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日志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大马
正文

中国简称什么?“中”还是“华”?

(2015-12-12 13:48:11) 下一个

有个歪果仁问我,中国简称什么?简称“中”,例如中美关系、中日友好?还是简称“华”,例如驻华使节,来华访问?我一时竟无语相对,是啊,两个都可以吧?如果“中国简称什么?”作为单项选择题,有没有一个唯一的标准答案?

网上搜索了一下,也没有标准答案。倒是看到疑似历史学家史式先生写的一篇相关文章,摘要如下:

“华夏族”并非单一民族,而是以华夏文化为纽带而结合起来的“民族联合体”。

“汉族”也不是单一民族,而是一种“民族融合体”。

“中华民族”乃是以中华文化为纽带所形成的“民族共同体”。

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中华大地上至少已有三个民族集团互争雄长,各个集团对于创造中华文明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儒家的孔孟出身于东夷集团,道家的老庄出身于南蛮集团,中华民族并非只是炎黄二帝的子孙或者黄帝一人的子孙。

汉武以后,“华夏族”逐渐改称“汉族”。经过从夏到汉约两千年的融合,生活在中原的诸“夷”已先后融入汉族,只有北方、西方、边疆各地还存在一些少数民族,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不断融合,在人口上占优势,因而在中华大地上取得了主体民族地位。“汉族”也不是单一民族,而是一种“民族融合体”。

中华大地上的人群不只是汉族,还有不少少数民族,可以合称“中华各族”。在外侮日亟的情况下“中华各族”乃逐渐形成“中华民族”。因此,“中华民族”乃是以中华文化为纽带所形成的“民族共同体”。

“中华”之称,魏、晋之际,已见端倪。元末农民起义军与清末革命志士都正式提出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中华儿女”之称近代才出现,其含义偏重于文化(是共同接受中华文化的群体);“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称古已有之,其含义偏重于血缘(有共同的祖先)。因此,有些少数民族可以接受“中华儿女”之说,不愿接受“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说。正因为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具有重文化轻血缘的传统,所以文化色彩较浓的“中华儿女”之称比起血缘色彩较浓的“炎黄子孙”之称更容易为大家所接受。

一个民族的形成,首先是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其次是有共同的文化传承,这是最普通的常识。

中华彝族”就是接受了中华文化的彝族子孙,其含义既简单扼要,又十分周到。

一个民族,一个始祖,一块发源地,一条母亲河,中华文明只有一个中心,逐渐传布四方。这个古史框架是由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建立起来的。汉武帝自比黄帝,一定要以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司马迁也只好屈从。

“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说虽然古已有之,但是过去用得不多。直到改革开放,随着许多海外华人的归来,此语才在报刊上大量出现。

华人大量出国的时候是在清代,当时是异族入主中原,汉人受到迫害,凡是亡命国外、浪迹天涯的海外华人,都有一段悲惨的历史,对清王朝抱有敌对情绪。

清廷十分顽固,认为出国即叛国,视他们为自弃王化的顽民,对他们采取一种既鄙视又仇视既不承认又不保护的恶劣态度,处处加以打击,使他们沦为没有祖国的海外孤儿。他们很难选择一个适当的自称,只好怀恋祖国历史上比较兴旺的朝代,自称汉人或唐人。

海外华人不是西方殖民者的武装殖民,而是并无祖国支持的和平移民。到了海外之后,头顶别人的天,脚踏别人的地,只靠自己艰苦奋斗,并与当地民族和平相处,才能立足谋生,其中苦楚自不待言。

即使他们当时事事不如人,只要一想到自己是“炎黄子孙”,马上心情振奋,豪情满怀。因为此语包含了以下丰富的含义: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是泱泱大国,礼仪之邦。我们的处境不管如何困难,生活不管如何艰苦,都要努力奋斗,为祖国争光,不能辱没祖先。“炎黄子孙”一语,久已成为海外华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柱。“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一语,成为海外华人互相团结的一条纽带。数百年来海外华人的生存、发展、团结、奋斗,可以说是从“炎黄子孙”一语汲取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在一般场合,民间场合,为了增进民族情谊,根据语言学“约定俗成”的原则,对“炎黄子孙”一语,但用无妨。

对于国名我们可以简称为中国,对于族名却不能简称为中族,简称为汉族更加不行,因为这就排除了汉族以外的许多少数民族。但是简称为“华族”是可以的。“华族”一词,许多工具书上都未列词条。《辞海》有此词条,但其含义是“旧称高门贵族”,与中华民族的简称毫不相干。“华族”的词源来自海外华人。例如新加坡把国内的马来人称为马来族,也就相应地把华人称为“华族”。

华族是中华民族的简称。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的别称,文化的色彩较浓。炎黄子孙 (或黄帝子孙)也是中华民族的别称,血缘的色彩较浓,在海外华人中使用的较多。龙的传人是中华民族的另一种别称,是指中华文化的继承者、接班人。

中华民族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民族。其中包括汉族(无论居于国内还是国外)、居于国内的各少数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汉人政府。这种荒谬的提法不值一驳,任何反驳都是浪费笔墨,浪费时间。

台湾“四大族群”共约2300万人。这四大族群是:闽南人、客家人、外省人(50多年前由大陆迁来)与原住民。除了原住民外,其余三大族群都是三四百年以来从大陆迁到台湾去的,迁移经过,斑斑可考,绝大多数人都能拿出自己的家谱,指出自己的原籍。台湾的“原住民”40万人,其祖先也都来自大陆东南沿海地区,是从6000年前到5000年前陆续迁入台湾的。是古越人(即百越集团)的后裔。既然“原住民”的祖先全都来自大陆东南地区,就不应该称为“原住民”,而应该称为 “先住民”。

居于山区的泰雅族、布农族;居住在平地的诸族如阿美族、卑南族、葛玛兰族等。同是百越后裔的海南黎族与台湾“原住民”相似到惊人的程度。

台湾岛在距今8000多年前才露出海面。

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史式,字执中,1922年8月生,安徽省全椒县人,幼年失学,自学成才,走过了一条坎坷而漫长的治学道路,因长期自学,练出了一些绝技,记忆力虽老不衰,能记住数以千计的电话号码,外出不需要带电话簿,被友人戏称为“电脑”。中华民族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顾问、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顾问、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留学日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Quarx' 的评论 : Tks!
留学日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路边的蒲公英' 的评论 : 原文如此,我也分辨不清!谢谢提醒!
留学日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武胜' 的评论 : 谢谢您!
留学日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大号蚂蚁' 的评论 : 您说得太好了!
Quarx 回复 悄悄话 nice !
武胜 回复 悄悄话 "龙的传人"没有根据,不要混在里面。

后来自然是民族融合为主。早期地广人稀,所谓不同的族群可能是一族分枝出去的。据说西南各少数民族都是原居中原的蚩尤一族后代。蚩尤和炎、黄也可能是更古族群的分化。
路边的蒲公英 回复 悄悄话 台湾岛在距今8000多年前才露出海面 --- 老兄, 不对吧?
大号蚂蚁 回复 悄悄话 中是地域政权概念,华是文化血统概念。海外华人是一个亚种族族群。既有华夏之传承,又有融合和自我创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