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壮山河-抗战第一书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血壮山河》之3096 六路合围 4

(2016-10-08 06:22:51) 下一个

   3096 第三部 徐州会战 第八章 六路合围 4

   第四节

徐州必定要失守!那怎么办?未开战已经败了那还打什么打?投降好了?

当然不能投降!和谁投降也不向日本人投降!蒋百里说过的,“战也罢、败也罢,就是不和日本人讲和!”就是要和日本人死磕到底!

打不胜还要死磕,那就是只有一个办法了,持久战。

早在1933年1月,日军进攻山海关,中国军队与日军在长城各口发生战斗。4月12日,蒋介石发表演讲称:“我们现在对于日本,只有一个法子,就是作长期不断的抵抗。他把我们第一线部队打败之后,我们再有第二、第三等线的部队去补充,把我们第一线阵地突破以后,我们还有第二、第三各线阵地来抵抗。这样一步复一步的兵力,一线复一线的阵地,不断地步步抵抗,时时不懈,这样长期的抗战,越能持久,越是有利。若是能抵抗三年、五年,我预计国际上总有新的发展,敌人自己国内也一定有新的变化。

1936年底,蒋介石命参谋部制订《民国廿六年度国防作战计划》,其甲案云:“国军对恃强凌弱轻率暴进之敌军,应有坚决抵抗之意志,必胜之信念。虽守势作战,而随时应发挥攻击精神,挫败敌之企图,以达成国军之目的,于不得已,实行持久战,逐次消耗敌军战斗力,乘机转移攻势。

1937年1月18日,蒋介石发表《敌人战略政略的实况和我军抗战获胜的要道》,指出,对付日军速决的办法之一就是要“持久战、消耗战”。“因为倭寇所恃的,是他的强横的兵力,我们要以逸待劳,以拙制巧,以坚毅持久的抗战,来消灭他的力量;倭寇所有的,是他侵略的骄气,我们就要以实击虚,以静制动,抵死拼战,来挫折他的士气。”在同日发表的《告抗战全体将士书》中,蒋介石重申了这一思想。1月20日,蒋介石以大本营大元帅名义颁发《国军作战指导计划》,规定“国军部队之运用,以达成持久战为作战之基本主旨。各战区应本此主旨,酌定攻守计划,以完成其任务。

进入1938年,经蒋介石批准的《武汉会战作战方针及指导要领》以及《武汉会战作战计划》等都规定:“以自力更生持久战为目的,消耗敌之兵源及物质,使敌陷于困境,促其崩溃而指导作战。

以前的不说、以后的也不说,就说现在,就说现在也不说实际的只说表面的——现在咱们党也是表态拥护蒋委员长的,拥护这个持久战的方针。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召开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伟人毛泽东围绕蒋委员长的这个持久战方针做了几次讲演,最后接缀成集,《论持久战》书成。

所以讲,李宗仁这个准备“在此一举”的“腹案”,完全违反了国共两党的抗战指导方针。当然,咱们的《论持久战》出版比这个“在此一举”“腹案”晚了1个月,这实在是太遗憾了,要是咱们早一点儿把这本书出版,周总理让白崇禧带给李宗仁,让他好好补补课,说不定就不会犯糊涂了。

话是这样说,李长官听不听还真难说,因为蒋介石几年来的持久战思想都被李长官给忽悠的找不见了,咱们在野党的话能听得进去吗?班主任的话都不听还能听家教的,是不是?估计更不中听。果不其然,在“台儿庄大捷”的扩大化和李长官“在此一举”的忽悠化的共同影响下,持久战的方针被彻底抛弃了,最高统帅部重新制定“徐州会战作战指导方案”,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国军以确保徐州为目的……”——完蛋了,败局已定。

此时距“7.7事变”过了10个月,中国是一路败退、丧失大片国土,国力战力损失都很大,一开始的“8.13淞沪抗战”都不行,现在损失这么大了,还要决战,如何能打赢?

此时只有一个办法,撤退。撤退也是军事行动的一种,和单纯逃跑完全不一样。此时所说的撤退是节节抵抗向西撤退。第5战区现有的部队,主力结成大集团,互相掩护撤往河南,也就是韩复榘念叨的“平汉路以西”的山地。滚筒火力抵抗,尽量拖住日军,尽量延长时间,为保卫武汉做准备;同时派出强力部队,在敌后游击,乱打一气支持正面。如此拖下去,没有三个月的时间,日军是爬不到平汉路的铁轨上的。

更重要的是,现在日军抽调大量部队集中于鲁南,正是我其他战场大有作为之时。简单讲,就是上文提到的两支主力部队,卢汉的第60军,现驻湖北孝感,可以直扑河南前线;樊崧甫的第46军,现驻潼关,那就杀向山西,配合阎锡山的晋军和卫立煌的第14集团军,坚决进攻,未必就不能收复山西。即便是不能收复,取得的战果肯定要比在鲁南平原上挨打强吧。所以讲,在日军兵力集中于徐州之际,在山西、河北战场发动强力反击,这才是现在唯一的正确方针。

其实统帅部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具体的“军令部作战计划”也有规划,“我军应调后方已整理之部队及他战区可抽调精锐部队,迅速集中于第5战区方面与敌决战,同时第2战区利用优越态势极力反攻收复晋省,第1、3战区相机反攻以牵制敌人。各地游击部队更应极力活跃以期能随时随地地妨害敌人而求得决战方面的胜利。

这个“收复晋省”,在准备主力去打一场失败的徐州会战的前提下,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在的情况就是不能决战,要是能决战,在上海、在南京决战就好了。经过大半年的战损,现在力量更弱,如何能打赢?阎锡山在去年拼了老本也没保住山西,此刻蜗居晋南,时时刻刻都在想“收复晋省”,问题是凭着现在残破的晋军和第14集团军,再加上一个所谓的死活不救南口的“支那虎将”,都是败军败将,怎么能“收复晋省”?而且立刻把驻守晋南的李仙洲第92军、石友三的第69军都调往山东,还搞什么搞“收复晋省”!?

所以讲,这个“军令部作战计划”是秉承错误的“徐州会战作战指导方案”搞出来的,自然是错误的。现在只有放弃徐州,利用日军想要占领徐州的心理,逐步抵抗,吸引和消耗日军,国军的主要力量应该放在山西,在山西、河南两地同时采取攻势,争取一个可观的战果。即便不能“收复晋省”,日军也必定手忙脚乱,徐州形势肯定会发生改变,也是有利于所谓的“徐州会战”的。

其实从这次徐州会战的最后结果来看,日军也是有些得不偿失的,或者是没有达到目的。在华日军共约15个师团的兵力,调至徐州作战约10个师团,结果造成投入徐州会战的兵力,既不足以完成围歼徐州60万中国军队的战略、战役任务,而其他方面的兵力更是单薄的厉害,拆了东墙补了西墙、东墙就不管了,连守备同蒲、平汉、京沪、胶济、正太、津浦几条铁路干线上的要点都不够用。

日军第1军抽调了平汉路高邑、安阳地区的第16师团和新乡、焦作地区的第14师团去徐州作战,结果冀南、晋南守备空虚,也就是第1战区和第2战区的正面非常空虚。没等阎锡山第2战区开始进攻,日军就主动放弃了已经占领的长治地区。徐州会战开始后,占领晋南、黄河北岸的第20师团遭到中国第2战区部队昼夜攻击,这些中国部队大多是在日军进攻下已经退到黄河以南了,现在机会来了,于是乘虚渡河返回晋南。日军迫不得已,第20师团接着后退,又放弃了蒲州(今永济西)、芮城、平陆等地,保持运城、河津、闻喜,并将主力退缩至曲沃、侯马、新绛等地区固守。第2战区部队兵力不足,不能再发动什么大的战斗,那就破坏铁路,用大炮控制了机场,日军第20师团的补给完全中断。

当时日军兵力都在徐州黏着,没有部队可以调动增援,只好空投补给。1个师团1天得吃多少草料?这天上掉馅饼儿的事儿实在是靠不住,日军第20师团只好抢掠民间粮食。粮食也不是那么好抢的,这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实在难熬。日军动员部队勒紧裤腰带,开动脑筋,想办法开发代理食品,野菜、树叶、树皮是大家一开始的首选,到了最后,四野光光,只好在地下扯下一把青草,一半塞到马嘴里,一半塞到自己嘴里。这种形势,没有大打,实在是可惜!

无论如何,中国方面就应该在徐州拖住日军,在第1、第2战区发动强烈反击。从日常生活道理上看也是同样,这也用不着兵法啥的,道理实在是太简单了,咱们为啥要干敌人愿意干的事儿呢?你要在徐州决战,俺就偏不嘛——

蒋委员长和军委会放过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上了李长官的当,再有一个就是没有把山西放到一个适当的战略位置上。在这个时候,山西要比徐州要重要的多得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