当权,可以把满州和山东全割给日本,但日本人认为孙在开空头支票。孙找到刚成立还没站稳脚跟的苏俄,但二者的要求相差太远,苏俄想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大同世界,而孙对共产主义不感兴趣。
到1924年左右,孙和苏俄因为各自遭到的挫折而调整了目标,终于达成了协议:苏俄将帮助孙用武力统一中国,孙将与共产党合作,建立一个三民主义,联俄联共的新中国。孙新组建了国民党和广州政府,党政军都仿照苏俄模式,是一种“党国体制”。
孙中山不久去世,而以武力统一中国为目的的北伐在他死后不久就打响了,苏俄提供军援,国共合作组织和指挥。北伐出奇顺利,其中一个原因是武器优势。当时因为中国陷入军阀内战,国联决议对中国武器禁运。但苏俄不是国联成员,因此北伐军相比对手,弹药充足武器先进,一挺马克沁重机枪就可对付掉对手一个团。胜利看来在望,而内部的紧张迅速升级了。
引起国共分裂的原因很多,第一是苏俄因素(1924年后称苏联)。那时的苏联仍然是托洛斯基占上风,托的主张可以概括为“国际主义”和“继续革命”,前者是说无产阶级革命只有在全球胜利才能真正实现,共产党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后者则和毛泽东文革中的继续革命理论一脉相承。相比之下,斯大林算是温和派,这也是斯最后在党内斗争中胜出的原因。但当时,苏联是不满足于仅仅帮助国民党建立一个亲苏的民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共产国际下达了夺权进行共产主义革命的指示。
其次是共产党领导的在北伐占领区进行的土地革命激起了民愤。时任国民党宣传部长的毛泽东写过一篇关于湖南革命运动的文章,经过文革的都能背出其中的段落“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也可以到小姐少奶奶的牙床上去滚一滚....”。事实上也发展到烧杀淫掠的程度了,国民党很多干部都是地主出身,再也不能忍受和有杀父夺妻之仇的共产党人共事了。
最后则是国际势力的介入。英美日见北伐进展神速,担心中国进入苏联势力范围,纷纷与北伐领导层接触,也给出了优厚的价码。在种种因素的推动下,先是国民党右派的蒋介石,然后是左派的汪精卫纷纷与共产党翻脸,杀得血流成河。共产党转入武装反抗或地下斗争阶段,也成了我们历史教科书的主角,那以后的事我们都清楚了。
但至少十年内,共产党只是中国历史大图里的小角色了。国民党的北伐仍在继续,在英美日的支持下,蒋介石迅速统一(或名义上)了中国,北洋政府垮台,各国飞快承认南京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接纳进入国联。国名仍叫中华民国,但已经和1912年学习美国人建立起来的民主共和国完全不一样了,在体制上和理念上。蒋介石的国家是一个领袖独裁,一党专制的苏式政权,但蒋最讨厌苏俄,他坚决拒绝自己是在学苏联,他说我在学德国。在三十年代,党国很时髦,在德国神奇般崛起的阿道夫.希特勒,给了世界一个新的榜样。
这大体上是发生在1910-1930年的历史,也是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最语亦不详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