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水珠作品

登载亮水珠的文学作品
个人资料
正文

说说咱奶奶(2):奶奶讲的故事,像涓涓流淌的小溪…

(2016-02-13 17:11:14) 下一个

     我们小时候是五十年代,电视机是听都没有听说过的东西,更不用说什么互联网了。家里只有一台电子管的收音机。而那里的广播节目对我们来说非常有限,每天只有“小喇叭”节目,里面的“知心姐姐”还有讲故事的孙敬修老爷爷,至今我们还有印象。奶奶给我们讲故事就是那时候的重要娱乐了。

     奶奶每天都很忙。你想,要操持一家大大小小的三顿饭,要洗所有的衣服,打扫卫生,还要照顾我们三个小孩儿。真是把她忙得团团转。只有晚上奶奶忙完了,我们睡觉前,她才有时间给我们讲故事。

     我们家那时只有两间屋子,爸爸妈妈一间,奶奶和我们兄妹一间。那时候房间里都很简陋。我们的房间不大,一张大床是睡我们兄妹三人的,旁边一张单人床是奶奶的。屋里只有一盏六十瓦的灯孤零零地挂在房顶的天花板上。到了晚上,奶奶忙完了厨房的事情,就会坐在床沿上,戴上她那大大的老花镜,拿出针线笸箩,找出一件要补的衣服,靠近灯光,一针一线地缝补起来。我们兄妹三个就知道奶奶要讲故事了。大家搬来小板凳,坐在奶奶的腿边,或爬上床挤在奶奶身边。特别到了冬天,窗外寒风怒吼,有时雪花敲打着窗户的玻璃。奶奶早在冬天来临前就用报纸将窗户缝糊得严严实实。雪花和寒风只好在窗外呼啸着,飞舞着。奶奶收拾好我们屋里的取暖的煤炉,在炉子上坐上一壶水。 不久,水壶嘴上就冒出了一缕缕水汽,壶盖开始唱着怪声怪气的小调。水汽慢慢地飘着,在白色的墙上留下似有似无的影子。奶奶看我们围好了,就一边做针线活,一边给我们讲故事。

     “在很早很早以前,” 奶奶的故事都是这么开头的,她的声音轻柔, 时高时低。一边讲一边做针线活,不时抬手在头发上蹭一下手中的针,据说那样可以使针缝起来容易些。奶奶只上了两年小学,识字不多。她这一辈子又经过很多战乱,她肚子里的故事不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就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可那些故事从奶奶嘴里这么一讲,就是那样津津有味,曲折动听。我们那时候都瞪大双眼,聚精会神地听奶奶讲故事,唯恐漏掉了什么。

     从奶奶的故事里,我们知道了“孔融让梨”,奶奶在故事里加上了“让人不吃苦,过后讨便宜”的道理。至于孔融让了梨之后,得了什么“便宜”,我已经记不得了。只是后来在文化革命中得知,原来的国家主席刘少奇也曾讲过类似的话,“吃小亏占大便宜”。看来奶奶的学问还是蛮大的呀,要不咋和大人物说差不多的道理呢。奶奶后来还用这故事和道理和我们讲,让人不是傻,而是要看大处,想长远,不要只看眼前,计较小事小利。奶奶还特别讲了,你们兄妹,哥哥要让着弟弟妹妹,要照顾弟弟妹妹。兄妹之间也要互相谦让。这样我们兄妹之间就少了许多争吵和抢夺。

     自从奶奶给我们讲了“神笔马良”,我们家的白墙上就有了我们用铅笔画的各种“杰作”。虽然那些画都很差,马不像马,牛不像牛,还常常缺腿少尾巴的,我们还是很认真地希望能像神笔马良一样,画笔一挥,这些歪瓜裂枣般的瘸马跛牛就能仰头鸣叫,走下墙来。只是无论我们如何对那些画念自己编的“咒语”,都没有任何画从墙上跳下来。可能我们画得太不好了,那些画即使真的变活了,肯定会把我们吓得半死,请求神灵把它们变回墙上为好。

     我们从奶奶那儿听到了“二十四孝”中的一些故事,因为奶奶自己也知道的不多。我只记得有一个故事是“卧冰求鲤”,是讲古时候有个儿子为了让生病的母亲在冬天吃上鲜鱼,卧在冰上用体温把河上的冰融化,抓鱼给母亲吃的故事。听了这个故事,年幼的妹妹睁大眼睛问,他为什么不到商店去买鱼呢?弟弟则抄起炉子边上的捅火钩子说,他应该用这钩子把冰砸开,那就快省事多了。奶奶笑着说,这些故事都是编的,就是说人们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要照顾老人。我们都对奶奶说,你别担心,我们将来长大了一定会照顾好你的。

       “勤有功,戏无益”是奶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再加上一个个“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故事,使我们很小就知道,长大以后要好好地学习。奶奶还用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要怕困难,“眼怕手毒”,只要不断努力,就能学好。当然不要对别人做的事品头论足,可能你自己“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屁叽叽”。

       我们是从奶奶的故事里知道了无所不能的孙悟空,小心眼儿的猪八戒,憨厚的沙和尚和不畏困难,一心取经的唐僧。那西游记里一个个神奇的故事,那威力无比的金箍棒,大大小小的各路神仙,千奇百怪的妖魔鬼怪,在奶奶的故事里都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强烈地吸引着我们幼小的心灵。奶奶还特别能给我们讲故事,她总是在最吸引人的地方停下来,“且听下回分解”。这可太调我们的胃口了。例如有一次,奶奶讲“孙悟空三打百骨精”的故事,讲到糊涂的唐僧中了白骨精的离间计,赶走了孙悟空,被白骨精捉了去。唐僧被绑在大锅上的木杆上,大锅里装满了水,放好了佐料。大锅下柴火烧得很旺。白骨精和众妖怪就等着锅开了,好把唐僧下到大锅里煮熟了,吃唐僧肉。唐僧此时被柴烟熏着,热水汽蒸着,心里是悔恨交加。他恨自己愚蠢无知,上了白骨精的当。他悔不该一怒赶走了忠心耿耿的孙悟空。讲到这里,奶奶说,今天晚了,你们该上床睡觉了。咱们以后再讲。无论我们怎么央求,奶奶就是停下不讲。趁奶奶给我们铺被子的空儿,我们兄妹争论起来。弟弟说,孙悟空回了花果山,有吃有喝,又好玩,肯定不会来救唐僧了。妹妹说,那怎么办呀?我要是唐僧,我就拼命挣扎,说不定把绳子弄松了,我就可以逃走了。我听了,脱口而出,绳子一松,那唐僧不就一下掉到身下的大锅里去了吗?奶奶在一边笑了起来,别瞎猜,都来睡觉。我们就带着各种疑问和猜想进入了梦乡。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也是奶奶讲给我们听的。后来那几天里,妹妹总是拿根筷子,追在我和弟弟的后面,要给我们背上刺字。我们那时候还不懂什么是国家,只是隐隐约约地觉得那是个挺重要的东西。

     每当奶奶给我们讲这个故事,总是很认真地说,国家要是贫弱了,老百姓可就遭殃了。有一天,奶奶告诉我们,她不是我们的奶奶,而是我们的姥姥,是我们妈妈的妈妈。我们都惊讶地问,那我们的奶奶呢?她现在在哪儿呢?奶奶扶了一下老花镜,叹了口气说,你们的奶奶在日本鬼子来的时候,逃难的路上淹死了。

     啊?!这是怎么回事呀?

     奶奶在昏黄的灯下,停下手中的针线活,和我们讲起我们亲奶奶的故事。我们才知道,很久很久以前,中国极其贫穷落后。我们的爷爷奶奶住在扬州附件的农村里。日本鬼子打到了扬州附近,远处传来枪炮声,可以看到被鬼子焚烧的村庄冒着滚滚的浓烟。奶奶一家和村民们慌乱地向南方逃去。一路上难民很多,有担担子的,有推独轮车的,老老少少,熙熙攘攘。人人脸上都充满了惊恐和不安。大家都不知道逃到什么地方才能躲过这战乱。 逃难的人流慌不择路,推推搡搡地在乡间的土路上,在水田的田埂上,行走着,奔跑着。人们只有一个念头,尽快逃得越远越好。我们的奶奶就是在逃难的路上和家人走散了。她是个小脚中年妇女,据说眼睛还近视,深一脚浅一脚地随着人流逃着。可能天黑了看不清路,可能和家人失散了心里太慌,可能没吃没喝地跑了几天,累得脚下无力,不知什么时候,奶奶跌进了路边的一个池塘,她不会游泳,而人们只顾逃命,没人救她。她只扑腾了一阵子就沉入了水底。第二天天亮了,路过的人们把她打捞上来,路过的村里人认出了她,把她草草地埋葬了,又捎信给我们家。奶奶讲完了这个故事,叹口气说,国家要是弱了,我们老百姓可惨了。从那时起,我们就深深地记住了,我们的亲奶奶是日本鬼子给逼死的。虽然我们当时还不了解日本是什么东西,可我们都知道日本鬼子是世上最坏的人。

     听了我们亲奶奶的故事,我们都问奶奶,你那时候在哪儿哪?奶奶一天晚上,在暖暖的灯光下,给我们讲了她自己那时候的故事。奶奶生在南京城里一个殷实人家。家里的日子虽然艰难,但还过得下去。奶奶有十个姐妹,她排行老二。从小她就与众不同,除了不让裹脚,她还吵吵着要去上学。那时女孩子都是留在家里学针线活,学做饭,做家务,以后好嫁人。可奶奶不,她一心要读书。她的爸爸被吵烦了,只好送她上了学。可是好景不长,她只读了两年书,她的爸爸就得了肺结核而一病不起。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奶奶只好休学回家帮助照顾父亲,料理家务。

      日本鬼子打到南京城外的时候,鬼子的飞机天天来轰炸。城里很多地方由于轰炸起了大火,没日没夜地烧着。白天黑烟遮日,焦味扑鼻。晚上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城里的大街上涌来越来越多的逃难的人群。奶奶家里乱成了一锅粥。本来家境已是每况愈下,过了今天不知明天。大家在争论要不要也去逃难。去逃难吧,往哪儿逃呢?逃多久呢?这路上的盘缠从哪来?不逃难吧,要是日本鬼子打来了,谁都不知道命能不能保得住。争论来争论去,一直拿不定主意。眼瞅着,鬼子的轰炸一天比一天厉害,隆隆的炮声越来越近,逃难的人带来更多的坏消息,大街上散兵游勇和伤兵也越来越多,奶奶一家人才匆匆忙忙地加入了逃难的人流。由于走的匆忙,又不知走多久,逃到哪儿,奶奶她们每个人只是用一块包袱皮随便裹了几件衣服便匆匆上路了。奶奶一家人大多是小脚女人,走不快也走不远。好不容易出了南京城,几天里走了没有多远,就又累又饿地走不动了。她们全家就跪在长江边上,求过往的船只把她们捎上。可那年头,兵荒马乱的,人人都忙着逃命,谁还愿意带上这老老少少的一家人哪。就这样,走走挪挪,见有船路过,就跪下来哀求。终于有一个好心的船老大,看她们实在可怜,让她们上了船,把她们捎到了四川重庆。奶奶她们后来才知道,幸亏她们逃出了南京,才躲过了日本鬼子在南京的大屠杀。她们家的邻居不少人没来得及逃走,被日本鬼子用枪打,用刀砍,用火烧,用刺刀挑,都死得很惨。没逃走的妇女姐妹们被强奸,被侮辱,多得数也数不清。奶奶每当说到这儿,都唉声叹气的。

     奶奶后来还多次给我们讲起抗日战争时逃难的故事,讲在四川吃了上顿没下顿,想尽办法谋生的艰难日子。她总是对我们说,国家要是贫穷落后了,外国人就会打来,欺负老百姓,老百姓就会受苦受难。人也一样,你要是不求上进,就会被人看不起。你们将来长大了,一定要勤奋努力,要上进。这样才能为国家做点儿事情。国家强了,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

     奶奶的故事像涓涓的细流,一点一滴地滋润着我们幼小的心灵。她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中国的传统,那古老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就这样慢慢地渗透到我们的脑海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那时父母都忙,学校教的都是些大道理,爷爷奶奶婆婆无意中,传承了历史了。有时间也写一篇我的外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