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水珠作品

登载亮水珠的文学作品
个人资料
正文

美女记者问,“警官先生,你在这里做什么?”:一不小心,在美国和中国的电视上露脸(3):知青洋外传(6)

(2016-01-24 14:01:20) 下一个

     寒风在怒吼,雪花在飞舞。龙春亮小心翼翼地开着车,魏晓霞不停地在旁边提醒着他。汽车外是一片银白的世界,大雪覆盖了一切它遇到的东西,填平了路边的沟,已分不清哪里是路边的沟,哪里是汽车马路。路边的树被风吹得不停地左右摇摆,树枝随着风和雪在空中抖动着,像是在跳着无可奈何的舞蹈。偶尔一辆汽车驶过,卷起一道雪雾,很快寒风又把它吹散,抹平汽车在地上留下的痕迹。

     龙春亮只能凭着记忆,和路两边摇摆的树来确定汽车行驶的路线。大片大片的雪花迎面扑到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上,仿佛争先恐后地要告诉他们什么,可汽车的雨刮器又飞快地把它们扫到了一边。汽车的引擎吼叫着,仿佛在和风雪努力抗争着。车里的暖风已开到了最大,可还是难以抵御阵阵寒气。

     路上,魏晓霞看着车外的漫天大雪说,“在农村插队的时候,要是遇到这样的大雪,我们都躲在屋子里给家里写信,补衣服。”

     “我们可不那么清闲。”龙春亮一边小心地开着车,一边说,“我们在陕北的村子是在塬上,每天要从山下的沟里用毛驴驮水。我们八个大小伙子,每天两桶水。那刚刚够做饭和我们喝的,根本不够我们刷牙洗脸,更不用提洗衣裳了。”

     “那衣服脏了怎么办呢?” 魏晓霞问。

     “把脏衣服扔在窑洞后面,换件其他从北京带来的衣服呗。”

     “那带来的衣服都穿脏了怎么办?” 魏晓霞追问道。

     “那就要用筛选法来换衣服了.”

     “什么筛选法?”

     “就是到窑洞后面的脏衣服堆里用相对比较法挑一件相对‘干净’的衣服穿上。” 龙春亮笑了笑,“当然,我们也不是不洗衣服,只是好几个月到山下的小河里集中洗一次。”

     “这还靠点儿谱。” 魏晓霞说。“要不身上的肉都臭了。”

     “要是下这么大的雪,”龙春亮继续说,“毛驴就不能下山驮水了。我们只好烧柴化雪水做饭吃。可柴是宝贵的,有时我们就两个人一组下山挑水。一个人在前头用镢头掏出一个个脚窝,后面的人挑着一桶水踩着脚窝一步步地爬上山来。 那来回都是山路,有七八里路。挑水的人不能休息,唯恐摔跤把水洒了,那可就前功尽弃了。挑这一趟水回来,俩人都是浑身大汗淋漓。这样挑回的水可真是‘滴滴皆辛苦’呀。”

     “可不是嘛。”魏晓霞说。

     龙春亮他们要去的农贸市场是在费城城里东部的一个意大利农贸市场。说是意大利市场,实际是在意大利裔人们的聚集区的农贸市场。由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美国的城市里,来自同一地区和国家的移民由于有着相同或类似的风俗习惯,常常愿意聚集地住在一起。这就形成了一个个不同的城中城。中国城就是在美国大城市里华人聚集居住的地方。就像不少华人经营中国餐馆一样,不少意大利裔的移民常常开蔬菜水果店,所以在美国城市里的意大利城通常会有农贸市场。 这些菜店一般只有很小的店面,在店前的人行道上搭个棚子,摆上菜摊。这里的农产品都是从附近的农场批发来的,相对新鲜,可又不像在超市里的产品经过处理,所以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当然价钱也比在超市里便宜一些。在美国的大超市里,蔬菜和肉的价钱差不了多少。而我们华人都有着需要大量吃蔬菜的胃。中国留学生们当时为了节省钱,大多数是在意大利农贸市场买菜。

     当然在这儿买菜也需要些窍门。首先是淡价钱。虽然在菜上都有标价,但如果你买的多,或到了快关门的时候,你可以试着跟摊主谈谈价钱,当然你在谈之前,最好先货比三家,心里有了数再出手。再就是看货时不要只看摆在摊上的菜,那都是面子货。你要尽可能地伸长脖子看摊位后面的菜,因为当你买菜的时候,摊主是从后面的筐里拿菜给你的。最后是在摊主给称菜时,你一是要把好关,看哪个菜不好,就坚决要求换菜,二是紧盯称盘,严防他趁你不注意时耍缺斤短两的小把戏。

     由于暴风雪,农贸市场只有少数几家菜店开门。龙春亮他们匆匆买好了请客和下周需要的菜就踏上了返程。

     风雪依然没有减弱的样子。路上的积雪已经很厚,更难分辨哪儿是路,哪是沟了。路上的汽车都尽量在路中间开,避免汽车一不小心滑到沟里。结果时常有车在路中间顶在哪。碰到这种情况,龙春亮就会小心翼翼地让道,可即使再小心,他们的汽车还是滑到了路边的沟里几次。每逢这时候,龙春亮让魏晓霞留在车里,自己拿着簸箕出来挖车。他在国内油田工作时,汽车要到大山沟里进行勘探石油的作业,车开的都是石油工人自己修的临时土路。汽车也经常陷在泥坑里,所以他有一些挖车的经验。等他气喘吁吁地把车挖出来,开回路上,头上身上都堆满了雪。

     等他们历尽多次雪中挖车,开车来到家门口的路口时,不禁大吃一惊。 在大路拐到他们住的公寓楼街道的路口上堵上了有将近一尺高的雪墙。原来在美国的城市里,街道分为普通街道和雪天紧急路。雪天紧急路一般都是城市的主要街道。当下大雪时,市政部门先清掉雪天紧急路上的雪,然后再清理普通街道的雪。龙春亮他们住的公寓在普通街道上,离雪天紧急路的路口有一百多米。这场暴风雪很大,清雪车把雪天紧急路上的雪堆在路两边,到路口处就堆起了雪墙。

     这可如何是好?眼瞅着就要到家了,都看到自己住的公寓楼了。可路口被雪封了,过不去。要不把车留在这儿,把菜拎回家,等雪停了,街道通了再把车开回去。不行,雪天紧急路上清出来的路很窄,车停在这路上会妨碍交通,弄不好会被拖走,还要交罚款。再不咱用簸箕在雪墙上挖一个通道出来,好让车开过去。不妥,这雪墙有一尺多高,三尺多宽,用这小簸箕要挖多少时间呀。再说龙春亮这一路挖车,早已是又饿又累,早就没有了那刚开始愚公移山的劲头。龙春亮他们思前想后,最后决定现开车冲向雪墙,然后再挖,说不定能快点儿。

     说干就干,龙春亮把车调准方向,跟魏晓霞叮嘱了一声,坐稳,把牢,就挂好档,轰着油门,开着汽车向雪墙冲去。只听轰的一声,一片雪雾腾空而起,他们的小汽车就结结实实地一头扎进了雪墙里。车前车上车下都是雪块。他们的汽车被雪从下面架了起来。

     龙春亮叮嘱魏晓霞留在车里别出来,然后费力的推开车门,踩着积雪,拿着簸箕到车头去挖雪。刺骨的寒风使劲地刮着,一个劲地把冰冷的雪花向龙春亮的脖领里,衣服的缝隙里塞。不一会,龙春亮就感到冻得直打哆嗦。他的帽子上,衣服上都堆上了不少雪,眼镜上挂着冰碴,都看不太清楚了。他可顾不了这些,只是一股劲地挖着。

     魏晓霞也从车里爬出来帮忙。她看到不远的地方有一辆铲雪车在铲路上的积雪,旁边有一辆警车停在那里。她想,要是能请铲雪车来帮忙把路铲开就好了。可人家铲雪车正在工作,怎么能来这里帮忙呢?还是请警察来帮助叫铲雪车吧。“有困难,找警察”,魏晓霞脑子里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了这个念头。

     魏晓霞冒着风雪一步一滑地走到警车边上,看到一个年轻的警察正坐在车里,手里端着一杯咖啡在休息。警察也不容易,暴风雪还要出来执勤。魏晓霞敲了敲警车的玻璃窗,警察这时才注意到车外的风雪中站着一个外国女子。警察把警车的车窗降下一点儿,露出一条缝。顿时车里的热气带着咖啡的香味就飘了出来。

     “出了什么事吗?”警察问。

     “我们的汽车被雪堵在了那个路口,”魏晓霞用手指了一下,“能请你和铲雪车的司机商量一下,帮我们挖下那路口的雪吗?”

     警察回头看了一眼三十多米外龙春亮他们的汽车,又转过来扫了一眼铲雪车说,“这暴风雪很大,铲雪车主要来铲开雪天紧急路。你们还是自己想办法吧。” 他停了一下又说,“暴风雪天,你们就应该留在家里,不要出门。” 说完,他把车窗升了上去。不再看车外的魏晓霞。

     魏晓霞又气又恼,可又没办法。她只好顶着风雪磕磕绊绊地走回来,准备和龙春亮一起挖雪。

     龙春亮他们在风雪中忙碌着,一个用簸箕,一个用扫把,气喘吁吁地挖着积雪。俩人的脸和手都冻得通红。忙了不知多少时间,突然眼前一亮,身后有人说话。他俩回头一看,有一对记者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他们的身后,正以他们为背景在录像。女记者围着一条浅色的大毛围脖,上面落满了雪花,她有乌黑的头发,瓜子脸,精致的浓眉下一双大眼睛使人一看就会留下印象。她拿着话筒,面对着摄像机在讲话,“大风雪中人们都躲在温暖的家里。可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幸运。这一对夫妇就不妙。他们的汽车陷在了雪堆中,而他们只有用簸箕和扫把来挖雪。”

     正在此时,女记者突然话锋一转,问到,“警官先生,你在这里做什么?” 龙春亮他们转身一看,才发现那个警察不知什么时候也来到他们身后,可能是看到记者,他就跟了过来。

     警察先是一楞,然后赶紧说,“我是来帮他们挖汽车的。” 说完,他返身从警车上取出一根一米多长的铁棍,走到龙春亮他们的汽车边,把铁棍插进汽车底盘和下面的积雪之间,用力来回挥了几下。然后告诉龙春亮试着开开车。电视台的女记者一边拿着话筒做着现场报导,一边让摄像师拍着这里发生的一切。龙春亮让魏晓霞去开车,他和警察在后面推汽车。汽车吼叫着,车轮飞转,奋力将积雪向后抛去。由于没有了车底积雪的阻力,又有膀大腰圆的警察帮忙推车,龙春亮他们的汽车终于突破了雪墙,驶到了他们公寓前的街道上。

     龙春亮刚想停下来,谢谢警察,可警察还在努力地推着汽车,原来电视台的记者还跟在他们的身后。女记者还在一边走一边报道,摄像机也一直紧跟着他们拍摄。龙春亮想他们可找到了一个好新闻。就这样,警察一直帮他们把车推到了公寓楼前才停下来。龙春亮他俩也在女记者和摄像机面前,很诚恳地衷心感谢了警察在他们困难的时候的大力帮助。这一切都被摄像机随着女记者的解说录了下来。

     当晚,美国三大电视台之一的全国广播电视台(NBC)就播出了这段新闻。这使龙春亮他们在同一天就在美国三大电视台中的两家借这场暴风雪露了一下脸。只是在第二次的新闻中,主角是那位能随机应变的警官先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bjszh 回复 悄悄话 一尺多高,三尺多宽只是个雪坎儿,踩踩结实就开过去了。
helloworld1000 回复 悄悄话 very interesting.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