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头山

无意邀众赏,一心追残阳
个人资料
朱头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出租车司机》阅后感:挫折的无产阶级的咏叹调

(2017-02-28 05:53:07) 下一个

马丁·西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导演的《出租车司机》被认为是极有争议的经典,近日找时间看了一遍,谈点感想。

刚刚退役的越战士兵特拉维斯·比尔克在纽约谋到了一份在晚上开出租车的活儿。他之所以能胜任这份工作,除了因为他患有严重的失眠,更因为他愿意在黑夜中开车去纽约的任何地方,包括那些非常危险的街区。在《出租车司机》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纽约“地狱”街景:当街斗殴和围观的妓女.....  特拉维斯为什么不惧怕“地狱”街区和潜藏其中的种种危险? 看来,是战场上的“出生入死”让特拉维斯变得无所畏惧——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往往会认为自己受上帝保佑,是死不了的人。既然死不了,还会怕什么?但不惧怕“地狱”并不代表对“地狱”无动于衷。特拉维斯将纽约街头的丑恶事物“妄想”为自己的敌人。这很好理解:受美国军方教育多年的特拉维斯,已经将自己看作正义的化身(他经常穿着一件军用夹克),那么,一切邪恶的东西当然就都是他的敌人了。在特拉维斯看来,那些毒贩、皮条客和自己曾经与之战斗过的越共一样邪恶,他们全是正义的敌人。特拉维斯对“敌人”的态度很明确:“雨水终会洗刷掉街上所有的渣滓!”  

在镇静剂的作用下,特拉维斯在一开始并不想做“洗刷掉街上所有渣滓”的“雨水”。这里所说的“镇静剂”除了指药品镇静剂,更是指爱情“镇静剂”。孤独的特拉维斯强烈地需要爱情。他明白,在“文明”世界,如果他做“雨水”,并和“渣滓”们开战,它就会失去自由,失去生命,更不用说爱情了。于是,他一边忍受着城市的“渣滓”,压抑着自己和“渣滓”的“战斗欲”(这无疑加剧了他的失眠病症),一边追寻着爱情。  特拉维斯在影片中第一次追寻爱情的努力就撞到了一座冰山:那个在色情影院卖票的女孩竟然连名字都不愿告诉特拉维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特拉维斯很快就发现了一个更符合心意的女孩——贝丝。尽管特拉维斯还没有得到贝丝的爱情,但对那份爱情的期许就已经让特拉维斯从愤怒之海中爬了出来——他再也不会把那些“渣滓”放在心上了,而且还进一步坚定了特拉维斯不做“雨水”的决心:他不仅断然拒绝了同事提出的佩枪建议,还在“渣滓”(餐厅里的一个痞子黑人)的注视下,将原本须臾都不可或缺的镇静剂扔进了盛着水的杯中——爱情“镇静剂”的“药力”就足够特拉维斯抑制自己和“渣滓”的“战斗欲”了。  

好东西总不长久。爱情“镇静剂”很快就消失了。是特拉维斯搞砸了一切。其实,开头还不错,凭借着对贝丝直白的示爱(他也说不出什么弯弯绕),特拉维斯得到了和心上人一起喝咖啡、看电影的机会。可是,和大多数没文化的人一样,特拉维斯的思维太过简单:他在色情影院看到了许多情侣,就以为全天下的情侣都有这个“活动”,于是,他也领着贝丝走进了色情影院……贝丝逃走时说她和特拉维斯属于不同的世界。她说得没错。贝丝根本无法理解特拉维丝的爱,更别说享受了。贝丝很快就切断了“两个世界”的联系——最后一个电话后,贝丝再也没接过特拉维斯的电话,也拒收他寄来的花。特拉维斯大闹了一番贝丝工作的帕兰汀竞选办公室后,这段错误的爱情终于划上了一个丑陋的句号。这确实让人遗憾。那份爱情在特拉维斯心中滋长时,特拉维斯完全控制住了自己的“战斗欲”:当看到虚伪的政客帕兰汀进入高级妓院时,当皮条客从自己车上拉下逃跑的雏妓时,当一群流氓向自己的车扔酒瓶时,特拉维斯都淡然地离开了。

爱之深,恨之切。当爱情散去,仇恨就会在心中积聚。特拉维斯偏偏在这时候拉上了一位具有暴力倾向和嗜血倾向的客人,我们姑且叫他“绿帽子”先生。“绿帽子”先生在车后座咬牙切齿又绘声绘色地向特拉维斯描述了一番他枪杀妻子和她的情人的想象画面。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绿帽子”先生关于复仇的血腥描述让特拉维斯回忆起战场上杀死越共敌人时的快感,特拉维斯找到了发泄心中仇恨的方法——他要做“雨水”,就算牺牲生命,也要“洗刷所有的渣滓”!在偶遇上次被皮条客拉下车的雏妓后,特拉维斯下定决心不再淡然——在收拾“渣滓”的同时,他还要拯救这个女孩。  

从此,特拉维斯就极少再吃镇静剂了,他开始经常喝酒——他要为高尚的理由彻底释放自己的“战斗欲”! 特拉维斯的同事“男巫”告诉他:“反正你没有选择的余地。you take the job,you became the job”这更让特拉维斯心安理得——他命中注定要做“洗刷渣滓的雨水”。特拉维斯买了许多枪,并开始锻炼身体。他的暴力“潘多拉之盒”终于被打开了。他将“洗刷”的目标指向了总统竞选人帕兰汀。为什么是他?除了为人民铲除一个“遗弃了低下阶层的”虚伪政客外,特拉维斯也许还有其它的目的,甚至深藏于潜意识、连自己都察觉不到的目的,比如,引起贝丝的注意。那个刺杀里根的辛克利就是这么理解特拉维斯刺杀帕兰汀的动机的。这很有可能。因为在特拉维斯大闹竞选办公室后,西科塞斯安排了一场特拉维斯开车经过竞选办公室并张望寻找贝丝的戏。这段情节可以看作这个动机存在的证明。  

在筹备刺杀帕兰汀期间,特拉维斯也是时刻准备着“洗刷渣滓”——他在超市枪杀了一个劫匪,一点儿犹豫也没有。特拉维斯已经化身为残酷的暴力“雨水”。此外,特拉维斯还找机会教育雏妓艾瑞斯,劝她离开皮条客。可艾瑞斯好像并没有听他话的意思。刺杀帕兰汀的日子到了。特拉维斯烧掉了贝丝退回的花,和那份爱情彻底作别。他还给艾瑞斯寄去了旅费,这是他为拯救那个女孩所能做的最后的事……  从给艾瑞斯寄旅费这件事我们除了看到特拉维斯赴死的决心外,还能看出特拉维斯开始并没计划血洗妓院。很显然,并不是他不想这么干,只是他很清楚,一旦刺杀了帕兰汀,他也就无法脱身了。

可谁知刺杀行动竟然因被警卫察觉而失败了!于是,一心赴死的特拉维斯径直向妓院杀去。这里有个问题:特拉维斯为什么一心赴死?或者说,他为什么要在血洗妓院后寻求自杀?  作为《出租车司机》剧本的内容来源之一,萨特的第一本存在主义小说《恶心》中的一段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还有我——懦弱无力、猥亵、处于消化状态、摇晃着郁闷的思想——我也是多余的。幸亏我没有感觉到,但我明白这一点,我之所以不自在是因为我害怕感觉到(就是现在我也仍然害怕,怕它从我脑后抓住我,像海底巨浪一般将我托起)。我模糊地梦想除掉自己,至少消灭一个多余的存在。然而,就连我的死亡也会是多余的;……我永生永世是多余的。”  特拉维斯无疑也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他被部队遗弃,无法再为正义而战;他被政治家遗弃,在肮脏的街道苟且偷生;他被女人遗弃,失去了爱的呵护;他被家人遗弃,没收到过一封家书;他被自己拯救的人遗弃,她根本不明白自己的苦心……  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是“没有本质的存在等于虚无。”本质,其实就是意义、作用。在特拉维斯看来,他已经失去了“本质”,自己这个“存在”已经等于“虚无”。就这样,为铲除坏政客而死或拯救女孩后自杀,对费尽全力寻找自己“本质”而不得、几近崩溃的特拉维斯来说,其实是一个愉快的解脱。  

《出租车司机》的结尾表面看来还是比较光明的——特拉维斯成为勇斗黑社会、勇救小女孩的英雄并在贝丝那里重拾尊严。这个结局似乎有点脱离了电影本来想要表现的存在主义的主题:人的存在是需要赋予某种意义的。一旦这个人觉得自己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他就会采用毁灭自己和别人的方法来解决。但也许导演不想把本来就格调阴暗的影片搞得太压抑了,而为观众留了点念想。

人有自我毁灭的行为,不管是从医学还是从哲学上都有其理由和证据。本片从一个万念俱灰的老兵的故事阐述了这一点。一个人的毁灭性行为会造成一起刑事案件,影响一些人。而一群人的毁灭性行为会造成更大的事件,甚至影响国家的命运。远到法国革命,俄国革命,近至最近特郎普上选,挫折的无产阶级都有类似本片主人公的那种经历。因此在这个时候重温此片,是有助于直观地理解当下美国的政治现状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风水纵横 回复 悄悄话 很有意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